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87 (78%)
Visitors : 46339207      Online Users : 115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4071


    Title: 中共對台「和平統一」之研究
    Authors: 蔡廷俊
    Contributors: 東亞研究所
    阮成章
    蔡廷俊
    Date: 1983
    Issue Date: 2017-10-25 15:36:59 (UTC+8)
    Abstract: 近代的中國,是閉關自守與帝國強權之爭;亟力自強維新與船堅炮利欺凌;式微的、苦難的中國!
    現代的中國,是自由與奴役,民主與極權,光明與黑暗,鮮明對比;分裂的、亟求統一的中國!
    分裂的中國,肇因近代列強侵略、俄帝東漸、中共背叛,國人一度渙散所鑄。其間,「馬列主義」毒素之輸入與共黨策略之運作,禍害至大!大家熟知,共黨係受俄共扶植,且加師承,並趁機寄生中國國民黨,因而萌芽、茁壯、坐大!這是近代苦難中國的延續,亦即中國分裂的根源!
    眾所週知,「黨的建設」、「統一戰線」、「武裝鬥爭」,乃共產黨徒譁眾取寵、奪取政權的「三部曲」、「三連環」、「三種法寶」。當中,又以「統一戰線」為樞紐、為靈魂。毛澤東生前即嘗以此策略之得逞而沾沾自喜。盱衡當今世界,將近一半人口關進竹幕、鐵幕,蓋莫不與此赤化謀略有關。
    「統一戰線」,是共產黨人、共黨政權逢「革命低潮」、「革命退潮」時期的「作戰」,是一種「無炮聲的戰爭」!質言之,係高度謀略的一種層次精湛的「智慧之戰」。環觀現代分裂的中國,與俄共、中共長期對我施行此種戰略,可謂息息相關!
    目前,我們國家再度面臨中共強力、尖銳的「戰爭」--「和平統一」攻勢。究其「統戰」工作形式為何?內涵幾何?途徑若何?另一方面,我們如何自強因應制敵?如何開展並厲行「統一的中國」?本文就此嚴肅、任重問題,依次諸多論述,同時有所舉證。不過,囿於學養不足、資料有限、行筆匆匆,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惠請諸賢明多予教正是幸。
    本篇共分五章十六節,註釋八三三條,總計二十三萬餘字。字裏行間,略以扼要述評。其中,第五章「中共對台謀略的基本認識」可謂針對本命題所作之綜合分析及總批判,或可視之為本論文之結論,而文末之「結語」,或可充作「結論」中的尾語。
    捫心自問,本論文之能順利寫成,最要感激指導教授阮先生的愛護、教誨、指點、以及其他師長多年的關心、同學不時的鼓勵、和家人後援的協助!藉此--
    謹致最崇高的敬意;
    並致最虔誠的謝意!
    撰者
    蔡廷俊謹識七二、一、二五
    序言
    第一章 「統一戰線」概論1
    第一節 「統戰」淵源1
    第二節 「統戰」界定8
    第三節 「統戰」功能9
    (註釋)14
    第二章 中共對台策略演變23
    第一節 「武裝解放台灣」(一九四五 -- 一九五四年)24
    第二節 「和平解放台灣」(一九五五 -- 一九七一年)26
    第三節 「保釣」「認同」「回歸」「統-」(-九七一 -- -九七八年)30
    (註釋)37
    第三章 當前對台「和平統一」策略39
    第一節 策略形成與演變39
    一、「和平統一」策略之形成39
    (一) 「告台灣同胞書」之發佈40
    (二)「進一步闡明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之建議45
    二、「和平統一」策略之演變47
    (一)稱謂上的變易48
    (二)內涵上的小異50
    第二節 對台「統戰」機構55
    一、機構設置55
    (一)中共黨組織方面55
    (二)中共「政協」機構57
    (三)中共政權機構方面59
    (四)中共軍事機構方面60
    (五)附庸黨派61
    二、積極佈署62
    (一)建立對台科研單位63
    (二)建立對台工作社團組織64
    (三)提高部分社團地位65
    (四)突出福建、浙江地理特性65
    (註釋)67
    第四章 「和平統一」之內涵73
    第一節 所謂「三通」73
    一、「通郵」方面73
    (一) 通信75
    1.中共郵電部門建議商談76
    2.中共代表要求來台研究方案78
    3.發動「一人一信運動」79
    4.主張間接「通郵」80
    5.「台灣信鴿」待領84
    6.刻意設計發行「台灣風光」郵票86
    (二)通電87
    1.指定機構專責「通電」87
    2.閩郵電局長致電要求儘快「通郵」87
    3.「從哈囉到喂喂,台北!」87
    4.宜染「中航華航辦事處首通電訊」89
    二、「通航」方面90
    (一) 在海上方面94
    其一、驅逐「戰俘」宣稱已闢「航線」94
    其二、熱情籠絡遇難漁民95
    其三、稱我招待大陸海員是「好事」95
    (二)在空中方面96
    其一、大肆宣揚「北京人出現台北機場」96
    其二、大加讚揚桃園機場接待乒乓球隊96
    其三、大舉宣傳「難忘的台北之夜」97
    三、「通商」方面99
    (一)賡續提「通商」建議99
    (二)大陸公開販賣「台灣貨」102
    (三)鄭州「貨棧樓」設「台灣交易廳」102
    (四)台灣產品免稅運銷大陸103
    (五)對台灣直接供應藥材和土產103
    (六)台灣商船可以利用大陸港口104
    (七)偽「海關總署」發表「通商」聲明104
    (八)優惠台灣省商人投資105
