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1/140892 (78%)
Visitors : 46195283      Online Users : 62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19566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9566


    Title: 南滿鐵道警備問題與中日交涉(1906-1931)
    The Rivalry in Garrison of the South Manchuria Railways and Sino-Japanese Diplomatic Negotiation, 1906-1931
    Authors: 林亨芬
    Contributors: 唐啟華
    林亨芬
    Keywords: 南滿鐵道
    鐵道安全
    獨立守備隊
    關東軍
    Date: 2018
    Issue Date: 2018-08-27 14:41:53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透過考察1906-1931年南滿鐵道警備問題,探討一支日本在滿建立的鐵道警備力量與中日關係的連動性。嘗試跳脫傳統外交史的國權思維與鐵路研究框架,回歸鐵道警備的本質,考察日本在滿軍警行動及其在中日、國際關係中扮演的角色。期望透過探討鐵道警備問題的起源及其演變,藉以深化南滿鐵道、關東軍在近代中外關係史的意義與定位。筆者以為,欲探究關東軍在近代中日關係上所扮演的角色,不能忽視日本在滿鐵道駐軍的沿革。南滿鐵道警備設置,除了是日本對滿統治政策一環,更涉及中日與國際問題。蓋日本設置鐵道警備乃是參考俄國前例,以獨立守備隊與鐵道警察為核心。守備隊設置雖有法理依據,然中日認知不同,加以鐵道警察於法無據,由此衍生條約解釋、華民管轄以及中日軍事衝突等爭端。第一次界大戰後,在國際追求和平、軍縮、遠東秩序的重構以及民族自決氛圍下,使日本在華擴張受到一定程度的制肘,從而在南滿鐵道警備問題上採取收斂方針。惟日本以滿蒙為其重要權益之前提,一方面將滿洲問題排除於華盛頓體制之外;另一方面,透過「援張政策」圖謀滿蒙利權並以武力介入中國內政。國民革命軍北伐前後,日奉關係生變,關東軍擬排除張作霖父子實現滿蒙分離,終釀成皇姑屯事件與九一八事變,透過武力變相解決日俄戰後以來的中日爭端。
    Reference: 一、檔案
    中文
    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檔案》
    2.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外務部檔案》
    3.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北洋政府外交部檔案》

    英、日文
    1. 美國對外關係文件(FRUS)
    2.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藏,數位典藏国立公文書館、外務省外交史料館、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館史料。
    3. 外務省外交史料館館藏,明治‧大正期〈調書〉、〈1門‧政治〉、〈2
    門‧条約〉、〈4門‧司法及警察〉、〈5門‧軍事〉、〈7門‧文書及図
    書〉
    4. 外務省外交史料館館藏,昭和前期,〈A門‧政治、外交〉
    5.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館藏,〈陸軍一般史料‧戦役‧日露戦役〉、〈陸軍
    一般史料‧満洲〉、〈陸軍省大日記〉、〈海軍省公文備考類‧戦役
    等〉

    二、出版資料
    (一)史料
    中文
    1. 《清實錄 德宗景皇帝實錄》,第24卷,臺北:華文書局,1964。
    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8輯,北京:中
    華書局,1982。
    3.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遼寧省檔案館編,《東北邊疆檔案選輯‧清
    代、民國》,第12-13、17-18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
    4. 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合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第1卷,北京:中華書局,1988。
    5. 王彥威、王亮編,《清季外交史料》,第6冊,臺北:文海出版社,
    1963。
    6. 甘厚慈編,《北洋公牘類纂》,第9卷,臺北:文海出版社,1999。
    7. 奉天通志館編,《奉天通志》,第142卷,瀋陽:奉天通志館,
    1934。
    8. 國家檔案局明清檔案館編,《義和團檔案史料》,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59。
    9. 張研、孫燕京主編,《民國史料叢刊》,第230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
    10. 章開沅、羅福惠、嚴昌洪主編,《辛亥革命史資料新編》,第3巻,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11. 黑龍江省檔案館編,《中東鐵路(一)》,哈爾濱:黑龍江省檔案館,1986。
    12. 趙爾巽等著,《清史稿》,兵志。
    13. 憲政編查館編,《政治官報》,第35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65。
    14. 遼寧省檔案館編,《日俄戰爭檔案史料》,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1995。
    15. 遼寧省檔案館編,《奉系軍閥檔案史料彙編》,第3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

