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8063102      Online Users : 115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755


    Title: 日本刑事法院囑託鑑定程序
    Authors: 陳文哲
    Contributors: 何賴傑
    陳文哲
    Keywords: 刑事鑑定
    鑑定程序
    鑑定人
    鑑定
    日本刑事訴訟法
    Date: 2006
    Issue Date: 2009-09-17 14:21:09 (UTC+8)
    Abstract: 近年來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社會型態的轉變,犯罪手法與型態已日趨科技化與國際化,藉由查訪證人或被害人,以掌握犯罪證據之困難度日益提高,復以偵查中保持緘默的犯罪嫌疑人逐漸增加,基於此種偵查環境的改變,傳統上「以人查證」甚或「押人取證」之偵查方法應轉換為「以證追人」或「以證服人」的科學辦案方式,方能於廢除連續犯改採一罪一罰下,讓犯罪嫌疑人俯首認罪。
    由於「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致以物證鑑驗連結犯罪嫌疑人、證明犯罪之刑事鑑定,於證據調查或定罪科刑上日顯重要,從案件發現之時起,蒐集並提供犯罪線索,至證明犯罪之各階段,已逐漸取代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之自白,扮演著訴訟程序之核心角色。此亦使鑑定人博得「科學審判官」之雅號。
    本論文希望藉由日本刑事鑑定流程之介紹,引進該國刑事法院囑託鑑定程序,將彙整歸納後之鑑定流程分成三大部分:首先是「法院囑託鑑定之程序」,其次是「鑑定人實施鑑定之程序」,最後是「評價鑑定證據之程序」。並將論文架構配置如下:
    一、緒論(第一章)
    二、鑑定與鑑定人(第二章)
    三、囑託鑑定之法院程序(第三章)
    四、鑑定人之鑑定活動(第四章)
    五、鑑定報告之性質及其證據評價(第五章)
    六、結論(第六章)
    將所蒐集之日本文獻,依上述流程架構,依序彙整學者及實務見解,同時整理出法律爭點,並將我國現行法制適時補充對照於註釋中,最後歸納出本論文綜合性之結論。由於日本刑事訴訟法內容與囑託鑑定程序,與國內不盡相同,為便於閱讀本論文及理解日本制度,特別將該國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規則等相關規定譯成中文附錄於文末,俾使本文內容得與法律規範相互參照。基於相同之理念,自當事人聲請鑑定開始,經過法院選任鑑定人與鑑定人實施鑑定之程序,最後鑑定人提出報告並經法院評價鑑定證據為止之鑑定流程,特繪製成「刑事法院囑託鑑定流程圖」供對照。
    訴訟法上之鑑定領域,可說法律與科學交匯與融合之處,由於鑑定人屬於證據方法之一,隨著對科學證據的信賴,凡事講求證據、依賴證據,強調讓「證據說話」,鑑定(人)之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語,惟從法院調查證據開始,至最後評價證據之過程涉及許多證據法基本原則,此部分鑑定人多涉獵未深,又因鑑定人常欠缺法學背景,對訴訟程序與法律規範及法庭運作方式較感陌生,致有時會出現無法符合法院期待之鑑定方式;而鑑定本身又是認定事實之重要方法,鑑定人常運用科學儀器與技術來分析檢驗物證,並以專業術語呈現,由於涉及較多科學知識之專業背景,致陳述內容與鑑定報告較不易為習文者之法律人士所理解與閱讀,甚或無法判讀鑑定報告,而影響如何評價鑑定證據。
    刑事鑑定對國內之職業法官、檢察官、辯護人及專業鑑定人四方,均有學習成長之空間,不僅鑑定(報告)書內容應朝容易理解、簡潔淺顯的方向努力,法律專家為評價證據、詰問鑑定人,亦應盡可能充實刑事鑑定相關之基礎科學知識,而二者或可透過鑑定人交互詰問之制度、專家參審之設計或參酌國外先進國家之法制與運作方式,縮短彼此於科技與法律間背景知識上之差距,在評價證據、認定事實及適用法律上,將法律專業與鑑定科技作有效之結合。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鑑於日本刑事訴訟法與我國刑事訴訟法在繼受德國法上之淵源,希望本論文所引介之日本刑事法院囑託鑑定程序,在選任鑑定人、命付鑑定與再鑑定、鑑定處分與鑑定留置、詰問鑑定人、或是評價鑑定結果與法官自由心證等議題上,能對國內法律學者專家或對日本鑑定制度有興趣者,提供在理論研究或實務運作上之參考。

    關鍵辭:刑事鑑定 鑑定程序 鑑定人 鑑定 日本刑事訴訟法
    Reference: 中文
    一、書籍
