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2861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3/140903 (78%)
Visitors : 46054408      Online Users : 99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8616


    Title: 從國民卡計畫到數位身分識別證換發政策決策過程 ─以多元流觀點分析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from National Multi-Purpose IC Card to New eID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ple streams
    Authors: 方怡捷
    Fang, Yi-Chieh
    Contributors: 黃東益
    Huang, Tong-Yi
    方怡捷
    Fang, Yi-Chieh
    Keywords: 數位身分識別證
    晶片國民身分證
    多元流理論架構
    政策之窗
    New-eID
    eID
    Multiple stream framework
    Policy window
    Date: 2020
    Issue Date: 2020-02-05 18:01:33 (UTC+8)
    Abstract: 我國推動「國民身分證」身分證明文件的政策可以回溯至1947年,後續大致維持每10年為一換發週期,用以維持人像辨認、防偽造設計以及相關資料的增減等功能,隨著科技社會發展,我國提出由原本以「紙本卡」材質改以「晶片卡」載體作為國民身分證換發及應用的政策議題;「晶片式」國民身分證換發政策議題討論主要有兩個,1997年至1998年「國民身分健保合一智慧卡(簡稱國民卡)」計畫;以及2015年至2020年「晶片國民身分證換發計畫」最終2018年12月確認於2020年10月進行「數位身份識別證換發政策」(New eID)。
    「晶片式」國民身分證換發議題由1997年第一次提出的「國民卡」計畫;直到2018年拍板定案─「數位身分識別證換發政策」,政策議題的討論歷時20餘年方能進入政策議程形成政策,故本研究欲以該政策議題作為本研究個案,透過多元流理論架構模式運用內容分析法進行政策議題相關新聞事件文本資料分析,探討政策議題形成政策的過程,藉以了解我國政策決策過程。
    研究發現,「國民卡」政策議題與「數位身分識別證換發政策」政策議題中,「問題流」被提出的主要原因都是平均每10年進行國民身分證全面換發的慣例以及配合電子化政府計畫推動;「政治流」受到政府行政部門的推動影響極大,而後者透過網路與實際活動民眾意見探詢,將有助於國民氛圍形成與支持;進而影響政策之窗開啟;本研究政策議題中,「政策流」所提出的政策備選方案受到「政治流」的影響;反之,「政治流」中國民氛圍也受到「政治流」所提出政策備選方案的影響;政策之窗開闔受到「問題流」、「政治流」及「政策流」影響,其中「政治流」為政策議題是否形成政策的關鍵因素。
    The initial policy that put forward Taiwan’s first “National Identity ID Card” can be traced back to 1947. Since then, ID cards have been renewed at a frequency of approximately every decade in order to update the profile photo and counterfeit designs, and also to adjust relevant information. As technology developed, decision-makers advocated for a review in the reissue and general applications of the “National Identity ID Card,” suggesting that the original “paper” design should be replaced by a “chip-integrated card”. Two propositions were put forward with respect to this topic: the plan to launch a “National Multi-Purpose IC Card” from 1997 to 1998; and the “Plan of reissuing a Chip-integrated Citizens’ ID Card” from 2015 to 2020. In December 2018, it was eventually confirmed that a “New eID” would be issued in October 2020.
    The initial policy that put forward Taiwan’s first “National Identity ID Card” can be traced back to 1947. Since then, ID cards have been renewed at a frequency of approximately every decade in order to update the profile photo and counterfeit designs, and also to adjust relevant information. As technology developed, decision-makers advocated for a review in the reissue and general applications of the “National Identity ID Card,” suggesting that the original “paper” design should be replaced by a “chip-integrated card”. Two propositions were put forward with respect to this topic: the plan to launch a “National Multi-Purpose IC Card” from 1997 to 1998; and the “Plan of reissuing a Chip-integrated Citizens’ ID Card” from 2015 to 2020. In December 2018, it was eventually confirmed that a “New eID” would be issued in October 2020.
    According to research findings, there were two major reasons why “problem streams” arose in the “National Multi-Purpose IC Card” and “New eID” policy discussions:
    1. the tradition of reissuing “National Identity ID Card” every decade;
    2. having to coordinate with the digitalization promotion with the government.
    “Political streams” were largely influenced by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the government, who had conducted online and face-to-face surveys to gain the support from the public, this type of support has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policy streams” were influenced by “political streams”, while public support was influenced by the alternative options proposed by the “political stream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policy is influenced by “problem streams,” “political streams” and “policy streams”. Among which, “Political streams” is a key element in determining whether a political proposal can be developed into a policy.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內政部(2016)。晶片國民身分證簡報,2019年12月22日,取自:https://join.gov.tw/policies/detail/ad918bbe-0139-4e4b-8c8f-01a76f68979a。
    內政部(2017)。晶片國民身分證換發計畫(草案)。未出版。
    內政部(2019)。內政部:嚴守程序 慎推動數位身分證,2019年12月22日,取自:https://www.moi.gov.tw/chi/chi_news/news_detail.aspx?sn=17119&type_code=02&search_unit=025&pages=0&src=news。
    內政部(2019)。新身分識別證懶人包簡報內容。2019年10月12日,取自:https://www.moi.gov.tw/files/news_file/New%20eID%20%E6%96%B0%E8%BA%AB%E5%88%86%E8%AD%98%E5%88%A5%E8%AD%89%E6%87%B6%E4%BA%BA%E5%8C%85%E7%B0%A1%E5%A0%B1%E5%85%A7%E5%AE%B9.pdf。
    內政部戶政司(2007)。全面換發國民身分證大事紀。台北:內政部戶政司。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2016)。內政部研擬全面換發「多卡合一的晶片國民身分證(eID)」,歡迎大家來談談您的想法及建議,謝謝!。2019年09月24日取自:https://join.gov.tw/policies/detail/ad918bbe-0139-4e4b-8c8f-01a76f68979a。
    方凱弘、梁綰琪(2009)。政策爲何變遷?以桃園縣開徵地方稅爲例。臺灣民主季刊,6(3),125-167。
    王立恒(2017年09月28日)。【十年大變革!數位身分證要來了】人權組織台權會:eID應訂專法,避免數位足跡濫用。iThome,2019年12月11日,取自:http://www.ithome.com.tw/news/117049。
    王雪美(1998年10月2日)。國民卡發行若不為大眾接受將重新檢討蕭萬長要求多加宣導取得意見領袖了解後再積極推動。聯合報,第6版。
    王藝菘(2015年05月03日)。內政部:預計106年起分年分期換發「晶片身分證」。自由時報,2019年11月06日,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05694。
    丘昌泰(2013)。公共政策.基礎篇(五版)。高雄市:巨流。
    地方中心記者(2010年09月27日)遷戶就換身分證年耗1億。聯合報,第1版。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7)。中華民國行政資訊體系之建立與發展。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3)。第四階段電子化政府計畫(101年至105年),取自:https://www.ndc.gov.tw/cp.aspx?n=F9DCBD4D1F2CC9A8&s=9CDCD0E5265C48C9,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03月23日。
    何明國(1999年3月24日)。國民卡擬簡化身分證健保卡兩卡合一改由內政部規劃排除隱私權疑慮後才會發行。聯合報,第1版。
    即時新聞(2016年12月06日)。新版身分證改二合一時程延至2019年。自由時報,2019年11月08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908365。
    吳定(2010)。公共政策辭典(三版)。台北:五南出版社。
    吳定(2017)。公共政策(二版)。台北:五南出版社。
    宋餘俠(1998年5月1日)。《回響》國民卡個人資料將區隔「上鎖」。聯合報,第15版。
    李允傑、丘昌泰(2009)。政策執行與評估(二版)。台北:元照。
    李欣芳(2016年01月12日)。新版晶片國民身分證樣式曝光。自由時報,2019年10月06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569903。
    李欣芳(2016年01月13日)。新版身分證增個人簽名。自由時報,2019年10月28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48550。
    李欣芳(2019)新式數位身分證免費換發 第二階段綁定手機。自由時報,2019年12月22日,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892361。
