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279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09948/140897 (78%)
造访人次 : 46106450      在线人数 : 139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2797


    题名: 臺灣在亞太地區戰略價值研究 -以地緣政治研究途徑分析
    A Study on Taiwan `s Strategic Value in Asia - Pacific Region Analysis of the Way of Geopolitics
    作者: 文念宗
    贡献者: 朱新民
    文念宗
    关键词: 臺灣在亞太地區戰略價值研究
    日期: 2017
    上传时间: 2017-09-13 15:44:43 (UTC+8)
    摘要: 本論文所提的核心問題為台灣在亞太區域的戰略價值設定。所有國家政府無論其規模大小,都必會先以區域內層次進行思考當一國在追求對周邊區域更具影響力,並企圖成為區域強權時則會以區域外的層次來考量決定國家安全政策的制定然具有國際政治影響力的國家其有專注的全球地緣政治關係,並以全球戰略角度來制訂該國的國家戰略。
    台灣在亞洲地區地緣政治的重要性,因涉及兩岸狀態更影響大國未來的發展故成為各國研究地緣政治的重點。世界上關心全球戰略發展研究的學者和菁英不論從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領域都無法忽視東亞事務對全球的影響更不能低估東亞未來在全球戰略布局的影響。而台灣位處東亞第一島鏈的戰略要衝在戰略價值上其重要性更是不言可喻。就中國而言掌控台灣對於中國海疆無憂失去台灣則中國戰略縱深將受限而無法成為海洋國家對其政治、經濟及軍事均有深層的影響若中國據有此地則美、日兩國在東亞地區的國家利益及影響力將受中國箝制。
    筆者試圖從研究亞太地區各國發展趨勢分析台灣在國際政治、經濟及軍事戰略價值以軍事、經濟及政治三方面影響亞太地區全盤局勢研究,台灣的國家安全、生存與利益以及應該如何制定國家戰略。從地緣政治研究探討做出可行的國家戰略並希望能提供相關方面對制定台灣戰略政策有所貢獻。
    The core question of this thesis is the setting strategy value of Taiwan in Asia-Pacific area. No matter what the size of nation or government is, she will take the viewpoint of the level of intra-region. If a country wants to pursuit more influence in the region and try to become a regional power, she will take the viewpoint of the level of inter-region to make her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When a country has world influence power, which will focus on global regional political relationship, makes national strategy with global strategy viewpoint.
    The importance of Taiwan in Asian region political, because it is involved cross-strait rel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powers, became the focus topic of regional political research. Those who care about global strategy development, no matter from politics, economics or military field, all of them can’t ignore the global influence and under estimate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strategy layout of East Asia affairs in the future. Taiwan located on the vital position of first island chain, so that the importance of its strategy value is self-evident. If China take control Taiwan, that will keep sea territory secure. If China loses control of Taiwan, it will limit the strategic depth of China and make China can’t go to the blue, which also deeply influent China’s politic, economic and military development. If China occupies Taiwan, the influence and national interest of U.S and Japan will be restricted.
