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85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09948/140897 (78%)
造访人次 : 46106504      在线人数 : 140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853


    题名: 中共國際戰略移轉與經濟發展互動之研究
    作者: 吳家驥
    Wu,Chia Chi
    贡献者: 邱坤玄
    Chiu,Kun Shean
    吳家驥
    Wu,Chia Chi
    关键词: 國際戰略
    和平崛起
    市場經濟
    international strategy
    rise in peace
    marketing economy
    日期: 2004
    上传时间: 2009-09-17 18:18:21 (UTC+8)
    摘要: 蘇聯解體以後,中共對西方的戰略價值隨之下降,世界由兩極走向多極化,中共從1978年採取經濟改革路線,從階級鬥爭到發展生產力為中心,從內部封閉到對外開放,從追求平均到追求富裕,每一階段過程均代表著經濟成長的軌跡與意義,中共摸著石頭過河從過去苦難中所得之經驗教訓,在改革的實踐中學習改革,隨著改革深入逐步地接近目標,以市場經濟取代毛澤東主義的平均式經濟政策,經濟競爭取代了軍備競賽,已逐漸成為經濟大國。中共要謀求發展,擺脫貧窮落後就必須改革開放,沒有經濟作基礎的世界大國,地位不可能持久,沒有軍事力量的經濟大國,做不了世界大國,中共不能走沒有條件的軍事優先道路,只能走經濟優先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提高軍事力量的路。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給世界經濟發展和國際合作帶來巨大的動力,也使國際競爭更加激烈,面臨更多風險和挑戰,中共如何利用國際合作與競爭中的機遇,化解風險推進現代化建設,關係到根本的國家利益。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中共的發展提供了機會,為了避免衝突,和平發展最符合國家利益,最能被鄰國、大國接受,化解可能的衝突與矛盾。
    國際社會對中共正在崛起懷有不同的心態,一種是中國威脅論,擔憂未來中共強大威脅地區的安全,一種是中國崩潰論,唱衰中國,另一種是中國機遇論,希望搭乘中共的經濟快車共謀發展,國際社會對崛起的中國心態是複雜的,如何使國際社會化阻力為助力,關鍵在於和平發展為中共的國際戰略抉擇。
    台灣不可能甩掉大陸而找到台灣出路,大陸亦不可能採取玉石俱焚的手段來解決台灣問題,兩岸必須降低彼此敵意,藉經貿交流,以務實態度突破困境,企能從和平解決台海問題,建構一個可長可久共創雙贏的局面,為兩岸人民謀求最大的福祉。
    關鍵詞:國際戰略、和平崛起、市場經濟
    The PRC’s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rategic value had been descending toward western society following the break down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world had been led from bipolar to multi-polar. PRC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reform its economy, changing the core of economy from class struggle to productive orientation, open policy versus close policy, seeking wellness instead of fair income. Every phase represented the trace and meaning of economical growth. PRC adopts try-and-error methods, learned experience from past adversities and approaches object by reforms. Beijing accepts market economy which replace Mao, Ze-Don’s (毛澤東) thinking of an even economy. Economical competition replace arms race which made Beijing to become economically powerful in the world. In order to pursue wellness and get rid of poverty, Beijing was forced to conduct economical reform because PRC knows that she can’t be a powerful nation without economical backbone. Thus, PRC choose reforming economy over building up her military power.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in economy provides a great momentum for worl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transnational cooperation. In addition, it has made the competition even worse than before. How PRC make use of the opportunity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to solve risks and to push modern construction correlate her national interest. The sixteenth convention brought out a family of comfortable means intention, offered an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avoid conflicts, and conform to national interest by building close tie with her neighbor countr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has a different view on the rise of PRC. They have many aspects towards China; one is threat of China, which endangers the region safety. The other is the collapse of China, which by saying that Beijing might tumble in future. Finally, the opportunity for China, the neighboring nations would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grow with China. It is very complicated whe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concerns about China, how to turn the resistance into assistance. The key is to build up with peaceful development.
