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87 (78%)
Visitors : 46286376      Online Users : 68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2856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856


    Title: 中華民國體制下的台灣民法學史──以戰後一代法學期刊為史料的考察(1949~1971)
    Authors: 孫健智
    Sun, Kian ti
    Contributors: 陳惠馨
    楊芳賢

    孫健智
    Sun, Kian ti
    Keywords: 法學史
    法學期刊
    民法
    民法學
    法意識
    法律論證
    法律詮釋
    比較法觀點
    Date: 2006
    Issue Date: 2009-09-17 14:35:40 (UTC+8)
    Abstract:   本論文以戰後第一代法學期刊為史料,探討1949年至1971年這二十餘年間,民法學的發展與變遷,包括民法學的題材與論證,以及時代背景、司法實務、外國法等等因素的影響。
      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期的民法學論文,宛如甚而即是教科書抽印本。法學者主觀的認知及其客觀的功能上,期刊論文的任務與教科書相同,均是交代基礎理論。1960年代中期,民法學論文在取材上有些微的轉變,民法學研究者從外國法繼受諸多議題,如公害、生物科技、醫療糾紛、產品責任。
      民法學論著中,法律論證的總體取向,係探求法律文本的原意,即「民法諸條文構成什麼樣的秩序」。詮釋性議題多源自法條文字的語意性問題,哪些文字的語意有待探究,又受到外國法影響。
      在方法論上,文義、邏輯,加上比較解釋,幾乎吞沒所有解釋要素。民法學研究者尚無方法論的自覺,對價值與原則的掌握與運用也相當有限。直到1960年代中後期,戰後第二代法學者開始明確指出應保護之利益,惟尚未在所舉案例中,具體衡量當事人的利益。
      在國共內戰的時代背景下,法律人以「法秩序至上」的觀點看待世界,他們熱烈地談論政治議題,卻對社會議題冷漠。對於前者,法律人僅重申既存法秩序,但後者要求新秩序的創造,法律人無能為力。法律詮釋對秩序的渴求是此一背景的產物,這樣濃厚的政治意味,也使法學各部門受到的關注與其政治色彩成正比,民法學相對不受重視,甚而被邊緣化。
    根據當代的標準,當時民法學界與民事審判實務之間,關連薄弱。回應實務見解本非期刊論文的主要題材,實務見解的引述亦多用於佐證,而非為檢討、批評而引用。當時法學界對司法實務的關切,本非檢衡量其適切性,而在提出法規操作的準則;此外,法學界缺乏溝通的平台,法學者缺乏溝通的意願與能力,加上保守的高等教育政策,使外於實務的法學社群既小且弱,難與實務界平行對話。民法學既已邊緣化,相較於刑事法,其取材更為單調。
      比較法觀點在民法學中佔據支配地位,而此觀點之運用,是法律繼受工程的延續。在論著題材上,為求與外國法的架構對應,期刊論文多按體系切割題材;1960年代中後期,議題取向的論著亦是外國法影響的產物。在法律詮釋上,包括比較法解釋在內的比較法觀點,支配著民法學論文的議題與論證。
      民法學研究者透過外國法認識本國法,藉由外國法鑑別本國法上的議題,從外國法借來議題,並利用外國法既有的成果,解決本國法各種疑難雜症。但比較法觀點的操作,仍藉助文義與邏輯,價值與理念則退居其次,甚或消失。方法論的貧乏使民法學研究者沒有充分認知本國法,間接致使比較法觀點的誤用。
    Reference: 官書與檔案資料
    1. 立法院秘書處編輯,《立法院公報 法律案專輯 第五十六輯 司法(二) 民法總則及民法總則施行法修正案》,台北:立法院秘書處,1984年。
    2. 司法院,《戰時司法紀要》,台北:編者,1971年。
    3. 法務部編印,《二十五年來犯罪問題研究報告提要集》,台北:編者,1989年。
    4.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三輯》,新店市:編者,1990年。
    5.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五輯》,新店市:編者,1991年。
    6.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六輯》,新店市:編者,1991年。
