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0120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91 (78%)
Visitors : 46240240      Online Users : 96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1205


    Title: 俄羅斯漢學家李福清的神話研究
    Myth Studies of Russian Sinologist Riftin
    Authors: 葛喬源
    Ko, Chiao Yuan
    Contributors: 高莉芬
    Gao, Li Fen
    葛喬源
    Ko, Chiao Yuan
    Keywords: 俄羅斯漢學
    李福清
    神話
    比較研究
    Russian Sinology
    Riftin
    Myth
    Comparative Research
    Date: 2016
    Issue Date: 2016-09-02 01:11:08 (UTC+8)
    Abstract:   李福清是活躍於二十世紀後半葉至二十一世紀前期的俄羅斯漢學家,其研究受世界各地關注,也深具影響力。李福清延續了他的老師阿理克的研究志向,重視田野考察、蒐集原始資料,體現了俄羅斯漢學三百年來的研究精神。此外,其研究方式受到維謝洛夫斯基的歷史詩學、普羅普的故事形態學、以及梅列金斯基的部分觀點所影響,具有俄羅斯民間文學研究的特色。

      李福清的研究貢獻包含尋訪《石頭記》海外孤本,蒐羅前蘇聯地區、及鄰近地區的圖書館和公藏機構的資料;在東干地區進行口傳敘事調查,輯錄東干地區的傳說故事;收集中國傳統年畫,使年畫受到注目;在臺灣的原住民部落進行田野考察,以比較研究法,對臺灣原住民神話進行分析等。本論文以比較的方式,將李福清的中國神話研究,與袁珂、葉舒憲兩位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比較;將李福清的臺灣原住民神話研究,與浦忠成(巴蘇亞‧博依哲努)、鹿憶鹿兩位學者的臺灣原住民神話研究成果進行比較,突顯出李福清以小見大、重視實證的研究特色及其影響。

      本論文收錄了李福清舊識的訪談,訪談的對象包含李福清在學術圈結交的幾位學者、以及李福清的前助理等人,藉由面對面口述,以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彙整出李福清真實的樣貌。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對學問的堅持與熱忱、跨文化的寬宏視野,都足以為後人仿效。
    B. Riftin was a famous Russian sinologist during middle period of 20th century to early 21st century, and his researches have made influence within Chinese and world-wide academic circles. Riftin followed the researching path of Russian sinology which has been lasting for over 300 years, and was inherited by his teacher V. Alekseev, who was known as focusing on field study and the collection of origin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Besides, Riftin’s research method about Russian Folklore and mythology was obviously influenced by Veselovsky’s Historical Poetics, Propp’s Morphology of Folktale and parts of Meletinskii’s claims.

    The contribution of Riftin’s research could be marked in four perspectives. First, he surveyed the materials in libraries and offi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Post-Soviet states and nearby region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 during this survey was the discovering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hich was preserved abroad. Second, Riftin conducted oral narrative survey and recorded legends in the Dungan area. Third, he collected “Chinese New Year Paintings” and attracted his attention to such materials. Last but not least, he conducted field study in the Taiwanese aboriginal tribes and applied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analyze their myths. In our research, we compare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Chinese myth between Rifitin and two other scholars, Yuan Ke and Ye Shu-Xian. We also compare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aiwanese myth between Rifitin and two other Taiwanese scholars, Basuya Boyijernu and Lu Yi-Lu. These comparisons show how Rifitin’s research concludes boldly from tiny clues and focuses on empirical evidence.

    Our study records the interviews of Riftin’s acquaintances, including a few scholars and his ex-assistant. Through face-to-face oral narration, we acquired precious first-hand information that conveys not only the spirit of Riftin’s research but his personality. Riftin’s rigorous and enthusiastic attitude and his broad cross-cultural vision has set a good example for those who come after him.
    Reference: 壹、 中文參考文獻