    Taiwan can’t find a road by breaking away with PRC and PRC can’t resolve Taiwan issue by crushing together. Both China and Taiwan should give up hostile and provocative attitude. Develop economical exchange to breach the conflicts so as to peacefully resolve the cross strait problem and create a win-win situation.

    Key word : international strategy, rise in peace, marketing economy.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一)國內出版
    丁渝洲編,台灣安全戰略評估2003-2004。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年。
    大前研一,力用中國。台北:天下雜誌出版,2003年。
    ____,中國出租中。台北:天下雜誌出版,2003年。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編,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台北:國安局出版,民93年。
    中華民國國防部,93年國防報告書。台北:三民書局,民93年。
    中華民國國防部三軍大學編,戰略論。台北:三軍大學出版,民73年。
    中華民國國防部史編局譯,當前威脅美國外交與國防政策的危機與契機。台北:史編局出版,民91年。
    ___,藍色地平線-美日中三角關係。台北:史編局出版,民87年。
    ___,2001-2戰略亞洲。台北:史編局出版,民91年。
    ___,2001年亞太安全觀。台北:史編局出版,民91年。
    ___,中共之海權。台北:史編局出版,民77年。
    ___,中共的國內轉變與外交政策。台北:史編局出版,民85年。
    ___,中共軍隊能否打贏下一回戰爭。台北:史編局出版,民88年。
    ___,中共戰略趨勢。台北:史編局出版,民88年。
    ___,防止戰爭。台北:史編局出版,民91年。
    ___,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台北:史編局出版,民92年。
    ___,東南亞的安全困境。台北:史編局出版,民93年。
    ___,南亞核子穩定。台北:史編局出版,民92年。
    ___,戰爭新風貌。台北:史編局出版,民92年。
    ___,戰略探索。台北:史編局出版,民88年。
    ___,戰略趨勢與區域安全。台北:史編局出版,民86年。
    ___,穩定與不穩定的矛盾-南亞的核武。台北:史編局出版,2001年。
    ___,權力轉移-21世紀的戰略。台北:史編局出版,民92年。
    中華民國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編,中共反對和平演變的策略與方法。台北:軍情局出版,民80年。
    中華民國大陸工作委員會編,中國大陸研究基本手冊。台北:陸委會出版,民91年。
    中華民國法務部調查局編,中國大陸綜覽。台北:調查局出版,民92年。
    卡羅拉.麥克吉福特,美國政治印象中的中國。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94年。
    史景遷,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台北:時報出版社,2002年。
    任克敏,中國大陸經改理論與兩岸關係。台北:高立圖書公司,民91年。
    朱成祥譯,國家海權論。台北:黎明出版社,民74年。
    朱延智,台灣安全。台北:幼獅文化公司,2000年。
    朱雲鵬、瞿大文,金磚四國關鍵報告。台北:商業周刊,2005年。
    江振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中國大陸。台北:政大國關中心出版,
    民83年。
    何思因,美國貿易政治。台北:時英出版社,民83年
    ___、吳玉山,邁入21世紀的政治學。台北:政大國關中心,民89
    年。
    吳東林,巨變中的強權戰略。台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
    吳稼祥,頭對著牆-大國的民主化。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李大華,建構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安全研究。台北:時英出版,2003年。
    李文智,後冷戰時代美國的亞太安全戰略。台北:學英文化公司,1997年。
    李英明,中共研究方法論。台北:揚智出版社,1996年。
    ___,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年。
    ___,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台北:遠景基金會,民92年。
    李登科編,務實外交與兩岸關係。台北:政大外交系出版,民86年。
    周煦主編,國際新秩序。台北:政大外交系出版,民81年。
    杭亭頓編,全球化大趨勢。台北:時報出版社,2002年。
    林添貴譯,大棋盤。台北:土緒出版社,民87年。
    施哲雄編,發現當代中國。台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
    洪丁福,國際政治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啟英出版社,2002年。
    胡春田、巫和懋、霍德明、熊秉元,經濟學。台北:雙葉書廊,1996年。
    胡祖慶,國際政治體系理論解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7年。
    范錦明,90年代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論文集。台北:歐亞基金會出版,民90年。
    徐光明譯,後鄧小平時期的台灣安全。台北:國防部史編室出版,民93年。
    袁易、嚴震生、彭慧鸞,中國崛起之再省思-現實與認知。台北:政大國關中心出版,民93年。
    馬漢,海軍戰略論。台北:軍事譯粹社出版,民75年。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出版社,2003年。
    張建邦編,2010年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張啟雄編,戰後東北亞國際關係。台北:中央研究院出版,民91年。
    張登及,建構中國。台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
    許緩南譯,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陳欣文,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出版社,1999年。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
    陳儔美編,新世紀的中國。台北:政大國關中心出版,民91年。
    章家敦,中國即將崩潰。台北:雅言出版社,2002年。
    鈕先鍾,21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___,孫子三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___,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___,歷史與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馮紹雷,一個歐亞大國的沈浮。台北:五南出版社,民82年。
    黃筱薌,中共意識型態之演變與運作研究。台北:復興崗出版,民81年。傳凌譯,新戰爭論。台北:時報出版社,2003年。
    楊鈞池、梁錦文等譯,國際政治經濟學。台北:五南出版社,民83年。葉自成,俄羅斯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出版社,1997年。
    廖蓋隆,攻擊與鬥爭。台北:新視野出版社,1999年。
    遠景基金會編,2003年中國大陸整體形勢回顧與前程。台北:遠景出版社, 2003年。
    劉德海編,韓國研究導論。台北:中國文化出版社,民90年。
    劉應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台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
    謝宗林、李華夏譯,國富論。台北:先覺出版社,2000年。
    謝翔主編,美國重新發現的中國。台北:明鏡出版社,1997年。
    薩公強,中共十年經改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政大國關中心出版,民80年。
    魏艾,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市場轉型。台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
    蘇帕猜(Supachai Panitchpakdi)、祈福鎝(Mark L.clifford),中國入世-你不知道的風險與危機。台北:天下雜誌社,2003年。
    (二)大陸出版
    上海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理論的發展演化及其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上海:財經大學,2003年。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編,中國的經濟安全與發展。北京:時事出版社,
    2004年。
    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年。
    中國現代關係研究所編,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北京:時事出版社,
    200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黨校,廿一世紀中國崛起。北京:中央黨校出版,1997年。
    尹永欽、楊崢暉,巨變。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
    巴忠啖主編,中國國家安全戰略問題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
    年。
    毛文永、李士濤,中國持續發展戰略。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年。
    王文理、屈全繩、劉紅松編,和平演變戰略及其對策。北京:知識出版社,1990年。
    王述祖,經濟全球化與發展中大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年。
    王焚奎編,中國經濟轉軌廿年。北京:新華書店出版,1999年。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王逸舟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史正富,現代企業中的勞動與價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有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北京:紅旗出版社,1992年。
    朱听昌編,中國週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朱榮林,思路與判斷力。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
    江堤編,全球化與中國。湖南長沙:湖南大學出版,2001年。
    米慶余編,國際關係與東亞安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何清漣,現代化的陷阱。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8年。
    何新,全球戰略問題新觀察。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吳家駿、汪海波,90年代中國經濟改革的改革與發展。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3年。
    吳敬璉,改革我們正在過大關。北京:新華書店出版,2001年。
    ___,當代中國經濟改革。上海:遠東出版社,2003年。
    ___,漸進與激進-中國改革道路的選擇。北京:新華書店出版社,1996年。