    日文
    1. 大山梓編,《山縣有朋意見書》,東京:原書房,1966。
    2. 上原勇作関係文書研究会編,《上原勇作関係文書》,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76。
    3. 小林英夫編,《明治三十七八年戦役‧滿洲軍政史》,東京:ゆまに書房,1999。
    4. 外務省編,《国際聯盟ニ於ケル軍備縮少問題》,出版項不詳,1926。
    5. 外務省編,《日本外交文書》(1904-1931年),東京:日本國際連合協會,1958-1991。
    6. 外務省條約局法規課編纂,《関東州租借地と南満洲鉄道付属地(前篇)》,東京:文生書院,1967年復刻版,1990。
    7. 外務省編,《外務省警察史》,第1-7卷,東京:不二出版,1996。
    8. 参謀本部編,《大正三年日独戦史》,下冊,東京:東京偕行社,1916。
    9.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戦史叢書‧關東軍》,東京:朝雲新聞社,1969。
    10. 哈爾浜旅史編纂委員会編,《秘録満洲鐡路警護軍》,東京:哈爾浜旅史編纂委員会,1977。
    11. 青島軍政署訳,《青島経営ニ関スル独国ノ諸法令》,青島:青島守備軍民政部,1918。
    12. 庶務部調查課編,《南滿洲鉄道案內》,出版地不詳,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1909。
    13. 関東都督府官房文書課,《關東都督府施政誌》,大連:関東都督府官房文書課,1919。
    14. 關東廳編,《關東廳施政二十年史》,大連:關東廳,1926。

    (二)時人著述
    中文
    1. 戈利岑著,李述笑、田宜耕譯,《中東鐵路護路隊參加1900年滿洲事件紀略》,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2. 汪士仁編,《吉林交涉彙編》,第4卷,臺北:華文書店,1969。
    3. 徐世昌,《退耕堂政書》,第5-8卷,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
    4. 徐世昌等編,《東三省政略》,第3-4、6卷,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5. 葛士濬編,《皇朝經世文續編》,第18卷,臺北:文海出版社,1975。

    日文
    1. シー・ウオルター・ヤング(C. Walter. Young)著,拓務大臣官房文書課譯,《満洲に於ける日本の管轄権及国際法上の地位 第3編‧南滿洲鐵道附屬地に於ける日本の管轄權》,出版地不詳:拓務大臣官房文書課,1932。
    2. 工藤謙,《膠州湾事情》,東京:作者出版,1914。
    3. 有賀長雄,《日清戰役中之國際法論》,北京:陸軍部印刷所,1911。
    4. 杉村陽太郎,《軍備縮少問題研究資料1(海牙平和会議)》,東京:国際聯盟協会,1921。
    5. 杉村陽太郎,《軍備縮少問題研究資料4(巴里平和会議)》,東京:国際聯盟協会,1921。
    6. 尾崎行雄,《政戦余業》,第2輯,大阪:大阪毎日新聞社,1923。
    7. 奉天居留民会編,《奉天居留民会三十年史》,奉天:奉天居留民会,1936。

