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152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1/140892 (78%)
Visitors : 46205104      Online Users : 126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524


    Title: 中國能源外交:廿一世紀中俄能源合作之研究
    Authors: 張宜華
    Contributors: 邱坤玄
    朱新民
    許志嘉




    張宜華
    Keywords: 能源合作
    中俄能源合作
    中國能源外交
    能源外交
    能源
    Date: 2004
    Issue Date: 2009-09-14 10:43:32 (UTC+8)
    Abstract: 石油為全球重要戰略資源,世界主要國家均制定對外能源策略及能源外交政策,以求在能源供應上得到保障,能源政策成為各國對外政策和外交活動最重要的一部分。放眼未來,至21世紀中葉,石油仍將是世界的主要能源,繼續主宰世界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當前整體規模相當龐大,近幾年已接近10%的經濟增長速度繼續擴展,使其市場及能源壓力較其他國家更為沉重,石油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成為「最大的開銷,最大的變數」。
    中國採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戰略構想,以保障石油供應,國內除加強勘探外,亦注重能源有效使用,更積極建立石油戰略儲備機制;國外,參與全球性多元能源開發合作,建立多元能源措施,採取全球化能源外交,透過能源產業之交流合作,強化對外關係,為能源獲取創造更多機會;惟中國能源焦點並非專注一地,而是廣視全球,以求最大限度增加能源供應安全的實現。
    目前中國將焦點集中可由陸路運輸之中亞及俄羅斯,俄羅斯的經濟以能源出口作為支撐,擴大油氣資源出口成為俄羅斯發展經濟的重要舉措。因此,亞洲地區成為俄羅斯積極搶攻的市場,其豐富的能源和中國巨量的需求,為兩國能源合作奠定基礎,但中俄間能源合作計畫進展緩慢,充滿不確定性。俄羅斯基於增加在全球石油秩序和政治格局中的影響力,不會把籌碼完全放在中國,不願意單純成為中國原料產地,多元化的出口策略才能使俄羅斯獲得最大利益。
    日本挾巨大經濟實力,誘使東北亞各國競相爭奪俄羅斯石油能源,造成遠東石油管線搖擺不定的主因,惟中國以多元能源戰略應對,希在多變國際政治互動與經貿交流中獲得保障。未來中國更將致力能源多極合作,目前合作雖存困境,但長遠仍存互利條件,不但可增進雙邊貿易及關係,更具鞏固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重要意義。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石油為經濟發展需要,可提供參與國際石油市場巨大機會;而中國引進俄羅斯能源,則有利其能源安全保障,將是一個雙贏與互利的合作。
    Reference: 一、中文書籍
    Andre Beaufre著,鈕先鍾譯,戰略緒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兩種資源 兩個市場。台北:大屯出版社,200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畫委員會交通能源司,中國能源。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1997年。
    巴忠倓主編,中國的經濟安全與發展。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安尼瓦爾•阿木提、張勝旺,石油與國家安全。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
    吳磊,中國石油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風笑天,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
    高一中,中共對未來安全環境的辯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馬榮升,「關於我國能源安全體系的戰略思考」,中國的經濟安全與發展。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許志義、洪育民,石油經濟學。台北:華泰書局,1994年。
    http://www.wenweipo.com/news.phtml?news_id=CH0412250041&cat=002CH。
    「中國1-8月原油進口增39.3%」。亞洲新聞網,2004年9月14日,http://www.cna.tv/stories/economicnews/view/22674/1/b5/.html。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大紀元,2004年1月31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4/1/31/n457567.htm。
    「中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體系維護國家石油安全」。中國網,2004年9月26日,http://www.china.org.cn/chinese/2004/Sep/668361.htm。
    「中國石油問題分析 急需整體性長期戰略規劃」。中國網,2004年4月27日,http://www.china.org.cn/chinese/2004/Apr/553070.htm。
    「中國能源外交的拉美突破」,多維新聞網,2005年1月30日,http://209.246.126.241/MainNews/SocDigest/Economy/2005_1_30_11_47_3_443.html。
    「中國籌建90天戰略儲備」。華翼新聞網,2004年11月26日,http://news.chinesewings.com/cgi-bin/site/admin.cgi?job=viewnews&newsid=20041126201672988&tpe=chinanews。
    「石油利益引發世界新一輪大博弈 攸關中國利益」。遠景基金會,2002年9月26日,http://www.future-china.org/fcn/ideas/fcs20020926.htm。
