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2481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91 (78%)
Visitors : 46252654      Online Users : 90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4814


    Title: 王文興《十五篇小說》研究—— 以原型批評為主的分析
    A Study of Wang Wen-hsing ";Fifteen Short Stories ";: based on Archetypal Criticism Theory
    Authors: 黃彥瑄
    Huang, Yen-Hsuan
    Contributors: 高莉芬
    黃彥瑄
    Huang, Yen-Hsuan
    Keywords: 王文興
    十五篇小說
    原型批評
    台灣文學
    現代主義
    Date: 2019
    Issue Date: 2019-08-07 16:24:25 (UTC+8)
    Abstract: 本論文探究王文興在《十五篇小說》(1979)中的主題內涵,並輔以「原型批評」理論視角進行考察,藉以重構該作品在王文興創作的重要性,以期能彰顯小說中的時代氛圍與所隱含的心靈共相。而《十五篇小說》在王文興研究中的重要性在於,這本書是作家早期作品的代表作,是集結了《龍天樓》(1967)與《玩具手槍》(1970)兩本短篇小說集,同時也是最能彰顯作家早期寫作風格的一部作品集。

    在論文的章節安排上,共可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個體成長-個體與社會變遷-個體與命運」。在這三個層次中體現王文興《十五篇小說》中從個人成長過渡到社會關係,以至於更深層命運與宗教的心靈層次,層層遞進,最後將結尾收束在心靈的依歸,從而發現在六〇年代戰後台灣的時代精神以及隱藏在文字背後與神話思維的共鳴。
    Reference: 一、 中文專書
    (一)王文興作品
    王文興:《家變》,台北:洪範書店出版社,2003年。
    王文興:《十五篇小說》,台北:洪範書店出版社,1992年。
    王文興:《背海的人》,台北:洪範書店出版社,1981年。
    王文興:《背海的人(上)》,台北:洪範書店出版社,1999年。
    王文興:《背海的人(下)》,台北:洪範書店出版社,2000年。
    王文興:《家變手稿》,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行人文化實驗室,2011年。
    王文興:《小說墨餘》,台北:洪範書店出版社,2002年。
    王文興:《書和影》,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年。
    王文興:《家變六講:寫作過程回顧》,台北:麥田出版社,2009年。

    (二)研究專著
    王文興:《王文興手稿集:《家變》與《背海的人》》,台北:行人出版社,2010年。
    白先勇編:《現文因緣》,台北:聯經出版社,2016年7月。
    易鵬主編:《台灣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王文興》,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3年12月。
    侯作真:《個人主體性的追尋:現代主義與台灣當代小說》,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14年8月。
    洪珊慧主編:《西北東南——王文興研究資料彙編》,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3年12月。
    康來新、黃恕寧主編:《喧囂與憤怒——《背海的人》專論》,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3年12月。
    康來新主編:《原來數學和詩歌一樣優美——王文興新世紀讀本》,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3年12月。
    康來新編:《王文興的心靈世界》,台北:雅歌出版社,1990年。
    張誦聖:《現代主義‧當代台灣:文學典範的軌跡》,台北:聯經出版社,2015年4月。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社,2011年11月。
    陳芳明:《現代主義及其不滿》,台北:聯經出版社,2013年8月。
    程金城:《原型批判與重釋》,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高莉芬先生:《蓬萊神話——神山、海洋與州島的神聖敘事》,台北:里仁書局,2008年。
    黃恕寧、康來新主編:《無休止的戰爭——王文興作品綜論(上)》,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3年12月。
    黃恕寧、康來新主編:《無休止的戰爭——王文興作品綜論(下)》,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3年12月。
    黃恕寧、康來新主編:《嘲諷與逆變——《家變》專論》,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3年12月。
    黃恕寧主編:《偶開天眼覻紅塵——王文興傳記訪談集》,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3年12月。
    黃啟峰:《戰爭‧存在‧世代精神:台灣現代主義小說的境遇書寫研究》,台北:秀威資訊,2016年4月。
    葉舒憲:《千面女神:性別神話的象徵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4 年。
    葉舒憲:《文學與人類學——知識全球化時代的文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葉舒憲:《原型與跨文化闡釋》,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葉舒憲:《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原型批評的理論與方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
    葉舒憲:《聖經比喻》,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葉舒憲:《閹割與狂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葉舒憲主編:《文化與文本》,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葉舒憲編:《性別詩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葉舒憲選編:《神話——原型批評》,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廖淑芳:《探索的年代:戰後台灣現代主義小說及其發展》,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3年12月。

