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1/140887 (78%)
Visitors : 46275794      Online Users : 130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01119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1119


    Title: 陣法與身體:晚明軍事文化中的鴛鴦陣
    Battle Array and Body: Mandarin Duck Formation in Late Ming Military Culture
    Authors: 吳承瑾
    Wu, Cheng Ching
    Contributors: 陳秀芬
    Chen, Hsiu Fen
    吳承瑾
    Wu, Cheng Ching
    Keywords: 鴛鴦陣
    演禽戰法
    戚繼光
    唐順之
    倭寇
    八陣
    yuanyangzhen
    yanqinzhanfa
    qi jiguang
    tang shunji
    wokou
    bazhen
    Date: 2016
    Issue Date: 2016-09-02 00:03:01 (UTC+8)
    Abstract:   本文以鴛鴦陣為主軸,討論三個議題。第一個議題是藉由探討鴛鴦陣的淵源,論述嘉靖32年(1553)倭亂以來,官員、將領跟士人如何交流來自各地的兵學知識,並將行之有年的舊戰術,整合成新的陣法。第二個議題透過細膩分析各時期多種鴛鴦陣的戰術細節,並將唐順之、戚繼光等人的鴛鴦陣,和同時代類似陣法與更早的中國陣法(八陣思想)比較,以討論鴛鴦陣戰術跟文化的特殊性跟延續性。這部分將鴛鴦陣跟當時社會背景連結,並修正以往學者的看法。第三個議題則討論鴛鴦陣如何跟晚明的軍事文化、社會文化互動。這部分透過「巫術挪用」、「物質文化」、「身體思維」來切入,以討論軍事制度是在何種社會背景運作,以及如何塑造士兵的感官與身體,建立軍旅生活特有的「體感」。
    Reference: 一、 史料
    1. 孔穎達,《周易正義》,收入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整理本》,臺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2。
    2. 王廷曾修,《義烏縣志》,收入《復旦大學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第14冊,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影印清康熙31年刻本。
    3. 王懋德、陸鳳儀,《金華府志》,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498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影印明萬曆6年(1578)刻本。
    4. 申時行等修,《明會典》,北京:中華書局,1989,排印萬曆重修本。
    5. 司馬遷;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幷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1987。
    6. 佚名,《明英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影印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紅格抄本。
    7. 吳承恩,《西遊記》,臺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5。
    8. 李時珍著、劉衡如、劉山水點校,《本草綱目》,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9. 李筌,《太白陰經》,收入《中國兵書集成》第2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瀋陽:遼瀋書社,1988,影印清守山閣叢書刊本,其底本為宋抄本。
    10. 周士英、熊人霖,《義烏縣志》,收入《稀見地方志匯刊》第17冊,北京:新華書店,1992,影印明崇禎刻本。
    11. 采九德,《倭變事略》,收入鄭樑生編,《明代倭寇史料》第7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5,點校、排印明天啟三年海鹽刊本。
    12. 施耐庵,《水滸傳一百二十回》,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5。
    13. 俞大猷、趙本學,《續武經總要》,收入《中國兵書集成》第17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瀋陽:遼瀋書社,1994,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萬曆刊本。
    14. 俞大猷著、廖淵泉、張吉昌整理點校,《正氣堂全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15. 茅元儀,《武備志》,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子部第23-26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影印明天啟刻本。
    16. 唐順之,《武編》,收入《中國兵書集成》第13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瀋陽:遼瀋書社,1989,影印萬曆46年徐象橒曼山館刻本。
    17. 唐鼎元,《明唐荊川先生年譜》,收入《宋明理學家年譜續編》第4-5冊,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影印民國28年鉛印本,2006。
    18. 許仲琳,《封神演義》,臺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5。
    19. 張廷玉等修;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明史并附編六種》,台北:鼎文書局,1982。
    20. 張萱、孟奇甫編,《西園聞見錄》,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影印哈佛燕京學社排印本,1996。
    21. 戚國祚;李克、郝教蘇點校,《戚少保年譜耆編》,北京:中華書局,2003。
    22. 戚繼光,《十八卷本《紀効新書》》,北京:中華書局,2001。
