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826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09948/140897 (78%)
造访人次 : 46073893      在线人数 : 63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8266


    题名: 檔案應用於高中歷史教學之設計:以解嚴後的臺灣政治發展為例
    The Application of Archives for History Teaching Design in Senior High School: Case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after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作者: 吳虹靜
    Wu, Hung-Ching
    贡献者: 林巧敏
    Lin, Chiao-Min
    吳虹靜
    Wu, Hung-Ching
    关键词: 檔案融入教學設計
    檔案應用
    歷史教學設計
    教案
    Archival integration into instructional design
    Archival application
    Historical instructional design
    Lesson plan
    日期: 2018
    上传时间: 2018-07-03 17:30:15 (UTC+8)
    摘要:   檔案是見證時代變遷的珍貴資料,內容涵蓋了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等各方面的發展歷程,也是重要的歷史記憶與一手史料。而檔案的真正價值與功能並非只有典藏,必須透過「應用」,才能彰顯並創造新的價值。學校的歷史課堂正是一個重要的檔案加值應用場所,透過檔案融入課程或相關活動規劃,可以訓練學生運用檔案的基本能力及檔案資訊素養,並豐富課程內容。
      本研究藉由文獻分析、專家意見問卷調查與焦點團體訪談之行動研究,了解檔案典藏機構之檔案資源分布狀況與融入歷史教學之可行性,系統性建立教師設計檔案融入歷史教學時之檔案篩選與教材編撰的整體流程。研究者以「解嚴後臺灣政治發展」學習主題為例,藉由彙整與分析歷史教師之意見與看法,整理出本研究之結果,並提出國內檔案典藏機構支援教學與歷史教師使用檔案典藏機構資源融入於教學之建議,以供參考。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認為歷史教師在選擇可融入課程之檔案素材的過程中,須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因此鼓勵參與多元進修,培養與時俱進之專業知能。而設計檔案融入之課程時,必須全面顧及任何因素、及時調整,方可增加課程教案之可行性,甚至可與檔案典藏機構合作,共同編撰檔案融入之多元教材。檔案融入歷史教學已為趨勢,融入跨領域課程則為未來可努力的方向。
      而檔案典藏機構之資源親近度普遍不足,支援歷史教學時,可透過第三方協助,扮演「主動提供者」之角色,並提供教職人員主動通知及方便調閱的管道,或開放影音資料庫供教學使用。館方亦可積極辦理對教師之館藏利用教育相關課程,拉近檔案典藏機構與學校教師之距離。
      Archives, covering the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educational,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re precious materials to witness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important historical memory materials. The true value and function of archives is not just a collection but it should be “applied” to demonstrate and create new values. The school’s historical classroom is just right an important place for applications. Through integrating archives into related curriculum or activities, it can train students’ basic capability of using archives, develop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enrich the course contents simultaneously.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expert opin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ocus group interview, this study i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archive institutions’ resources and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them into history teaching, and establish the whole process of selecting archives and designing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atically. The study take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after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as an example, and sor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by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views and opinions of historical teachers, making suggestions for making suggestions that domestic archive institutions how to support teaching and how teachers integrate resources into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believes that history teachers must have a certain level proficiency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selecting archival materials. Therefore, they ar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and cultivate advanc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When designing the curriculum,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consider more factors and make some adjustments to increase the feasibility of lesson plans and even to collaborate with archive institutions to design teaching materials together. The integration of using archives in history teaching has become a trend, and archives integrated into multidisciplinary courses will be worth the effort.