    李五一,大國關係與未來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李而炳,21世紀前期中國對外戰略的選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李保仁、趙春史,進入21世紀的中國經濟。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
    李慎明、王逸舟,2005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___編,2004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李繼東、彭璧玉,廿一世紀中國地緣經濟戰略-華南經濟圈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年。
    肖耿,產權與中國的經濟改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杭亭頓,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林毅夫,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___、蔡昉、李同,中國的奇蹟。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7年。
    版社,1996年。
    阿拉斯,與中國接觸-應對一個崛起的大國。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年。
    姜洪,中國的現代化改革與發展戰略。北京:中國經濟出版,1986年月。
    洪停杓、張植榮,當代中國外交新論。香港:勵志出版社,2004年。
    美札勒米.哈利勒札特,美國與亞洲。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美伊莉莎白編,中國參與CHINA世界。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年。
    美威廉奧弗霍爾特,中國的崛起。北京:中央出版社,1996年。
    美馬克.施在勒,盟友對和平-解讀美國大戰略。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胡希寧、張錦銓編,二十世紀中國經濟思想簡史。北京:中央出版社,1999年。
    胡鞍鋼編,中國大戰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___,中國戰略構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倪健民、陳子舜,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徐靜,裂縫-中國經濟面臨的八大敵人。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年。
    時勢出版社編,中國的經濟安全與發展。北京:時勢出版社,2004年。
    殷雄,誰在威脅中國安全。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
    袁暢,廿一世紀中國戰略大策劃。北京:紅旗出版社,1996年。
    馬凌,魔法無邊的手-市場的力量。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年。
    馬晉強,當代東南亞國際關係。北京:世界出版社,2000年。
    高尚全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廿年。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月。
    高鵬,戰略理論創新問題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2003年。
    張五常,中國的經濟革命。香港:壹週刊出版社,1993年。
    張幼文、徐明棋,強國經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張其仔、陳長櫻,新經濟與中國無緣。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張卓元、黃范章、利廣安,20年經濟改革回顧與展望。北京:中國計畫出版社,1998年。
    張建華編,中國面臨的緊要問題。北京:經濟日報出版,1998年。
    張軍,中國經濟改革的回顧與分析。山西:經濟出版社,1998年。
    張植榮,當代中國外交新論。北京:勵志出版社,2004年。
    張蔚萍編,兩種戰略和平演變與和平防變。四川:重慶出版社,1991
    張曙光、周建明,實力與威脅。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
    張蘊岭編,合作還是對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梁守德,新形勢與新國際觀。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
    盛洪,張宇燕,從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8年。
    許行,中國經濟改革的探索。九龍:開拓出版社,1985年。
    郭學堂,中國威脅誰。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
    陳立,中國國家戰略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陳佩、夏立平,新世紀機遇期與中國國際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0
    陸鋼、郭學堂,中國威脅誰。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
    傅耀祖、顧關福,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喻常森,亞太地區合作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彭之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
    曾璧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北京:北大理工出版社,1993年。
    湯英牛、耿圓妹,治國論-中國現代化的對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