    1.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三)甘添貴教授祝壽論文集,2002年3月,一版,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朱富美,科學鑑定與犯罪偵查,2004年1月,初版,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3.林宜民,依新修正刑事訴訟法論法庭活動-以鑑定為中心,司法研究年報第25輯第15篇,民國94年11月,司法院。
    4.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2004年9月4日,4版第1刷,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5.施茂林,公訴新視界,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實施公訴二週年專輯,民國92年9月1日。
    6.張麗卿,司法精神醫學-刑事法律與精神醫學之整合,2001年,初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7.張麗卿,刑事訴訟制度與刑事證據,2003年5月,二版一刷,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8.黃朝義,刑事訴訟法《制度篇》,2002年10月,初版第二刷,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9.黃朝義,刑事訴訟法《證據篇》,2002年11月,初版第一刷,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10.黃朝義,刑事證據法研究,1999年5月,初版第一刷,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11.蔡墩銘,刑事證據法論,民國88年5月,初版二刷,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2.蔡墩銘,德日刑事訴訟法,民國82年7月,初版一刷,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二、期刊
    1.王梅英,專家在法庭上的角色-鑑定或參審?,律師雜誌,第253期,2000年10月,頁29-37。
    2.司法改革雜誌編輯部,發現真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刑事鑑識問題初探,司法改革雜誌,40期,2002年8月,頁12-15。
    3.何賴傑,傳聞法則之同意,月旦法學雜誌,114期,2004年11月,頁85-92。
    4.孟憲輝,鑑識機構之設立、品保及鑑識人才養成問題,司法改革雜誌,40期,2002年8月,頁16-21。
    5.林志六,擴大鑑定結果拘束力之研究,刑事法雜誌,第43卷第1期,頁75-85。
    6.林佳和,勞工案件專家參審之問題試探,律師雜誌,第253期,2000年10月,頁57-78。
    7.林鈺雄,酒後駕車相關座談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期,2000年3月,頁99-101。
    8.林靜萍,法醫及鑑識制度建立的迫切性,司法改革雜誌,39期,2002年6月,頁46。
    9.林靜萍,從「蘇案」鑑定報告出爐,談社會上出現的兩種迷思,司法改革雜誌,39期,2002年6月,頁45。
    10.施俊堯,刑事訴訟鑑定實務之檢討,刑事科學,第53期,民國91年3月,頁41-102。
    11.施俊堯,我國刑事訴訟鑑定程序之探討-以尿液證據之鑑定為例,刑事科學,第39期,民國84年3月,頁25-74。
    12.施俊堯,律師與刑事鑑定,律師雜誌,第284期5月號,民國92年5月15日,頁64-107。
    13.施俊堯,從刑事審判實務析釋鑑定問題,刑事科學,第55期,民國92年3月,頁83-134。
    14.翁岳生,在新刑事訴訟法制下專家鑑定的任務與角色,2003年犯罪偵查與鑑識科學研討會,特別演講資料,頁1-8。
    15.張麗卿,鑑定制度之改革,月旦法學雜誌,第97期,2003年6月,頁126-140。
    16.許士宦,私鑑定之證據能力及證據價值,月旦法學教室,16期,2004年,頁10、11。
    17.許士宦,鑑定人之訴訟地位與當事人之程序保障(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6期,2005年1月,頁54-72。
