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2280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09953/140892 (78%)
造訪人次 : 46223546      線上人數 : 69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2800


    題名: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認同、組織變革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為例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dentification of School-Base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aichung City
    作者: 張家瑜
    貢獻者: 陳榮政
    張家瑜
    關鍵詞: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學校組織變革
    學校競爭優勢
    School-base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al change
    Competitive advantage
    日期: 2019
    上傳時間: 2019-04-01 15:08:01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認同、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競爭優勢的關係。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並以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總共發出870份問卷,回收問卷共 478份,回收率約為 55%。正式問卷回收後,再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再就研究結果分別加以討論。
    茲歸納本研究的主要結論如下:
    一、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認同屬中上程度,其中以「內容方式」較高
    二、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組織變革的知覺程度屬中上程度,其中以「組織文化層面」感受程度較高
    三、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競爭優勢的知覺程度屬中上程度,其中以「形象優勢層面」感受程度較深
    四、男性、兼任行政職、碩士學歷、服務於大型、歷史悠久學校之教師,對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認同知覺較高
    五、男性、資深、兼任行政職、碩士學歷、服務於大型、歷史悠久學校之教師,對學校組織變革知覺較高
    六、男性、資深、兼任行政職、服務於大型、歷史悠久學校之教師,對學校競爭優勢知覺較高
    七、教師對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認同程度越高,則學校組織變革作為就愈多;對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認同程度越高,則學校有愈佳的競爭優勢;所知覺到的學校組織變革程度愈高,則學校有愈佳的競爭優勢
    八、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的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認同、學校組織變革對學校競爭優勢有顯著預測力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n teachers in Taichung City`s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schools among identification of school-base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echnique was used in this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objects were the teachers in Taichung City`s public national primary schools. The grand total provided 870 questionnaires, recycling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478, the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recycling rate was 55%. After collecting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separately.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below:
    1.The identification of school-base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by teachers of Taichung City Public National Primary School is upper intermediate; especially the factors “content” is more significant.
    2.The degree of perception of the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of teachers in Taichung City`s public national primary schools is above the middle level, among the factors,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s significant.
    3.The degree of perception of the school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eachers in public prim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ity is at a moderate level. Among them, the level of "image superiority" is much higher.
    4.Male teachers who hold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master`s degrees, and serve large and long-established schools have higher awareness of school-base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5.Male and senior teachers who hold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master`s degrees, and serve large and long-established schools have higher perception of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6.Male and senior teachers who hold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master`s degrees, and serve large and long-established schools have higher perception of school competitive advantage.
    7.The higher the teacher`s identification of the school-base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the more the school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al change will be; the highe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chool-base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the bet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he school; the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change. The higher degree the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perception, the bet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he school.
