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2560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87 (78%)
Visitors : 46298967      Online Users : 150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609


    Title: 藏傳佛教止觀思想研究-以岡波巴大手印為主
    A Study of Śamatha-Vipaśyanā in Tibetan Buddhism: Gampopa’s Mahamudra text
    Authors: 張鎮光
    Chang, Chen-Kuang
    Contributors: 謝世維
    Hsieh, Shu-Wei
    張鎮光
    Chang, Chen-Kuang
    Keywords: 藏傳佛教
    止觀禪修
    噶舉派
    岡波巴
    大手印
    生起次第
    圓滿次第
    Mahamudra
    Gampopa
    Samatha
    Vipassana
    Development‭ ‬Stage
    Completion Stage
    Date: 2019
    Issue Date: 2019-09-05 16:01:23 (UTC+8)
    Abstract: 摘要
    佛教在西藏正式啟萌於西元七世紀左右,從印度、絲路、漢地分別傳入西藏,但是止觀思想在西藏史前時期,早已開始以口耳相傳的形式流傳於藏北高原。
    藏傳佛教經過不間斷的宗教融合與發展,同時含藏著小乘、大乘、金剛乘的顯密圓融教法,這三乘教法的正行修持,都是以止觀禪修為根基,因為所有的禪修皆出自「止」和「觀」,修持止觀便是證入空性的修持次第。
    金剛乘的修持法門「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也是屬於止觀法門,生起次第屬於「止禪」,圓滿次第屬於「觀禪」,即使代表金剛乘「無上瑜伽密續」的大圓滿與大手印法,無論是從漸修或頓悟入道,實踐的方法都是以顯密共構的止觀禪修為主。
    岡波巴大師兼具噶當派與噶舉派傳承,創立了以中觀思想為底蘊的三種大手印法,教法內容是要讓眾生了悟真如法性,所開示的實修教授,本文主要是以藏傳佛教止觀思想的起源與脈絡進行討論,尤其是以代表噶舉派最高教法「岡波巴大手印」的止觀架構與意涵作為探研的主題。
    ABSTRACT

    The Buddhism in Tibet officially began with around early seventh century. The Dharma was first introduced into Tibet from India, Silk Road and China. However, Samatha and Vipassana began to spread into Tibetan Plateau and handed down in the form of hearing lineage during prehistoric times. Through uninterrupted religious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Tibetan Buddhism also contains a fascinating and harmonious teaching method of Hinayana, Mahayana, and Vajrayana. The practice of the three-vehicle teaching method is all based on the Samatha and Vipassana, that is the way to gain realization.

    For Vajayana , in the context of tantra Mahamudra , Development‭ ‬Stage and Completion Stage are also meditation practices. The Development Stage and Completion Stage practices act as methods for developing Samatha and Vipassana. Even if the Highest Yoga Tantra of Mahamudra and Dzogchen in Vajrayana , both are based on Samatha and Vipassana, all accentuate the practice of the union of Samatha and Vipassana.‬
    ‬‬‬‬‬‬
    From gradual practice, sudden enlightenment to attain great realizations, the practice of the method of viewing the heart of the merge of sutra and tantra in Tibetan Buddhism is but the studies of meditation.

    Gampopa, both the succession of Kadam and Kagyu lineage, founded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of practicing Mahamudra, that is primarily based on the madhyamika teaching. The content of the succession teaching of the the path of liberation is to let all beings able to gain the way for realizing the ultimate tathata to attain emptiness.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discussion of historical origin and context of Tibetan Buddhist traditions in terms of the Samatha and Vipassana method, and illustrate to the teaching of Gampopa`s structure and meaning on Mahamudra.