    二、 外文譯著
    [日]河合隼雄、林仁惠譯:《童話心理學:從榮格心理學看格林童話裡的真實人性》,台北:遠流出版社,2017年。
    [日]河合隼雄、林詠純譯:《神話心理學:來自眾神的處方箋》(神話の心理学 : 現代人の生き方のヒント),台北:心靈工坊,2018年9月。
    [日]河合隼雄、林詠純譯:《轉大人的辛苦: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試煉》,台北:心靈工坊,2016年。
    [加拿大] 莫瑞.史丹(Murray Stein)、朱侃如譯:《榮格心靈地圖》,台北:立緒出版社,2017年)。
    [加拿大]諾思羅普・弗萊(Northrop Frye)著、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吳持哲校譯:《批評的解剖》(Anatomy of Criticism Four Essays),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法]列維-布留爾(Lvy-Bruhl)、丁由譯:《原始思維》,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2001年。
    [法]李維—史特勞斯 (Claude Levi-Strauss)著、李幼蒸譯:《野性的思維》(La Pensee Ssuvage),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波蘭]馬凌諾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著,朱岑樓譯:《巫術、科學與宗教》,臺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社,1989 年。
    [美] 埃利希・諾伊曼(Erich Neuman)著、李以洪譯:《大母神:原型批評》,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年。
    [美]約瑟夫‧坎伯著,李子寧譯:《神話的智慧:時空變遷中的神話》,台北:
    [美]約翰・維克雷編:《神話與文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4月。
    [美]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著、朱侃如譯:《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台北縣:立緒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初版五刷。
    [美]維克多・特納(Victor Witter Turner)著,黃劍波、柳博贊譯:《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年。
    [美]維克多・特納(Victor Witter Turner)著,趙玉燕、歐陽敏、徐洪峰譯:《象徵之林:恩登布人儀式散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年。
    [美]羅洛・梅(Rollo May)著、朱侃如譯:《哭喊神話》(The Cry for Myth),台北縣:立緒文化出版社,2003年3月初版。
    [英]弗雷澤(James Frazer)著,徐育新譯:《金枝》,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8年。
    [奧]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著,楊庸一譯:《圖騰與禁忌》,臺北:志文出版社,2007 年。
    [瑞士]榮格(Carl Gustav Jung)主編、馮川、蘇刻譯:《心理學與文學》,北京:三聯書店出版,1987年11月。
    [瑞士]榮格(Carl Gustav Jung)主編、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Man and His Symbols),台北:立緒文化出版社,1999年5月初版。
    [瑞士]榮格(Carl Gustav Jung)著、徐德林譯:《原型與集體無意識》,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
    [瑞士]榮格(Carl Gustav Jung)著、蘇克譯:《追求靈魂的現代人》,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
    [瑞士]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Marie-Louise von Franz)、徐碧貞譯:《永恆少年: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台北:心靈工坊,2018年11月。
    [瑞士]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Marie-Louise von Franz)、徐碧貞譯:《童話中的陰影與邪惡: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台北:心靈工坊,2018年6月。
    [德]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于曉譯:《語言與神話》,台北:桂冠圖書出版社,1990 年。
    [德]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范進、楊君游、柯錦華譯:《國家的神話》(The Myth of State),台北:桂冠圖書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德]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結構群譯:《人論》,台北:結構群發行,1989 年。
    [羅馬尼亞]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王建光譯:《神聖與世俗》,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
    [羅馬尼亞]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楊儒賓譯:《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神話》,台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6月初版。
    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年。