    We try to tak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sian countries as basic view to analysis the valu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economics, and military strategy of Taiwan and the impact of these three aspects in Asia-Pacific region, and the national security, survival, interest of Taiwan in this situation, and how to make national strategy. We hope that our research can have some contributions to help to make national strategy of Taiwan as 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干焱平,海洋與中國未來概論,(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年)。
    中共國家海洋局編,中國海洋21世紀議程(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年版)。
    中共國務院,2008年國防白皮書(北京:國務院,2008年10月)。
    中共解放軍,毛澤東軍事活動紀事(北京:解放軍,1994年)。
    中國國務院,2006中國的國防(北京:中國國務院,200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司,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版)。
    亓樂義,從河殤到海權-21世紀的中華海權,(台北:雲皓出版社,1999年)。
    毛澤東著,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王生榮,海洋大國與海權爭奪,(北京:海潮出版社,2000年)。
    王良能,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糖山出版社),民89年2月。
    王良能,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靜,(台北:糖山出版社),民89年2月。
    王高成,「美中的戰略互動與臺海安全」,收錄於巨克毅主編,東亞戰略格局與臺海安全,(台北,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95年11月)。
    石家鑄,海權與中國,(上海:上海三聯發店,2008年12月1日)。
    吳殿卿,毛澤東關心海軍建設紀事,(中國國防報2003年,12月)。
    季國興,中國的海洋安全和海域管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林文程,「2001至2003年之美中軍事交流」,收錄於宋燕輝主編,中美關係專題研究:2001-2003(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林穎佑,海疆萬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戰略(台北:時英出版社,2008年)。
    金德基,東北亞海軍戰略(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9月)。
    倪健民,宋宜昌主編,海洋中國:文明重心東移與國家利益空間(Ⅱ),(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7年12月)。
    徐熙光,國際法與國際事務論叢,(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82年)。
    浦淑蘭,未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台北:玉山出版社,2001年10月)。
    翁明賢,2010年中共軍力評估(臺北:麥田,1998年1月)。
    翁明賢、吳建德、王瑋琦、張蜀誠主編,新戰略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8月)。
    國安會,2006國家安全報告(2008修訂版)(臺北:國家安全會議,2008年3月)。
    國防部,中華民國95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2006年)。
    張文木,論中國海權(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年)。
    張文木,論中國海權,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年3月。
    張世平著,中國海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5月第2版)。
    張明睿,解放軍戰略決策的辯證(台北:黎明文化,2003年)。
    張煒,國家海上安全(北京:海朝出版社,2008年)。
    張德方著,臺海戰略安全研析(台北:國防大學編印,民國94年)。
    章示平著,中國海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8年版)。
    許文明,走向海洋世紀:海洋科學技術,(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年)。
    陸儒德,中國走向海洋,(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年)。
    鈕先鍾,國家安全與全球戰略,(台北:軍事譯粹社,1988 年)。
    鈕先鐘,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臺北市: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1年12月1日)。
    黃立,劍指亞丁灣中國海軍遠洋亮劍,(廣州:中山大學出版山,2009年4月)。
    楊明傑主編,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 年1月)。