    7.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十一輯》,新店市:編者,1994年。
    8.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二十一輯》,新店市:編者,2000年。
    9.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二十三輯》,新店市:編者,2000年。
    10. 監察院編印,《監察院公報》,第326期,1960.10.24。
    11. 楊秀菁、薛化元、李福鐘主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七)新聞自由(一九四五~一九六○)》,新店:國史館,2002年。
    專書與論文集
    1. 王泰升,《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院史(1928-2000):臺大法學敎育的回顧》,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2002年。
    2. 王泰升,〈台大法學教育與台灣社會(1928-2000)〉,收錄於同作者,《台灣法的世紀變革》,台北:元照,2004年,頁106-269。
    3. 王澤鑑,〈民法五十年〉,收錄於氏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 第五冊》,台北:作者自刊,1998年,頁1-39。
    4. 林永謀,〈序〉,載許玉秀主編,《刑事法之基礎與界限──洪福增教授紀念專輯》,台北:學林文化,2005年。
    5. 林淇瀁,〈導讀 一步一步行入黑牢的所在〉,收錄於雷震著,林淇瀁校注,《雷震回憶錄之新黨運動黑皮書》,台北:遠流,2003年,頁23-65。
    6. 洪福增,《日本刑法判例評釋選集》,台北:漢林,1977年。
    7. 洪葛文杏,〈洪福增君生平序〉,載許玉秀主編。《刑事法之基礎與界線──洪福增教授紀念專輯》,台北:學林文化,2005年,頁I-II。
    8. 陳師孟、林忠政、朱敬一、張清溪、施俊吉、劉錦添著,《解構黨國資本主義──論台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台北:自立晚報總經銷,。
    9. 陳登原,《中國典籍史》,台北:樂天,1971年。
    10. 陳國祥、祝萍,《臺灣報業演進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
    11. 黃源盛,〈晚清法制近代化的動因及其開展〉,收錄於氏著,《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台北:五南,1998年,頁335-367。
    12. 黃源盛,〈帝制中國的最後一部刑法典〉,收錄於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黃若喬出版,2007年,頁159-195。
    13. 張忠棟,〈雷震與反對黨〉,收錄於澄社編,《台灣民主自由的曲折歷程:紀念雷震案三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自立晚報,1992,頁55-72。
    14.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台北:三民,1987年。
    15. 楊智傑,《千萬別來唸法律》,台北:三文印書館,2002年。
    16. 楊碧川,《漢江怒潮──韓國學生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1988年。
    17. 臺灣省雜誌事業協會雜誌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雜誌年鑑》,台北:台灣省雜誌事業協會雜誌年鑑編輯委員會,1954年
    18. 謝政道,《中華民國修憲史》,台北:揚志文化,2001年。
    19. 謝振民著,張知本校訂,《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0年。
    20. 謝國平,《語言學概論》,台北:三民,1998年。
    21. 顏厥安,〈法、理性與論證〉,收錄於氏著《法與實踐理性》,台北:允晨,1998年,頁95-212。