    李建榮(1998年10月2日)。蕭揆:國民卡政策謀定後動,指示檢討研究以符合高服務品質NII將與各界溝通。中國時報,第9版。
    李彥甫(1998年10月13日)。國民卡發行爭議立院話題李遠哲:國民卡分階段實施應明確強調專卡專用不滿規劃反反覆覆。聯合報,第8版。
    李若松(1998年10月7日)。支持國民卡學者跳出來說話李家同指出經營團隊只負責建立發卡機制 無法掌握民眾隱私。聯合報,第7版。
    李若松(1998年11月24日)。國民卡議約最後48小時內部意見難協調外有反國民卡聯盟壓力前景不樂觀。聯合報,第8版。
    李若松(1998年11月26日)。李遠哲向蕭揆表達反對學者民代一再施壓國民卡流產政府找到下台階。聯合報,第9版。
    李若松(1998年11月4日)。反國民卡聯盟「不要被透明化」強調身分證無權錄存指紋委外經營嚴重違憲。聯合報,第6版。
    李若松(1998年2月15日)。將委民營兩年內發卡取代身分證、健保卡,業者可投資經營其他功能。聯合報,第19版。
    李若松(1998年3月30日)。90年4月國民卡登場蕭萬長核定專案推行。聯合報,第19版。
    李若松(1998年4月3日)。生活筆記國民卡,公開徵求建議書。聯合報,第19版。
    李若松(1998年9月10日)。研考會:國民卡相當安全。聯合報,第6版。
    李創明(2013)。美韓網路身分識別管制資安政策之研究─兼論對臺灣之啟示。危機管理學刊,10(2),25-36。
    李惠宗(2005)。領取國民身分證案捺指紋違憲性之探討─從法學方法評論大法官釋字第六○三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126,172-185。
    李順德(2016年01月14日)。助長外遇?身分證取消配偶欄你贊成嗎。聯合新聞網,2019年10月22日,取自:http://udn.com/news/story/7314/1440900。
    李順德(2017年07月29日)。明年想換晶片國民身分證因不給預算要延期了。聯自由時報,2019年11月08日,取自:http://udn.com/news/story/7314/1860443。
    沈家穎(2018)。建構我國晶片國民身分證(eID)政策制度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周思宇(2015年08月26日)。新版晶片身分證最快後年上路。中時電子報,2019年10月06日,取自: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50826000552&cid=1210。
    周桂田、張淳美(2006)。遲滯型高科技風險社會下之典範鬥爭:以換發身分證按捺指紋案為分析。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7),127-215。
    周毓翔(2018年04月23日)。身分證改版遭疑去中華民國化。中時電子報,2019年12月08日,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423000457-260102。
    林于蘅(2019年03月18日)。數位身分證2020年10月換發研擬取消性別、國旗。聯合新聞網,2019年11月27日,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238/3703540。
    林秀雲(譯)(201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三版)(Earl Babbie原著)。台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
    林音谷(2008)。自然人憑證推動與公民信任關係之研究─政策規劃者與執行者之觀點。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政治中心(2015年05月12日)。晶片身份證「七合一」?內政部:最快2019上路。ETtoday新聞雲,2019年10月02日,取自: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0512/505255.htm#ixzz68la2w2ZL。
    胡憶平(1998年10月7日)。推動國民卡應尊重民眾選擇:學者反對強制全面換發建議紙卡、IC卡雙軌漸進。中國時報,第9版。
    胡憶平(1998年10月7日)。楊世緘:國民卡政策可以修改:與學者座談強調民眾若不放心不排除由政府自己做或分為兩張IC卡來使用。中國時報,第9版。
    胡憶平(1998年11月5日)。國民卡議約研考會無意喊卡:學者反對聲浪仍高官員表示如期進行立委揚言選後算帳。中國時報,第9版。
    胡憶平(1998年8月11日)。IC國民卡中華取得議約權:由力霸集團導三個月內需完成議約預計九十年發出。中國時報,第9版。
    胡憶平(1998年8月11日)。戶籍登記、門診、報稅、消費一張國民卡全搞定。中國時報,第9版。
    胡憶平(1998年9月15日)。發卡急迫性與必須性待檢討。中國時報,第4版。
    胡憶平(1998年9月19日)。杯葛國民卡砲火愈來愈猛:反對聯盟捍衛隱私權李遠哲籲研考會務實思考避免疑慮。中國時報,第9版。
    胡憶平(1998年9月20日)。小小一張國民卡明日生活大改變。中國時報,第9版。
    徐孝慈(1998年9月30日)。蕭揆:發行國民卡先取得共識:答覆立委質疑強調將檢討是否侵權並獲法源依據。中國時報,第9版。
    翁至威(2019年03月19日)。新版身分證沒國旗徐國勇:兩蔣時代也沒放。聯合新聞網,2019年12月12日,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314/3705577。
    翁至威(2019年05月16日)。數位身分證斥資40億元建置主打八大功能。聯合新聞網,2019年12月12日,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314/3815668。
    馬道容(1999年9月15日)。推動國民卡政院重申立場不變。聯合晚報,第8版。