    (三)報刊
    1. 《盛京時報》(瀋陽)
    2. 《滿洲日日新聞》(大連)
    3.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三、專著
    中文
    1. 王家儉,《清末民初我國警察制度現代化的歷程(1901-1928)》,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84。
    2. 李國祁,《中國早期的鐵路經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1。
    3. 李約翰(John Gibbert Reid)著,孫瑞芹、陳澤憲譯,《清帝遜位與列強――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一段外交插曲(1908-1912)》,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4. 余凱思(Klaus Mühlhahn)著、孫立新譯,《在「模範殖民地」膠州灣的統治與抵抗――1897-1914年中國與德國的相互作用》,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5. 阿地力•艾尼,《清末边疆建省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2。
    6. 俞辛焞,《辛亥革命時期中日外交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7. 倫森(George Alexander Lensen)著,陳芳芝譯,《俄中戰爭――義和團運動時期沙俄侵占中國東北的戰爭》,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8. 唐啟華,《北京政府與國際聯盟(1919-1928)》,臺北:東大出版社,1998。
    9. 唐啟華,《被「廢除不平等條約」遮蔽的北洋修約史(1912-192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10. 唐啟華,《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11. 孫乃民主编,《吉林通史》,第3卷,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12. 常書紅,《辛亥革命前後的满族硏究――以滿漢關係為中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13. 張玉法,《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山東省(1860-1916)》,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
    14. 張啟雄,《中國國際秩序原理的轉型:從「以不治治之」到「實效管轄」的清末滿蒙疆藏籌邊論述》,臺北:蒙藏委員會,2015。
    15. 陳豐祥,《近代日本的大陸政策》,臺北:金禾,1992。
    16. 麥金農(Stephen R. MacKinnon)著,牛秋實、于英紅譯,《中華帝國晚期的權力與政治:袁世凱在北京與天津1901-1908》,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17. 程維榮,《近代東北鐵路附屬地》,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
    18. 廖敏淑,《清代中國對外關係新論》,臺北:政大出版社,2013。
    19. 趙雲田,《清末新政研究:20世紀初的中國邊疆》,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4。
    20. 劉子揚,《清代地方官制考》,北京:故宮出版社,2014。
    21. 應俊豪,《「丘八爺」與「洋大人」――國門內的北洋外交研究(1920-1925)》,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9。
    22. 應俊豪,《外交與砲艦的迷思――1920年代前期長江上游航行安全問題與列強的因應之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0。
    23. 應俊豪,《英國與廣東海盜的較量――一九二〇年代英國政府的海盜剿防對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5。
    24. 薛銜天,《中東鐵路護路軍與東北邊疆政局》,北京:社會文獻出版社,1993。
    25. 韓延龍、蘇亦工,《中國近代警察史》,北京:社會文獻出版社,2000。
    26. 譚桂戀,《中東鐵路的修築與經營(1896-1917):俄國在華勢力的發展》,臺北:聯經出版,2016。

    日文
    1. 川島真,《中国近代外交の形成》,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4。
    2. 千葉功,《旧外交の形成:日本外交一九〇〇〜一九一九》,東京:勁草書房,2008。
    3. 小林英夫,《満鉄:「知の集団」の誕生と死》,東京:吉川弘文館,1996。
    4. 小林英夫,《関東軍とは何だったのか:満洲支配の実像》,東京:KADOKAWA,2015。
    5. 中山隆志,《関東軍》,東京:講談社,2000。
    6. 吉澤誠一郎,《天津の近代:清末都市における政治文化と社会統合》,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2。
    7. 谷壽夫,《機密日露戦史》,東京:原書房,1966。
    8. 岩手県独歩会編,《満洲独立守備隊史》,盛岡:岩手県独歩会,1971。
    9. 服部龍二,《東アジア国際環境の変動と日本外交(1918-1931)》,東京:有斐閣,2005。
    10. 奈良岡聰智,《対華二十一ヵ条要求とは何だったのか:第一次世界大戦と日中対立の原点》,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15。
    11. 室井兵衛,《滿洲独立守備隊》,ファースト印刷出版部,1973。
    12. 島田俊彥,《関東軍:在満陸軍の独走》,東京:講談社, 2005。
    13. 島田俊彥,《満州事変》,東京:講談社,2010。
    14. 栗原健編,《対満蒙政策史の一面:日露戦後より大正期にいたる》,東京:ゆまに書房,1999。
    15. 馬場明,《日露戦争後の満州問題》,東京:原書房,2003。
    16. 麻田雅文,《中東鉄道経営史:ロシアと「満洲」1896-1935》,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12。
    17. 緒方貞子,《滿洲事变と政策の形成過程》,東京:原書房,1966。
    18. 歴史読本編集部編,《関東軍全史:その戦闘•事件•人物のすべて》,東京:新人物往来社,2012。
    19. 櫻井良樹,《辛亥革命と日本政治の変動》,東京:岩波書店,2009。
    20. 櫻井良樹,《華北駐屯日本軍――義和団から盧溝橋への道》,東京:岩波書店,2015。