    22. 劉毓卿,《公害法新理念及實例論集》,台中:大學圖書供應社,1984年。
    23. 韩秀桃,《司法独立与近代中国》,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4. 嚴文郁,《中國圖書館發展史 自清末至抗戰勝利》,台北:中國圖書館學會,1983年。
    25. 蘇永欽,〈台灣社會的變遷與法律學的發展〉,收錄於施茂林編,《當代法學名家論文集:慶祝法學叢刊創刊四十週年》,台北:法學叢刊社,1996年,頁551-577。
    學位論文
    1. 林淇瀁,《意識型態‧媒介與權力:《自由中國》與五○年代台灣政治變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九十二年度博士學位論文。
    2. 周伯峰,《民國初年「契約自由概念的誕生」──以大理院的言說實踐為中心》,國力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九十三年度碩士論文。
    3. 陳建旭,《論產品上之刑事責任》,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八十九年度碩士學位論文。
    4. 陳維曾,《法律與經濟奇蹟的締造──戰後台灣經濟發展與經貿法律體系互動之考察》,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九十六年度碩士學位論文
    5. 劉恆妏,《從知識繼受與學科定位論百年來台灣法學教育之變遷》,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九十四年度博士學位論文。
    6. 賴永忠,《台灣地區雜誌發展之研究──從日據時期到民國八十一年》,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八十二年度碩士學位論文。
    傳記與回憶錄
    1. 夏晉麟著,蕭廉任譯,《我五度參加外交工作的回顧》,台北:傳記文學,1978年。
    2. 雷震著,林淇瀁校注,《雷震回憶錄之新黨運動黑皮書》,台北:遠流,2003年。
    3. 謝健,《謝鑄陳回憶錄》,台北:文海,1973年。
    研討會論文
    1. 朱浤源,〈光復初期台大法學院的建立〉,發表於台大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玄奘大學主辦,「東亞教育與法制研究的新視野」研討會,2004.5.22-23。
    2. 孫健智,〈秩序或失序?──全球化下的法律規範場域初探〉,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主辦,「第五屆政治相關科系從諸羅到全球──地方治理與全球治理下的政經脈動學術研討會」,2005.5.7。
    期刊論文
    1. 王伯琦,〈法律行為之標的與目的〉,《法律評論》,21:5,1955.5,頁3-7。
    2. 王善祥,〈從戒嚴意義說到戒嚴是否有繼續實施必要〉,《軍法專刊》,7:2,1961.2,頁15-16。
    3. 王祖寵,〈醫師之民事過失責任〉,《法令月刊》,21:1,1970.1,頁6-10。
    4. 王祖寵,〈商品製造責任論(上)〉,《法學叢刊》,15:4,1970.10,頁18-31。
    5. 王祖寵,〈商品製造者責任論(中)〉,《法學叢刊》,16:1,1971.1,頁94-102。
    6. 王祖寵,〈商品製造者責任論(下)〉,《法學叢刊》,16:2,1971.4,頁105-112。
    7. 王酬卉,〈論韓非的法治主義〉,《法學叢刊》,10:2,1965.2,頁111-113。
    8. 王澤鑑,〈德國最高法院民事判例研究(二)〉,《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1,1972,頁229-247。
    9. 史尚寬,〈民法上不當得利之研究(續)〉,《法令月刊》,2:4,1951.4,頁3-8。
    10. 史尚寬,〈論動產之善意取得〉,《法學雜誌》,3:1,1952.1,頁9-15。
    11. 史尚寬,〈論清償代位〉,《法令月刊》,5:2,1954.2,頁3-。
    12. 史尚寬,〈地上權之研究〉,《法令月刊》,6:9,1955.9,頁3-。
    13. 史尚寬,〈論物權行為之獨立性與無因性〉,《法學叢刊》,1:1,1956.1,頁63-67。
    14. 史尚寬,〈權利質權之研究〉,《法學叢刊》,1:4,1956.10,頁1-14。
    15. 史尚寬,〈行紀之研究〉,《法學叢刊》,4:2,1959.4,頁1-17。
    16. 史尚寬,〈出版契約之研究〉,《法學叢刊》,5:2,1960.4,頁1-10
    17. 史尚寬,〈關於土地登記錯誤遺漏的更正之研究〉,《法學叢刊》,9:1,1964.1,頁1-8-。
    18. 史尚寬,〈應繼分之研究〉,《法令月刊》,16:4,1965.4,頁3-7。
    19. 史尚寬,〈繼承回復請求權之研究〉,《法學叢刊》,10:2,1965.4,頁3-20。
    20. 史尚寬,〈共同繼承之研究(上)〉,《法學叢刊》,10:4,1965.10,頁12-17
    21. 史尚寬,〈共同繼承之研究(下)〉,《法學叢刊》,11:1,1966.1,頁1-10。
    22. 史尚寬,〈人工授精在民刑法上之問題〉,《軍法專刊》,14:2,1968.2,頁2-7。
    23. 史尚寬,〈人體器官移植在民刑法上之問題〉,《軍法專刊》,15:1,1969.1,頁3-8。
    24. 包啟黃,〈發刊詞〉,《軍法專刊》,1:1,1952.5,頁1。
    25. 安之,〈談戡亂時期軍人婚姻保障問題〉,《軍法專刊》,5:6,1956.6,頁8-9。
    26. 李文宗,〈法人民事責任及犯罪能力〉,《法學叢刊》,8:3,1963.7,頁27-28。
    27. 李潤沂,〈戰地司法重建的研究〉,《軍法專刊》,12:4,1966.4,頁5-18。
    28. 李鎨澂,〈法國法學期刊──暨其對我國法學期刊之省思(上)〉,《輔仁法學》,27,2004.6,頁1-50。
    29. 李鎨澂,〈法國法學期刊──暨其對我國法學期刊之省思(下)〉,《輔仁法學》,28,2004.12,頁175-219。
    30. 阮毅成,〈中國古代的法治精神〉,《法令月刊》,19:2,1968.2,頁4-6。
    31. 汪褘成,〈論配偶陷於匪區者的再婚問題〉,《軍法專刊》,2:3,1953.3,頁9-11。
    32. 辛學祥,〈自由與法治之演變〉,《軍法專刊》,4:5,1957.5,頁11。
    33. 林拔,〈血親獨立告訴權平議〉,《軍法專刊》,2:5,1954.5,頁5
    34. 林彬,〈有關司法的希望〉,《法令月刊》,1:1,1950.10,頁3-4。
    35. 林咏榮,〈民法親屬與繼承兩篇修訂芻案〉,《法學叢刊》,14:1,1969.1,頁26-32。
    36. 林紀東,〈錯誤的法律觀〉,《法令月刊》,3:2,1952.2,頁14-17。
    37. 林紀東,〈少年犯罪問題〉,《軍法專刊》,1:6,1952.10,頁3-5。
    38. 林紀東,〈少年法序說〉,《法令月刊》,5:12,1954.12,頁6-10。
    39. 林紀東,〈少年法之立法問題〉,《法律評論》,21:1,1955.1,頁2-5。
    40. 林紀東,〈我對少年法草案的意見(上)〉,《刑事法雜誌》,2:11,1958.11,頁1-6。
    41. 林紀東,〈我對少年法草案的意見(中)〉,《刑事法雜誌》,2:12,1958.12,頁62-66。
    42. 林紀東,〈我對少年法草案的意見(下)〉,《刑事法雜誌》,3:1,1959.1,頁14-19。
    43. 林紀東,〈修改憲法問題〉,《軍法專刊》,7:4,1961.4,頁3-8。
    44. 林紀東,〈少年事件處理法的立法問題〉,《軍法專刊》,7:8,1961.8,頁3-9。
    45. 林紀東,〈如何建立法治精神〉,《軍法專刊》,11:6,1965.6,頁3-7。
    46. 林榮耀,〈情事變更原則之理論與實際〉,《法律評論》,29:6,1963.6,頁18-22。
    47. 林榮耀,〈情事變更原則之理論與實際(續)〉,《法律評論》,29:7,1963.7,頁19-23。
    48. 周定宇,〈美國醫療糾紛與訴訟〉,《法律評論》,37:1,1971.1,頁15-16。
    49. 洪力生,〈美國少年法概觀〉,《軍法專刊》,1:2,1952.6,頁6-9。
    50. 胡毓傑,〈論訴追毛邦初案在政治上的成就 依審判程序贏得審判外的勝利〉,《法令月刊》,5:4,1954.4,頁14-15。
    51. 范韻珩,〈對於血親獨立告訴權之研究〉,《軍法專刊》,2:6,1954.6,頁7。
    52. 范魁書,〈由雷案談到軍事審判〉,《軍法專刊》,7:1,1961.1,頁17-20。
    53. 范魁書,〈戰時司法制度之研究〉,《軍法專刊》,10:7,1964.7,頁3-5
    54. 查良鑑,〈從辦理毛案說到美國司法組織及其精神〉,《法學叢刊》,1:1,1956.1,頁39-41。