    高彬原(2015年12月09日)。陳威仁:身分證健保卡合一技術上可行。聯合新聞網,2019年10月28日,取自:http://udn.com/news/story/1/1366002。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第五階段電子化政府計畫(106年至109年),取自:https://www.ndc.gov.tw/cp.aspx?n=67F4A482298C5D8E&s=EEBA8192E3AA2670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03月23日。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服務型智慧政府推動計畫-第五階段電子化政府計畫取自:https://www.ndc.gov.tw/cp.aspx?n=6EA9EB7EA799248E&s=F709CD03D77AF742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11月23日。
    張世賢(2009)。公共政策分析。台北:五南出版社。
    張世賢(2015)。政策論證。台北:五南出版社。
    張明貴(2005)。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與原則(Larry N. Gerston原著)。台北:五南出版社。
    張啟楷、李宗祐(1998年10月13日)。國民卡僅強制納入身分證及健保:蕭揆強調電子及商務選擇性加入李遠哲重申反對一卡到底批評推動時機不成熟。中國時報,第9版。
    張理國(2018年12月28日)。總辭前夕賴揆拍板!告別紙本2020全面換發數位身分證。中時電子報,2019年11月27日,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1228000666-260102。
    張景富(2009)。自然人憑證未來規劃。研考雙月刊33(6),86-90。
    莊文忠(2003)。政策體系與政策變遷之研究:停建核四政策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清裕(2002)。國民身分證IC卡安全規劃與可行性研究。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敦源(2009)。民主治理:公共行政與民主政治的制度性調和。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瑞芬(2018)。由多元流程觀點談婚姻平權議題發展。國家與社會,20,165-210。
    陳鈺馥(2017年10月03日)。資安疑慮晶片身分證不納生物特徵/內政部:廣納專家學者意見不會貿然推動。自由時報,2019年12月08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140371。
    陳鈺馥、劉力仁(2017年10月02日)。內政部推晶片身分證資安疑慮大。自由時報,2019年12月08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140206。
    黃文雄(1998)。一人一號系統衍生人權民主問題。律師雜誌,230,51-53。
    黃東益、李仲彬(2010)。電子治理與民眾對政府信任:台灣的個案分析。行政暨政策學報,51,77-123。
    黃東益、董祥開等(2017)。晶片國民身分證開放決策委外服務案。內政部委託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C1060011),未出版。
    黃東益、鐘道明(2005)。高鐵財務融資爭議與議程設定之研究。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1,281-309。
    黃庭郁(1999年6月22日)。健保IC卡衛署擬獨立發行:爭取時效不與國民卡合併健保局願配合。中國時報,第9版。
    楊國樞等(2000)。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台北︰東華。
    葉俊麟(2001)。菁英理論應用於政策制訂過程之研究:以我國國民卡方案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董孟郎(1999年3月24日)。國民卡排除電子商務功能。中國時報,第9版。
    詹建富、李順德(2016年04月09日)。新版身分證簡化剩5欄配偶欄擬隱藏。聯合新聞網,2019年10月22日,取自:http://udn.com/news/story/7266/1617779。
    綜合報導(2016年04月09日)。新版身分證隱藏配偶欄民眾、醫師都擔心。聯自由時報,2019年10月22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659345。
    劉麗榮(2017年06月23日)。晶片身分證換發內政部最快年底報政院。聯合新聞網,2019年12月08日,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542517。
    蔡宗珍(1998)。國民卡計畫案的合憲性與合法性爭議之探討。律師雜誌,230,21-28。
    鄭永志(2016)。十二年國教政策形成研究:多元流程觀點。國立屏東大學學報,1,95-132。
    鄭鴻達(2018年05月01日)。新版身分證民團籲保留性別、配偶欄。自由時報,2019年12月02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412109。
    魯炳炎(2009)。從多元流程觀點談蘇花高興建決策之議程設定與政策選擇,東吳政治學報,27(4),171-240。
    魯炳炎(2010)。政策企業家化解政策衝突之研究。文官制度季刊,2(3),151-181。
    魯炳炎(2016)。公共政策與民主治理:苗栗大埔徵地案的多元流分析。台北:五南出版社。
    賴于榛(2018年12月27日)。賴清德拍板:2020全面換發數位身分識別證。ETtoday新聞雲,2019年03月23日,取自: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1227/1341879.htm。
    駱焜祺(1998年10月7日)。澎湖試辦成功消除疑慮第一步楊朝祥展示IC健保卡成效。聯合報,第7版。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1998年10月23日)。本報民調國民卡支持率62%下降一成二儲存指紋贊成者高金融消費民眾疑慮仍深。聯合報,第6版。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1998年8月25日)。本報民調八成二民眾擔心遺失卡片後果七成四支持「智慧型國民卡」構想。聯合報,第8版。