    18.許士宦,鑑定人之訴訟地位與當事人之程序保障(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7期,2005年2月,頁18-31。
    19.許士宦,鑑定人在民事訴訟法上之地位,月旦法學教室,13期,2003年,頁12、13。
    20.郭壽宏,司法精神鑑定之原理及實際問題,刑事法雜誌,43卷3期,1999年,頁49-66。
    21.彭南元,兒童性侵害案件中兒童證人及專家鑑定之研究-對最高法院八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三七七四號判決之評析,律師雜誌,第253期,2000年10月,頁38-56。
    22.黃三榮,鑑識問題,司法改革雜誌,40期,2002年8月,頁4。
    23.黃朝義,相關刑案中專家參與審判諮詢之運作問題,律師雜誌,第253期,2000年10月,頁16-28。
    24.黃朝義,勘驗與鑑定,月旦法學教室,第12期,民國92年09月15日,頁74-86。
    25.楊雲驊,近年刑事證據重要實務見解選評-程序從新與測謊結果的證據能力,月旦法學教室,第40期,頁43-51。
    26.詹文凱,鑑定人應接受詰問,司法改革雜誌,40期,2002年8月,頁22。
    27.詹文凱,鑑定是盲點嗎?,司法改革雜誌,40期,2002年8月,頁5。
    28.蔡墩銘,論刑事鑑定,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7卷第1期,1997年9月,頁133-168。
    29.蔡墩銘,醫療糾紛醫事鑑定之解誤,刑事法雜誌,第44卷第4期,2000年,頁1-31。
    30.蔡墩銘,鑑定之證據力與證明力,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6卷第4期,1997年7月,頁161-171。
    31.賴芳玉,談專家證人,律師雜誌,第253期,2000年10月,頁79-95。
    32.顧立雄,專家參審之由來,律師雜誌,第253期,2000年10月,頁5-7。
    三、論文
    1.王清暉,呼氣酒精測試證據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2年。
    2.李貞儀,刑事鑑定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3.林鳳秋,醫療糾紛案件鑑定書定型化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7年7月。
    4.蔡銘書,科學證據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9年8月。
    日文
    一、書籍
    1.医療過誤問題研究会編著,医療事故紛争の上手な対処法,平成5年3月8日,第1刷,民事法研究会。
    2.臼井滋夫,証拠,平成4年11月,改訂,立花書局。
    3.外岡孝昭,鑑定等科学的証拠の盜犯搜查,平成5年10月12日,初版,令文社。
    4.鴨 良弼,刑事証拠法,昭和47年2月20日,第1版9刷,日本評論社。
    5.熊谷 弘‧浦辺 衛‧佐々木史朗‧松尾浩也,証拠法大系Ⅲ 第3篇伝聞証拠,昭和49年3月25日,第1版第4刷,日本評論社。
    6.警察庁刑事局鑑識課編,犯罪鑑識,平成7年11月。
    7.三井 誠‧馬場義宣‧佐藤博史‧植村利郎編,刑事手続Ⅰ,2004年1月15日,第1版第2刷,悠々社。
    8.三井 誠‧馬場義宣‧佐藤博史‧植村利郎編,刑事手続Ⅱ,2004年1月15日,第1版第2刷,悠々社。
    9.三井 誠‧馬場義宣‧佐藤博史‧植村利郎編,刑事手続Ⅲ,2004年1月15日,第1版第2刷,悠々社。
    10.三井 誠,刑事手続Ⅲ,2004年4月30日,初版第1刷,有斐閣。
    11.山室 惠,刑事尋問技術,2005年7月15日,第10版,ぎょうせい。
    12.小谷 俊,実務鑑定概論,昭和57年7月20日,初版,東京法令社。
    13.小林秀之,新証拠法,平成10年6月15日,初版第1刷,弘文堂。
    14.松尾浩也,刑事訴訟法(下),平成11年3月15日,新版補正,第2版第1刷,弘文堂。
    15.上野正吉‧兼頭吉市‧庭山英雄編著,刑事鑑定の理論と実務-状況鑑定の科学化をめざして,昭和52年12月20日,成文堂。
    16.西原春夫‧佐々木史朗‧柏木千秋‧伊藤栄樹‧青柳文雄著者代表,刑事訴訟法[第一卷],平成2年7月20日,增補第8刷,增補版,立花書房。
    17.石井一正,刑事実務証拠法,1999年7月30日,第2版第4刷,判例タイムズ社。
    18.石山昱夫,科学鑑定-ひき逃げ車種からDNAまで,平成10年11月20日,第1刷,文藝春秋。