    55. 查福元,〈寫在少年法公佈以前〉,《法律評論》,22:8,1956.8,頁5-8。
    56. 徐世賢,〈悼念林佛性先生〉,《法學叢刊》,3:4,1948.10,頁128。
    57. 徐超,〈關於祭祀公業非法人之團體之探討〉,《法令月刊》,2:7,1951.7,頁7-8。
    58. 陳自強,〈民法上和解之效力〉,《政大法學評論》,61,1999.6,頁253-338。
    59. 陳世榮,〈最高法院民刑庭總會有關違約金決議之商榷〉,《法令月刊》,15:4,1964.4,頁8-9、13。
    60. 陳洪,〈人治與法治〉,《法學叢刊》,4:4,1959.9,頁10-11。
    61. 陳洪,〈法治與禮治之我見〉,《法學叢刊》,6:3,1961.7,頁28-32
    62. 陳棋炎,〈美國離婚法述要〉,《法學叢刊》,1:4,1956.9,頁100-106。
    63. 陳棋炎,〈待婚期間之商榷〉,《法律評論》,24:1,1958.1,頁8-15。
    64. 陳棋炎,〈論吾國民法上之繼承回復請求權〉,《法學叢刊》,3:3,1958.10,頁81-99。
    65. 陳棋炎,〈繼承拋棄法理之研究(下)〉,《法律評論》,25:6,1959.6,頁7-10。
    66. 陳棋炎,〈共同繼承法理之法源的研究〉,《法學叢刊》,6:4,1961.10,頁76-77。
    67. 陳棋炎,〈共同繼承法理之比較法的研究〉,《法學叢刊》,7:1,1966.1,頁84-100。
    68. 陳綱,〈論血親之獨立告訴權〉,《軍法專刊》,2:2,1954.2,頁10-11。
    69. 陳顧遠,〈法治大廈的樑柱與基石〉,《法律評論》,17:2,1951.7,頁6-8。
    70. 陳顧遠,〈碎玉碎瓦錄〉,《法學叢刊》,12:1,1967.1,頁29-31。
    71. 章逸夫,〈戰時經濟措施命令在法律上應循之途徑〉,《法令月刊》,12:7,1961.7,頁6-8。
    72. 梅可望,〈臺灣的少年犯罪問題〉,《刑事法雜誌》3:6,1959.6,頁19-29。
    73. 梅仲協,〈論婚姻之無效與撤銷〉,《軍法專刊》,3:1,1954.1,頁14-20。
    74. 梅仲協,〈夫妻財產制之研究(一)〉,《法令月刊》,5:10,1954.10,頁11-14。
    75. 梁炳仁,〈論我國現行親屬法上的收養關係〉,《軍法專刊》,13:1,1967.1,頁27-31。
    76. 梁炳仁,〈論我國現行親屬法上的收養關係(續)〉,《軍法專刊》,13:2,1967.2,頁21-25。
    77. 陸樹槐,〈禮治與法治〉,《法律評論》,28:8,1962.8,頁9-12。
    78. 陸樹槐,〈禮治與法治(續)〉,《法律評論》,28:9,1962.9,頁6-12。
    79. 温汶科,〈論日本民法之相對的離婚原因〉,《法律評論》,29:7,1963.7,頁12-15。
    80. 温汶科,〈論日本民法之相對的離婚原因(續)〉,《法律評論》,29:8,1963.8,頁19-22。
    81. 温汶科,〈論因受領遲延之債務人之解除權〉,《法律評論》,33:1,1967.1,頁9-15。
    82. 温汶科,〈人工授精在民法上諸問題〉,《法學叢刊》,7:3,1968.2,頁112-117。
    83. 温汶科,〈論動物加害之損害賠償責任〉,《法律評論》,36:2,1970.2,頁15-16。
    84. 温汶科,〈中國侵權行為法之今日課題〉,《法律評論》,36:4,1970.4,頁15-16。
    85. 詹世元,〈論不動產物權登記之效力〉,《法律評論》,31:7,1965.7,頁6-9。
    86. 詹世元,〈消滅時效與物上請求權問題〉,《法律評論》,31:9,1965.9,頁2-7。
    87. 詹世元,〈對如何提昇裁判品質之商榷〉,《實踐》,767,1987.5,頁19-23。
    88. 黃錞,〈論非法人團體及其準代理人〉,《法令月刊》,2:6,1951.6,頁13-14。
    89. 張甘妹,〈少年審判與刑事審判之比較〉,《法律評論》,21:10,1955.10,頁10-13。
    90. 張知本,〈中國國民黨的法治精神〉,《法令月刊》,1:3,1950.12,頁4-5。
    91. 張金銘,〈少年犯罪與矯治〉,《刑事法雜誌》2:1,1958.1,頁34-50。
    92. 張風謨,〈證券債權之讓與及其質權之設定〉,《法學叢刊》,3:2,1958.4,頁36-42。
    93. 張師竹,〈現行法上運送人責任之檢視與商榷〉,《法律評論》,33:7,1967.7,頁13-18。