    瞿海源(1998)。檢討「國民身份健保合一智慧卡(簡稱國民卡)」政策問題。律師雜誌,230,14-20。
    顏凡裴(2015年05月12日)。身分證一卡通 超過9成網友支持。蘋果即時新聞,2019年10月12日,取自:https://tw.news.appledaily.com/politics/realtime/20150512/608714/。
    魏忻忻(1998年8月25日)。健保IC卡澎湖民眾接受度96%試行兩年多主要為不滿讀卡機速度慢、故障率高。聯合報,第8版。
    蘇偉業(2016)。公共政策入門(二版)(Kvein B. smith and Christopher W. Larimer)。台北:五南出版社。

    貳、英文部分
    Bendor, J., Moe, T. M., & Shotts, K. W. (2001). Recycling the garbage can: An assessment of the research program.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95(1), 169-190.
    Cohen, M. D., March, J. G., & Olsen, J. P. (1972). A garbage can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hoice.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7(1), 1-25.
    Herweg, N. (2016). Explaining European agenda-setting using the multiple streams framework: the case of European natural gas regulation.Policy Sciences,49(1), 13-33.
    Herweg, N., Huß, C., & Zohlnhöfer, R. (2015). Straightening the three streams: Theorising extensions of the multiple streams framework.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54(3), 435-449.
    Howlett, M., McConnell, A., & Perl, A. (2015). Streams and stages: R econciling K ingdon and policy process theory.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54(3), 419-434.
    Jones, M. D., Peterson, H. L., Pierce, J. J., Herweg, N., Bernal, A., Lamberta Raney, H., & Zahariadis, N. (2016). A river runs through it: A multiple streams meta‐review.Policy Studies Journal,44(1), 13-36.
    Kingdon, J. W. (2003).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2^nd Ed.). Washington, New York : Longman.
    Kingdon, J. W. (2011).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Update 2^nd Ed.). Boston, Mass. : Longman.
    Sabatier, P. A.& Mazmanian, D. A. (1981). Effecti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Lexington, Mass : Lexington.
    Sætren, H. (2016). From controversial policy idea to successful program implementation: the role of the policy entrepreneur, manipulation strategy, program design, institutions and open policy windows in relocating Norwegian central agencies.Policy Sciences,49(1), 71-88.
    Weible, C. M., & Schlager, E. (2016). The multiple streams approach at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crossroads: an introduction to a special issue.Policy Studies Journal,44(1), 5-12.
    Zahariadis, N. (2015). The Shield of Heracles: Multiple streams and the emotional endowment effect.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54(3), 466-481.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10525600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256008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0083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600801.pdf3904KbAdobe PDF29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