    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佛教典籍
    吳.支謙譯:《佛說維摩詰經》《大正藏》冊 14,No.0474。
    後魏.勒那摩提譯:《究竟一乘寶性論》,《大正藏》冊 31,No. 1611。
    唐.窺基撰:《瑜 伽 師 地 論 》,《大正藏》冊 43,No. 0033。
    《解深密經》大正藏第十六冊。
    (二)、藏文譯本
    岡波巴大師著,羅卓仁謙翻譯:《大寶解脫莊嚴論》,(台北:解脫學會,2019 年 5 月)。
    ༄༅། །ཕྱག་ཆེན་སྔོན་འགྲོ་བཞི་སྦྱོར་དང་དངོས་གཞིའི་ཁྲིད་རིམ་མདོར་བསྡུས་ངེས་དོན་སྒྲོན་མེ་ཞེས་བྱ་བ་བཞུགས་སོ། །作者: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了義炬大手印四加行簡要合集及正行教學次第,化育了義寶藏。༄༅། །ཕྱག་རྒྱ་ཆེན་པོའི་ཁྲིད་ཡིག་ཆེན་མོ་གཉུག་མའི་དེ་ཉིད་གསལ་བ་ཞེས་བྱ་བ་བཞུགས་སོ། །作者:達波札西南嘉,明現本來性大手印指導教本,化育了義寶藏。
    (三)、中文專書
    宗喀巴著,法尊法師譯,《密宗道次第廣論》,台北:文殊,1989年。
    岡波巴著,妙融法師譯,《勝道寶鬘》,台北:原動力文化,2007年。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講授,蔣揚仁欽譯,《覺燈日光-道次第講授成滿智者所願》,台北:商周出版社,2012年。
    第一世班禪喇嘛羅桑卓之堅贊造論,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阿歷山大貝臣譯釋,丹增卓津漢譯,《格魯/迦舉大手印傳承》,台北:盤逸,2013年。
    第三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讓烱多傑、國師嘉察仁波切著,堪布羅卓丹傑譯,《就是這樣:了義大手印祈願文釋論》,台北:眾生,2019年。
    帝洛巴尊者、第十世桑傑年巴仁波切著,《恆河大手印:大成就者帝洛巴二十九偈金剛頌釋論》,台北:眾生,2019年。
    堪千.創古仁波切著,陳玲瓏譯,《大手印第一課:創古仁波切三摩地王經實修導引》,香港:創古文化,2009年。
    堪千.創古仁波切著,普賢法譯小組譯,《噶舉三祖師岡波巴傳: 修道成就故事與岡波巴四法》,台北:橡樹林文化,2016年。
    堪千.創古仁波切著,普賢法譯小組,《噶舉三祖師馬爾巴傳:三赴印度求取法教,建立西藏噶舉傳承的大譯師》,台北:橡樹林,2016年。
    堪千.創古仁波切著,普賢法譯小組譯,《噶舉三祖師密勒日巴傳:從復仇到證悟,傳奇一生的偉大瑜伽士》,台北:橡樹林,2016年。
    堪千.創古仁波切著,陳碧君、江翰雯譯,《帝洛巴傳:成就故事與其教法恆河大手印》,台北:樹林,2013年。
    堪千.創古仁波切著,陳玲瓏譯,《三摩地王經實修講記》,台北:創古文化,2017年。
    堪千.創古仁波切著,帕滇卓瑪譯,《佛性:究竟一乘寶性論十講》,香港:創古文化,2014年。
    堪千.創古仁波切著,帕滇卓瑪譯,《轉心四思維》,香港:創古,2016年。
    堪千.創古仁波切著,鄭振煌譯,《直指法身:第九世大寶法王「大手印修持法本」釋論》,台北:創古文化,2011年。
    堪千創古仁切波, 直貢敬安仁波切、陳碧君、彼得.艾倫.羅伯斯,《大手印之心:噶舉傳承上師心要教授》,2019年。
    詠給明究仁波切著,喜笑之歌編譯群譯,《明心之旅:次第走過》,台北:喜笑之歌,2010年。
    杜松虔巴、倫多祖古著,施心慧譯,《因為你,我在這裡: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傳記與教言》,台北:眾生,2015年。
    邱陽.創巴仁波切著,呂家茵譯,《最富有的人:「一生成就的薄地凡夫」密勒日巴的道歌與生命故事》,台北:眾生,2019年。
    曲傑.南喀諾布著,向紅笳、才讓太譯,《苯教與西藏神話的起源:「仲」「德烏」和「苯」》,北京:中國藏學,2014年。
    查列洽貢仁波切著,噶瑪蔣秋譯,《成佛四部曲.岡波巴四法》,香港:創古文化,2014年。
    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堪布噶瑪拉布著,堪布羅卓丹傑譯,《慢慢走走,快快道:宗喀巴大師〈三主要道〉釋論講記》,香港:創古文化,2016年。
    岡波巴著,張澄基譯,《岡波巴大師全集選譯》,台北:法爾,1996年。
    丹增卓津著,譯者:丹增善慧法,《無上瑜伽密續》,台北:盤逸,2017年。
    岡波巴著,張澄基譯,《岡波巴大師全集選譯》。台北:法爾,1996年。
    法尊法師,《西藏與西藏佛教》。台北:天華,1997年。
    劉立千,《藏傳佛教各派教義及密宗漫談》。北京:民族,1997年。