    94. 張劍寒,〈論戰地政務與戒嚴〉,《法律評論》,28:11/12,1962.12,頁7-15。
    95. 張龍文,〈論公同共有〉,《法學叢刊》,2:1,1957.1,頁69-74。
    96. 張龍文,〈論損害賠償之方法〉,《法學叢刊》,4:2,1959.4,頁42-50。
    97. 張龍文,〈論定金〉,《法學叢刊》,4:3,1959.7,頁44-50。
    98. 張龍文,〈論物權契約〉,《法學叢刊》,8:4,1963.10,頁100-107。
    99. 張龍文,〈論抵押權與租賃之關係〉,《法學叢刊》,15:1,1970.1,頁90-93。
    100. 曾世雄,〈客觀之損害賠償〉,《法學叢刊》,10:2,1965.4,頁59-60。
    101. 楊建華,〈簡介核子事故之損害賠償〉,《法令月刊》,23:4,1972.4,頁9-11。
    102. 楊崇森,〈租賃期限之研究〉,《法律評論》,25:1,1959.1,頁8-14。
    103. 楊與齡,〈論共有物之分割〉,《法學叢刊》,8:4,1963.10,頁73-77。
    104. 楊灝,〈論戰時民事立法及其相關問題〉,《法律評論》,32:1,1966.1,頁15-18。
    105. 楊灝,〈論戰時民事立法及其相關問題(續)〉,《法律評論》,32:2,1966.2,頁14-18。
    106. 葉俊榮、法治斌、陳素芬、趙晏玲,〈臺灣法學期刊評比〉,《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8:1,1998.10,頁259-295。
    107. 葛邦任,〈論本生父母之獨立告訴權〉,《軍法專刊》,2:3,1954.3,頁14-15
    108. 趙公茂,〈不動產登記之研究〉,《法令月刊》,15:12,1964.12,頁5-6。
    109. 趙公茂,〈關於違約金之研究〉,《法令月刊》,16.1,1965.1,頁7、6。
    110. 趙琛,〈立法院職權延續問題〉,《法令月刊》,2:1,1951.1,頁3。
    111. 趙琛,〈論出養子女與本生父母之血親關係〉,《軍法專刊》,2:1,1953.1,頁10-11。
    112. 趙琛,〈國家安全與個人自由〉,《軍法專刊》,13:8,1967.8,頁2-3。
    113. 趙華通,〈論人治與法治及德治與刑治〉,《法令月刊》,11:2,1960.2,頁10。
    114. 蔡章麟,〈誠實信用原則與不正競業之禁止〉,《法令月刊》,2:4,1951.4,頁12-14。
    115. 蔡墩銘,〈論少年法之目的規定〉,《法律評論》,27:9,1951.9,頁2-7。
    116. 虞舜,〈本刊三週年獻辭〉,《法令月刊》,4:10,1953.10,頁3-4。
    117. 虞舜,〈二十年來的法令月刊〉,《法令月刊》,21:10,1970.10,頁240-245。
    118. 戴雄,〈抗战时期中国图书损失概况〉,《民国档案》,62,2004.3,頁113-119。
    119. 諸葛魯,〈論民法上權利之行使〉,《法令月刊》,1:2,1950.11,頁5-9。
    120. 諸葛魯,〈債之清償〉,《法學叢刊》,5:4,1960.10,頁1-10。
    121. 諸葛魯,〈債權之對外的效力〉,《法令月刊》,11:11,1960.11,頁5-9。
    122. 鄭玉波,〈公害與民事責任〉,《法令月刊》,22:3,1971.3,頁7-9。
    123. 鄭玉波,〈廣告企業之民事責任與消費者之保護〉,《法令月刊》,27:4,1976.4,頁4-6。
    124. 鄭定一,〈法官可以彈劾嗎〉,《法令月刊》,11:11,1960.11,頁10-11。
    125. 錢桐蓀,〈土地優先承買承典承租權之研究〉,《法令月刊》,10:10,1959.10,頁-12。
    126. 劉干雲,〈週年例言〉,《法律》,2:6,1955.9.15,頁20。
    127. 劉干雲,〈卷首語〉,《法律》,3:1,1956.7.6,頁16。
    128. 劉得寬,〈占有改定與卽時取得〉,《法學叢刊》,15:2,1970.4,頁80-83。
    129. 劉得寬,〈就「試管嬰兒」探討「人工授精」之法律問題〉,《法令月刊》,29:9,1978.9,頁17-19。
    130. 劉清波,〈人格權受侵害之私力救濟〉,《法學叢刊》,11:1,1966.1,頁59-69。
    131. 劉發鋆,〈房屋租賃糾紛應適用之法律〉,《法律評論》,17:4,1951.10,頁19-21。
    132. 劉鴻坤,〈「血親之配偶之血親」在民法上應否列為姻親〉,《法學叢刊》,9:11,1959.11,頁9-10。