    一、 專書

    E.M.梅列金斯基著、王亞民、張淑明、劉玉琴譯:《英雄史詩的起源》,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E.M.梅列金斯基著、魏應征譯:《神話的詩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П.Е.斯卡奇柯夫著、В.С.米亞斯尼科夫編、柳若梅譯:《俄羅斯漢學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厄文.賽德曼著,李政賢譯:《訪談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王亭松:《古史紀年》,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弗拉基米爾.雅可夫列維奇.普羅普著,賈放譯:《故事形態學》,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弗拉基米爾.雅可夫列維奇.普羅普著,賈放譯:《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任光宣:《俄羅斯文化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朱達秋、周力:《俄羅斯文化論》,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年。
    何培忠主編:《當代國外中國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李明濱:《俄羅斯文化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0年。
    李明濱:《俄羅斯漢學史》,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
    李明濱:《中國文學俄羅斯傳播史》,北京:學苑出版社,2011年。
    李福清:《中國神話故事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李福清:《中國古典文學在俄蘇》,臺北:淡江大學淡江時報社,1992年。
    李福清:《李福清論中國古典小說》,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李福清著,尹錫康、田大畏譯:《三國演義與民間文學傳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李福清:《關公傳說與三國演義》,臺北:雲龍出版社,1999年。
    李福清:《從神話到鬼話──臺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臺中:晨星出版社,1998年。
    李福清:《神話與鬼話──臺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增訂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李福清著、李明濱編選:《古典小說與傳說(李福清漢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克勞德.李維史陀著、楊德睿譯:《神話與意義》,臺北:麥田出版社,2010年。
    克萊麗莎.平蔻拉.埃思戴絲著、吳菲菲譯:《與狼同奔的女人》,臺北:心靈工坊文化,2012年。
    姚海:《俄羅斯文化之路》,臺北:淑馨出版社,1991年。
    姚海:《俄羅斯文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
    拉夫連季編:《往年紀事》,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
    約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著,朱侃如譯:《千面英雄》,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
    袁珂:《袁珂神話論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
    袁珂:《袁珂學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徐華龍主編:《中國鬼文化大辭典》,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4年。
    張冰:《俄羅斯漢學家李福清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浦忠成(巴蘇亞˙博伊哲努):《臺灣鄒族的風土神話》,臺北:臺原出版社,1993年。
    浦忠成(巴蘇亞˙博伊哲努):《庫巴之火──臺灣鄒族部落神話研究》,臺中:晨星出版社,1996年。
    浦忠成(巴蘇亞˙博伊哲努):《臺灣原住民的口傳文學》,臺北:常民文化出版,1996年。
    浦忠成(巴蘇亞˙博伊哲努):《原住民的神話與文學》,臺北:臺原出版社,1999年。
    浦忠成(巴蘇亞˙博伊哲努):《思考原住民》,臺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
    浦忠成(巴蘇亞˙博伊哲努):《被遺忘的聖域:原住民神話、歷史與文學的追溯》,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鹿憶鹿:《洪水神話──以中國南方民族與臺灣原住民為中心》,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
    賀學君、蔡大成、櫻井龍彥編:《中日學者中國神話研究論著目錄總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趙曉彬:《普羅普民俗學思想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葉舒憲:《解讀上帝的留言──77則聖經比喻》,臺北: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葉舒憲編選:《神話-原型批評》,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葉舒憲、章米力、柳倩月編:《文化符號學──大小傳統新視野》,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陳建憲:《神祇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北京:三聯書店,1994年。
    蕭兵:《神話學引論》,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閻純德主編:《漢學研究第九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
    閻純德主編:《漢學研究第十二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年。
    閻國棟:《俄羅斯漢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閻國棟:《俄羅斯漢學三百年》,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年。
    聶甫斯基著,白嗣宏、李福清、浦忠成譯:《臺灣鄒族語典》,臺北:臺原出版社,1993年。