    第一世班禪喇嘛羅桑卓之堅贊造論/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阿歷山大貝臣 譯釋,丹增卓津漢譯,《格魯/迦舉大手印傳承上冊》,台北:盤逸,2013年。
    克珠群佩主編、《西藏佛教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
    措如.次朗著,《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岡波巴著,張澄基譯,《岡波巴大師全集選譯》,台北:法爾出版社,2010 年。
    張澄基著,《佛學今銓》,台北:慧炬出版社,1992年。
    沈衛榮主編,《文本中的歷史:藏傳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傳播》,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12年。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著,馬君美, 楊憶祖, 陳冠中譯,《佛教的見地與修道》,新北市:親哲文化,2011年。
    戴密微著,耿昇譯,《吐蕃僧諍記》,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4年。
    周志煌著,《唯識與如來藏》,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白蓮花著,光明心譯,《涅槃道大手印瑜伽法要釋、椎擊三要訣勝法解、明行道六成就法、大密妙義深道六法引導廣論篡要》合刊本,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3年。
    第九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旺秋多傑著,第九世查列洽貢仁波切、噶瑪蔣秋譯,《了義海》,香港:創古文化,20016年。
    陳建民著,《大手印教授抉微》,新北市:圓明出版社,1994年。
    直貢澈贊法王著,張福成譯,《赤裸直觀當下心:(恆河大手印:大手印二十八金剛頌)釋論》,台北:眾生,2016年。
    頂果欽哲法王著,劉婉俐譯,《證悟者的心要寶藏》,台北:雪謙文化,2009年。
    頂果欽哲法王著,劉婉俐譯,《淨相:金剛乘修行的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台北:雪謙文化,2017年。
    頂果欽哲法王著,劉婉俐譯,《明示甚深道:自生蓮花心髓前行釋論》,台北:雪謙文化,2014年。
    確戒仁波切著,堪布羅卓丹傑譯,《四加行,請享用:校長上菜,祝你修行胃口大開》,台北:眾生,2012年。
    確戒仁波切著,堪布羅卓丹傑譯,《金剛亥母實修法》,台北:眾生,2014年。
    朗欽加布仁波切著,張福成譯,《大印證道歌─大手印五支金剛道》,台北:岡波巴,2008年。
    措尼仁波切著,連德禮譯,《覺醒一瞬間:大圓滿心性禪修指引》,台北:眾生,2014年。
    南開諾布仁波切著,《水晶與光道:經、續與大圓滿》,台北:象雄文化,2018年。
    圖敦.耶喜喇嘛著,《拙火之樂:那洛六瑜伽修行心要》,台北:橡樹林,2007年。
    策勒.那措.讓卓著,普賢法譯小組譯,《大手印之燈》,台北:靈鹫山,2015年。
    土觀.羅桑卻吉尼瑪著,劉立千譯,《土觀宗派源流:講述一切宗派源流和教義善說晶鏡史》,香港:佛教慈慧中心,1993年。
    丹尼高索著,丹增卓津漢譯,《無上瑜伽密續》,台北:妙音佛學,2017。
    鄔金欽列多傑,妙融法師譯,《報告法王我做四加行》,台北:眾生,2009年。
    堪千慈囊仁波切著,《薩惹哈道歌:道歌寶藏‧庶民之歌釋論》,台北:眾生,2013年。
    尕藏加著,《吐蕃佛教:寧瑪派前史與密宗傳承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尕藏加著,《中國藏傳佛教:從佛教傳入至公元20世紀(上下冊)》,《世界佛教通史》(第七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尕藏加等著,《世界佛教通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
    索南才讓(許得存),《西藏密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
    蓮花戒著,《修習次第論》,紐約:悲智學佛會,2000年。
    祖古烏金仁波切著,連德禮譯《金剛語:大圓滿瑜伽士的竅訣指引》,台北:眾生,2018年。
    噶瑪恰美仁波切著,堪布卡塔仁波切講述,《恰美山居法2: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台北:眾生,2014年。
    噶瑪恰美仁波切著,堪布卡塔仁波切講述,張福成譯,《恰美山居法3: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台北:眾生出版社,2015年。
