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高等教育更加速了全球化的脚步,社會大眾對於瞭解大學之需求日益升高,各種不同類型的大學排名資訊也如雨後春筍般產生,但也招致許多批評的聲浪,特別是排名者對指標選取及權重分配的獨斷性方面,亦無法符合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為解決現今一般排行榜所產生之主觀性問題,在資訊科技的輔助下,許多國家開始發展了「以使用者為中心」之互動式大學排名系統,以提供主要的使用者更為互動式的服務與大學資訊,使即將入學的新生都能藉由網路平台,獲取相關大學的最新訊息,選擇最適合本身興趣、區域或類型之學校就讀。目前發展最早也最有影響力的「大學選校互動系統」,是1998年德國高等教育發展中心(The Centre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CHE)所建構的University Ranking,以領域為評比對象,並由使用者選取想要比較的學校,分上、中、下三層不同顏色箭頭,來呈現大學領域學門各分項指標的表現。2007年,加拿大Maclean’s開始將其排名所蒐集到的指標整合成一資訊平台,利用Personalized University Ranking Tool由使用者自己選取指標並自訂權重,最後產生一個屬於自己的大學排名結果。同年,美國教育部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NCES)也以教育部「高等教育資料整合系統」(Integrated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Data System, IPEDS)為基礎發展出美國大學選校系統(College Navigator)。2008年,更多元的機構紛紛公開大學選校資訊系統,如加拿大The Globe and Mail 的Campus Navigator,荷蘭Study choice123.nl partnership之Studychoice.nl,英國The Push Guides 之Uni chooser及美國Forbe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