    「印石油部長訪俄大舉出擊」。大紀元,2005年2月23日,http://www.epochtimes.com/gb/5/2/23/n823227.htm。
    「印度加入中日遠東石油爭奪戰 俄羅斯更相信印度」。網易新聞中心,2004年12月3日,http://news.163.com/41203/5/16MH7NDT0001124L.html。
    許志義、陳澤義,能源經濟學。台北:華泰書局,1993年。
    「沙特石油公司尋求增加對中印出口」。大紀元網站,2005年2月18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5/2/18/n816983.htm。
    「東北亞地區石油狀況與中國石油安全」。學說連線, http://www.xslx.com/htm/gjzl/dyzz/2004-04-13-16682.htm。
    「突破俄、美、日、印包圍中國能源『五極』外交」。搜狐網,2004年3月17日,http://business.sohu.com/2004/03/17/51/article219465169.shtml。
    「突破美俄日印包圍 中國能源的『五極』外交」。鳳凰網,2004年4月2日,http://www.phoenixtv.com/home/zhuanti/xwshj/petrol01/petrol05/200404/02/233564.html。
    「美智庫:中國爭奪能源 美中潛藏衝突」。大紀元,2005年2月18日,http://www.epochtimes.com/gb/5/2/18/n816361.htm。
    「能源安全:中國外交戰略第三環」。新華網,2004年08月04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08/04/content_1710114.htm。
    「透視中國能源外交」。香港貿易發展局網站,2004年10月4日,http://www.tdctrade.com/report/top/top_041002.htm。
    「媒體:俄石油將通過哈管道流向中國」。央視國際,2005年02月28日,http://202.108.249.200/news/world/20050228/101433.shtml。
    「新疆將設千萬噸級煉油廠」。台灣新生報,2005年2月22日,http://www.tssdnews.com.tw/daily/2005/02/22/text/940222f6.htm。
    「電荒煤荒油荒 能源:誰來供應中國?」。人民網, 2003年12月22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jingji/1045/2259009.html。
    許素華等,大陸能源政策與能源發展之研究。台北:經濟部能源委員會,1995年。
    「歐盟離不開俄油氣 能源將歐盟同俄羅斯緊緊相連」。新浪網,2005年1月17日,http://finance.sina.com.cn/j/20050117/19041300096.shtml。
    「美國之音年終報導:中國全球石油戰略(2)」。大紀元,2004年12月24日,http://www.epochtimes.com/gb/4/12/24/n758106.htm。
    丁盈,「俄羅斯外交「能源王牌」」。北京週報,http://www.beijingreview.com.cn/05-Cn/No6-05/world-3.htm。
    丁曉星,「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與問題」。中國網,2003年6月5日,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2003/Jun/341234.htm。
    「必須跳出馬六甲游戲圈 中國新石油通道的兩難選擇」。人民網, 2004 年8月1日, http://www.people.com.cn/BIG5/jingji/1037/2698355.html。
    「尋找『新血』中國能源四面出擊」。人民網, http://www.people.com.cn/BIG5/jingji/8215/36401/index.html。
    「電荒煤荒油荒 能源:誰來供應中國?」。人民網, 2003年12月22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jingji/1045/2259009.html。
    刁秀華,「新世紀中俄能源合作」。中俄經貿合作網,2005年03月31日,http://www.crc.mofcom.gov.cn/crweb/crc/info/Article.jsp?a_no=7207&col_no=18。
    「中國須具備長遠『能源外交』的戰略眼光」。大江網, 2004年7月27日,http://www.jxnews.com.cn/n1014/ca704017.htm。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大紀元,2004年1月31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4/1/31/n457567.htm。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台北:國防大學,2003年。
    「中共開拓『油路』海陸雙管齊下」。中華資訊網,2004年8月1日,http://www.ttnn.com/cna/news.cfm/040801/82。
    「安大安納之爭泰納線得利 中國石油戰略痛定思痛」,世界經理人。2004年7月8日,http://cnn.icxo.com/htmlnews/2004/07/08/259402.htm。
    「中國1-8月原油進口增39.3%」。亞洲新聞網, 2004年9月14日,http://www.cna.tv/stories/economicnews/view/22674/1/b5/.html。
    金名,「中國石油來源方向漸明」。香港貿易發展局網站,2004年10月11日,http://www.tdctrade.com/report/top/top_041004.htm。
    胡仁霞,「俄羅斯調整經濟結構的目標、措施與障得分析」。新華網吉林頻道,2003年10月14日,http://www.jl.xinhuanet.com/xhsjzkjl/2003/2003-10/14/content_1050079.htm。
    唐岩,「俄羅斯能源狀況」。網易新聞中心,2004年7月14日, http://news.163.com/2004w07/12613/2004w07_1089765448575.html。