      Providing the resources from the archive institutions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When supporting history teaching, the third parties can play the role of “proactive provider”. They give the teaching staff access of the proactive no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and provide the audio and video database for teaching use. Archive institutions can also actively help teachers to take courses which teach them how to use the collection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Arnold, K.(2012)。史料(Quellen)(孟鍾捷譯)。在歷史科學基本概念辭典(頁221-223)。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Babbie, E.(201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14/E)(林秀雲譯)。臺北市:雙葉書廊。(原著出版年:2015)
    Barbour, R.(2007)。焦點團體研究法(Doing Focus Groups)(張可婷譯)。臺北縣:韋伯文化。(原著出版年:2007)
    Hill, C. P.(1967)。中小學歷史教學(A handbook of sugges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history)(聯教組織中國委員會叢書編譯小組編譯)。臺北市:正中書局。(原著出版年:1954)
    Kumar, R.(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Research Methodology: 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臺北市:學富文化。(原著出版年:1996)
    Wineburg, S., Martin D. & Monte-San ,C.(2016)。像史家一般閱讀:在課堂裡教歷史閱讀素養(Reading Like a Historian : Teaching Literacy in Middle and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s)(宋家復譯)。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原著出版年:2012)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1999)。新舊課程比較。上網日期:2017年11月24日。檢自:http://teach.eje.edu.tw/9CC/brief/brief8.php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5)。口述歷史。上網日期:2017年11月29日。檢自:http://mhorh.mh.sinica.edu.tw/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6a)。本所簡介。上網日期:2017年11月29日。檢自:http://www.mh.sinica.edu.tw/AboutIMH.aspx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6b)。近代史數位資料庫。上網日期:2017年11月29日。檢自:http://mhdb.mh.sinica.edu.tw/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6c)。資源共享:相關影音。上網日期:2017年11月29日。檢自:http://www.mh.sinica.edu.tw/video.aspx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2012a)。沿革。上網日期:2017年11月29日。檢自:http://archives.sinica.edu.tw/?page_id=26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2012b)。專題展覽。上網日期:2017年11月29日。檢自:http://archives.sinica.edu.tw/?portfolio=thematic-exhibitions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3)。時空旅行特展。上網日期:2017年10月8日。檢自:http://travelingintime.ith.sinica.edu.tw/index.php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7)。臺灣史資源系統:依全宗瀏覽。上網日期:2017年10月24日。檢自:http://tai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browsing.jsp?more=true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2010)。關於本館。上網日期:2017年10月7日。檢自:http://archives.ith.sinica.edu.tw/about_list.php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2017)。館藏查詢。上網日期:2017年10月7日。檢自:http://archives.ith.sinica.edu.tw/resources_list.php
    中華百科全書(2017)。主證據。2017年11月24日,取自「中華百科全書西元1983年典藏版」: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74&htm=02-274-0894%A5D%C3%D2%BE%DA.htm
    王立勛(2015)。國家檔案館藏調閱使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台北市。
    田瑞陽(2000)。歷史課堂教學二論。在周荔編,史學研究與歷史教育(頁610-653)。南京市:河海大學。
    白麗美、陳麗華(2000)。以社會學習領域為核心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經驗分享。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89,71-96。
    任慶儀(2011)。教案設計:教學法之運用。臺北市:鼎茂圖書。
    任慶儀(2013)。教學設計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朱茂欣(2016)。試論以歷史思維能力(historical thinking skills)為導向的課程設計──以《Reading Like a Historian》教材和AP美國歷史課程為討論對象。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6),170-176。