    楊國宇,當代中國海軍,(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當代中國叢書編輯部,當代中國海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劉一建,制海權與海軍戰略(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劉中民著,世界海洋政治與中國海洋發展戰略(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
    劉華清,劉華清軍事文選(上卷)(北京:解放軍,2008年)。
    劉新華、秦仪,現代海權與國家海洋戰略,(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
    劉新華、秦儀,21世紀中國崛起所面臨的海洋戰略環境,(世界經濟研究,第4期,2004年)。
    鄧力群、馬洪、武衡主編,當代中國海軍(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鄧小平著,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鄧小平著,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謝茂淞,亢龍有悔-中國反介入戰略之研究(臺北:高手專業出版社,2010年)。
    巨克毅主編,《臺海安全的危機與轉機》(台北:鼎茂,2004年)。
    巨克毅主編,《臺海安全的戰略新情勢》(台北:鼎茂,2005年)。
    巨克毅主編,《東亞戰略格局與臺海安全》(台北:鼎茂,2006年)。
    巨克毅主編,《當前全球戰略發展新視野》(台北:鼎茂,2007年)。
    王振輝主編,《「中國問題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靜宜大學
    人文教育研究中心,2007年)。
    石芝瑜,《兩岸關係概論》(台北:揚智,1998年)。
    包宗和,《臺海兩岸互動的理論與政策面向(1950-1989)》(台北:五南,1990
    年)。
    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1999年)。
    包淳亮等作,《大陸研究與兩岸關係》(台北:晶典,2005年)。
    包淳亮等作,《前瞻兩岸關係發展的趨勢》(桃園: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2007
    年)。
    吳介民等著,《兩岸開放二十年回顧與展望》(台北:遠景,2007年)。
    吳玉山,《抗衡與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從前蘇聯看臺灣與大陸的關係》(台
    北:正中,1997年)。
    邵宗海,《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台北:五南,1998年)。
    邵宗海,《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台北:華泰,1997年)。
    邵宗海,《兩岸關係》(台北:五南,2007年)。
    高朗,《中華民國外交關係之演變》(台北:五南,1993年)。
    李允傑,《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台北:海峽學術,2007年)。
    李英明主編,《第四屆「兩岸遠景論壇」:兩岸交流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台北:遠景,2004年)。
    李銘義,《兩岸關係與中國研究》(台北:新文京,2006年)。
    游盈隆主編,《近二十年兩岸關係的發展與變遷》(台北:海峽交流基金會,
    2008年)。
    蔡正文、林嘉誠,《臺海兩岸政治關係》(台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1989
    年)。
    蔡瑋,《微言、危言:兼論兩岸關係與臺灣內政》(台北:海峽學術,2007年)。
    鄭海麟主編,《新世紀兩岸關係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海峽學術,2008年)。
    蕭懷湘,《兩岸關係大事紀:民國89年》(台北:法務部調查局共黨研究中心,
    2001年)。
    徐博東等著,《大國格局變動中的兩岸關係》(台北:海峽學術,2008年)。
    楊開煌,《出手:胡政權對台政策初探》(台北:海峽學術,2005年)。
    翁明賢、吳建德主編,《兩岸關係與信心建立措施》(台北:華立,2005年)。
    蘇起,《危險邊緣:從兩國論到一邊一國》(台北:天下文化,2003年)。
    劉文斌,《臺灣國際認同下的兩岸關係》(台北:問津堂,2005年)。
    朱新民主編,《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政策》(台北:遠景基金會,2003
    年)。
    朱新民主編,《中國大陸城市基層民主研究》(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
    (二)中文譯作
    A. T. Mahan著,蕭偉中、梅然譯,海權論(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年8月)。
    Bernard D. Cole著,翟文中、羅倩宜譯,海上長城-走向廿一世紀的中國海軍(中壢:老戰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2月15日)。
    Edward B.Atkeson著,蔡國堂譯,「赤龍翻騰」,國防譯粹,第35卷第5期,2008年5月。
    Eric A. McVadon著;國防部譯,成長中的中共海軍(臺北:國防部譯印,2006)。
    Geoffrey Till著,李永悌譯,21世紀海權,(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12年11月)。
    Stephen J. Flanagan. Michael E. Marti著,方淑惠、余佳玲譯,人民解放軍與變動的中國,(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1月)。