    徐明,「中、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與能源制約問題分析」。經濟學家,2004年12月9日,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127。
    張芃,「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雅虎財經網,2005年2月26日,http://cn.biz.yahoo.com/050226/2/82xx_4.html。
    許聖如,「國際戰略評論:中俄關係的「頭等大事」」。人民網,2002年12月17日。
    郭博堯,「中國大陸石油安全戰略的轉折」。國政分析,2004年8月10日,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D/093/SD-R-093-002.htm。
    陳啟懋編,中國對外關係。台北:吉虹文化,2001年。
    陳支農,「藉多元外交中國打通多條西北部石油管道」。香港貿易發展局網站,2005年1月10日,http://www.tdctrade.com/report/top/top_050101.htm。
    瞭望東方週刊,「『煤變油』的夢想與現實」。新華網,2004年7月22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yn.xinhuanet.com/focus/2004-07/22/content_2543250.htm。
    鄭永年,「能源危機對中國國際戰略的教訓」。新世紀,2004年10月26日,http://www.ncn.org/asp/zwgInfo/bg_Da.asp?ID=60298&ad=10/26/2004。
    畢竟,「石油安全,中國崛起的最大軟肋」。香港商報,2004年10月28日,
    http://www.cnwnc.com/20041028/ca1234741.htm
    林宏才,「溫總理的能源外交之旅」。大公網,2004年10月6日,
    http://www.takungpao.com/inc/print_me.asp?url=/news/2004-10-6/LT5-314232.htm&date=2004-10-6
    孫明德,「中國能源戰略及其佈局」。中國經濟,2004年10月4日,
    http://www.tier.org.tw/13chinaeconomic/energystrategy.htm。
    六、英文資料
    鈕先鍾,戰略研究與軍事思想。台北:黎明文化,1984年。
    Bahgat, Gawadat The new geopolitics of oil: the US, Saudi Arabia and Russia. MEES, Sept. 9, 2002.
    Baker, Peter Russia sees US as new market for oil reserves. Washington Post, Sunday Sept. 8, 2002.
    Blagov, Sergei, Russian Firms Resolve Siberia-PRC Oil Pipeline Disput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9 February 2000.
    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d Energy. London,1998.
    Buzan, Barry An Introduction to Studies. London:Macmillan Press,1987.
    China to Import Crude, Not Products:Energy Security Analysis. Asia Pulse, 20 January 2000.
    China’s CNPC and shell to Co-develop Natural Gas Field. Asia Pulse, 20 March 2000.
    CNPC Shelves China-kazakhstan Oil Pipeline. Oil &Gas Journal, 30 August 1999.
    Cordesman, Anthony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geopolitics of energy: a graphic analysis. CSIS Report, (1999).
    Garnett, Sherman Challenges of the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Autumn 2001.
    賈文瑞等,1996-2010年中國石油工業發展戰略。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9年。
    Hill, Fiona The 21st century’s energy superpower?. The Brookings Review, vol. 20, no. 2, Spring 2002.
    Holley, David, China’s Thirst for Oil Fuels Competition. Los Angeles Times, 28 July 1997.
    Islam and Oil Have China Thinking. Washington Times, 29 October 1997.
    Johnson, Ian, China Cuts Sudan a Deal on Nile Oil Project. Wall Street Journal, 20 December 1999.
    Sampson, Anthony West’s greed for fuels Saddam fever. The Observer, Sunday, August11, 2002.
    The Russian Oil & Gas Industry. OGJ Special Report, Oil & Gas Journal, Aug. 13, 2001.
    Bill, Gertz China Builds up Strategic Sea Lanes. The Washington Times, Jan.18, 2005,
    http://www.washtimes.com/national/20050117-115550-1929r.htm.