    三、 期刊論文
    方忠:〈論王文興短篇小說的現代主義特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第12期(2012年),頁44-52。
    水晶〈神話、初型和象徵〉,《拋磚記》,台北:三民出版社,1970年12月,頁79-91。
    王紘久:〈一些憂慮-談歐陽子的「秋葉」〉,《文季》第一期(1973年8月),頁76-82。
    安立:〈孤絕的人生——評介《十五篇小說》〉,《自立晚報》12版,1986年6月23日。亦收錄於康來新編《王文興的心靈世界》,台北:雅歌出版社,1990年。
    何欣:〈歐陽子說了甚麼〉,《文季》第一期(1973年8月),頁46-60。
    吳達芸:〈〈玩具手槍〉和〈寒流〉的簡析〉,康來新編《王文興的心靈世界》,台北:雅歌出版社,1990年,頁79-81。
    李文彬:〈《龍天樓》中的象徵技巧〉,《中華文藝》12卷5期(1977年1月),頁75-89。
    李豐楙:〈命與罪:六十年代台灣小說中的宗教意識〉,收錄於封德屏主編《台灣文學中的社會:五十年代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一)》,台灣:文建會,1996年6月,頁250-275。
    柯慶明:〈台灣現代小說中的男性意識〉,《台灣文學研究集刊》12期(2012年8月),頁41-78。
    洪永春、李永求:〈解讀王文興的短篇小說《寒流》〉,《文學教育》7期(2010年7月),頁126-127。
    徐文娟:〈王文興的小說藝術——以《家變》、《十五篇小說》為例〉,收錄於吳達芸主編《台灣當代小說論評》,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年。
    桑德琳•馬爾尚(Sandrine Marchand):〈翻譯王文興小說的原因〉,《中外文學》第30卷6期(2001年11月),頁135-137。
    高大鵬:〈成長與命運——王文興的早期作品〉,《青年日報》13版,1992年5月15日。亦收錄於高大鵬《吹不散的人影》,台北:三民出版社,1995年,頁175-178。
    高天生:〈現代小說的歧途——試論王文興的小說〉,《台灣小說與小說家》,台北:前衛出版社,1985年,頁107-120。
    尉天驄:〈站在什麼立場說什麼話-兼評《家變》〉,《文季》第二期(1973年11月),頁18-27。
    尉天驄:〈幔幕掩飾不了汙垢-現代主義的考察〉,《文季》第一期(1973年8月),頁61-75。
    張誦聖:〈台灣現代主義文學潮流的崛起〉,《台灣文學學報》第十一期(2007年12月),頁133-160。
    張靜二:〈論啟蒙故事——典型的啟蒙故事〉,張錯、陳鵬翔編《文學史學哲學——施友忠先生八十壽辰紀念論文集》,台北:時報出版社,1982年2月,頁240-250。
    單德興:〈論影響研究的一些做法及困難——以台灣近三十年來的小說為例〉,《中外文學》11 卷4期(1982年9月),頁78-103。
    楊牧(葉珊):〈探索王文興小說的悲劇情調〉,《現代文學》32期(1967年8月),頁60-67。
    劉紹銘:〈十年來的台灣小說:一九六五-七五——兼論王文興的《家變》〉,《中外文學》4卷12期(1976年5月),頁4-16。
    歐陽子:〈王文興〈欠缺〉〉,歐陽子編《現代文學小說選集》(一),台北:爾雅出版社,1977年9月,頁129。
    歐陽子:〈論《家變》之結構形式與文字句法〉,《中外文學》1卷12期(1973年5月),頁50-67。
    顏元叔:〈苦讀細品談《家變》〉,《中外文學》1卷11期(1973年4月),頁60-85。
    饒博榮(Steven L. Riep):〈〈龍天樓〉情文兼茂,不是敗筆-王文興對官方歷史與反共文學的批判(節譯)〉,《中外文學》30卷6期(2001年 11月),頁93–114。

    四、 學位論文
    何嘉龍:《成長是這樣苦澀的——論王文興《十五篇小說》中的成長故事》,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學士,2000年。
    李時雍:《局內局外:王文興小說論》,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2009年。
    林品軒:《王文興小說的叛逆主題與結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2011年。
    洪珊慧:《新刻的石像──王文興與同世代現代主義作家及作品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2011年。
    張佳瑤:《王文興小說創作的一貫與深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2009年。
    許喬凱:《王文興小說中的日神與酒神》,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2011年。
    陳瑤華:《王文興與七等生的成長小說比較》,國立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1994年。
    楊俐瑩:《王文興小說的孤獨書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2010年。
    楊舒茵:《王文興小說中現代主義特色之演進》,國立臺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2009年。
    楊學明:《現代性與台灣《現代文學》雜誌小說》,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2004年6月。
    董淑玲:《白先勇、歐陽子、王文興小說觀念之形成與實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2003。
    劉采榆:《叛逆者或改革者?--王文興小說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2007年。

    五、 多媒體資料
    王文興:《我如何寫小說》(DVD),台大:台大出版中心,2007年11月。
    王文興:《背海的人例講》(DVD),台大:台大出版中心,2011年1月。
    王文興:《家變例講》(DVD),台大:台大出版中心,2010年12月。
    吳敏惠製作,井迎兆導演:《推巨石的人——王文興》,《作家身影系列二》(DVD),台北:春暉國際,2000年。
    楊玉欣主持,王文興、阮慶岳對談,〈剪一段文學光影〉,《生命相對論》第4輯,台北:光啟社,2012年。
    葉維廉:《王文興與現代主義》(DVD),台大:台大出版中心,2010年5月。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515102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151022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1900547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2201.pdf2193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