    程超澤,世紀之爭中國一個經濟大國的崛起。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
    華宏勛譯,台海危機。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年。
    華輔,中國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上下卷。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
    項啟源,改革與發展的經濟理論探索。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年。
    黃朝翰,中國與亞太地區變化中的政治經濟關係。廣東:暨南大學出版社,1990年。
    楚榭龍、耿秦,世界美國和中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楊帆等,中國走勢。遼寧:人民出版社,2002年。
    楊成緒編,中國周圍安全環境透視。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年。
    楊巠明,中國周邊安全環境透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1年。
    詹世亮,綜論跨世紀的國際關係。北京:世界出版社,2004年。
    廖季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論述。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1年。
    趙長茂編,宏觀經管理通論。北京:中央出版社,2001年。
    趙劍英編,復興中國-中共第三代對中國現代化的新追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1999年。
    劉世錦、張軍擴,資本主義新論。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1年。
    劉弗丁、王玉如,中國近代的市場發育與經濟增長。北京:高等教育出
    劉宏、沈山、石淑華,20世紀中國經濟思潮與社會變革。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年。
    劉國光,80年代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2年。
    ___、王洛林、李京文,經濟藍皮書2002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___、沈立人,中國經濟的兩個根本性轉變。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
    蔡文中編,911後的國際形勢。北京:華藝出版社,2003年。
    蕭深,論中國經濟改革道路轉機接軌。北京:北大出版社,1996年。
    閻學通,中國與亞太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
    ___,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鍾朋榮,10年經濟改革。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二、 期刊
    (一)國內出版
    于有慧,「中共的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42卷3期(民88年3月)。
    ___,「中共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持續與轉變」。中國大陸研究,43卷6期(民89年6月)。
    ___,「近期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中國大陸研究,44卷8期(民90年8月)。
    中華民國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編,「中美關係惡化下的兩岸情勢發展」。中共研究,33卷6期(1999年6月)。
    ___,「美中台相互牽動下面臨轉折的兩岸關係」。中共研究,35卷8期(2001年5月)。
    ___,「美中戰略關係變動下面臨轉機的兩岸關係」。中共研究,35卷5期(2001年5月)。
    王欣、趙雲山,「美國對華戰略的變化及其原因」。中共研究,30卷5期(1996年5月)。
    吳福寶,「夥伴關係重塑中共大國地位之成效分析」。中共研究,35卷2期(2001年2月)。
    邱坤玄,「霸權穩定論與冷戰後中(共)美權力關係」。東亞季刊,31卷3期(民89年夏季)。
    胡聲平,「東亞區域整合與中國立場及策略研究」。全球政治評論,7期(2004年7月)。
    張如倫,「解析二○○三年中共在東亞之作為」。陸軍月刊,40卷470期(民93年10月)。
    張雅君,「世紀之交中共的軍事政策與亞太安全:防禦取向模糊性的探討」。中國大陸研究,42卷3期(民88年3月)。
    ___,中共與俄羅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基礎:阻力與動力」。中國大陸研究,43卷3期(民89年)。
    張廖年仲,「中共與第二次北韓核武危機」。展望與探索,2卷3期(民93年3月)。
    許志嘉著,「後鄧小平時期中共外交政策的持續與轉變」。國際關係學報,15期。
    陳永康、翟文中,「美國中共戰略夥伴關係對我國國防安全之影響」。問題與研究,37卷2期(民87年2月)。
    陳柏賢,「中美俄日四國互動關係探析」。中共研究,31卷12期(1997年12月)。
    楊帆,「中共調整國防安全戰略之思考」。中共研究,38卷8 期(2004年8月)。
    馭志,「改革開放廿年的中共外交-中共外交政策極其與美、俄關係」。中共研究,33卷5期(1999年5月)。
    楊志恆,「美日安保之沿革及其對台海安全之影響」。戰略國際研究,2卷2期(2000年4月)。
    趙崇明,「中共國際戰略指導原則新安全觀的環境因素」。共黨問題研究,25卷9期(民88年9月)。
    劉慶元,「後冷戰時期美國對台軍售意涵」。中共研究,36卷1期(2002年1月)。
    蔡政修著,「九○年代美國對中共戰略與美中關係演變」。東亞季刊,31卷3期(民89年夏季)。
    魯威廉,「中共新安全觀與其外交政策的關係」。共黨問題研究,25卷12期(民88年12月)。
    (二)大陸出版
    丁元竹,「大國崛起」。瞭望新聞周刊,39期(2004年9月27日)。
    于國政,「俄羅斯遠東地區與中國關係的制約因素分析」。中國外交,(2002年12月)。
    王立新,「俄羅斯改革的中國意義」。戰略與管理,(2003年6月)。