    8.The school-base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of teachers in public national prim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ity have significant predication on school competitive advantag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秋萍(2002)。德國自由另類學校簡介。教育研究月刊,102,138-142。
    王美玲(2014)。日本不登校特區現況與核心理念實踐。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4(2),73-107。
    朱灼文譯(2006)。Nesheim J. L.著。絕對競爭優勢。 臺北:天下。
    匡秀蘭(2011)。臺北市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伯佳(2016)。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解析--國民教育階段為例。學校行政,101,15-33。
    李振仁(2001)。國民小學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感之研究-以萬丹鄉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汪良宏(2008)。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連縣。
    余亭薇(2016)。新北市國小教師對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認同度與衝擊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杜岐旺(2001)。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吳美珠(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競爭力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1999)。教育基本法的基本精神與重要內涵。學校行政,2,28-41。
    吳清山(1999)。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研究。國科會(計畫編號:NSC 88-2413-H-133-001),未出版。
    吳清山(2002)。提升學校競爭力的理念與策略。臺灣教育,613,2-18。
    吳清山(2003)。國民教育階段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挑戰與策略。北縣教育,45,18-26。
    吳清山(2011)。理念學校的追尋。載於陳柏璋(主編),教育的藍天-理念學校的追尋(331-335頁)。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吳清山(2015)。「實驗教育三法」的重要內涵與策進作為。教育研究月刊,258,42-57。
    吳清山、林天佑(1998)。教育名詞:轉型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24。
    吳清山、林天佑(2003)。教育小辭書。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3)。燈塔學校。教育資料與研究,50,117-118。
    吳清山、林天祐(2007)。實驗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55,168。
    吳清山、陳伯璋、洪若烈、郭雄軍、范信賢、李文富(2011)。理念學校之論述建構與實踐研究報告。國家教育研究院委託之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AER-98-31-A-2-01-00-1-01),未出版。
    吳清山、蔡菁芝(2006)。英美兩國教育績效責任之比較分析及其啟示。師大學報(教育類),51(1),1-21。
    吳清基(2005)。局長序,優質學校。臺北: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李明來(2009)。國小校長領導行為和組織變革教師支持度關係之探討。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7(1),61-92。
    李金娥(2006)。高雄縣市國民小學組織創新氣氛、學校品牌覺知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宥賢(2008)。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型態與學校組織變革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李嘉年(2016)。成為一所親師生的民主學校:種籽親子實驗小學發展歷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來利(2012)。國民小學校長提升學校競爭優勢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范熾文(2008)。學校經營與管理-概念、理論與實務。臺北市: 麗文文化。
    柯青秀(2006)。讓圍牆外的春天進門來--理念學校特色對教育的啟示。教育與發展,23(2),89-94。
    孫志麟、陳建銘(2007)學校組織變革中的教師關注:發展階段與類型分析。師大學報,52(1),159-180。
    唐宗浩(2006)。關於臺灣的另類教育。載於唐宗浩、李雅卿、陳念萱(主編),另類教育在臺灣(19-38頁)。臺北市:唐山出版社。
    徐明和(2010)。雲林縣小學組織變革、策略管理與優質教育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徐國樹(2008)。公立高級職業學校組織變革與校長變革領導對學校經營策略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高希均、石滋宜(1996)。競爭力手冊。臺北:天下文化。
    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2014)。
    秦夢群(2015)。教育選擇權研究。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2015)。美國1990年代後之教育改革及對我國之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 43,1-12。
    郝靜宜(2008)。國立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高韻曲(2016)。國民小學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創新經營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校長領導行為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徐藝華(2005)。另類是教育的出路:專訪國立政治大學馮朝霖教授。師友月刊,454,6-12。
    郭良文(1998),台灣近年來廣告中認同之建構—解析商品化社會的認同與傳播意涵。新聞學研究,57,127-156。
    教育基本法(2013)。
    教育部(2015年6月)。實驗教育三法及其子法簡報。實驗教育回顧與展望論壇,國立政治大學。
    許素梅(2010)。國民小學人力資源管理、教師核心能力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陳榮政(2016)。實驗教育的實施與混齡教學的嘗試。教育研究月刊,270,54-68。
    張文權(2009)。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教育大學,花蓮。
    張明輝(1998)。美國藍帶學校。北縣教育,25,16-18。
    張淑芬(2009)。宜蘭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張春興(1987)。心理學概要。台北:臺灣東華書局。
    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臺北市:五南。
    張瀞文(2016)。全台實驗教育單位總覽。親子天下,71,126-127。
    曹學仁(2007)。我國公立高級職業學校競爭力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彭千芸(2011)。另類教育與即興美學-一位華德福學校學生的生命故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玉君(2014)。社區居民對媽祖文化節參與態度及認同度關係之研究—以新港奉天宮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黃佳慧(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心理資本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強倪(2001)。企業水平競合分析模式之發展與應用–以大型購物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
    游惠音(2016)。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談公立國民小學轉型與創新經營的策略。學校行政,102,161-174。
    馮朝霖(2001)。另類教育與全球思考。教育研究月刊,92,33-42。12
    楊振昇(2006)。教育組織變革與學校發展研究。臺北市:五南。