    二、 期刊論文

    А.И.彼得羅夫著、徐洪亮譯:〈恰克圖漢語學校述論〉,《黑河學院學報》,2014年第2期,頁5-7。
    仁欽道爾吉:〈憶李福清先生〉,《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2卷第1期,頁5、12。
    王孝廉、王小盾、蕭兵、陳良運、鄭志明:〈關於葉舒憲等「中國文化的人類學破譯」叢書的筆談〉,《海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4期,頁63-68。
    王盈:〈俄羅斯謝肉節與斯拉夫神話及多神教傳統〉,《俄語語言文學研究》,2009年第3期,頁55-59。
    王帥:〈試析俄羅斯東正教聖徒崇敬傳統形成的民族動因〉,《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1期,頁116-123。
    王倩:〈人類學帶給神話學的變革──談神聖儀式的發現如何改變文學式神話研究〉,《民族文學研究》,2009年第3期,頁71-77。
    王倩:〈探尋中國文化編碼:葉舒憲的神話研究述論〉,《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期,頁45-54。
    王憲昭:〈感悟神話:激活人類文化傳統的基因密碼——讀葉舒憲先生主編「神話學文庫」〉,《百色學院學報》,2014年第2期,頁25-31。
    王靈芝:〈俄羅斯魔幻童話中幾種典型形象的來源及特點分析〉,《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頁115-118。
    戶曉輝:〈踏出一片融貫中西的學術園地——記人文學者葉舒憲〉,《神州學人》,2005年第3期,頁28-30。
    代云紅:〈從漢字到圖像——論葉舒憲的原型研究〉,《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頁44-47。
    史書:〈東正教的聖像崇拜與俄羅斯雙重信仰〉,《學術交流》,2015年第3期,頁57-61。
    史陽:〈紀念李福清先生──先生與我的二三事〉,《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1卷第6期,頁9-11。
    任光宣:〈《伊戈爾遠征記》及其表現的雙重信仰〉,《國外文學》,1994年第1期,頁96-99。
    吉田敦彥著、唐卉譯:〈比較神話學:日本與希臘〉,《百色學苑學報》,2013年3月,頁10-14。
    朱秋佳:〈淺析十九世紀上半葉俄羅斯民間文學的生存狀態〉,《青年文學家》,2014年第17期,頁121。
    吳賀:〈1917年前俄國漢語研究史的研究綜述〉,《漢學研究通訊》,2008年第27卷第2期(總106期),頁36-44。
    李永平:〈論大傳統文本與「N級編碼理論」、「N重證據」的關係——兼與葉舒憲教授商榷〉,《社會科學家》,2014年第1期,頁151-155。
    李秀:〈2004年到2009年國內比較神話學研究現狀〉,《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2月,頁75-78。
    李佳樂:〈從謝肉節看俄羅斯民俗〉,《俄語學習》,2007年第5期,頁65-67。
    李明濱:〈俄國漢學家李福清的治學方法〉,《文津學誌》,2007年8月,頁186-194。
    李明濱:〈俄羅斯漢學史概述〉,《漢學研究通訊》,2011年第30卷第2期,頁8-16。
    李明濱:〈李福清院士在漢學上的貢獻和影響〉,《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1卷第6期,頁5-6。
    李明濱:〈李福清院士漢學紀功略〉,《漢學研究通訊》,2014年第33卷第1期,頁25-34。
    李淑清、譚德興:〈試論「古史辨」派的神話觀〉,《名作欣賞》,2013年第26期,頁76-78。
    李福清:〈Opisanie Tibetskih Svitkov Iz Dunhuana V Sobranii Instituta Vostokovedeniya An SSSR(蘇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藏敦煌藏文卷書錄)〉,《漢學研究通訊》,1992年第11卷第4期,頁309-310。
    李福清:〈蘇聯「中國:國家與社會」一九九一年年會〉,《漢學研究通訊》,1991年第10卷第2期,頁112-114。
    李福清:〈俄國著名東方學家N. A. Nevsky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活動〉,《漢學研究通訊》,1992年第11卷第4期,頁366-367。
    李福清:〈蘇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一九九一年年會紀要〉,《漢學研究通訊》,1992年第11卷第1期,頁25-44。
    李福清:〈蘇聯遠東研究所二十五週年〉,《漢學研究通訊》,1992年第11卷第1期,頁74-75。
    李福清:〈中國現代文學在俄國(翻譯及研究)〉,《中國文化研究》,1993年冬之卷(總第2期),頁117-130。
    李福清:〈尼三薩滿傳〉,《漢學研究通訊》,1993年第12卷第4期,頁292-293。