    朱重聖、張鴻銘(2000)。檔案與歷史教育-以國史館現藏檔案的運用為例。國史館館刊,29,257-298。
    朱煜(2003)。臺灣高中新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及其理念試析-以龍騰本為例。歷史學刊,2003年1月號,66-71。
    朱耀光(2003)。生命影響生命。在楊秀珠編,老師談教學:歷史教學篇(頁17-27)。香港:中華書局。
    何成剛、夏輝輝(2009)。前言:新課程理念下的歷史教學設計-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課為例。在何成剛主編,歷史教學設計(頁1)。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
    何成剛主編(2008)。歷史課堂教學技能訓練。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
    何成剛主編(2012)。史料教學案例設計解析。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研究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俊瑩(2011)。「數位檔案」與國史館紀錄片。在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編,數位檔案加值與教學應用研討會論文集(頁109-120)。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吳密察主持(2000)。歷史教育的危機與轉機座談會。台灣歷史學會通訊,10,78-84。
    吳清山、李錫津、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1991)。班級經營。臺北:心理。
    吳翎君(2004)。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宋佩芬(2003)。培養「帶得走的能力」-再思統整與學科知識。教育研究雙月刊,115,123-136。
    宋佩芬(2006)。學科背景重要嗎?九年一貫社會領域研究。「歷史的學習與理解:學生如何學習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李永斌(2012)。溫泉關戰役再思考-兼評高校歷史教學中影視作品的運用。歷史教學,653,61-66。
    李佳玲(2003)。中學歷史教學設計與教學法的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台北市。
    李稚勇(2006)。論史料教學的價值-兼論中學歷史教學發展趨勢。課程、教材、教法,9,61-66。
    李稚勇(2012)。中英美中學歷史課史料教學比較研究。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1(2),125-128。
    李劍鳴(2007)。歷史學家的修養和技藝。上海市:上海三聯書店。
    沈亞梵(1996)。視聽教學媒體與視聽教育。在黃政傑主編,教學媒體與教學資源(頁67-79)。臺北市:師大書苑。
    周雅容(1997)。焦點團體法在調查研究上的應用。調查研究,3,51-73。
    林仁傑(2004)。一段跨時代的故事:台灣學生運動史研究(1920-1994)(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林巧敏(2012)。檔案應用服務。臺北市:文華。
    林永欽(2005)。史料在國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清華歷史教學,16,42-59。
    林育如(2006)。能力取向的歷史教學理論與實踐-以國中社會領域中的「拓墾與建置」教材為中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林金枝(1995)。檔案。在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下冊,頁2340)。臺北市:漢美。
    林進材、林香河(2016)。寫教案:教學設計的格式與規範。臺北市:五南。
    林慈淑(2001)。史家?偵探?或記錄-10-14歲兒童對歷史記述的一些想法。在東吳大學歷史系主編,史學與文獻(頁171-206)。臺北市:東吳大學。
    林慈淑(2010)。歷史,要教什麼?-英、美歷史教育的爭議。臺北市:學生書局。
    林慈淑(2016)。證據概念-從高中歷史課綱到教學問題探析。臺大歷史學報,58,249-286。
    林慈淑、蕭憶梅(2010)。檔案融滲歷史教育之研究。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RDEC-NAA-應-099-002),未出版。
    林嘉誠(2015)。民報:教科書與政治社會化。上網日期:2017年11月30日。檢自:http://www.peoplenews.tw/news/4da1db8a-ba2c-4ebf-a85a-29db0b3f8ae5
    林維真(2012)。教學設計 instructional design。2018年5月23日,取自「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799/
    林誼信、黃素月(2006)。如何編寫教案?。種子學苑,32,2-3。
    姚幸君(2002)。歷史教學的突破與嘗試-合作學習在歷史科的運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臺北市。
    施曉雯(2009)。史料證據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以「當代台灣與世界:經濟的成長與挑戰」單元教材教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若林正丈(1998)。蔣經國與李登輝(賴香吟譯)。臺北市:遠流。
    若林正丈(2014)。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台湾の政治─中華民国台湾化の戦後史)(洪郁如等譯)。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原著出版年:2008)
    香港歷史檔案館(2001)。教科書以外:歷史檔案在課室的應用。香港:香港歷史檔案館。
    徐中舒(1933)。再述內閣檔案之由來及其整理。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4),537-576。
    徐家媛(2015)。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建置與教學運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臺北市。
    海東青(2017)。失落與焦慮的歷史學(上):困乏的學科價值論述。上網日期:2018年5月24日。檢自: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9877/2621634
    高新建(2002)。能力指標轉化模式(一):能力指標之分析及其教學轉化。在黃炳煌主編,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頁54-55)。臺北市:師大書苑。
    高廣孚(1989)。教學原理。臺北市:五南。