    王勇著,「以地區合作化解中日結構性矛盾」。戰略與管理,(2004年1月)。
    王毅,「全球化進程中的亞洲區域合作」。外交學院學報,76期(2004年6月)。
    平祖盞,「中國經濟憂患之成因」。戰略與管理,(2003年2月)。
    何帆等,「重新思考美國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戰略與管理,(2003年6月)。
    吳敬璉,「大陸經濟體制」。當代中國經濟改革,(2003年11月)。
    ___,「經濟學家、經濟學與中國改革」。經濟研究,2期(2004年)。
    宋濤,「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問題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5期(2004年)。
    宋鎮照,「析當前美中兩國亞太政策下的東南亞發展策略」。展望與探索,1卷7期(民92年7月)。
    李曙光,「中國的經濟轉型成乎?未成乎?」。戰略與管理,(2003年3月)。
    李鐵映,「中國經濟改革的雙重探索」。經濟研究,2期(2004年)。
    阮宗澤,「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國際問題研究,6期(2004年)。
    俞先忠,「經濟全球化下的認識論和盲點」。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7期(2004
    年)。
    俞邃,「論中俄新型關係」。現代國際關係,6期(2003年)。
    紀寶城,「中國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03-2004」。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4期(2004年)。
    胡永泰,「中國入世對國際經濟影響的量化分析」。經濟研究,4期(2004年)。
    胡鞍鋼、劉濤雄,「美日印國防實力比較」。戰略與管理,(2003年6月)。
    唐世平,「重塑國家發展規劃決策機制」。戰略與管理,(2003年3 月)。
    夏義善,「上海合作組織的特點及其發展前景」。和平與發展季刊,3 期(2001年)。
    孫紹正,「中共和平崛起論之研析」。展望與探索,2卷9期(民93年9月)。
    徐堅,「和平崛起是中國的戰略抉擇」。國際問題研究,2期(2004年)。
    徐發郁,「海權的認識與反思」。戰略與管理,3期(2003年5月)。
    時殷弘,「中國近期主要對外戰略問題」。戰略與管理,6期(2003年6 月」。
    秦暉,「中國轉軌之路的前景」。戰略與管理,(2003年1月)。
    馬凱、曹丕書,「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戰略與管理,(2002年)。
    康曉光,「中國特殊論-對中國大陸25年改革經驗的反思」。戰略與管理,(2003年4月)。
    張文木,「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海權」。戰略與管理,(2003年1月)。
    張向晨,「中國加入WTO兩年半的回顧」。戰略與管理,(2004年3月)。
    陶文釗,「從國際形勢看我國的戰略機遇期」。和平與發展季刊,2期(2003年)。
    喬榛、關立新,「經濟高速增長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學習與探索,4期(2004年)。
    楊帆著,「新時期中國國家安全的基本原則」。戰略與管理,(2004年2月)。
    楊優,「我國的區域發展與區域政治研究」。學習與探索,4期(2003年)。
    趙保勝,「經濟全球化及對策研究」。學習與探索,4期(2003年)。
    劉志彪,「經濟國際化的模式與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戰略選擇」。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8期(2004年)。
    劉傳、蔡志洲,「宏觀調控狀態下的中國經濟增長」。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7期(2004年)。
    閰洪華,「中國國家戰略利益的拓展」。戰略與管理,(2003年2月)。
    閻學通,「和平崛起與保障和平」。國際問題研究,3期(2004年)。
    薩平望,「推動亞太多邊安全合作的機遇與挑戰」。和平與發展,1期(2004年)。
    譚榮邦,「新時期的國際局勢和中國的外交戰略」。中國外交。(2002年12月)。
    顧關福,解析全球化時代的大國關係」。和平與展望,2期(2004年)。
    三、論文
    中國文化大學編,「2004年兩岸關係及大陸問題研究」〉。文大大陸所研究生論文集,民93年。
    王群豪,「後冷戰時期中共之亞太安全戰略」。淡江戰略所碩士論文,民83年。
    王璽榜,「中共軍事戰略調整與軍備發展之研析」。三軍大學戰略所論文,民87年。
    沈世籍,「後冷戰時期亞太安全發展與趨勢」。三軍大學戰略所論文,民87年。
    朴壯載,「中國大陸經濟體制轉型與政府職能轉變」。政大東亞所博士論文,民87年。
    邱昭憲,「冷戰後中共的安全觀與東亞安全合作」。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民88年。
    孫德平,「後冷戰時期中共亞太政策之研究」。三軍大學戰略所論文,民87年。
    梁若慧,「後冷戰時期中共的亞太政策」。政大外交所碩士論文,民83年。
    郭慶汾,「中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研究」。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民83年。
    揭仲,「後冷戰時期中共的亞太戰略」。淡江戰略所碩士論文,民84年。
    曾昭鑫,「全球化與中共加入WTO政策之研究」。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民91年。
    黃鴻博,「後冷戰時期中共東北亞外交政策之研究」。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民84年。
    趙雲翼,「1978年以來中共經濟改革對中共的影響」。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民85年。
    四、報章雜誌
    聯合報,民93年11月30日,版1。
    聯合報,民93年12月01日,版13。
    聯合報,民94年2月28日,版3。
    商業週刊901期,2005年2月28日,頁115。