    133. 錢國成,〈和解淺說〉,《法學叢刊》,3:3,1958.7,頁57-60。
    134. 錢國成,〈倉庫概述〉,《法令月刊》,9:10,1958.10,頁7-13。
    135. 錢國成,〈論交互計算〉,《法令月刊》,15:5,1964.5,頁7-9。
    136. 謝冠生,〈法治釋義〉,《法令月刊》,14:10,1963.10,頁5、21。
    137. 韓忠謨,〈少年法之理論與立法問題〉,《法學叢刊》,1:4,1956.9,頁56-65。
    138. 韓忠謨,〈少年犯罪與法律〉,《刑事法雜誌》,3:5,1959.5,頁15-24
    139. 羅敦偉,〈憲法上的「計畫的自由經濟」 拙著「計畫的自由經濟出版前奏」〉,《法令月刊》,14:8,1963.8,頁14-18。
    140. 蘇永欽、李茂生、宋燕輝、楊宏暉、楊坤樵,〈從美、日、德的法學期刊看我國法學期刊的問題與出路〉,《政大法學評論》,79期,2004.6,頁313-390。
    141. 蘇明詩,〈契約自由與契約社會化〉,《法學叢刊》,8:3,1963.7,頁30-38。
    142. 蘇俊雄,〈從經濟發展觀察契約自由之限制〉,《法學叢刊》,12:2,1967.4,頁30-38。
    法學期刊社論、啟事
    1. 〈復刊詞〉,《軍法專刊》,7:1,1961.1,頁1。
    2. 〈向讀者報告〉,《法律》,1:1,1954.9,頁20。
    3. 〈向讀者報告〉,《法律》,1:11,1955.3.5,頁20。
    4. 〈社論 民主法治與法紀 並論吳國楨事件〉,《法律評論》,20:4,1954.4,扉頁-頁1。
    5. 〈社論 論言論出版自由〉,《法律評論》,21:5,1955.5,扉頁-頁1。
    6. 〈社論 當前憲法上的重大問題〉,《法律評論》,26:2,1960.2,扉頁-頁1。
    7. 〈社論 法治的諷刺〉,《法律評論》,26:5,1960.5,扉頁-頁1。
    8. 〈社論 法律責任‧政治活動‧政治犯 我們對雷震案的看法〉,《法律評論》,26:10,1960.10,扉頁-頁1。
    9. 〈社論 年來發生的憲法上問題〉,《法律評論》,26:11/12,1960.12,扉頁-頁1。
    10. 〈社論 民權保障與國家生存〉,《法律評論》,29:1,1963.7,扉頁-頁1。
    11. 〈社論 戰時立法權的配合運用〉,《法律評論》,29:2,1963.2,扉頁-頁1。
    12. 〈社論 戰時的「行政命令」〉,《法律評論》,29:4,1963.4,扉頁-頁1。
    13. 〈社論 創制複決兩權之研究〉,《法律評論》,32:1,1966.1,扉頁-頁1。
    14. 〈社論 回顧與展望〉,《法律評論》,69:10/11/12,2003.10,扉頁-頁1。
    15. 〈輿論文摘〉,《法學叢刊》,5:1,1960:1,頁42-56。
    16. 〈韓國修憲與李承晚底連任〉,《法學叢刊》,5:1,1960.1,頁4-5。
    翻譯著作
    1. 原田正純著,謝旺全譯,《水俣病──日本公業廢水所引發的公害病例》,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84年。
    2. 劉進慶著,王宏仁、林繼文、李明俊譯,《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人間,1992年。
    3. Michel Fouc ault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1993年。
    4. Roscoe Pound,〈改進中國法律的初步意見〉,收錄於張文伯編著,《龐德學述》,台北:中華大典編印會,1967年,頁141-154。
    網頁資料
    1. 王健,〈說說近代中國的法律期刊〉,http://www.nwupl.edu.cn/xwfb/main/program144/11304.htm,2006/10/1瀏覽。
    2. 行政院主計處,〈國民所得統計摘要〉,http://www.stat.gov.tw/public/data/dgbas03/bs4/nis93/np01.xls,2007/1/29瀏覽。
    3. 國家圖書館,〈中華民國出版期刊指南系統〉,http://readopac1.ncl.edu.tw/ncl9/index.jsp,2006/09/30瀏覽。
    4. 蔣為文,〈解構漢字的迷思──從語言學的觀點談漢字的原始本質〉,http://www.de-han.org/hanji/chuliau/hanjibesu.htm,01/25/2007瀏覽。