    國文好好玩(2015)。活化教學的法寶~~有效的提問。上網日期:2018年5月8日。檢自: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793
    國史館(2017a)。國史館數位典藏計畫:日本受降案展示光碟。上網日期:2017年1月13日。檢自:http://dftt.drnh.gov.tw/cdrom/JAPAN/index.htm
    國史館(2017b)。國史館數位典藏計畫:計畫成果。上網日期:2017年1月13日。檢自:http://dftt.drnh.gov.tw/result.htm
    國史館(2017c)。國史館數位典藏計畫:創意加值。上網日期:2017年1月8日。檢自:http://dftt.drnh.gov.tw/video.htm
    國史館(2018)。閱覽服務須知。上網日期:2018年6月24日。檢自:https://www.drnh.gov.tw/p/412-1003-150.php?Lang=zh-tw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志(2002-2011)。上網日期:2018年1月10日。檢自:https://www.th.gov.tw/new_index/pages/a/whole.pdf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8a)。沿革與展望。上網日期:2018年1月10日。檢自:https://www.th.gov.tw/new_index/pages/a/a_01.php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8b)。文物採集介紹。上網日期:2018年1月10日。檢自:https://www.th.gov.tw/new_index/pages/c/c_01.php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8c)。數位典藏整合查詢系統系統簡介。上網日期:2018年1月10日。檢自:http://ds3.th.gov.tw/DS3/doc_intro.php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8d)。辭典介紹。上網日期:2018年1月10日。檢自:http://dict.th.gov.tw/intro
    國家教育研究院(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100學年度實施)。上網日期:2017年7月17日。檢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2983,c551-1.php?Lang=zh-tw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正式公告上網廣徵各界意見。上網日期:2017年7月19日。檢自:http://www.naer.edu.tw/files/15-1000-13001,c639-1.php?Lang=zh-tw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網路論壇。上網日期:2017年12月8日。檢自:http://12basic-forum.naer.edu.tw/?q=node/434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2002a)。史料。在檔案管理名詞彙編(頁1)。臺北縣: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2002b)。檔案。在檔案管理名詞彙編(頁1)。臺北縣: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2011)。檔案時光盒。上網日期:2017年10月5日。檢自:http://atc.archives.gov.tw/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2012)。歷史學習好幫手:國家檔案數位教案。檔案樂活情報電子報,55。上網日期:2017年1月7日。檢自:http://alohas.archives.gov.tw/55/hot.html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2013)。國家檔案申請程序與複製收費。上網日期:2018年6月24日。檢自:https://www.archives.gov.tw/Publish.aspx?cnid=157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2015)。抗戰時期的傷兵救護與管理。檔案樂活情報電子報,99。上網日期:2017年7月23日。檢自:http://alohas.archives.gov.tw/99/hot.html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2017a)。圖書及文宣。上網日期:2017年11月29日。檢自:http://www.archives.gov.tw/Book/Public.aspx?cnid=100106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2017b)。檔案支援教學網。上網日期:2017年1月13日。檢自:http://art.archives.gov.tw/index.aspx
    國家檔案資訊網(2017c)。探尋國家寶藏。上網日期:2017年7月23日。檢自:https://aa.archives.gov.tw/ArcPublish2.aspx
    張子超(2000)。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2018年6月22日,取自「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5304/
    張元(2012)。歷史課堂教學的設計思考。歷史教學,652,20-29。
    張凱迪(2004)。檔案在高中台灣史教學運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臺北市。
    張嘉彬(2006)。數位典藏支援數位學習之探討。圖書與資訊學刊,58,71-74。
    張嘉彬、顏佩貞(2013)。檔案數位典藏在教學上的應用。大學圖書館,17(1),88-106。
    張漢林(2009)。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與分類。在何成剛主編,歷史教學設計(頁3)。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
    教育部(2011)。教育部令:修正「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歷史課程綱要,自101學年度由高中一年級逐年實施。上網日期:2017年12月8日。檢自:http://edu.law.moe.gov.tw/NewsContent.aspx?id=625
    教育部(2015)。證據。2017年11月28日,取自「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2hfizx&o=e0&sec=sec1&op=v&view=0-1
    莊道明(2012)。滾雪球取樣 snowball sampling。2018年5月2日,取自「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729/
    許珮甄(2014)。促進中學生「歷史理解」的教案設計-以國中教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局勢」為例。歷史教育,20,41-74。