    23. 戚繼光,《紀効新書》,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李成勛刻本(十四卷本)。
    24. 戚繼光,《紀効新書》,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東牟戚氏家刊本(十八卷本)。
    25. 戚繼光,《戚少保奏議》,北京:中華書局,2001。
    26. 戚繼光,《練兵實紀》,收入《中國兵書集成》第19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瀋陽:遼瀋書屋,1994,影印軍事科學院藏清代京都琉璃廠擺板本。
    27. 戚繼光,《練兵實紀》,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25年薊遼總督刑玠刊本。
    28. 陳子龍、許孚遠編,《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
    29. 傅維麟,《明書》,臺北:華正書局,1974。
    30. 彭澤修等修,《萬曆漳州府志》,收入吳相湘主編《明代方志選(三)》,臺北:學生書局,1985,影印萬曆元年刻本。
    31. 曾公亮、丁度,《武經總要》,收入《中國兵書籍成》第3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瀋陽:遼瀋書社,1988,影印明金陵書林唐富春刻本。
    32. 焦竑,《國朝獻徵錄》,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影印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明刊本。
    33. 溫體仁等,《明熹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影印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紅格鈔本微捲。
    34. 潘紹詒、周榮椿修,《處州府志》,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193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影印光緒3年刊本。
    35. 鄭若曾,《籌海圖編》,收入《中國兵書集成》第15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瀋陽:遼瀋書社,1990,影印嘉靖41年胡宗憲刻本。
    36. 鄭樑生編,《明代倭寇史料》,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2005。
    37. 薛應旂,《浙江通志》,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532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影印明嘉靖四十年刊本。
    38. 羅青霄等修,《漳州府志》,收入吳相湘主編《明代方志選》第3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5,影印萬曆元年刻本。
    39. 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9,重印上海涵芬樓據明弘治本影印本。
    40. 覺羅勒德洪等修,《大清高宗純(乾隆)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1964。
    41. 東京大学史料編纂所編,《描かれた倭寇:「倭寇図巻」と「抗倭図巻」》,東京:東京大学史料編纂所,2014。
    二、 專書
    1. Cosmo, Nicola Di ed. Military Culture in Imperial Chin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2. Lorge, Peter A. Chinese Martial Art: From Antiquity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3. Sesko, Markus. Koshirae - Japanese Sword Mountings. Raleigh: Lulu Press, 2012.
    4. Shahar, Meir. The Shaolin Monastery: History, Religion, and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8.
    5. 王儀,《明代平倭史實》,臺北:中華書局,1984。
    6. 朱亞非主編,《戚繼光志》,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
    7. 余舜德,《體物入微:物與身體感的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8. 吳承洛,《中國度量衡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
    9. 易強,《歷史的線索:錦衣王朝》,臺北:三民書局,2014。
    10. 俞大猷著、向愷然註釋,《三十六子母棍》,臺北:逸文武術文化出版社,2009。
    11. 紀金慶,《二元對立與陰陽:世界觀的衝突與調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8。
    12. 胡曉真、王鴻泰主編,《日常生活的論述與實踐》,臺北:允晨文化,2011。
    13. 范中義,《戚繼光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
    14. 范中義,《戚繼光兵法新說》,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8。
    15. 范中義、王兆春、張文才、馮東禮,《明代軍事史》,收入中國軍事科學院主編《中國軍事通史》第15卷下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
    16. 范毅軍,《傳統市鎮與區域發展》,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
    17. 馬凌諾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著、朱岑樓譯,《巫術、科學與宗教》,臺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社,2006。
    18. 許保林,《中國兵書通覽》,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0。