    戈爾科夫著,濟司,二部譯,國家的海上威力(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1997年)。
    朱成祥編譯,S. G.Gorshkove著,國家海權論,(台北:黎民文化事業公司,民74年)。
    李坤海譯,中共軍事論(臺北:史政編譯局,1995 年)。
    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著,安常容譯,海權對歷史的影響(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
    馬漢著,范利鴻譯,海權論(陝西: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馬漢著,楊鎮甲譯,海軍戰略論,(台北:三軍大學,1954年)。
    高希可夫(Gorskhkov, G.. S)著,朱成詳譯,國家海權論,(台北:黎明出版社,1985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90年11月)。
    國防部編印,中共對未來安全環境的辯論(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1月)。
    張林、張瑞,我國國際海底區域資源開發現狀及其對策分析,(南京政治學院學報,第23卷,2007年)。
    曼肯與朴大年合著《戰略亞洲-區域安全過去、現在與未來》,國防部譯印,臺北,民105年11月,1-15。
    (三)中文期刊
    Gary Roughead, James T.Conway,and Thad W.Allen著,高一中譯,「美國廿一世紀海權合作戰略」,國防譯粹,第35卷第4期,(2008年4月)。
    Lawremce Spinetta著,吳晨輝譯,「斬斷中共的珍珠串」,國防譯粹,第34卷第1期,(2007年1月)。
    Nan Li著,袁平譯,「中共擴張海權之企圖」,國防譯粹,第37卷第12期,(2010年12月)。
    于有慧,「近期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8期,(2001年8月)。
    王高成,「中共不對稱作戰戰略與臺灣安全」,全球政治評論,第 6期,(2004 年 4 月)。
    王偉,「透視911事件後美國對東南亞的政策」,東南亞縱橫,(2004年第12期)。
    田君美,「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的內涵與可能的影響」,國際經濟情勢雙週報,第1733期,(2011年7月7日)。
    江憶恩(Alastair Iian Johnston), 「簡論國際機制對國家行為的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第12期(2002年12月)。
    何傳添,「中國海洋國土的現狀和捍衛海洋權益的策略思考」,東南亞研究,第2期(2001年2月)。
    李小軍,「論海權對中國石油安全的影響」,國際論壇,第6卷,第4期,(2003年10月)。
    李世勤,「中共水下兵力發展對東北亞區域安全之影響」,海軍學術月刊,第40卷第5期,(2004年)。
    初國華,「美國的中國觀點及其對台政策:從柯林頓、小布希到歐巴馬」,育達科大學報,第33期(2012年12月)。
    周煦,「美國柯林頓政府的亞太安全政策」,美歐月刊,第11卷,第3期,(1996年3月)。
    郁鴻胜,「發展國家海洋戰略對中國海洋發展的借鑒」,中國發展,第13卷第3期(2013年6月)。
    馬玉安,「日本近期調整對台政策的原因與意圖」,國際關係學院學報,北京,(1977年,第3期9月)。
    張雅君,「中共與美、日亞太海權競爭:潛在衝突與制度性競爭機制」,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5期(1998年5月)。
    張蜀誠,「中共石油安全與領土爭端的關聯」,展望與探索月刊,第6卷第2期(2008年2月)。
    張錫鎮,「東盟的歷史轉折:走向共同體」,國際政治研究,(2007年第2期)。
    曹孝中,「胡錦濤時期中共海軍戰略轉變因素」,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2卷第6期(2008年12月)。
    郭淵,「南海地緣形勢與中國政府對南海權益的維護-以20世紀六七十年代南海爭端為考察中心」,太平洋學報,第19卷、第5期(2011年5月)。
    陳永康、翟文中,「中共海軍現代化對亞太安全之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7期,(1999年7月)。
    陳偉寬,「試論中共海軍在海洋戰略中所扮演的角色」,海軍學術月刊,第 39 卷第 11 期,(2005年 11 月)。
    黃恩浩,「中共『海權』概念之探討(1978-2000)」,中共研究,第8期,第35卷,(民90年8月)。
    楊志恆,「美軍2010環太聯合軍演語東亞安全」,展望與探索,第8卷8期(台北:展望與探索雜誌社)。
    楊念祖,「中共海軍現代化兵力建設對臺海安全的影響」,中共研究,第34卷,第5期,(民89年5月)。
    廖文中,「中共躍向遠洋海軍戰略」,中共研究雜誌,第28期第4卷(1995年4月)。
    翟文中,「海軍外交與危機處理」,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1期,(1996年11月)。
    劉軍,「索馬裡海盜問題探析」,現代國際關係,(2009年1月)。
    劉啟文,「前進印度洋-中共珍珠錬戰略之剖析」,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5卷第5期,(2011年10月)。
    劉雪明、王家芬「論鄧小平『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思想』」,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3期(1998年9月)。
    劉新華,「試論中國海權發展的戰略」,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1年)。
    劉新華、秦儀,「論中國的海洋觀念和海洋政策」,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第3期(2005年)。
    稻坂硬一,「中國軍擴の連鎖反應」,軍事研究,第45卷第4號,(2010年4月)。