    鄭羽、龐昌偉,俄羅斯能源外交與中俄油氣合作。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錢偉長,中國能源的現在與未來。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年。
    閻長樂主編,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4年。
    薛絢譯,石油世紀。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1年。
    二、學位論文
    王振華,中國大陸石油市場與貿易系統。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朴戴泳,中共石油工業研究。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70年。
    林典龍,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分析。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許惠雯,□海地區石油資源之爭。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三、中文期刊
    「中國能源外交的拉美突破」。亞洲週刊,(2004年2月6日),頁5。
    「未見新協議」。Taiwan News財經•文化週刊,(2004年10月),頁60-61。
    「新世紀中俄油氣戰略合作」。國際石油經濟,第9卷第8期(2001年8月),頁18-20。
    丁溪、李淑霞,「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工業與中俄能源合作」。西伯利亞研究,第29卷第3期(2002年6月),頁14-16。
    小石,「對中共石油安全戰略探討」。中共研究,第37卷第8期(2003年8月),頁79-89。
    王俊明等,「試論21世紀我國石由工業企業集團公司發展新戰略」。科技進步與對策,第17卷第4期(2000年),頁23-24。
    王健民,「曾慶紅扮演能源外交推手」。亞洲週刊,(2005年2月6日),頁28-29。
    左太行,「建立開放、競爭、有序的中國石油市場」。中國能源,2001年第3期。
    白嗣宏,「中俄石油管流出政治教訓」。亞洲週刊,(2005年2月6日),頁34-35。
    任海平,「東北亞地區石油狀況與中國石油安全」。中國科技財富,2004年4月。
    朱沃中,「淺談『十五』期間我國能源發展方向及政策」。中國能源,2001年第2期,頁13-14。
    朱興珊、周騫慧,「尋找明天的石油」。中國地理雜誌,第45期(2005年2月),頁16-37。
    吳榮慶、姚彤,「礦產資源『走出去』開放戰略的基本構架及政策建議」。地質技術經濟管理,第23卷第5期(2001年10月),頁1-7+12。
    李偉建,「國際關係中的能源因素」。阿拉伯世界,2001年第4期(總第79期)(2001年10月),頁38-42。
    李連仲、李連第,「發展我國大型石油跨國公司的探討」。中國工業經濟,2000年第2期(2000年2月)。
    佟福全,「協商仍為上策─美、日與中國石油貿易競爭態勢分析」。國際貿易,第6期(2004年6月)。
    周大地等,「在改革開放中保障石油供應安全」。中國能源,2001年第3期。
    周延麗、王兵銀,「俄羅斯─我國未來海外石油供給穩定增長的重要來源」。東歐中亞市場研究,2002年第8期,頁14-17。
    明軍,「荒煤炭地位急升」。經濟導報,總2855期(2004年1月),頁11。
    林友順,「石油豪賭不敵國際圍攻」。亞洲週刊,(2004年12月19日),頁52-53。
    林華,「珠三角:能源正冬荒 夏荒漸逼近」。經濟導報,總2855期(2004年1月),頁12-13。
    邱坤玄等,「『中』日爭奪俄西伯利亞石油管道之戰略意涵」。政策專題研究(2004年7月)。
    夏義善,「試論中俄能源合作項目的現況與前景」。東北亞論壇,2004年第4期,頁28-31。
    孫永祥,「中俄油氣合作前景分析及建議」。當代石油石化,第11卷第7期(2003年7月),頁44-46。
    孫永祥、張晶,「不應過分樂觀─中俄石油合作前景探析」。國際貿易,2005年第2期,頁23-25。
    孫永祥、張晶,「中國和俄羅斯、中亞國家油氣合作現狀、問題及對策」。東歐中亞市場研究,2002年第1期,(2002年1月),頁13-16。
    孫孝仁,「21世紀世界能源發展前景」。中國能源,2001年第2期。
    徐小傑,「中國:尋求全球能源安全策略」。中國評論,2004年6月號(2004年6月),頁6-10。
    徐海燕,「俄羅斯油氣戰略東移與中俄油氣合作」。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3年第12期,頁4-7。
    徐婷,「油氣管道的管理之道」。石油企業管理,2002年第10期(2002年10月),頁66-68。
    馬風書,「中俄關係中的美國因素」。當代社會主義問題,第72期(2002年2月),頁90-97。
    馬馳、施涵,「衝擊世界未來的能源問題─油價低迷走勢及其對國際關係的影響」。國際技術經濟研究,第3卷第2期(2000年4月),頁13-21。
    馬翠,「世紀之交的俄羅斯石油業」。國外油田工程,第17卷第8期(2001年8月),頁27-30。