    19. 梁思成,《中國建築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
    20.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臺北:食貨出版社,2003。
    21. 解文超,《明代兵書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22. 福雷澤(James G. Frazer);汪培基、徐育新、張澤石譯,《金枝》,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翻譯The Macmillan Company 1925年英文版。
    23. 樊樹志,《江南的城市工業與地方文化(960-1850)》,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4. 太田弘毅,《倭寇:商業・軍事史的研究》,橫浜:春風社,2002。
    25. 田中健夫,《倭寇――海の歴史》,東京:教育社,1982。
    26. 石原道伯,《倭冦》,東京:吉川弘文館,1964。
    27. 澤田瑞穂,《修訂中国の呪法》,東京:平河出版社,2005。
    28. 瀧本弘之、大塚秀高,《中国古典文学と挿画文化》,東京:勉誠出版株式会社,2014。
    三、 論文
    1. 王兆春〈戚繼光對火器研製和使用的貢獻〉,收入閻崇年主編《戚繼光研究論集》,北京:知識出版社,1990,136-156。
    2. 王鴻泰,〈武功、武學、武藝、武俠:明代士人的習武風尚與異類交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5.2(臺北,2014),209-267。
    3. 王鴻泰,〈倭刀與俠士——明代倭亂衝擊下江南士人的武俠風尚〉,《漢學研究》,30.3(臺北,2012.9):63-98。
    4. 王鴻泰:《文武際會——胡宗憲幕府中文士武人的交遊活動與知識交流》,發表於「戰爭與修辭學術論壇」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5。
    5. 朱鴻,〈明人「出警入蹕圖」本事之研究〉,《故宮學術季刊》,22.1(臺北,2004.09):183-213。
    6. 吳大昕,〈海商、海盜、倭:明代嘉靖大倭寇的形象〉,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7. 李吉遠,〈明代壯族「狼兵」抗倭武藝考述〉,《體育學刊》,19.1(廣州,2012.1):114-119。
    8. 李建民,〈「陰門陣」新論——明清身體的文化小史〉,《東華人文學報》,21(花蓮,2012.7):45-76。
    9. 李訓詳,〈古陣新探——新出史料與古代陣法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
    10. 李華彥,〈近三十年來明清鼎革之際軍事史研究回顧〉,《明代研究》,23(臺北,2014.12):127-154+i。
    11. 汪榮祖,〈明清帝國的空間〉,收入陳永發主編,《明清帝國及其近現代轉型》,臺北:允晨文化,2011,61-130。
    12. 周維強,〈明代戰車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
    13. 林伯原,〈明代中国にわける日本刀術の受容とその変容〉,《武道学研究》,46.2(東京,2014):59-75。
    14. 邱仲麟,〈點名與簽到——明代京官朝參、公座文化的探索〉,收入胡曉真、王鴻泰主編,《日常生活的論述與實踐》,臺北:允晨文化出版社,2011,3-47。
    15. 范中義,〈《紀效新書》十四卷本成書時間與內容〉,收入閻崇年主編《戚繼光研究論集》,北京:知識出版社,1990,368-385。
    16. 孫文良、柳海松,〈論戚繼光鎮守薊門〉,收入閻崇年主編《戚繼光研究論集》,284-302。
    17. 張瓊文,〈《睡虎地秦簡・日書》巫術文化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
    18. 馬明達,〈「米昔刀」考〉,收入氏著《說劍叢稿(增定本)》,北京:中華書局,2007,239-254。
    19. 馬明達,〈尉遲敬德與「鞭槍」武藝〉,收入氏著《說劍叢稿(增定本)》,北京:中華書局,2007,148-154。
    20. 馬明達,〈從連枷棍到二節棍〉,收入氏著《說劍叢稿(增定本)》,北京:中華書局,2007,172-179。
    21. 郭永芳,〈紙甲〉,《中國科技史料》,10.3(北京,1989):80-81。
    22. 陳學文,《戚繼光與戚家軍》,收入閻崇年主編《戚繼光研究論集》,北京:知識出版社,1990,106-116。
    23. 張瓊文,〈《睡虎地秦簡・日書》巫術文化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
    24. 湯稼清,〈戚繼光兵學思想之研究〉,桃園: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25. 黃一農,〈官方與民間、史實與傳說夾縫中的江陰之變(1645)〉,收入陳永發主編《明清帝國及其現代轉型》,臺北:允晨文化,2011,131-202。
    26. 楊業進〈戚繼光戰術的創革與中國古典戰術的終結〉,收入閻崇年主編《戚繼光研究論集》,北京:知識出版社,1990,91-105。
    27. 解立紅〈論戚家軍長短結合的兵器配備〉,收入閻崇年主編《戚繼光研究論集》,北京:知識出版社,1990,157-160。
    28. 蔣竹山,〈女體與戰爭——明清厭砲之術「陰門陣」再探〉,《新史學》,10.3(臺北,1999.9):159-186。
    29. 鄭樑生〈靖倭將軍戚繼光〉,收入氏著《中日關係史研究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9):1-58。
    30. 賴育鳴,〈明嘉靖年間的海寇〉,《中興史學》,9(臺中,2003.4),1-23。
    31. 大石純子、酒井利信,〈『紀效新書』における日本刀特性を有する刀剣の受容について:18 巻本と14 巻本の比較を通して〉,《武道学研究》,45.2(東京,2012):95。
    32. 上原究一,〈世德堂刊本《西遊記》傳本考述〉,《文學遺產》,2010.4(江西,2004):129-131。
    33. 石原道博,〈倭冦の戦術〉,《海事史研究》,20(東京,1973):12-30。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115300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153009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300901.pdf13429KbAdobe PDF2179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