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2891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903 (78%)
Visitors : 46050399      Online Users : 77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8918


    Title: 太魯閣族之集體記憶與當代族群認同-以正名運動論述中的「太魯閣事件」為例
    The Collective Memory and Ethnic Identity of Truku People: Case Study of Recertification Movement Discourse on Truku War
    Authors: 江妤
    Jiang, Yu
    Contributors: 張中復
    江妤
    Jiang, Yu
    Keywords: 太魯閣族
    太魯閣事件
    集體記憶
    族群認同
    文化復振
    Date: 2020
    Issue Date: 2020-03-02 11:24:41 (UTC+8)
    Abstract: 2004太魯閣族正式成為第十二個被官方認定的台灣原住民族,紛擾多年的太魯閣族正名運動似乎就畫下了完美句點。至今,我們仍然可以看到許多爭議與反省,透露了太魯閣族正名運動的成功,留給族人社會許多尚待討論的課題。
    在構築族群認同的要素中,除了血緣上的親近或是共同的起源傳說,一個共享的歷史經驗可以促成一種集體記憶,進而影響人們的族群認同。以太魯閣族的歷史為例,被喻為「二十世紀初台灣島上最大的戰爭」-1914年的「太魯閣戰役」即是其代表之一。此事件不僅被拿來在正名運動論述中,作為與西部族人做為重要的區別,更是代表祖先拋頭顱灑熱血,後代莫忘先烈,喚醒族群使命感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約莫同一個時期,東部太魯閣族人也正進行一連串大型祭儀復振的活動,傳統歲時祭儀的建構看似與正名運動沒有關聯,卻仍是揭露了整體太魯閣族密切相關的歷史記憶遍在族人社會失憶、斷裂的現象。
    當時有許多族人菁英擔負書寫及宣告的工作,依據官方文獻並結合史地調查與訪談採集工作,歸納與陳述出太魯閣族近代所發生的歷史。本文關心這些故事是如何被說?過去發生的事情,怎麼被用來詮釋現在?而這些過去,是怎麼造成了現在?
    透過近期的觀察,我們會發現這些努力被建構的歷史,直到現在仍然依著時間而成熟、改變,處於活力而有機的狀態。正名的成功,給族人帶來了資源的挹注與信心,文化歷史復振的工作逐年成熟而豐富。本文期望呈現當記憶還在凝聚,而族稱仍持續被詮釋與討論時,在太魯閣族社會中產生什麼影響,也提供族內研究者對於當代太魯閣族認同的體察。
    Reference: 久部良和子
    1991《賽德克人霧社群的祖靈觀》,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小泉鐵
    2014[1933] 《台灣土俗誌》,黃廷嫥、何姵儀譯。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山路勝彥
    1986 〈台灣泰雅賽德克族姻兄弟和己身孩子關係的認定〉,收於黃應貴主編《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 》,頁599-623。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中村孝志
    1992 〈荷蘭人的台灣探金事業再論〉,《台灣風物》,42(3):85-118。

    太魯閣族正名促進會
    2003 《還我族名-太魯閣族:爭取台灣原住民族第十二族(太魯閣族)縁起論述及分區部落座談成果報告書》。花蓮:花蓮縣秀林鄉公所。

    巴萬.韃那哈
    2002 〈Bosuwayal ta? Ya ta boluduc supudoxoi na?!要分開還是繼續結合?〉,收於台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編《泰雅族族群意識之建構、認同與分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64-177。南投:台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

    方玉如
    2009 《太魯閣族的正名運動與族群認同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水野遵
    1978 〈台灣行政一斑〉,收於陳錦榮編譯,洪敏麟主編《日本據台初期重要檔案》,頁127-201。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王明珂
    1997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文本與表徵分析》。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崧興
    1986 〈非單系社會之研究〉,收於黃應貴主編《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 》,頁565-597。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王梅霞
    2003 〈從gaga 的多義性看泰雅族的社會性質〉,《台灣人類學刊》,1(1):77-104。

    王學新
    1998 《日據時期東台灣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研究》。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
    2011[1935] 《台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楊南郡譯著。台北:南天書局。