    報紙
    〈臺大醫院完成腎臟移植手術 吳祥振新腎臟工作良好〉,中央日報,5-27-1968,第四版。
    英文著作
    1. Zenon Bankowski, Neil MacCormick, Robert S. Summers, and Jerzy Wróblewski, ‘On Method and Methodology’, in Neil MacCormick and Robert S. Summers, (eds.), Interpreting Statutes: a Comparative Study, Aldershot: Dartmouth, 1991, p9-27。
    2. E.H.Carr, What is History?,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1.
    3. Ronald Dworkin, Law’s Empire, Cambridge Mass.: Belknap Press, 1986.
    4. Neil MacCormick, ‘Democracy, Subsidiarity, and Citizenship in The “European Commonwealth”’, Law and Philosophy 16, 1997, p331-356.
    5. Dietrich Rueschemeyer, ‘Can One or a Few Cases Yield Theoretical Gains?’, in James Mahoney and Dietrich Rueschemeyer (eds.),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p 305-336.
    6. Michel Troper, Christophe Grzegorczyk, and Jean-Louis Gardies, ‘Statutory Interpretation in France’, in Neil MacCormick and Robert S. Summers, (eds.), Interpreting Statutes: a Comparative Study, Aldershot: Dartmouth, 1991, p171-212。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2651039
    9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651039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1039101.pdf57KbAdobe PDF21245View/Open
    51039102.pdf164KbAdobe PDF21297View/Open
    51039103.pdf163KbAdobe PDF21177View/Open
    51039104.pdf168KbAdobe PDF21446View/Open
    51039105.pdf270KbAdobe PDF21602View/Open
    51039106.pdf523KbAdobe PDF23165View/Open
    51039107.pdf407KbAdobe PDF21744View/Open
    51039108.pdf371KbAdobe PDF22293View/Open
    51039109.pdf388KbAdobe PDF22104View/Open
    51039110.pdf244KbAdobe PDF21618View/Open
    51039111.pdf167KbAdobe PDF21224View/Open
    51039112.pdf65KbAdobe PDF21111View/Open
    51039113.pdf100KbAdobe PDF21147View/Open
    51039114.pdf333KbAdobe PDF21538View/Open
    51039115.pdf82KbAdobe PDF21272View/Open
    51039116.pdf102KbAdobe PDF21816View/Open
    51039117.pdf309KbAdobe PDF2179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