    李福清:〈中國文學在俄國-十八世紀~十九世紀上半葉(上)〉,《漢學研究通訊》,1994年第13卷第1期,頁12-16。
    李福清:〈中國文學在俄國-十八世紀~十九世紀上半葉(下)〉,《漢學研究通訊》,1994年第13卷第2期,頁65-70。
    李福清:〈關羽研究目錄:附關索目錄〉,《漢學研究通訊》,1994年第13卷第4期,頁257-262。
    李福清:〈俄國漢學博士與副博士論文目錄-1993年〉,《漢學研究通訊》,1994年第13卷第3期,頁192。
    李福清:〈《國王新衣》的來龍去脈〉,《書屋》,1995年第2期,頁26-27。
    李福清:〈德國所藏廣東俗文學刊本書錄〉,《漢學研究》,1995年第13卷第1期,頁349-385。
    李福清:〈關帝傳說與關帝信仰-關帝研究的新探索〉,《宗教哲學》,1996年第7期,頁147-164。
    李福清:〈中國古典詩歌研究在俄國〉,《文學遺產》,1997年第6期,頁103-114。
    李福清:〈中國茶酒傳說初探〉,《民間文學論壇》,1997年第1期,頁42-49。
    李福清:〈中國小說與民間文學關係〉,《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頁76-95。
    李福清:〈從比較神話學角度看聞一多《伏羲考》〉,《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01年第1期,頁47-49。
    李福清:〈《聊齋志異》在俄國-阿列克謝耶夫與《聊齋誌異》的翻譯和研究〉,《漢學研究通訊》,2001年第20卷第4期,頁28-42。
    李福清:〈從歷史詩學的角度看中國敘事文學中人物描寫的演化過程〉,《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3卷第4期,頁1-9。
    李福清:〈東干歷史傳說與中國歷史故事比較研究〉,王亞民、李莉譯,《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頁102-103。
    李福清著,宋紹香譯:〈中國民間說書與韓起祥的創新〉,《國外社會科學》,2008年第5期,頁104-109。
    李福清著,李松譯:〈中國曲藝與年畫〉,《民間文學年刊》,2009年2月2期增刊,頁3-18。
    李福清、葉濤:〈俄羅斯漢學家李福清教授訪談錄〉,《民俗研究》,2012年第6期,頁5-12。
    李福清著,楊利芳、田艷秋譯,陳崗龍審校:〈東蒙古史詩中對女英雄的描寫〉,《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11月第41卷第6期,頁14-32。
    李福清:〈我與中國學者的交往〉,閻國棟譯,《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2卷第1期,頁7-12。
    李逸津:〈俄羅斯中國俗文學研究述略〉,《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總214期),頁53-57。
    李麗丹:〈關係研究的典範:論李福清的民間故事研究——從《東干民間故事傳說集》談起〉,《民俗研究》,2012年第6期(總106期),頁13-20。
    孟英麗:〈俄羅斯維謝洛夫斯基歷史詩學研究概述〉,《學術交流》,2006年第12期,頁151-153。
    金榮華:〈「情節單元」釋義-兼論俄國李福清教授之「母題」說〉,《華岡文科學報》,2001年第24期,頁173-182。
    周福巖:〈普羅普的故事形態學及列維.斯特勞斯的批評〉,《周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第1期,頁54-57。
    波波娃:〈俄國漢語研究概況〉,《東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2012年2月別冊第8卷,頁157-168。
    柳若梅:〈俄羅斯漢學家李福清訪談錄〉,《國際漢學》,2006年第14輯,頁31-42。
    柳若梅:〈19世紀俄國在中俄邊界地區組織的漢語教學〉,《國際漢學》,2009年第18輯,頁175-184。
    郝悅如:〈對俄羅斯多神教主要低級神靈的研究〉,《俄語學習》,2015年第1期,頁9-13。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遠東問題》雜志編輯委員會與編輯部:〈紀念李福清院士〉,《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頁6。
    夏忠憲:〈俄羅斯著名漢學家李福清訪談錄〉,《俄羅斯文藝》,2000年第3期,頁81-82、93。
    高莉芬:〈《中國各民族神話研究外文論著目錄(1839-1990))》書評〉,《漢學研究通訊》,2008年第27卷第2期,頁57-58。
    唐啟翠、胡滔雄:〈葉舒憲《山海經》研究綜述〉,《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頁19-23。
    徐佩:〈俄羅斯多神教神話的特點〉,《黑龍江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總115期),頁30-32。
    徐華龍:〈李福清與他的《東干民間故事傳說集》〉,《民間文化論壇》,2012年第4期,頁89-93。