    噶瑪恰美仁波切著,堪布卡塔仁波切講述,張福成、堪布羅卓丹傑譯,《恰美山居法5: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台北:眾生,2018年。
    噶瑪恰美著,嘉初仁波切講述,丁乃筑、楊弦譯,《解脫大道-大手印與大圓滿雙融實修教導》,台北:圓神,2003年。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著, 吳婉文譯,《空性禪修五次第:品味空性之美的實修錦囊》,台北:德謙讓卓文化,2013年。
    蔣貢康楚羅卓泰耶、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著,陳履安譯,《仁波切說二諦:知識寶藏.二諦釋論》,台北:眾生,2018年。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著,施心慧譯,《直指明光心(大手印指導教本:明現本來性)釋論》,新北市:眾生出版社,2016年。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著,施心慧譯,《座墊上昇起的繁星》,台北:眾生,2012年。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著,施心慧譯,《為什麼看不見》,台北:眾生,2011年。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著,陳履安譯,《仁波切,我有問題! 一本關於「空」的見地、禪修與問答集》,台北:全佛,2007年。
    法尊法師,《西藏與西藏佛教》。台北:天華,1997年。
    聖嚴法師著,《西藏佛教史》,台北:法鼓文化,1998年。
    聖嚴法師、丹增喇嘛著,《漢藏佛學同異問答》,台北:法鼓,2001年。
    釋如石(陳玉蛟)著,《菩提道燈抉微》。台北:法鼓文化,1997年。
    劉立千著,《藏傳佛教各派教義及密宗漫談》。北京:民族,1997年。
    董知珍著,《7-18世紀西域與西藏地區佛教交流史》,北京:宗教文化,2014年。
    措如.次朗著,《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戴密微著,耿昇譯,《吐蕃僧諍記》,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4年。
    周志煌著,《唯識與如來藏》,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戴維尼爾著,烏金昆贊(徐進夫)譯,《藏密口傳要義》,台北:法爾出版社,1990年。
    王森著,《西藏佛教發展史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97年。
    林聰,《西藏有緣》,台北:笛藤出版社,2007年。
    竹村牧男著,蔡伯郎譯,《覺與空─印度佛教的展開》,台北:東大出版社,2015年。
    李惠玲著,《細說西藏歷史文化》,香港:三聯,2014年。
    李世傑譯,《青史》(二),藍吉富編,《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 39冊,台北:華宇,1985年。
    李文實著,《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 》,西寧:青海人民,2003年。
    李冀誠著、丁明夷著,王志遠編《佛教密宗百問》,高雄:佛光,1996年。
    李冀誠著,《 西佛教密宗》,高雄:佛光,1993年。
    尹邦志著,《宗通和說通:吐蕃宗論的影響與漢藏佛教親緣關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14年。
    洪啟嵩著,《恆河大手印:傾瓶之灌的帝洛巴恆河大手印-密乘寶海8》,台北:全佛,2007年。
    洪啟嵩著,《岡波巴大手印:大手印導引顯明本體四瑜伽》,台北:全佛,2007年。
    洪啟嵩著,《密宗修行要旨:總攝密法的根本要義》,台北:全佛,2009年。
    談錫永著,《大圓滿直指教授密意》,台北:全佛,2016年。
    談錫永著,《西藏密宗百問》,台北:全佛,2013年。
    談錫永,《閒話密宗》,台北:全佛,1997年。
    談錫永,邵頌雄,《如來藏論集》,台北:全佛,2006年。
    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堪布噶瑪拉布,堪布羅卓丹傑譯,《上師相應法:蔣貢康楚羅卓泰耶《了義炬》開示〉,2017年。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姚仁喜譯,《上師也喝酒?》,台北:橡實文化,2016年。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姚仁喜譯,《不是為了快樂:前行修持指引》,台北:橡實文化 ,2016年。
