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1/140887 (78%)
Visitors : 46279526      Online Users : 123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126


    Title: 保險聯營制度之研究-兼論保險業之風險分散方式
    Authors: 陳郁棻
    Contributors: 林建智
    陳郁棻
    Keywords: 保險聯營
    共同保險
    再保險
    交換業務
    pool
    coinsurance
    reinsurance
    reciprocity
    Date: 2006
    Issue Date: 2009-09-18
    Abstract: 保險業承擔社會大眾轉嫁之風險,其自身亦需要透過風險之分散,以避免危險過度集中,而危及永續經營之能力。而保險市場之專業保險人間,常透過彼此技術之結合運用,達風險分散之目的。其中保險聯營,即為典型聯合數保險人之能量,合力承受特殊危險,協助個別保險人分散風險之方式,亦是目前各國或特定區域之保險業所偏好使用之制度之一。
    保險聯營於我國已行之多年,保險業多利用其消納分散巨災或高度風險,抑或配合政府保險政策設立組織,對於我國保險市場而言,具有不可或缺之重要性。然而,保險聯營制度因為譯名與共同保險類似,導致實務對於此兩種同為保險人風險分散之制度產生觀念性之混淆,因無法確切了解其區別,所以產生立法上之錯誤及運作上之爭議。
    本文以「保險聯營制度之研究-兼論保險業之風險分散方式」為題,試圖透過深入探討保險聯營制度,並比較其他類似方式,包括共同保險、再保險及交換業務等,以釐清各制度之差異,了解其功能、運作及契約當事人之法律關係;其次則介紹國內風險分散機制,以分析其本質,並就我國保險聯營實務問題為探究與建議。
    本文研究結果發現,共同保險、再保險、交換業務及保險聯營制度,即便外觀及功能上多有重疊,但實際上係屬不同之機制。而國內風險分散機制,多數依其運作方式雖得歸類於保險聯營組織,惟究其與會員間之約定,得發現其混合其他風險分散機制之性質,因此不能單純以單一制度視之。關於保險聯營制度之實務問題探討,我國實務因對於「共保」兩字概念涵括範圍定義不一,造成保險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一之立法用字有所爭議,本文以為立法條文應儘量以明確用字,降低法律適用模糊的可能性;而聯營組織之型態,應以其功能性區別之,即組織本身若直接承接危險者或有其他對外代表性者,則應成立法人組織,使其享有法人權利,並履行法人義務;最後於公平法限制競爭之探討上,考量到保險聯營設立之特殊性,公平會之審查權限應受限縮,倘聯營組織之設立具備合理性及必要性,且其成效對於社會有顯著正面價值,應可排除公平法之適用。
    Reference: 壹、 中文文獻
    一、 書籍
    1. 王澤鑑,民法總則,三民書局(台北市),民國89年9月
    2. 江朝國編纂,保險法規彙編,元照出版社(台北市),民國91年1月初版。
    3. 洪禮卿、廖述源、高棟梁合著,產物保險共保行為與公平交易法之適用關係,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台北市),民國86年
    4. 梁正德主編,保險英漢辭典,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台北市),民國92年
    5. 梁宇賢、劉興善、柯澤東、林勳發合著,商事法精論,今日書局(台北市),民國87年1月初版。
    6. 陳彩稚著,保險學,三民書局(台北市),二版,民國93年8月。
    7. 陳彩稚譯述,再保險市場(The Reinsurance Market),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台北市),民國84年11月
    8. 陳雲中著,保險學要義-理論與實務,陳雲中發行,民國87年6月。
    9. 陳繼堯,再保險論-當前趨勢與各型態研究,三民書局,民國82年
    10. 陳繼堯主編,工程保險-理論與實務,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市),91年1月初版。
    11. 陳繼堯教授退休論文集全體執筆人合著,陳繼堯教授退休紀念論文集 : 二十一世紀保險的前瞻,繼耘保險文教基金會,民國86年。
    12. 陳繼堯著,再保險的演進,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台北市),民國81年8月。
    13. 陳繼堯著,再保險-理論與實務,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市),民國90年1月初版。
    14. 陳繼堯著,富邦保險叢書之六-再保險學要義,富邦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民國81年12月初版。
    15. 黃立主編,民法債編各論(下),元照出版社(台北市),民國91年7月初版
    16. 廖述源、高棟梁、曹有諒、鄭鎮樑、黃裕哲、張耀武、周玉玫等譯著,保險學原理(下冊),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台北市),民國81年11月。
    17. 廖述源、高棟梁、曹有諒、鄭鎮樑、黃裕哲、張耀武、周玉玫等譯著,保險學原理(上冊),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台北市),民國81年11月。
    18. 劉宗榮,保險法,劉宗榮發行,民國84年8月初版。
    19. 鄭燦堂著,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民國91年10月初版。
    20. 鄭鎮樑著,保險學原理,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民國94年10月三版。
    21. 鄧家駒著,風險管理,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民國87年4月初版。
    22. 賴源河編審,公平交易法新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民國89年9月初版。
    二、 期刊
    1. 呂慧芬著,日本損害保險業共保行為與獨占禁止之探討,保險專刊,第48輯,民國86年6月。
    2. 林永和,恐怖主義保險的新發展,再保險資訊,第202 期,民國92 年3 月
    3. 保險產業概況,保險年報,財政部保險司編印,民國92年
    4. 陳森松、楊雅雯合著,強制責任保險經營之研究-論共保聯營與再保險運用,保險專刊,第48輯,民國86年6月。
    5. 陳繼堯著,再保險與共同保險的相互傾近,產險季刊,第31期,民國68年6月。
    6. 陳繼堯著,保險Pool,產險季利,第39期,民國70年6月。
    7. 陽肇昌著,強化業務聯營因應保險市場開放,第24卷第2期,民國77年2月。
    8. 黃贊彥著,政策性再保險與區域性再保險聯營,產險季期,第22期,民國65年12月。
    9. 廖述源、呂慧芬合著,住宅地震保險共保之探討,保險學報,第1期,民國93年8月。
    三、 論文
    1. 王任昌著,產物保險業的聯合行為,逢甲大學保險學硏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2. 王曹正雄著,住宅地震基本保險相關法律問題之硏究:曁示範條款之評析,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硏究所,民國93年。
    3. 江世偉者,強制汽車責任保險共保聯營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硏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4. 李為禮著,再保險之演進與再保險法之趨勢,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硏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5年。
    5. 林榮章者,漁船保險之比較研究,逢甲工商學院保險學硏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9年。
    6. 陳建南著,再保險契約之研究,中國文化學院法律硏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3年。
    7. 曾增成著,反托拉斯法對保險業適用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保險硏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
    8. 劉婉如著,大宗貨物保險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硏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8年。
    9. 蕭素媛著,共保組織運用在工程保險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硏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
    10. 薄慶容著,再保險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硏究所,碩士論文,民國57年。
    11. 薛麗玉著,我國財產保險聯營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硏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
    貳、 英文文獻
    1. Andreas Kessler, Risk-Spreading by Coinsurance: An International Market Perspective, Gen Re MC News, Edition 2006, p.2-4.
    2. Bernard Webb & Connor Harrison & James Markham, Insurance Operation, Volume 1, Second Edition,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hartered Property Casualty Underwriters, 1997
    3. Bernard Webb & Connor Harrison & James Markham, Insurance Operation, Volume 2, Second Edition,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hartered Property Casualty Underwriters, 1997
    4. Klaus Gerathewohl , Reinsuranc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VolumeⅠ,Verlag Versicherungswirtschaft e. V., Karlsruhe , 1980
    5. Klaus Gerathewohl , