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1/140892 (78%)
Visitors : 46216272      Online Users : 94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803


    Title: 無腐不歡:腐女的BL同人社群初探
    A Preliminary Study of Fujoshi`s BL Community
    Authors: 林映鎔
    Contributors: 鄭力軒
    林映鎔
    Keywords: 腐女
    同人
    親友
    社群
    虛擬社群
    Date: 2019
    Issue Date: 2019-09-05 17:07:28 (UTC+8)
    Abstract: 腐女的BL取向同人社群,是指創作以及消費男性跟男性之間戀愛作品的女性所組成的社群。本研究從社群的面向去看待腐女的同人社群,特別是在社群媒體的時代,她們會選擇運用什麼樣的社群媒介形塑社群?對於她們來說,網路空間上的互動又如何影響到她們在線下的互動?在這些虛擬跟實體的交互關係下,她們又是如何形塑、維繫以及想像自己的社群?
    圈子也會利用各種規則的內化,來讓圈子產生分界,劃分出圈內已及圈外的界線。網路空間給予了群體一個更加自由的空間,社群轉變成虛跟實之間相互形構,群體可以在不同的媒介中穿梭,同時她們會依據對於媒介隱蔽性、匿名性以及對自己的個人資訊的掌控度,去選擇她們要在哪一個媒介中投入最大的心力。腐女則會在媒介中建立自己的「親友圈」,親友圈讓她們的社群趨向了一種穩固且封閉的狀態。
    Reference: 一、專書及專書論文
    千翠(2015)從「同人女」到「腐女子」。見王佩廸編,動漫社會學:別說得好像還有救,頁57-69。台北: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王佩廸編(2016)動漫社會學:本本的誕生。台北: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余曜成(2016)線上與線下都在燃燒──動漫迷參與社團之變化。見王佩廸編,動漫社會學:本本的誕生,頁93-104。台北: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李衣雲a(2012)讀漫畫:讀者、漫畫家和漫畫產業。台北:群學。
    李衣雲b(2012)變形、象徵與符號化的系譜──漫畫的文化研究。台北:群學。
    李衣雲(2016)在病態與反抗的夾縫之外──論Boy’s Love論。見馮品佳編,圖像敘事研究文集,頁129-178。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吳嘉苓(2015)第二章訪談法。見瞿海源等編,頁33-61。台北:東華。
    張玉佩、邱佳心(2017)色情暴動:遊走於男性愛遊戲的同人迷群。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烏露露(2016)證台灣同人創作──訪千業快速影印社老闆謝志松。見王佩廸編,動漫社會學:本本的誕生,頁117-124。台北: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陳仲偉(2004)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與迷的文化。台北:唐山。
    陳向明(2008)社會科學質的研究(11)。台北:五南。
    鈕文英(2015)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修訂版)。台北:雙葉書廊。
    廖勇超(2019)腐(Fu)。見史書美等編,台灣理論關鍵詞,頁307-315。新北:聯經出版公司。
    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等編(2015)。台北:東華。
    溝口彰子(2016)BL進化論:男子愛可以改變世界!日本首席BL專家的社會觀察與歷史研究。黃大旺譯。台北:麥田。
    かつくら編集部(2017)那些年他們眼中的BL:5位代表性作家、編輯的真情告白。呂郁青譯。台北:台灣東販。
    Arjun Appadurai(2009)消失的現代性:全球化的文化向度。鄭義愷譯。台北:麥田。
    Appadurai, Arjun(1996) Modernity at Larg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Cornel Sandvoss(2012)迷與消費。王映涵譯。台北:韋伯文化。
    Cornel Sandvoss (2005) Fans: The Mirror of Consumption, Polity Pr.