    國際石油經濟編輯部,「從「管線」與「拍賣」風波看中俄」。國際石油經濟,第11卷第3期(2003年3月)。
    宿景祥,「國際石油的戰略影響」。現代國際關係,2003年第2期。
    張克強,「石油,石油!三問中國石油安全」,中國地理雜誌,第45期(2005年2月),頁8-15。
    張銳,「利用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有關問題探討」。當代石油石化,第10卷第5期(2002年5月),頁43-46。
    梁慧、朱起煌,「從石油公團的作用看日本的石油儲備和海外找油氣政策」。國際石油經濟,2003年第3期。
    盛立中,「中國能源短缺的來龍去脈」。經濟導報,總2855期(2004年1月),頁8-9。
    陳耕,「中國石油工業十五發展目標」。國際石油經濟,2001年第1期。
    舒先林、敖帶芽,「中俄油氣合作的基礎、障礙及對策」。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4期,(2003年8月)。
    馮玉軍,「利益得失的權衡─俄羅斯利益集團對中俄經貿合作的影響」。國際貿易,2003年第9期,頁13-16。
    馮玉軍,「國際石油戰略格局與中俄能源合作前景」。中國評論,2004年6月號(2004年6月),頁11-15。
    馮連勇、鄭宇,「中俄油管線與能源合作問題的博弈分析」。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4年第4期(2004年8月),頁38-41。
    楊青,「中國又回到『貧油時代』」,中國地理雜誌,第45期(2005年2月),頁5。
    翟志華、李乃鵬,「國際石油價格走勢分析及對我國的影響」。山西能源與節能,2000年第2期。
    蔡東杰,「中國『能源外交』政策剖析」。兩岸情勢週報,第100期(2004年9月),頁23-26。
    龐昌偉,「俄羅斯能源戰略框架中的對外能源合作」。國際經濟評論,(2004年11月),頁24-28。
    四、報紙
    「大陸專家提議建跨歐亞油氣管線」。自立早報,1996年6月17日。
    「大陸搶油手伸進加國」。聯合報,2004年12月24日,版A14。
    「中美爭奪沙國石油」。聯合報,2004年9月30日,版C1。
    「分散油源 中國當務之急」。蘋果日報,2004年9月26日,版A18。
    「日撒重金 中俄油管協議生變」。自由時報,2004年4月6日,版1。
    「非洲石油牽動中國神經」。經濟參考報(北京),2004年6月7日,版3。
    「缺油惡化 中共籌建戰略儲油」。中國時報,2000年1月7日。
    「競標尤科斯石油子公司 中共將砸300億美元」。工商時報,2004年8月25日,版7。
    「中覓原油 僅得俄口惠」。蘋果日報,2004年9月26日,版A18。
    「大陸石油需求量 今年將達3.5億噸」。中國時報,2005年3月30日,版A14。
    「世界第二大進口國、消費國 中共全球找油」。中國時報,2004年5月11日,版13。
    「俄油管定案 安大線出局」。蘋果日報,2004年9月28日,版A18。
    「中國設『珍珠鏈』軍事基地」。蘋果日報,2005年1月19日,版17。
    「確保能源運輸 中共將沿中東至南海建戰略防線」。中國時報,2005年1月23日,版11。
    「俄遠東油管未經中國」。蘋果日報,2005年1月22日,版A24。
    李鼎鑫,「石油管線之爭考驗中國能源」。經濟參考報,2003年8月10日。
    陳賀新,「零點調查最新報告顯示:中俄能源合作意義重大」。中華工商時報,2004年10月12日。
    顧小清,「俄羅斯也冒出『中國威脅論』」。環球時報,2003年1月17日。
    林保華,「中國的『油爪』伸向全球」。自由時報,2005年1月17日,版9。
    五、網際網路線上文獻
    「APEC成為中國外交舞臺 『中國效應』帶動拉美經濟生機」,人民網,2004年11月28日,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8198/40197/40320/3016980.html。
    「中日能源問題的十字路口 選擇合作還是對抗?」。網易商業報導,2004年,7月6日,http://biz.163.com/40706/2/0QL3N73N00020RO5.html。
    「中美爭奪石油難免一戰?」。大紀元,2005年2月23日,http://www.epochtimes.com/gb/5/2/23/n822926.htm。
    「中俄簽《合作紀要》開採油氣」。香港文匯報,2004年12月25日,
    Description: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2981002
    9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298100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Master Program in NAtional Security and Mainland China Studie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0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