    四、論文
    中文
    1. 川島真,〈再論華盛頓會議體制〉,收入金光耀、王建朗主编,《北洋時期的中國外交》(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頁81-90。
    2. 有田直矢,〈鄭家屯事件與中日關係的轉變〉,《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2期,頁41-47。
    3. 江沛,〈中國近代鐵路史研究綜述及展望:1979-2009〉,收入徐秀麗主编,《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頁505-526。
    4. 吳文星,〈鄭家屯事件之探討〉,《歷史學報》,第9期(1981年5月),頁283-302。
    5. 車維漢,〈張作霖與鄭家屯事件〉,《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5期(1992年9月),頁96-104。
    6. 李澤昊,〈徐世昌與清末東北新政研究〉,濟南: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4月。
    7. 李皓,〈淺析盛京將軍趙爾巽的奉天警務改革〉,《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第6期(2008年11月),頁150-155。
    8. 李皓,〈盛京將軍趙爾巽與日俄戰爭後的奉天政局〉,東北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9年10月。
    9. 李柄佑,〈清末民初列強京津駐軍研究(1900-1928)〉,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7月。
    10. 沈悅,〈中俄學者中東鐵路問題研究狀況述評〉,《東北史地》,2014年第1期(2014年1月),頁53-58。
    11. 谷宇新,〈國際聯盟裁軍會議的歷程〉,《學理論》,2017年第7期(2017年7月),頁175-177。
    12. 林明德,〈華盛頓會議與中日關係〉,《歷史學報》,第6期(1978年5月),頁439-473。
    13. 林明德,〈日俄戰爭後日本勢力在東北的擴張〉,《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1期(1992年6月),頁491-520。
    14. 林亨芬,〈日俄戰爭期間復州民務公所成立爭議〉,收入唐啟華等著,《近代中國的中外衝突與肆應》,臺北:政大出版社,2014,頁1-22。
    15. 林亨芬,〈日俄戰後中日奉天警務交涉(1906-1908)〉,收入王文隆等著,《近代中國外交的大歷史與小歷史》,臺北:政大出版社,2016,頁207-245。
    16. 林亨芬,〈國際監管時期中東路護路問題(1918-1922)〉,政大人文中心,《國際合作在中國》(通過審查,待刊)。
    17. 金澤璟,〈清末奉天警察制度的建立與地方行政〉,《清史研究》,2013年第3期(2013年8月),頁97-109。
    18. 侯中軍,〈成立在我、承認在人――辛亥革命期間中華民國承認問題再研究〉,《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5期(2012年9月),頁51-64。
    19. 段海龍,〈京綏鐵路研究(1905-1937)〉,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1年6月。
    20. 姜克實,〈尾崎行雄和「軍備縮小同志會」――以華盛頓裁軍會議前後為中心〉,《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2014年7月),頁24-32。
    21. 唐啟華,〈北洋外交與「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收入金光耀、王建朗主编,《北洋時期的中國外交》(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頁47-80。
    22. 唐啟華,〈北洋時期的「宣布共和南北統一紀念日」〉,《社會科學輯刊》,2013年第1期(2013年1月),頁137-144。
    23. 夏雪,〈北洋時期鐵路警察職能研究――政府在鐵路時代的權力表達〉,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17年4月。
    24. 祝曙光,〈舊中國鐵路警務述略〉,《鐵道師院學報》,1992年第4期(1992年12月),頁30-35。
    25. 祝曙光,〈論20世紀20年代的日本裁軍運動〉,《世界歷史》,2009年第1期(2009年2月),頁15-23。
    26. 秦麗平,〈外交部特派奉天交涉署研究(1913-1931)〉,瀋陽:遼寧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5月。
    27. 馬蔚雲,〈1917-1922年協約國「管理」下的中東鐵路〉,《俄羅斯學刊》,2011年第1期,頁76-83。
    28. 馬陵合,〈安奉鐵路交涉研究:以清末地方外交為視角〉,《安徽史學》,2015年第5期(2015年9月),頁47-55。
    29. 崔罡、崔嘯晨,〈中國鐵路史研究綜述及展望〉,《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7卷第5期(2016年9月),頁8-21。
    30. 張起增,〈中國鐵路警察的由來和發展〉《鐵道部鄭州公安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2000年5月),頁3-7。
    31. 張飛飛,〈近現代國際裁軍與美國海軍的崛起(1898-1938年)〉,蘇州: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4月。
    32. 張應峰,〈中國式抵抗:高密阻路運動的歷史人類學考察(1899-1900)〉,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博士論文,2012年10月。
    33. 張志建,〈奉系軍閥時期奉天省警政研究〉,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5月。
    34. 郭艷波,〈清末東北新政研究〉,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12月。
    35. 郭寧,〈尋求主導:日本與承認中華民國問題(1912-1913)〉,《抗日戰爭研究》,2016年第3期(2016年9月),頁120-134。
    36. 陳瑞雲〈寬城子事件與張作霖稱霸東北〉,《史學集刊》,1986年第1期(1986年4月),頁37-41。
    37. 陳豐祥,〈日俄戰爭後日本的對『滿』政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16期(1988年6月),頁155-220。
    38. 陳崇橋、胡玉海〈張作霖與日本〉《日本研究》,1990年第1期(1990年4月),頁41-48。
    39. 陳昱伶,〈華盛頓會議與中國外交〉,臺中: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2000。
    40. 陳力,〈華員心態與民族主義:以滇越鐵路警察為視角〉,《紅河學院學報》,第14卷第2期(2016年4月),頁12-19。
    41. 陳太勇,〈兩大戰間日本侵華政策的演變(1919-1929)〉,武漢:武漢大學博士論文,2017年5月。
    42. 程亮,〈近代東北地區警察制度研究〉,瀋陽:遼寧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5月。
    43. 黃自進,〈辛亥革命時期的日本對華政策〉,收入中國史學會編,《辛亥革命與二十世紀的中國》,北京:新華書店。2002,頁2099-2116。
    44. 黃自進,〈九一八事變時期的日中政治動員與軍事作戰〉,《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6期(2006年11月),頁169-232。
    45. 黃自進,〈關東軍與九一八事變:政治背景與戰略設計為中心的探討〉,《思與言》,第44卷第4期(2006年12月),頁91-114。
    46. 楊雪英,〈1902-1928年山東警政研究〉,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4月。
    47. 趙中孚,〈清末東三省改制的背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期(1976年6月),頁313-335。
    48. 趙連泰,〈日本滿洲獨立守備隊初探〉,《日本研究》,1992年第1期(1992年4月),頁48-52。
    49. 趙宏林,〈晚清地方外交研究〉,長沙:湖南大學博士論文,2010年5月。
    50. 劉曼容,〈試論北京政變后的國奉「合作」關系與國內政局〉,《廣東社會科學》,1989年第2期(1989年5月),頁55-63。
    51. 劉威,〈清末東北新政中的軍事改革〉,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4月。
    52. 劉海波,〈晚清民國鐵路警察史研究述評〉,《河北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29卷第4期(2017年7月),頁97-102。
    53. 應俊豪,〈談判桌上的海權劃分:五國海軍會議(1921-22)與戰間期的海權思維〉,《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30期(2008年12月),頁119-168。
    54. 藍薇薇,〈藍天蔚與辛亥革命〉,《鐘山風雨》,2016年第6期(2016年12月),頁34-38。
    55. 譚桂戀,〈維特與俄國的對華政策(1894-1896)〉,《復興崗學報》,第51期(1994年),頁421-467。
    56. 譚桂戀,〈關於中東鐵路研究評述〉,《近代中國研究通訊》,第21期(1996年3月),頁127-150。
    57. 關捷,〈趙爾巽在辛亥革命時期的政治行為〉,《滿族研究》,1992年第1期(1992年4月),頁31-38。