    Jenkins, H., Ito, M., & Boyd, D.(2017)參與的勝利:網絡時代的參與文化。高芳芳譯。中國:浙江大學出版社。
    Jenkins, H., Ito, M., & Boyd, D. (2016) Participatory Culture In a Networked Era, Cambridge: Polity
    Matt Hills(2009)探究迷文化。朱華瑄。台北:韋伯文化。
    Matthew Thorne(2009)失控的女孩和女人們——日本業餘漫畫社群的愉悅和政治。見陶東風編,粉絲文化讀本,頁367-385。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Miyako(2016)台灣同人活動的轉變與特色。見王佩廸編,動漫社會學:本本的誕生,頁79-91。台北: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二、期刊論文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2018)窺看亞洲同人市集。CCC創作集6──特集:翻滾吧,同人浪潮 6: 24-27。
    王熙哲、丁耀民(2008)人際關係網路對虛擬社群使用意願的影響。資訊管理學報15-1: 53-72。
    王曉涵(2014)同人誌創作者與出版社進行商業合作之現況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2014: 216-225。
    余泰魁、鄭時宜(2004)虛擬社群線上聊天行為模式之研究。電子商務研究2-2: 117-135。
    吳彥明(2008)「迷」之迷團--迷研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廣告學研究30: 127-131。
    林瑋嬪(2016)導言:網路‧人類學:網路、社群與想像。考古人類學刊85: 1-15。
    張瑋容(2013)從「BL妄想」看另類情慾建構-以台灣腐女在「執事喫茶」中的妄想實踐為例。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32: 97-113。
    陳仲偉(2005)重思網路社群:網路主題樂園團體。資訊社會研究8: 271-286。
    楊若慈(2012)日本BL文化在台灣的受容:以台灣BL言情小說為考察對象。庶民文化研究5: 1-25。
    楊揄熹、劉柏因(2012)全媒體時代的迷文化研究——以耽美迷群為例。新聞愛好者3: 15-16。
    雷惠鈴(2014)網路小說社區「迷文化」 研究—以百度網路小說貼吧為例。貴州民族大學學版(哲學社會科學版)2: 152-155。
    蔡明叡(2018)。官民互益的生機-流行IP與二創風潮。CCC創作集6──特集:翻滾吧,同人浪潮 6: 8-9。
    蘇微希、ASKA(2011)同人文化之源流與台灣同人活動發展&台灣 COSPLAY 的源起與發展。庶民文化研究4: 102-125。
    Akhil Gupta& James Ferguson,” Beyond Culture: Space,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7(1):6-24.
    Miyako(2018)窺看亞洲同人市集。CCC創作集6──特集:翻滾吧,同人浪潮 6: 24-27。
    三、碩博士論文
    王麟琴(2019)像我這樣的腐女: 科技、社群與性別交織下的認同形構。台北: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雨縈(2014)腐女的歡愉-萌。嘉義:南華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邱雯祺(2009)台灣同人文化再現與實踐─以「開拓動漫祭」為案例。台南: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秀敏(2005)薔薇園裡的少年愛—同人誌文化與青少女性別主體。嘉義: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茵惠(2007)薔薇纏繞十字架:BL閱聽人文化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熠(2016)耽於美色:腐女的情慾經驗與身份認同。台北: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澤仁(2019)腐女的資訊建構:以噗浪的腐女社群為例。台北: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意欣(2008)從局內人觀點探索迷文化。花蓮: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士華(2013)Vocaloid 虛擬偶像:創作者與迷的文化之行動者網絡初探。新北: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劉云白帆(2017)華語地區腐女的文本意義再生產——以隨緣居《星際迷航》迷群為例。新北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劉品志(2014)「腐女」的幻想與望/妄想。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力行(2015)腐、壞而喜─腐男的多樣認同建構與實踐。台北: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妙如(1996)過度的閱聽人:「迷」之初探。嘉義: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網路資料
    Laceration(2018)【同人生態】談談這個「圈」。http://apaleshuttingsun.lofter.com/post/3e0e57_1211f61a(遊覽時間:2019/8/24)
    Zen(2008)同人誌的文化力-「開拓動漫展」對台灣文創發展的啟示。https://zen1976.com/post-1309667695/(遊覽時間:2019/8/24)
    李坤翰(2017)同溫層裡又暖又舒服,為什麼要刻意讓自己「認知失調」?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7420(遊覽時間:2019/7/10)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系
    104254016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42540162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1901146
    Appears in Collections:[社會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16201.pdf2053KbAdobe PDF290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