    許淑玫(2012)。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有層次的提問。2018年6月22日,取自「課文本位的閱讀理解教學.教學策略資料庫」:http://pair.nknu.edu.tw/pair_system/Search_index.aspx
    郭實渝譯(1996)。美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探討美國經驗(五至十二年級適用)(National Standard for History, National Center of History in the Schools)。臺北市:教育部。
    陳兆武、和寶榮(1993)。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北京市:中國大百科全書。
    陳冠華(1997)。英國近三十年中學歷史教育改革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新竹市。
    陳冠華(1999)。歷史教學中的史料運用。清華歷史教學,9,64-81。
    陳冠華(2003)。實現歷史教育價值的關鍵-培養歷史科的核心能力。歷史月刊,186,117-122。
    陳盈安(2007)。史料教學在國中社會領域的課程運作與考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花蓮市。
    陳國彥、吳宗立(2002)。社會領域教材教法。高雄市:麗文文化。
    陳麗華(1997)。情境模式的教學設計。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8,26-34。
    彭杏珠(2017)。遠見/一次看懂大學考招、108課綱。ETtoday新聞雲。檢自: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0626/951391.htm
    彭致翎(2009)。書評: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從國際觀點看學校歷史教科書。教科書研究,2(2),141-149。
    曾秀琴(2018)。應用相互教學法於三年級學童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以臺北市芝山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臺北市。
    曾柏文(2014)。我們為何學歷史?─教育史學格局、地理框架,與課綱的政治。上網日期:2017年11月23日。檢自: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20/article/978
    程建教(1991)。國小社會科教學探究。臺北市:五南。
    程晏鈴(2016)。李家同:吵入學制度 不如縮小程度差距。上網日期:2018年6月23日。檢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7455
    黃永和(2009)。情境學習與教學研究。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市:五南。
    黃炳煌(2002)。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若瑜(2015)。我國數位檔案加值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臺北市。
    黃道遠(2003)。歷史學科知識本質之檢討、分析與應用-以現今國中台灣史教材為例。在台灣歷史學會編輯委員會編,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論文集(頁143-177)。臺北市:稻鄉出版社。
    黃慧欣(2012)。「檔案融入歷史教育」教學資源分享。歷史學科中心電子報,64。上網日期:2017年10月26日。檢自:http://203.68.236.93/doc/epaper/64_epaper_1010309/64_epaper.htm#E
    黃麗蓉、賴思儀、楊淑晴(2011)。中學生的歷史概念、歷史學習態度與歷史批判思考傾向。教育實踐與研究,24(2),65-98。
    楊晏州(2013)。「國家檔案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研習側記。歷史學科中心電子報,82。上網日期:2017年1月13日。檢自:http://203.68.236.93/doc/epaper/82_epaper_1021005/82_epaper.htm#B
    楊曉雯(2011)。寓「用」於樂-檔案管理局檔案加值應用簡述。在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編,數位檔案加值與教學應用研討會論文集(頁98-108)。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楊曉薇(2010)。創意教案設計─第一屆英語創意教學徵選得獎教師分享。快樂教師電子報,87。上網日期:2018年5月2日。檢自:https://www.945enet.com.tw/epaper/contents/ha/087/03.htm
    溫振華(2017)。臺灣史的跨領域教學-以十三行遺址為例。臺灣學通訊,100,30。
    葉小兵、姬秉新、李稚勇(2004)。歷史教育學。北京市:高等教育。
    詹宗祐(2009)。影像資料在歷史教學的運用與實務-以中國史為例。歷史教育,14,265-293。
    鄒玉峰、李惠軍(2012)。引入史料要游刃有餘 解讀史料要掘井及泉-以《豐邦建國與禮樂文化》為例。在何成剛主編,史料教學案例設計解析(頁1-14)。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
    雷武鐸(2003)。說書-讀書-教書-教學。在楊秀珠編,老師談教學:歷史教學篇(頁3-15)。香港:中華書局。
    廖運尚(2005)。由參與數位內容創意加值計畫開發淺談國史館典藏史料文物的新生命。檔案季刊,4(3),32-46。
    管歐、劉得寬、蔡墩銘、陳榮宗、賴源河(2010)。法律類似語辨異。臺北市:五南。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2011)。閱讀應試指南。上網日期:2018年5月8日。檢自:http://pisa.nutn.edu.tw/download/sample_papers/2009/2011_1205_guide_reading.pdf
    劉慶忠(2007)。國二學生歷史批判思考能力測驗之編製與表現現況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測驗統計研究所,臺南市。
    劉靜貞(1998)。歷史書寫的可能途徑-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人物表現。在史學與文獻。臺北市:學生書局。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2012)。計畫緣起。上網日期:2017年1月7日。檢自:http://teldap.tw/Introduction/introduction.html