    聯合報,民94年3月6日,版1。
    聯合晚報,民94年3月14日,版3。
    聯合報,民94年3月15日,版3。
    中國時報,民94年3月15日,版4。
    自由時報,民94年3月15日,版1、4。
    聯合報,民94年5月3日,版13。
    聯合報,民94年5月13日,版3。
    自由時報,民94年5月13日,版4。
    中國時報,民94年5月13日,版4。
    聯合報,民94年6月27日,版A15。
    五、網站
    email<-bot-get->http/1.0903forced.timwout。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qanti/hp/530624.htm。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qanti/hp/531266.htm。
    王濤,(和平崛起)人民網。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tcc/haixia/551037.htm。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37822/40305/3360642.html。
    伊川,(反分裂法)自由亞洲電台。
    http://www.rfa.org/cantonese/pinglun/2005/03/22/commentary_antisecession/。
    李義虎,(反分裂法)人民網。
    http://tw.people.com.cn/GB/14811/14871/3263054.html。
    林濁水,(反分裂法)自由新聞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mar/22/today-o1.htm。
    邵宗海,(反分裂法)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
    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taiwan/pages7/taiwan160305a.html。
    茅於軾,(和平崛起)新浪網。
    http://news.sina.com.cn/c/2004-08-20/18114089616.shtml。
    陳有為,(和平崛起)新加坡聯合早報網。
    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sino_us/pages4/sino_us041004.html。
    凌德權,《中國和平崛起綱舉目張》。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qanti/hp/530624.htm。
    國際先驅導報。
    http://www.china.org.cn/。
    張石,(從階級鬥爭到發展生產力)學說連線。
    http://www.xslx.com/htm/sxgc/sxzz/2002-12-11-11722.htm。
    趙心樹,(從階級鬥爭到發展生產力)中國選舉與治理網。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readnews.asp?newsid=%7B73136DF3-6E15-4C60-83E6-975FB2A8490F%7D。
    隆國強,(從內部封閉到對外開放)人民網。
    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1040/2410194.html。
    鄭必堅,(和平崛起)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school/2005-05/09/content_2935140.htm。
    羅欽文,《中國決心以和平手段完成崛起》。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qanti/hp/531266.htm。
    虞雲耀,(從內部封閉到對外開放)學習時報。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xxsb/636475.htm。
    貳、西文部分
    Robert L. Suettinger The Rise and Desent of“Peaceful Rise”.Suettinger,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No.12.P-8。
    Carola Mcgiffert China i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Imagination 2003,pp.6-25.
    Ronald L. Tammen and Jacek Kugler Power Transitions Strategies for the 21st Century.2000 pp1-5
    Richard J. Ellings and Aaron L. Friedberg Strategic Asia 2001-2:Powerand Purpose,pp12-14.
    Alan Collins The Security Dilemmas of Southeast Asia 2000, pp24-3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2981005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81005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81005101.pdf43KbAdobe PDF21695检视/开启
    81005102.pdf107KbAdobe PDF22204检视/开启
    81005103.pdf54KbAdobe PDF21456检视/开启
    81005104.pdf232KbAdobe PDF22057检视/开启
    81005105.pdf298KbAdobe PDF22618检视/开启
    81005106.pdf237KbAdobe PDF23110检视/开启
    81005107.pdf387KbAdobe PDF23354检视/开启
    81005108.pdf133KbAdobe PDF21755检视/开启
    81005109.pdf175KbAdobe PDF23121检视/开启
    81005110.pdf151KbAdobe PDF21862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