    楊振昇(2015)。從實驗教育三法析論我國中小學教育之發展。教育研究月刊,258,15-27。
    楊孟玄、林宜玄(2016)。優質高中認證主題評論高中優質認證後之下一步?。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4),14-20。
    劉思治(2004)。從關鍵成功因素及資源基礎觀點探討休閒事業之競爭優勢-以西子灣休閒度假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劉慧君(2004)。英國的學校效能促進方案燈塔學校。竹縣文教,30,38-39。
    蔡金柱(2014)。國民小學校長權力運作、學校組織變革、行政效能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進雄(2017)。英國實驗教育對我國實驗教育推動的啟示。教育脈動,10。
    潘幸山(2000)。競爭優勢理論與學校競爭力之探討。高中教育,13,37–41。
    薛雅慈、周志宏、劉佳宜、鄭尚喆(2014)。臺灣地方政府對另類學校之友善程度指標的建構研究。另類教育,3,55-107。
    鄭玉卿(2002)。西方兒童在家自行教育之研究---從傳統到現代的變革。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3,309-326。
    鄭玉菁(2010)。高雄縣國中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對組織變革接受度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鄭啟川(2005)。笨蛋!成功是策略問題-以個人策略規劃成功未來。新北市:葉子。
    鄭新輝(1997)。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可行性分析。初等教育學報,10,389-415。
    鄭樹人(2009)。國際物流公司關鍵成功因素及持續競爭優勢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謝秉蓉(2016)。臺灣偏鄉小學辦理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校務行政變革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賴春錦(2015)。實驗教育新起點—開啟另類學習一扇窗。新北市教育,14,28-29。
    鍾炳雄(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能力、學校競爭優勢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顏士程(2007)。國民小學組織變革、校長權力基礎運用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顏秀如(2006)。國民中小學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顏秀如、張明輝(2008)。學校競爭優勢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67,81-92。

    西文部分
    Bamberger, I.(1989). Develop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small and medium-size firm, Long Rang Planning, 22(5), 80-88
    Bruce, H. K., & Scott, D. (2000). Forces driv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A business schoo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75(3), 133-137.
    Darling-Hammond, L. ( 1992) . Reframing the school reform agenda: Developing capacity for school transform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meeting San Francisco, CA.
    Day, G. S., & Wensley, R. (1988). Assessing advantage: A framework for diagnosing competitive superior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52, 1-20.
    Ecclession Mere Primary School (2011). Beacon schools in the U.K. Retrieved from: http://www.ecclestonmere.st- Helens.sch.uk/beacon_school.html
    Fizzel, R. and M. Raywid. (1997). If alternative schools are the answer ...what`s the question?, Reaching Todays Youth, 1(2), 7-9.
    Goodman, ( 1995) . Change without difference: School restructuring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65(1), 1-26.
    Gordon, J., & Patterson, J.A.(2007).“It’s what we’ve always been doing.” Exploring tensions between school culture and chang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 , 9(1)17–35.
    Greenlinger, K.(2008). Successful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a large, complex,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from the provider`s perspectiv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Pepperdine University, U.S.A.
    Hanson, E, M. (2003).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oston: Allyn and Bacon.
    Hewlett, R.(2006). The cognitive leader: Building winning organizations through knowledge leadership. Lanham, MD: Roman& Littlefield Education.
    Kapel, D. E., Gifford, C. S., & Kapel, M. B. (1991). American educators’ encyclopedia. Westport, CT: Greenwood.
    Murdick, R. G., Moor, R. C., & Eckhouse, R. H. (1989). Business policy and strategy: An action guide (5th ed.). Columbus, OH: Horizons.
    Porter, M.(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Boston, MA: Free Press.
    Porter, M. E. (1998).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New York, NY: Free Press.
    Robbins, S. P. (200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th Edition. NJ: Prentice-Hall.
    Stich, E. B. K.(2008). Elements of successful community college organizational change: A meta-ethnographic analysi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apella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 U.S.A.
    Taylor, J. S., Machado, M. L., & Peterson, M.W. (2008). Leadership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Keys to institutional priorities and planning.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43(3), 369-38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10217100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171004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THE.NCCU.EAP.002.2019.F02
    顯示於類別:[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00401.pdf44808KbAdobe PDF2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