    蔡文山(2004)。教師課程決定歷程之研究-以國中社會學習領域為例。在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與教學研究之發展與前瞻(頁201-233)。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蔡宜芬(2013)。教師教學轉化的歷程探究-以歷史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蔡居澤、廖炳煌(2007)。探索教育引導技巧培訓手冊。桃園市:中華探索教育發展協會。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鄭喜夫(1992)。連雅堂先生年譜。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蕭憶梅(2009)。理解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性。歷史教育,14,87-102。
    戴寶村(2000)。概念學習與歷史教學。史匯,4,173-179。
    戴寶村(2017)。高中歷史新課綱與臺灣史。臺灣學通訊,100,4-5。
    薛理桂(2004a)。檔案在中學歷史教學之運用與檔案人員之角色。圖書與資訊學刊,50,49-59。
    薛理桂(2004b)。檔案學導論。臺北市:五南。
    薛理桂、莊樹華、張凱迪、陳慧娉(2004)。數位化檔案在高中學校歷史教學運用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92-2413-H-004-015),未出版。
    韓舒容(2017)。多元選修課 學習大不同。喀報,264。上網日期:2018年6月21日。檢自:https://castnet.nctu.edu.tw/castnet/article/10770?issueID=650
    顏旭華(2000)。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研究。在周荔編,史學研究與歷史教育(頁711-744)。南京市:河海大學。
    顏惠君(2011)。閱讀教學探究:香港與臺灣經驗之比較。教育研究月刊,210,36-48。
    蘇淑英(2014)。落實多元評量於課堂教學中。語言之道,3,78-81。
    鐘秉慧(2015)。臺灣地區博物館歷史檔案之典藏與管理(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臺北市。
    二、西文部分
    Department for 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 (2007). History: Programmes of Study for Key Stage 3. Retrieved from http://curriculum.qcda. gov.uk/key-stages-3-and-4/subjects/key-stage-3/history/programme-of-study/index.aspx
    Foster, S.J. (2001). Historical Empath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Some Final Thoughts. In O. L. Davis, et al (Eds.), Historical Empathy and Perspective Taking in the Social Studies. MaryLand: Rowmen Littlefiled Pubkishers, Inc.
    Fuchs, M. (2004). Digital Librarie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 E-leaming Case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Libraries, 4, 32.
    Historical Skills. (2016). A Definition of Historical Evidence. Retrieved from http://www.historicalskills.com/Evidence/definition.htm
    Jones, R. B. (1973). Introduction: The New History, In Jones, R. B. (Eds.),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the New History. London: Hutchinson.
    Kizinger, J. & Barbour, R. S. (1999). Introduction: The Challenge and Promise of Focus Groups. In R. S. Barbour & J. Kizinger (Eds.), Developing Focus Group Research: Politics,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Sage.
    Krueger, R. A. & Casey, M. A. (2000). Focus Groups: A Practical Guide for Applied Research. Sage.
    McAleavy, T. (1998). The Use of Sources in School History 1910-1998: a Critical Perspective. Teaching History, 91, 10.
    Moust, J. H. C., De Volder, M. L., & Nuy, H. J. P. (1989). Peer Teaching and Higher Level Cognitive Outcome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Higher Education, 18(6), 737-742.
    Rayner, K., & Pollatsek, A. (1989). 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 Englewood Cliffs, NJ, US: Prentice-Hall, Inc.
    Ruff, T.P. (2002). Classroom Ready Activities for Teaching History and Geography in Grade 7-12. Allyn & Bacon, A Viacom Company.
    School Council(Great Britain). (1976). History 13-16 Project. In A New Look at History, Edinburgh: Holmes Mcdougall.
    Slavin, R. E. (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Masseuse: Allyn & Bacon, A Viacom Company.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1051550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155001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THE.NCCU.LIAS.002.2018.A01
    显示于类别:[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500101.pdf7423KbAdobe PDF235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