    馬曉輝:〈維謝洛夫斯基歷史詩學的建構〉,《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頁111-113、119。
    胡小偉:〈會通中西 打透雅俗——評李福清院士的《古典小說與傳說》〉,《明清小說研究》,2005年第1期,頁236-246。
    鹿憶鹿:〈臺灣原住民的蟹魚神話傳說〉,《歷史月刊》,2000年第1期,頁25-30。
    鹿憶鹿:〈小黑人神話──從臺灣原住民談起〉,《民間文學研究》,2004年第4期,頁38-46。
    鹿憶鹿:〈女子國神話──從臺灣原住民談起〉,《民間文學研究通訊》,2005年第1期,頁1-15。
    鹿憶鹿:〈賽夏族矮靈祭所反映的粟作神話信仰〉,《民間文學年刊》,2007年第1期,頁159-185。
    鹿憶鹿:〈文化英雄──臺灣原住民神話中的取火動物角色〉,《民間文學年刊》,2009年第2期增刊,頁375-390。
    鹿憶鹿:〈從小米神話傳說探討臺灣原住民文化〉,《大同大學通識教育年報》,2010年第1期,頁7-26。
    鹿憶鹿:〈臺灣阿美族洪水神話——兼論其中的木臼意象〉,《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頁107-113。
    張冰:〈李福清中國年畫藝術比較研究〉,《俄羅斯文藝》,2012年第2期,頁134-141。
    張冰:〈建立學術豐碑的學者李福清〉,《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1卷第6期,頁7-9。
    張冰:〈李福清院士的主要著述(1951-2012)〉,《國際漢學》,2013年第1期,頁7-26。
    張冰:〈多元文化語境中東干故事傳說比較研究〉,《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頁33-39。
    張洪友:〈葉舒憲神話符號學述評〉,《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5年第10期,頁6-12。
    張筠:〈孔子與司馬遷神話觀之比較〉,《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8期,頁130-133。
    張麗紅:〈人類學對國學傳統的開拓與創新——以葉舒憲先生文學研究的「四重證據法」為例〉,《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6期,頁18-20。
    張麗紅:〈打開一個新的世界的鑰匙——評葉舒憲先生的《文學人類學教程》〉,《百色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頁13-21。
    許晴:〈一路向東──記俄羅斯著名漢學家李福清〉,《國際人才交流》,2010年第11期,頁12-13。
    海力古麗.尼牙孜:〈俄羅斯文化中的幾個典型民俗形象〉,《俄羅斯社會與文化》,2008年第3期,頁62-67。
    景文山:〈談車爾尼雪夫斯基與俄羅斯民間文學〉,《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第1期,頁57-60。
    馮驥才:〈為李福清院士祈福〉,《俄羅斯文藝》,2013年第2期,頁89-91。
    程金城:〈英雄史詩研究的理論突破和學術貢獻──梅列金思基《英雄史詩的起源》解讀〉,《貴州社會科學》,2008年第11期,頁91-95。
    雷麗平、李渤:〈俄羅斯漢學的發展演變及其現實意義〉,《東北亞論壇》,2011年第4期,頁112-122。
    楊可:〈俄羅斯民間童話的文化心理探析〉,《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第2期,頁79-84。
    楊利慧:〈21世紀外國神話學的研究趨向〉,《文化遺產》,2013年第3期,頁88-97。
    楊淑君:〈俄羅斯民間悼念死者的節日〉,《外國問題研究》,1982年第3期,頁112-114。
    楊堃、羅致平、蕭家成:〈神話及神話學的幾個理論與方法問題〉,《民間文學論壇》,1995年第1期,頁2-9、22。
    賈放:〈普羅普故事學思想與維謝洛夫斯基的「歷史詩學」〉,《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6期,頁58-63。
    賈放:〈普羅普《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與故事的歷史比較研究〉,《民間文化》,2000年第7期,頁46-48。
    賈雯鶴:〈袁珂先生學述成就簡述〉,《社會科學研究》,2001年第5期。
    敬菁華:〈淺談俄羅斯民族的神話思維特徵〉,《西伯利亞研究》,2008年第1期,頁47-49。
    廖明君、葉舒憲:〈文學人類學:一門新興交叉學科──葉舒憲教授訪談錄〉,《民族藝術》,2010年第4期,頁36-42。
    趙婷廷:〈斯拉夫多神教中的雷神佩倫形象〉,《俄語學習》,2013年第3期,頁32-34。
    趙婷廷:〈斯拉夫神話與民間信仰〉,《俄語學習》,2013年第4期,頁19-22。
    趙婷廷:〈斯拉夫傳統文化中的維列斯形象〉,《世界文化》,2013年第7期,頁52-53。
    榮新江:〈懷李福清──記斯卡奇科夫藏書調查的學術因緣〉,《書城》,2013年第2期,頁24-28。