    台灣原住民德魯固學生青年會
    2003 〈還我「太魯閣族」之族別登記〉,收於黃長興總編《還我族名-太魯閣族:爭取台灣原住民族第十二族(太魯閣族)縁起論述及分區部落座談成果報告書》,頁43-46。花蓮:花蓮縣秀林鄉公所。

    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2011(1921) 《蕃族慣習調查報告書: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第四冊後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
    1997[1918] 〈太魯閣事件顛末〉,收於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陳金田譯《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原名:理蕃誌稿)》,頁630-651。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史考特.西門(Simon, Scott)
    2008 〈正名賽德克族:國際的觀點〉,收於郭明正編《賽德克族正名運動》,頁141-154。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瓦旦吉洛
    2008 〈Lmlung endan phiyu hangan "Sediq Balay"賽德克族正名的省思〉,收於郭明正編《賽德克族正名運動》,頁49-70。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田貴芳
    2010 《太魯閣人-耆老百年回憶/都達(Sediq Toda)、德固達雅(Seeddiq Tgdaya)、德路固(Sejid Truku)、Seediq Bale賽德克‧巴萊-女性篇》。花蓮:花蓮縣秀林鄉都魯彎文教協會。
    2014 《太魯閣人:耆老百年回憶-男性篇》。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石丸雅邦
    2015 〈井上尹之助與太魯閣族〉,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主辦「第八屆台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太魯閣族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夷將.拔路兒
    1994 〈台灣原住民運動發展路線之初步探討〉,收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頁275-296。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旮日羿.吉宏
    2004 《即興與超越:SeejiqTruku村落祭典與祖靈形象》,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4 《即興、超越與祖靈形象-太魯閣族村落祭儀復振及其當代展演》。花蓮:古典書局。
    2016 〈混融與個別:花蓮地區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部落巫醫當代傳承〉,收於花蓮縣秀林鄉都魯彎文教協會編《2016賽德克族民族論壇「賽德克族的過去與未來:賽德克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研討會大會手冊》,頁128-139。花蓮:花蓮縣秀林鄉都魯彎文教協會。

    江天順
    1965 〈太魯閣族傳道簡史〉,收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歷史委員會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頁372-385。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艾美英
    2013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牧者的社會運動參與》,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碩士論文。

    余正雄
    2016 《花蓮太魯閣族族群認同與變遷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余光弘
    1979 〈東賽德克泰雅人的兩性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8:31-53。
    1980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0:91-110。
    1982 〈東賽德克泰雅人〉,《民俗曲藝》,13:37-39。

    余饒理
    2006 〈穿越東福爾摩沙之旅〉,收於費德廉等編《看見19 世紀台灣:14 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台北:如果出版社。

    克利弗德.紀爾茲(Geertz, Clifford)
    1999[1973] 《文化的解釋》,韓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
    2007[1983] 〈「從土著的觀點來看」論人類學理解的性質〉,收於楊德睿譯《地方知識:詮釋人類學論文集》,頁83-103。台北:麥田出版。

    宋卓立
    2008 《台灣原住民太魯閣族族群意識變遷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折井博子
    1980 《泰雅族噶噶的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亦園
    1986 〈台灣土著社會的兩種社會及宗教結構系統〉,收於黃應貴主編《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 》,頁239-251。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李季順
    2001 〈風雲太魯閣〉,收於楊南聰編《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講座內容彙編》,頁49-51。花蓮: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2003a〈「還我族名-太魯閣族」運動的緣起及發展〉,收於黃長興總編《還我族名-太魯閣族:爭取台灣原住民族第十二族(太魯閣族)縁起論述及分區部落座談成果報告書》,頁7-24。花蓮:花蓮縣秀林鄉公所。
    2003b《走過彩虹》。花蓮:太魯閣族文化工作坊。
    2015 〈從「威里事件」來探討日本的「東方主義」及對台政策的影響〉,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主辦「第八屆台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太魯閣族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2017 〈太魯閣族正名運動的緣起與回顧〉,《根書樣-太魯閣族文化季刊》,3:23-27。花蓮:花蓮縣秀林鄉公所。