    (九)宜揚大陸與台灣貿易激增106
    (註釋)108
    第二節 所謂「四流」115
    一、「經濟交流」方面115
    (一)盼台灣工商界到大陸貿易115
    (二)期進一步擴大「經濟交流」117
    (三)福建將闢為「交流」基地118
    (四)希望談判合作投資設廠120
    (五)訛言「台灣貨是國貨」123
    (六)指陳台灣經濟情況不妙124
    (七)咸謂「經濟促使台灣回歸祖國」127
    二、「科學交流」方面128
    (一)「學術交流」方面128
    1.史學方面129
    2.考古學方面136
    3.教育學方面139
    4.社會學方面141
    5.交學方面142
    6.哲學方面146
    7.法學方面147
    (二)「科技交流」方面148
    1.數學方面151
    2.化學方面153
    3.工程學方面154
    4.氣象學方面156
    5.地質學方面158
    6.海洋環境科學159
    7.漁類學方面161
    8.農牧方面162
    9.醫學方面162
    10.原子能方面165
    三、「體育交流」方面166
    (一)權以偽組職代辦和籠絡166
    (二)建議進一步開展兩岸「體育交流」167
    (三)偽體總致電邀請參加「全運會」及「全武會」169
    (四)北京邀請「女羚羊」等參加「亞運」代表團170
    (五)宣揚「大陸台灣運動員相見歡」172
    (六)宣揚「台峽兩岸選手對賽」球技174
    (七)聲稱願提供我攀珠峯資料177
    (八)偽「中旅」號召並優待國人前往大陸觀光旅遊180
    四、「文化交流」方面182
    (一)在地理方面182
    (二)在歷史方面186
    (三)在器物方面194
    (四)在文學方面194
    (五)在影視方面203
    (六)在戲劇方面210
    (七)往音樂方面213
    (八)在舞蹈方面219
    (九)在廣播方面224
    (十)在美術方面228
    (註釋釋)261
    第三節 所謂「六不 」299
    一、所謂「不使台灣人民蒙受損失」299
    二、所謂「不降低台灣人民的生活水平」300
    三、所謂「不改變台灣現有的生活方式」300
    四、所謂「不動政府」301
    五、所謂「不動軍隊」305
    六、所謂「不動人事」307
    (註釋)326
    第四節 製造「統一」輿論342
    一、歪曲「鄉土文學」342
    (一)「鄉土文學」的複解343
    (二)特別紀念鍾理和345
    (三)介紹懷念大陸之文學戲劇348
    (四)以「階級」詮釋「鄉土文學」353
    (五)故意歪曲「鄉土文學」365
    二、宣傳「蔣勻田事件」370
    (一)蔣勻田簡歷370
    (二)「蔣勻田事件」371
    三、宣揚「陳婉真事件」373
    四、讚美「高雄事件」377
    (一)「高雄事件」簡略經過377
    (二)中共對「高雄事件」的歪曲379
    (三)中共對「高雄事件」的贊揚379
    五、渲染「黃植誠事件」382
    (一)黃植誠略歷382
    (二)駕機投中共383
    (三)中共大肆渲染384
    (四)黃逆為「和平統一」幫腔385
    六、大提「馬璧事件」387
    (一)馬璧簡歷387
    (二)投共徵兆388
    (三)利用馬璧攻訐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國策390
    (註釋)392
    第五章 中共對台「統戰」策略應有之認識403
    第一節 中共對台謀略的基本認識403
    一、企圖以「三大法寶」顛覆台灣403
    1.「黨的建設」之實例404
    2.「統一戰線」之實施404
    3.「武裝鬥爭」之實證404
    二、亟力「聯台第三者」分化台灣405
    (一)策應「台獨」活動405
    (二)勾結「國內陰謀分子」407
    三、中共「第四部憲法」把台灣納入版圖408
    第二節 對當前「和平統一」應有的認識409
    第一、中共「食髓知味」,再次期望「國共第三次合作」411
    第二、中共「重施故技」,多渠道試行「和談」之策略415
    第三、中共「和平統-」謀略,並未排除用武417
    第三節 為何「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423
    一、「歷史」的教訓424
    二、「和談」的殷鑒427
    三、「國策」的決定429
    第四節「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前景431
    一、基於「共產主義」的沒落432
    二、鑑於「台灣模式」的揚名434
    三、精於「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的推行438
    結語439
    (註釋)443
    參考資料分類附錄455
    Description: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碩士
    7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723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7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