    董曉笛、陸昊:〈俄羅斯神話中的典型形象分析〉,《神州》,2013年第15期,頁7。
    劉亞丁:〈「我鍾愛中國民間故事」──俄羅斯漢學家李福清通訊院士訪談錄(上)〉,《文藝研究》,2006年第7期,頁71-80。
    劉亞丁:〈「我鍾愛中國民間故事」──俄羅斯漢學家李福清通訊院士訪談錄(下)〉《文藝研究》,2006年第8期,頁68-75。
    劉亞丁:〈歷史形態學的啟示——李福清院士的文學研究方法〉,《國外社會科學》,2013年第3期,頁110-115。
    郭昕宜:〈俄羅斯東正教聖人及其聖像在民間生活中的職掌〉,《俄語學報》,2014年第24期,頁75-97。
    葉淑媛整理:〈關於文學人類學的對話——葉舒憲教授與蘭州大學研究生座談紀要〉,《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頁1-4。
    葉舒憲、黃湘:〈符號經濟˙文化資本˙文化情懷——葉舒憲訪談錄〉,《博覽群書》,2007年第4期,頁27-30。
    葉舒憲:〈中華文明探源的比較神話學視角〉,《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第6期,頁14-21。
    葉舒憲:〈文學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當代中國文學思想的人類學轉向視角〉,《河北學刊》,2011年第31卷第3期,頁87-115。
    葉舒憲:〈文學人類學:探尋文化表述的多重視野〉,《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頁166-171。
    葉舒憲、蘇永前:〈神話學與「中華文明探源」-葉舒憲先生學術訪談錄〉,《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第6期,頁110-114。
    葉舒憲、陽玉平:〈重新劃分大、小傳統的學術創意與學術倫理——葉舒憲教授訪談錄〉,2012年第7期,頁13-17。
    葉書憲:〈中國文化的大傳統與小傳統〉,《傳承》,2012年17期,頁42-44。
    陸昊:〈淺談俄羅斯謝肉節流程及其意義〉,《神州》,2013年第6期,頁39。
    潛明茲:〈袁珂對當代神話學的貢獻〉,《社會科學研究》,1988年第1期,頁76-81。
    陳建憲:〈論比較神話學的「母題」概念〉,《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39卷第1期,頁40-44。
    陳連山:〈走出西方神話的陰影──論中國神話學界使用西方現代神話概念的成就與局限〉,《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9卷第6期,頁17-21。
    陳崗龍:〈李福清院士與蒙古本子故事研究-學術訪談簡述〉,《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漢文版)》,2010年第39卷第1期,頁7-9。
    陳崗龍:〈一個充滿活力而永遠忙碌的身影——紀念李福清院士〉,《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漢文版)》,2012年第46卷第6期,頁11-13。
    陳開科:〈19 世紀俄國漢學大師巴拉第的生平及學術〉,《漢學研究通訊》,2006年第25卷第3期(總99期),頁27-36。
    閻國棟:〈喀山大學與十九世紀俄國漢學〉,《漢學研究通訊》,2001年第20卷第1期,頁51-57。
    閻國棟:〈莫斯科的文化知音──記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李福清先生〉,《俄羅斯文藝》,2001年第3期,頁56-58。
    閻國棟:〈格奧爾基耶夫斯基與帝俄漢學〉,《漢學研究通訊》,2004年第23卷第2期,頁32-37。
    閻國棟:〈深切懷念著名漢學家李福清院士〉,《俄羅斯文藝》,2013年第2期,頁89。
    謝春艷:〈從《古事紀年》看俄羅斯文化與文學〉,《俄羅斯文藝》,2005年第2期,頁16-19。
    謝美英、權雅寧:〈走出小學科 探尋大傳統——葉舒憲的學術之路〉,《民族藝術》,2012年第3期,頁10-14。
    蔡琇瑋:〈РУСАЛКА = 美人魚?〉,《俄國語文學報》,2010年總11期,頁289-300。
    薛繼旺:〈俄羅斯謝肉節的昨天和今天〉,《俄語學習》,2011年第4期,頁14-17。
    鄧啟龍:〈馬克思神話觀奠定神話學理論的科學基礎〉,《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12期,頁15-22。
    譚達先:〈世界神話學的力作──李福清《從神話到鬼話》的成就與不足〉,《民族文學研究》,1999年第2期,頁89-94。
    譚達先:〈李福清《從神話到鬼話──臺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書評〉,《漢學研究》,1999年第17卷第2期,頁393-399。
    蘇永前:〈「世界眼光」與「中國學問」——葉舒憲神話學思想論略〉,《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頁119-124。