    日文
    1. 川島真,〈21箇条要求と日中関係․再考――中国側の対応を中心に〉,收入川島真編,《近代中国をめぐる国際政治》,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14,頁112-155。
    2. 井上勇一,〈在奉天総領事小池張造:在奉天総領事がみた満州問題〉,《法学研究》,84:3(2011年3月),頁27-54。
    3. 井上勇一,〈在奉天総領事落合謙太郎:在奉天総領事の見た満州問題〉,《法学研究》,85:5(2012年5月),頁1-31。
    4. 井上勇一,〈在奉天総領事代理矢田七太郎:在奉天総領事の見た満州問題〉,《法学研究》,85:12(2012年12月),頁129-144。
    5. 本庄比佐子,〈膠州湾租借地内外における日本の占領地統治〉,收入本庄比佐子編,《日本の青島占領と山東の社会経済,1914-22年》,東京:東洋文庫,2006,頁1-26。
    6. 加藤聖文〈独立守備隊と満鉄附属地――関東軍の基幹部隊〉,收入坂本悠一編,《帝国支配の最前線:植民地》,東京:吉川弘文館,2015,頁112-125。
    7. 池井優,〈第一次奉直戦争と日本〉,收入栗原健編,《対満蒙政策史の一面:日露戦後より大正期にいたる》,東京:ゆまに書房,1999,頁163-191。
    8. 池井優,〈第二次奉直戦争と日本〉,收入栗原健編,《対満蒙政策史の一面:日露戦後より大正期にいたる》,東京:ゆまに書房,1999,頁193-224。
    9. 柳生正文,〈昌黎事件について〉,《駒沢大学史学論集》,第7集(1977年3月),頁23-29。
    10. 柳生正文,〈関東都督府官制の改革と関東軍の独立――原敬内閣と対満州行政機構改革問題〉,《駒沢史学》,第35集(1986年5月),頁167-189。
    11. 松田利彥〈近代日本植民地における「憲兵警察制度」に見る「統治樣式の遷移」――朝鮮から関東州‧「満洲国」へ〉,《日本研究》(國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第35集(2007年5月),頁469-490。
    12. 島田俊彥,〈滿州事変の展開(1931-1932)〉,收入日本囯際政治学会太平洋戦争原因研究部編,《太平洋戦争への道》,第2卷,東京:朝日新聞社,1962,頁3-188。
    13. 姜克實,〈石橋湛山と田川大吉郎:ワシントン会議前後の軍備制限〉,《岡山大学大学院社会文化科学研究科紀要》,第39号(2015年3月),頁1-15。
    14. 姜克實,〈国策研究会と華盛頓会議国民連合会:ワシントン会議前後の軍備制限論(3)〉,《岡山大学大学院社会文化科学研究科紀要》,第40号(2015年11月),頁13-24。
    15. 栗原健,〈日露戦後における善後措置問題と萩原初代奉天総領事〉,收入栗原健編,《対満蒙政策史の一面:日露戦後より大正期にいたる》,東京:ゆまに書房,1999,頁9-35。
    16. 華立,〈中国における中東鉄道研究:近年の研究動向を中心に〉,《東アジア研究》,第61号(2014年),頁79-84。
    17. 関寬治,〈滿州事変前史(1927-1931)〉,收入日本囯際政治学会太平洋戦争原因研究部編,《太平洋戦争への道》,第1卷,東京:朝日新聞社,1963,頁287-440。
    18. 熊達雲,〈対華21箇条要求の交渉における有賀長雄について〉,《山梨学院大学大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科『研究年報 社会科学研究』》,第29号(2009年2月),頁17-69。
    19. 霍耀林,〈一九一三年昌黎事件の一考察〉,《ICCS現代中国学ジャーナル》,10:1(2017年6月),頁17-30。
    20. 霍耀林,〈寛城子事件に至る在華日本領事館警察の自国民保護の実像〉,《北東アジア研究》,第29号(2018年3月),頁101-117。

    五、網路資料
    1. 〈駐軍〉,《香坊區志》,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http://218.10.232.41:8080/was40/detail?record=219&channelid=29538&back=-1(2017年12月5日查閱)
    2. “Covenant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28 April 1919, ” http://www.refworld.org/docid/3dd8b9854.html(2018年5月15日查閱)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015350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3504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DIS.NCCU.Hist.009.2018.A04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350401.pdf6604KbAdobe PDF22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