    祖古.烏金仁波切,《如是(下):實修問答篇》,台北:橡實文化,2014年。
    第三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讓烱多傑, 國師嘉察仁波切 ,堪布羅卓丹傑譯,(就是這樣:《了義大手印祈願文》釋論),台北:眾生,2019年。
    查列嘉貢,噶瑪策凌卻準譯,《佛教的本質:佛教哲學與大手印導引》,台北:方廣,2015年。
    平措次仁、諾章吳堅、恰白次旦平措,《西藏通史簡編》,北京,五洲傳播,2000年。
    班班多傑,藏傳佛教思想史綱,上海:三聯,1995年。
    嘉初仁波切, 楊弦 丁乃筠譯,《密宗大解脫法》,台北:圓神,2009年。
    周拉,《蓮花戒名著修習次第論研究》,北京:宗教文化,2010年。
    許明銀著,《西藏佛教史》,台北:佛哲書局,2006年。
    熊江寧著,《佛教書系絲路佛風:西域佛教史》,鄭州:中州古籍,2016年。
    班班多傑著,《藏傳佛教思想史綱》,上海:三聯,1995年。
    班班多傑著,《捻花微笑:藏傳佛教哲學境界》,青海:青海人民,1996年。
    山口瑞鳳著,許明銀譯,《西藏(下)》,台北:全佛,2003年。
    山口瑞鳳等著,許洋主譯,《西藏的佛教》,台北;法爾,1991年
    矢崎正見著,陳季菁譯,《西藏佛教史》,台北:文殊,1986年。
    林梅村、金文京、柴劍虹、張廣達、榮新江、趙豐、齊東方、蔡鴻生、霍巍等著,《西域-中外文化交流的中轉站》,九龍:香港城市大學,2009年。
    林崇安著,《西藏佛教的探討》,台北市:慧炬,1992年。
    沈衛榮著,《何謂密教?關於密教的定義、修習、符號和歷史的詮釋與爭論》,北京:中國藏學,2013年。
    陳兵著,《佛教禪學與東方文明》,上海:人民,1997年。
    辜琮瑜著,《西藏密教之父:阿底峽尊者》,台北:法鼓,2014年。
    安妮.克萊因著,《知識與解脫:促成宗教轉化體驗的藏傳佛教知識論》,台北:法鼓,2012年。
    卡爾梅,王堯 陳觀勝譯,〈國外藏學研究譯文集第一輯《苯教史》選譯〉,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
    措尼仁波切,劉婉俐譯,《大圓滿生活》,台北:靈鷲山,2009年。
    蔣貢康楚仁波切等十九位開示,李宜臻編,《覺醒的心》,台北:眾生,1994年。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著,《解構密宗全貌》,台北:喇榮文化,2018年。
    堪布慈誠羅珠著,《揭開藏傳佛教的神秘面紗》,台北:喇榮文化,2009年。
    堪布卡塔仁波切主講,謝思仁譯《四加行》噶舉人法集(8),台北:寶鬘印經會,1998年。
    堪布卡特仁波切著,噶瑪噶舉法輪中心編譯,《堪布卡特仁波切演講集》,臺北:噶瑪噶舉法輪中心,1992年。
    堪布卡塔仁波切著,何文心譯,《證悟的女性》。台北:眾生,1995年。
    達賴喇嘛著,項慧齡,廖本聖譯,《禪修地圖》,台北:橡樹林,2003年。
    達賴喇嘛著,項慧齡譯,《達賴喇嘛說佛教:探索南傳、漢傳、藏傳的佛陀教義》,台北:橡實文化 ,2016年。
    達賴喇嘛,陳琴富譯,《安住於清淨自性中》,台北:橡樹林,2010年。
    達賴喇嘛 , 廖本聖譯,當光亮照破黑暗:〈達賴喇嘛講《入菩薩行論》智慧品〉,台北:橡樹林,2015年。
    達賴喇嘛著,陳琴富譯,《慧眼大開:達賴喇嘛的第一本佛法書》,台北:明名,2000年。
    達賴喇嘛,《慈悲與智見》,台北:建中書報社,1997年。
    達賴喇嘛,傑佛瑞‧霍布金斯, 鄭振煌譯,《達賴喇嘛在哈佛:談四聖諦、輪迴、敵人》,台北:立緒,2000年。
    達賴喇嘛, 鄭振煌譯,《達賴喇嘛談心經》,台北:圓神,2004年。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呂家茵譯,《尊者教你讀通金剛經》,台北:眾生,2016年。
    亞歷山大·諾曼著,李中文譯,《達賴喇嘛:手持白蓮者》,台北:博雅, 2010年。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著,馬君美, 楊憶祖, 陳冠中譯,《佛教的見地與修道》,新北市:親哲文化,2011年。
    林崇安著,《止觀法門的實踐》,台北:大千,2007年。
    扎洛著,《藏傳佛教文化研究》,台北:大千,2002年。
    呂徵著,《西藏佛學原論》,台北:大千,2003年。
    蔣貢康楚仁波切等十九位開示,李宜臻編,《覺醒的心》,台北:眾生,1994年。
    索南才讓,《西藏密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8。
    竹慶本樂仁波切 ,《從祈請到綻放:大手印傳承祈請文釋論》,台北:德謙讓卓文化,2018年。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佛教的見地與修道》,台北:親哲文化,2013年。