    李宜憲
    2000 〈從蕃政到民政-太魯閣事件下的花蓮變遷〉,收於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編《太魯閣事件104年紀念論文集》,頁1-38。花蓮: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

    李順德
    2004 〈孔欽海:「原住民族史上最悲哀一天」〉,1月15日,A12版,《聯合報》。

    杜岳洲
    2017 《走,回到山上的家:Truku青年的族群認同與情感》,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與文化碩士班碩士論文。

    沈俊祥
    2007 《空間與認同-太魯閣人認同建構的歷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 《空間與認同:太魯閣人認同建構的歷程》。台北: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阮嶸
    2000 收於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編《太魯閣事件104年紀念論文集》,頁95-117。花蓮: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

    林本炫
    1990 《台灣的政教衝突》。台北:稻鄉出版社。

    林江義
    1996 〈談東賽德克群的族群意識〉,收於蔡中涵編《原住民現代社會適應(二)》,頁:779-793。台北:教育廣播電台。

    林修澈
    2007 《賽德克族的正名》。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社團法人花蓮縣德魯固族文化發展協會

    2016 《太魯閣抗日戰役105周年紀念回顧史研討會》。花蓮:社團法人花蓮縣德魯固族文化發展協會。

    花蓮縣太魯閣族建設協會
    2001 《「賽德克亞群」祖靈祭活動手冊》。花蓮:花蓮縣太魯閣族建設協會。

    花蓮縣秀林鄉公所
    2005 《花蓮縣秀林鄉2005太魯閣族Mgay Bari(感恩祭)文化季列活動大會手冊》。花蓮:花蓮縣秀林鄉公所。
    2007 《太魯閣族文化活動祭儀說明會書面資料》。花蓮:花蓮縣秀林鄉公所。
    2015 《生命的印記:生命史料建置文面老人調查成果冊》。花蓮:秀林鄉公所。
    2016 《太魯閣族傳統祭儀專書製作計畫成果報告書》。花蓮:花蓮縣秀林鄉公所。

    邱韻芳
    2013 《祖靈與上帝:花蓮太魯閣人的宗教變遷與復振運動》。台北:華藝學術出版社。

    金尚德
    2006 《知識、權力、部落地圖 :「太魯閣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的社會學解析》,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清山
    2000 〈被遺忘的族群─德魯固族(Truku)〉,收於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編《太魯閣事件104年紀念論文集》,頁85-94。花蓮: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
    2002 〈太魯閣抗日戰役對德魯固族的歷史意義〉,發表於現代文化基金會主辦《台灣原住民族歷史重建研討會-從和解到自治》,頁103-116。台北:現代文化基金會。

    持地六三郎
    1997 〈關於蕃政問題之意見〉,收於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陳金田譯《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原名:理蕃誌稿)》,頁148-184。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胡惠敏
    2006 《書寫自己部落的歷史:布拉旦的過去、現在、未來》,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傳
    1960 《台東州采訪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范若望
    2011 《原住民族文化保存政策之研究-以太魯閣族慕谷慕魚(mqmgi)家族及慕谷烏歪(mkuway)家族族譜溯源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大川
    2000 《夾縫中的族群建構 : 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班納迪克.安德森(Anderson, Benedict)
    1999[1983]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吳叡人譯。台北:時報文化。

    高琇瑩
    1996 《太魯閣人的族群關係與族群意識—以花蓮太魯閣地區的太魯閣人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2015 《第八屆台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太魯閣族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張文成
    2005 《「太魯閣族」的認同與認定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秋雄
    2002 〈迷失於族群認同的民族-賽德克族(Sediq)〉,收於台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編《泰雅族族群意識之建構、認同與分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6-139。南投:台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

    張藝鴻
    2001 《Utux、Gaya與真耶穌教會:可樂部落太魯閣人的「宗教生活」》,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秋琴
    1998 《Gaya:祭祀分食與太魯閣人的親屬關係》,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銘宗
    2003 〈賽德克族反對太魯閣族獨立〉,10月3日,A14版。聯合報。