    蔣帥、劉滿達,「《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與中國海洋權益」,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期(1997年)。
    蔣傑,「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中國-東盟關係的發展」,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第26卷,(2007年1月)。
    蔣復華,「走向海洋-中共海權崛起之蠡測」,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6卷第3期(2012年6月1日)。
    鄭玉瑞,「中共藉海洋法擴張海權」,中國大陸研究,第39卷,第9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85年9月)。
    戰立鵬,「毛澤東人民海軍建設思想及啟示」,軍事歷史,第3期(2009年)。
    譚征,「走向海洋新世界」,海洋世界,第1期,北京,(1996年1月)。
    (二)期刊論文:
    洪財隆(2006),「兩種FTA-美國與中國FTA政策之初步比較」,(臺北:我參與APEC15周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10月)。
    高安邦、黃智聰。「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發展對臺灣經濟發展影響」,(臺北:經濟部研究發展委員會),(2004年)。
    張冠華,「新情勢下關於建構兩岸經濟合作框架的探討」,(北京:建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年)。
    童振源,「東亞經濟整合與臺灣的戰略」 ,(臺北:政大出版社),(2009年)。
    童振源,「臺灣在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新秩序下的挑戰與策略」 ,(臺北:政大出版社),(2013年)。
    蕭政全,「劇變中的亞太與兩岸關係」 ,(臺北:業強),(1996年)。頁8-9。
    蕭政全,「政治與經濟的整合: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臺北:桂冠),(1991年)。二版。
    宋鎮照,「臺灣與亞太之政治經濟:秩序、定位、挑戰與出路」 ,(臺北:海峽學術),(2004年)頁134。
    徐遵慈,「我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策略」,(臺北:經濟前瞻),(2013年149期)頁14-15。
    吳玲君,「東協國家與東亞經濟合作:從東協加三到東亞高峰會」 ,(臺北:問題與研究),(2007年)頁117-139。
    吳志中,〈地緣政治理論與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學報》,第18期,2003年12
    月,頁101-146。
    賴昱 安,〈中共對台政策之理念與實踐〉,收於朱新民主編,《胡溫主政下對台
    政策與兩岸關係兼論中共《反分裂國家法》》(台北:遠景,2006年),頁9-32。
    郝培芝,〈中國一中政策之發展與演變〉,收錄於羅致文、宋允文主編《解構「一個中國」國際脈絡下的政策解析》(台北:財團法人臺灣智庫,2007年),頁17-37。
    趙春山,〈大陸的兩岸政策演變〉,收於吳介民等作,《兩岸開放二十年回顧與展望》(台北:遠景,2007年),頁183-204。
    蔡政諭,〈1950年韓戰美國臺海政策轉變之研究:國家利益的理性選擇〉,《軍事史評論》,第7期,2000年6月,頁97-117。
    邵宗海,〈中華民國總統民選後海峽兩岸的政策與對策評析〉,《政大學報》,1999年4月,頁157-179。
    邵宗海,〈從兩岸談判中「一個中國」原則之探討〉,收錄於夏潮基金會主編,《二十一世紀兩岸關係展望:「一個中國」原則面面觀》,台北:海峽學術,1999年,頁288-327。
    邵宗海,〈從兩岸關係的變遷探討兩岸關係的定位(上)〉,《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4期,2003年10月,頁1-36。
    邵宗海,〈從兩岸關係的變遷探討兩岸關係的定位(下)〉,《遠景基金會季刊》,第5卷第1期,2004年1月,頁95-123。
    林正義,〈20年來兩岸政治關係〉,收錄於游盈隆主編《近二十年兩岸關係的發展與變遷》(台北:海峽交流基金會,2008年),頁1-33。
    許志嘉,〈由中共「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政策白皮書論中共對台政策〉,收錄於中國大陸研究學會主編《中國大陸研究暨兩岸關係優勝論文輯》(第二輯)(台北:中國大陸研究學會,1994年),頁1-27。
    鄒景雯,收於吳介民等作,《兩岸開放二十年回顧與展望》(台北:遠景,2007年),頁7-34。
    高長、王正旭,〈兩岸關係的回顧、新情勢與前瞻〉,《遠景基金會季刊》,第9卷第3期,2008年7月,頁167-198。
    蔡宏明,〈兩岸關係的新情勢與新政府的新作為〉,《遠景基金會季刊》,第9卷第3期,2008年7月,頁199-243。
    (三)學位論文:
    鄢藍妮,〈中共對美外交策略及對臺灣之影響〉,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蔣邦文,〈中華民國大陸政策制訂過程之研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馮昭儀,〈我國大陸政策演變之研究(1979-2005)~兼論美國臺海政策〉,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許志嘉,〈「一國兩制」架構下中共對台政策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張惠煌,〈兩岸關係演變之研究(1987-1995)中共對台政策與我國大陸政策的互動〉,台北: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孫國益,〈現今格局下的兩岸關係(1989-1998):以國際情勢分析方法來探討〉,台北: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鄭芝淇,〈後鄧時期中共對台政策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鍾源旺,〈陳水扁總統之兩岸政策(2000-2004)〉,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張國城,後冷戰時期中共擴張海權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 ,1997年12月)。