    三、 會議論文

    李明濱:〈俄羅斯漢學中的中國文學研究:過去與現在〉,《第七屆輔仁大學國際漢學研討會:俄羅斯漢學對認識中國的貢獻》,2012年,頁89-98。
    李福清:〈臺灣土著民族與大陸南方諸族人類起源神話的比較研究〉,《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年,頁539-563。
    李福清:〈關公傳說與關帝崇拜〉,《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4年,頁305-332。
    閻國棟:〈俄羅斯漢學:過去與現在〉,《第七屆輔仁大學國際漢學研討會:俄羅斯漢學對認識中國的貢獻》,2012年,頁21-42。


    四、學位論文

    李偉:《李福清及其漢學研究》,2006年,南開大學碩士論文。
    汪玉柱:《論俄蘇歷史詩學的發展與流變》,2011年,蘭州大學碩士論文。
    張曉霞:《論李福清的中國神話及古典小說研究》,2006年,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陳怡錚:《果戈理《狄康卡近鄉夜話》之神話境域》,2003年,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五、 網路資料

    朱虹、韓誠:〈俄國漢學家李福清作客南開 希望中國古籍研究後繼有人〉,中國民俗學網,<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web/index.php?NewsID=6326> (Accessed:2015.12.9)
    李明濱:〈俄羅斯漢學家李福清〉,國學資訊,<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32824> (Accessed:2015.12.16)
    周凡愷:〈訪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漢學家李福清:美麗就在民間〉,北方網, <http://news.big5.enorth.com.cn/system/2009/11/21/004283842.shtml>(Accessed:2015.12.9)
    國立臺灣文學館,<http://www.nmtl.gov.tw/> (Accessed:2015.12.20)
    陳有冰:〈俄羅斯儒者李福清──海外當代漢學家見知錄之二〉,國學網, <http://www.guoxue.com/?p=4753> (Accessed:2015.11.15)
    巴蘇亞‧博依哲努(浦忠成)、林秀英、李岱融、張英庭:〈鄒族文學家浦忠成訪談影音檔案〉,臺灣原住民族:數位典藏知識入口網, <http://portal.tacp.gov.tw/onthisdate_archive_detail/2646> (Accessed:2016.5.8)
    巴蘇亞‧博依哲努(浦忠成)、林秀英、李岱融、張英庭:〈鄒族文學家浦忠成訪談謄錄稿〉,臺灣原住民族:數位典藏資料庫<http://210.241.123.11/tacp/pingpu/result_sq.php?_section=1510&_op=?totaldb.toid:2663>> (Accessed:2016.5.8)