    許雅如
    2012 《從南投縣Toda(都達)母語實踐與傳承探討賽德克族的族群認同》,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男
    1999 《奇萊族(Sakizaya人)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所碩士論文。

    陳曉玲
    2006 《太魯閣族生活方式之變遷─在花蓮縣秀林鄉水源部落的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黄長興
    2003 《還我族名-太魯閣族:爭取台灣原住民族第十二族(太魯閣族)縁起論述及分區部落座談成果報告書》。花蓮:花蓮縣秀林鄉公所。

    勞翕.屋敏
    2011 《賽德克族Tuda人的社區營造與族群認同—以花蓮縣山里社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森丑之助
    1985[1917] 《台灣蕃族志》,黃文新譯。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00(1915) 〈〈中央山脈橫斷探險報文〉〉,收於楊南郡譯註《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頁407-504。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程廷
    2012 《近代太魯閣族部落空間變遷之研究─以alang Ciyakang(支亞干)為對象》,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美英
    2008 〈太魯閣與賽德克正名的爭議-檢視傳統民族學與政策的囿限〉,收於郭明正編《賽德克族正名運動》,頁71-86。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黃輝寶
    2003 〈前言〉,收於黃長興總編《還我族名-太魯閣族:爭取台灣原住民族第十二族(太魯閣族)縁起論述及分區部落座談成果報告書》,頁1。花蓮:花蓮縣秀林鄉公所。

    楊盛涂
    2000 〈我所知道的太魯閣事件〉,收於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編《太魯閣事件104年紀念論文集》,頁79-84。花蓮: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

    楢崎冬花
      1914 《太魯閣蕃討伐誌》。台北:台南新報社台北支局。

    靳菱菱
    2013 《認同的路徑:撒奇萊雅族與太魯閣族的比較研究》。高雄:麗文文化。

    廖守臣
    1977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佈(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4:61-206。
    1978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佈(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5:81-212。
    1984 《泰雅族的文化》。台北: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觀光宣導科。
    1996 〈Truku與Tayal應從文化人類學來討論區別〉,7月18日,《南島時報》。
    1998 《泰雅族的社會組織》。花蓮:私立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

    劉韶偉
    2003 〈民族自決,從正名開始〉,收於黃長興總編《還我族名-太魯閣族:爭取台灣原住民族第十二族(太魯閣族)縁起論述及分區部落座談成果報告書》,頁25-42。花蓮:花蓮縣秀林鄉公所。
    2004 《找回太魯閣》。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潘繼道
    2008 《國家、區域與族群:台灣後山奇萊地區原住民族群的歷史變遷》。台東:東台灣研究會。

    衛惠林
    1958 〈泰雅族的部落制度〉,《台灣文獻》,9(3):33-42。
    1963 〈泰雅族的父系世系群與雙系共作組織〉,《台灣文獻》,14(3):20-27。

    霍布斯邦(Hobsbawm, Eric)
    2002[1983] 《被發明的傳統》,陳思文等譯。台北:貓頭鷹出版。

    駱香林
    1959 《花蓮縣志稿》,卷3(上)。花蓮: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謝世忠
    2004 〈原住民運動生成與發展理論的建立〉,《族群人類學的宏觀探索 : 台灣原住民論集》,頁27-66。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鍾淑敏
    2004 〈政商與日治時期東台灣的開發-以賀田金三郎爲中心的考察〉,《台灣史研究》,11(1):79-117。

    鴻義章
    2003 《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太魯閣事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簡鴻模
    2005 《從杜魯灣東遷花蓮Tgdaya部落生命史》。台北:永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羅大春
    1972 《台灣海防並開山日記》。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藤井志津枝
    2001 《台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三)》。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Banks, Marcus
    1996 Ethnicity: anthropological constructions. New York: Routledge.

    Barth, Fredrick
    1998[1969] 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 Prospect Heights: Waveland Press, Inc.

    Simon, Scott
    2006 “Remembrance as Resistance: Social Memory and Social Movement on Indigenous Formos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ird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Taiwan Studies Conference, Paris, France, March 30-31, 2006.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1012590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259002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0337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Ethnology]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900201.pdf2579KbAdobe PDF255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