    艾約銘,「21世紀中共海權的發展與影響(~2020)」,(台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林文程〈中華民國在亞太區域海上安全合作中的角色〉,發表於「第三屆海洋與國防」研討會(八德:國防大學海軍指揮參謀學院,2011 年 6 月 21 日)。
    連弘宜、王志鵬,「中國海權崛起背景下亞太周邊國家潛艦戰力之研究」,東亞區域軍備競賽發展研討會,(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民國96年)。
    陳德育,「中共海軍戰略的轉變因素及趨勢之研究(1949-2007)」(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5月)。
    陳德育,「中共海軍戰略的轉變因素及趨勢之研究(1949-2007)」,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彭建雯,「美國外交政策之分析:從圍堵到新圍堵」,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6月。
    二、英文部分
    Alexander Larin. , The American Factor in Russian-China Strategic Partnership, Far Eastern Affairs,No.6,Nov-Dec.2000.
    Charles Wolf Jr., Anil Bamezai, K. C. Teh, and Benjamin Zycher, Asian Economic Trends and Their Security Implications (Santa Monica: RAND, 2000).
    Daniel J. Kaufman, Jeffrey S. Mckitrick,and Thomas J. Leney,eds, U.S.National Security:A Framework for Analysis.(U.S.D.C.Heath and Company,Jul.1985).
    Friedberg, Aaron L., Ripe for Rivalry: Prospects of Peace in a Multipolar Asi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8, no.3,1993.
    George Soros, The Crisis of Global Capitalism (London: Little and Brown Company, 1998).
    Hans J.Morgenthau,“Politics Among Nation: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New York:Knopf,1967.4th ed)
    James A. Kelly, “U.S.-East Asia-Pacific Relations”, Statement before the Hou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mmittee, February 14, 2002.
    Shift in China’s Strategy for Building Armed Forces Shows New Evaluation of World Situation, FBIS-CHI, 18 February 1986.
    Kenneth N.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Reading Mass:Addison-Wesley,1979
    Li Bin, “The New U.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Positives and Negatives for China”, Center for Defense Information, Washington, D.C., September 26,2002.
    Michael Ignatieff, The Burden,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January 5, 2003.
    Thomas J.Christensen,“Posing Problems without Catching Up:China’s Rise and Challenges for U.S. Security Policy,”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5.no4,spring 2001.
    The Furter Role of the United Stat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Conference Report,Japa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Vo.l,No.1,(Spring/Summer 1991)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2001)
    William, Tow, Asia-Pacific Strategic Relations: Seeking Convergent Secur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Asia Times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The New York Times Washington Post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49810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8100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