    貳、俄文參考文獻

    一、 專書

    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 Рифтин, Ван Шуцунь, Лю Юйшань , Редкие китайские народные картины и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браний, Леинград: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Аврора》, Пекин: Леинград: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Народное искусство》,1991, 281с.
    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 Рифтин, Дунганские народные сказки и предания : перевод с дунганского, Москва: Главаная редакция восточ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издательства 《Наука》, 1977 , 575 с.
    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 Рифтин, Классическая проза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Москва: издательства《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1975 ,895 с.

    二、學位論文

    劉婧:〈羅斯時期的斯拉夫多神教神話〉,2011年,四川外語學院碩士論文。

    三、 網路資料

    Академике, Афанасьев, 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это: , <http://dic.academic.ru/dic.nsf/ruwiki/25143> (Accessed:2015.11.18)
    Казански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 <http://kpfu.ru/> (Accessed:2015.10.27)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М.В.Ломоносова, < http://www.msu.ru/> (Accessed:2015.10.28)
    Мифы и легенды народов мира, <http://www.legendami.ru/> ( Accessed:2015.12.7)
    Русский Би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http://www.rulex.ru/> (Accessed:2015.12.8)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http://spbu.ru/> (Accessed:2015.10.27)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мифологии, <http://godsbay.ru/ > ( Accessed:2016.1.20 )


    參、日文參考文獻

    一 、期刊論文

    李福清著、川浩二譯:〈中国叙述文学における人物描写の変遷過程-歴史詩学の視点から-〉,《中國文學研究》,2001年第27期,pp.1-23。

    肆、英文參考文獻

    一、 專書

    Ivanits Linda, “Russian Folk Belief”, New York: M.E. Sharpe, Inc. , c1989.
    Kurkin Alexander, “The magic ring: Russian folk tales from Alexander Afanasiev`s collection”, Moscow : Raduga Publishers, c1998.

    二、會議論文

    Dikarev Andrey, “From Soviet Sinology to Russian Sinology: Shift of interests and Approaches”, 第七屆輔仁大學國際漢學研討會:俄羅斯漢學對認識中國的貢獻, 2012, pp.45-51.
    Filonov Sergey, “Research on Chinese Taoism in Russia: From the Past to the presents”, 第七屆輔仁大學國際漢學研討會:俄羅斯漢學對認識中國的貢獻, 2012, pp.157-181.
    Khudyakov Dmitry, “The Contribution of Russian Sinologist to the Study of Medieval East Asian Scripts”, 第七屆輔仁大學國際漢學研討會:俄羅斯漢學對認識中國的貢獻, 2012, pp117-123.
    Laing Ellen Johnston, “Boris Riftin and Chinese popular woodblock prints as source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theater”, Conference on Chinese Oral and Performing Literature, 2010, pp.183-208.
    Lomanov Alexander, “Characteristics of Russian Research on Chinese Philosophy”, 第七屆輔仁大學國際漢學研討會:俄羅斯漢學對認識中國的貢獻, 2012, pp207-237.
    Malenkova Anastasia, “Researcher on Diaspora of Chinese in Russia during the Soviet Period” ,第七屆輔仁大學國際漢學研討會:俄羅斯漢學對認識中國的貢獻, 2012, pp289-303.
    Martynov Dmitry, “Nikolai Sommer: The First Researcher of Neo-Confucianism in Russia” ,第七屆輔仁大學國際漢學研討會:俄羅斯漢學對認識中國的貢獻, 2012, pp261-275.
    Maxim Korolkov, “ Histrory and Achievements of Russian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Classics”, 第七屆輔仁大學國際漢學研討會:俄羅斯漢學對認識中國的貢獻, 2012, pp.131-142.
    Pang Tatiana, “Manchu Studies in Russia in the 18-19th Centuries”, 第七屆輔仁大學國際漢學研討會:俄羅斯漢學對認識中國的貢獻, 2012, pp.55-72.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俄羅斯研究所
    10126300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26300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Russian Studie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300701.pdf2668KbAdobe PDF237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