    土官呼圖克圖,法尊法師譯,《讀懂四部宗義:四宗要義講記》,台北:大千,2
    012年。
    第16任止貢法王貢噶仁欽著,黃英傑、馬君美合譯,《大手印五支圓滿道─闡明甚深五支道寶鬘》。
    張曼濤編,《西域佛教研究》,台北:大乘文化,1979年,頁132。
    (四)、英文專書
    Samten Gyaltsen Karmay, The Great Perfection (Rdzogs Chen): A Philosophical and Meditative Teaching of Tibetan Buddhism,Netherlands, Brill,2007.
    John Powers,Introduction to Tibetan Buddhism,Ithaca, Shambhala,2007.
    Ronald M. Davidson, Tibetan Renaissance: Tantric Buddhism in the Rebirth of Tibetan Culture, York,Columbia University,2005.
    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Meditation on the Nature of Mind,USA,Wisdom Publications,2011.
    Kenchen Thrangu,Vivid Awareness: The Mind Instructions of Khenpo Gangshar,Boston,Shambhala,2011.
    Dakpo Tashi Namgyal, Lobsang P Lhalungpa,Mahamudra: The Moonlight -Quintessence of Mind and Meditation,Boston,Wisdom Publications,2006.
    H.H. the Fourteenth Dalai Lama,Dzogchen: The Heart Essence of the Great Perfection,USA,Snow Lion ,2004.
    Khenchen Thrangu,The Practice of Tranquillity and Insight:A Guide to Tibetan Buddhist Meditation,USA,SnowLion,1998.
    (五)、期刊論文
    Trungram Gyaltrul Rinpoche,“Gompopa the monk and the yogi:his life and teaching,”Harvard Thesis,2004.
    聖嚴法師,〈密教之考察〉,普門雜誌 第38期,1982年
    朵藏加,〈佛教最初傳入吐蕃之探討〉,中華佛學學報第12期,1999年
    黃心川,〈道教與密教〉,中華佛學學報第12期,1999年
    劉立千,〈藏傳佛教的噶舉派〉,中國藏學第4期,1995年
    黃敏浩、劉宇光,〈桑耶論諍中的「大乘和尚見」—「頓入」說的考察〉,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六期,頁151-180,2001年
    釋惠敏,〈止觀之研究~以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為主〉,獅子吼第24卷第三期,1985年。
    班班多傑:〈西藏佛教史上的他空見與自空見〉,《哲學研究第》第 6 期,(中國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1995 年。
    偌布旺丹:《苯教大圆满起源、形成和发展》,《西藏研究》1996年
    林崇安:西藏大手印的思想,政治大學民族學報,第21期,1994年
    林崇安,《密宗修行的次第總說》,內觀雜誌,23 期,2002年,pp.7-9。
    唐秀連,《龜茲國與西域的大乘佛教:從兩漢至鳩摩羅什時代》,中華佛學研究第10期1996年,PP71-106。
    藏學學刊第三輯,《吐蕃與絲綢之路研究專輯》,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主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10215600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156005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1901156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Religious Studie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600501.pdf1814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