    19.増井清彥,刑事証拠法,平成4年12月10日,初版第5刷,立花書局。
    20.大阪刑事実務研究会編著,刑事公判の諸問題,1998年1月16日,第1版第7刷,判例タイムズ社。
    21.大阪刑事実務研究会編著,刑事実務上の諸問題,1998年4月25日,第1版第4刷,判例タイムズ社。
    22.大阪刑事実務研究会編著,刑事証拠法の諸問題(上),2001年4月25日,第1版第1刷,判例タイムズ社。
    23.大阪刑事実務研究会編著,刑事証拠法の諸問題(下),2001年4月25日,第1版第1刷,判例タイムズ社。
    24.田口守一,刑事訴訟法,2001年3月,第3版,宏文堂。
    25.藤永幸治‧和上和雄‧中山善房編,大コンメンタール刑事訴訟法第五卷Ⅰ,2003年8月25日,初版第3刷,青林書院。
    26.藤永幸治‧和上和雄‧中山善房編,大コンメンタール刑事訴訟法第二卷,2004年3月30日,初版第5刷,青林書院。
    27.幕田英雄,搜查法解說-捜査手続から証拠法まで,平成9年5月15日,初版第9刷,東京法令社。
    28.木川統一郎編著,民事鑑定の研究,2003年12月12日,第1版第2刷,判例タイムズ社。
    29.門口正人‧福田剛久‧金井康雄‧難波孝一編集,民事証拠法大系第5卷各論Ⅲ鑑定その他,2005年5月16日,初版第1刷,青林書院。
    30.淺田和茂,科学搜查と刑事鑑定,平成6年3月20日,初版第1刷,有斐閣。
    二、期刊
    5.青山善充‧伊藤真編,法律学の争点シリーズ5民事訴訟法の争点[第3版],ジュリスト增刊,平成10年9月5日,有斐閣。
    6.松尾浩也‧井上正仁編,刑事訴訟法判例百選[第七版],別冊ジュリスト,148号,平成10年8月20日,有斐閣。
    7.松尾浩也‧井上正仁編,法律学の争点シリーズ6刑事訴訟法の争点(新版),ジュリスト增刊,平成3年6月5日,有斐閣。
    8.松尾浩也‧井上正仁編,法律学の争点シリーズ6刑事訴訟法の争点[第3版],ジュリスト增刊,平成14年4月25日,有斐閣。
    9.三井 誠,科學的搜查[2]-DNA鑑定,法学教室,1993年1月,148号。
    10.三井 誠,鑑定[1],法学教室,1999年9月,228号。
    11.三井 誠,鑑定[2],法学教室,1999年10月,229号。
    12.三井 誠,鑑定[3],法学教室,1999年11月,230号。
    13.三井 誠,血液型鑑定,法学教室,1997年12月,207号。
    14.三井 誠,声紋鑑定,法学教室,1997年10月,205号。
    15.三井 誠,足跡鑑定,法学教室,1998年1月,208号。
    16.三井 誠,毛髮鑑定,法学教室,1997年9月,204号。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2961007
    9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61007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61007101.pdf41KbAdobe PDF21067View/Open
    61007102.pdf65KbAdobe PDF21134View/Open
    61007103.pdf137KbAdobe PDF21864View/Open
    61007104.pdf195KbAdobe PDF21618View/Open
    61007105.pdf143KbAdobe PDF21606View/Open
    61007106.pdf364KbAdobe PDF26464View/Open
    61007107.pdf331KbAdobe PDF29593View/Open
    61007108.pdf296KbAdobe PDF22790View/Open
    61007109.pdf354KbAdobe PDF210532View/Open
    61007110.pdf187KbAdobe PDF21747View/Open
    61007111.pdf157KbAdobe PDF21849View/Open
    61007112.pdf104KbAdobe PDF21048View/Open
    61007113.pdf191KbAdobe PDF212534View/Open
    61007114.pdf141KbAdobe PDF21839View/Open
    61007115.pdf146KbAdobe PDF2224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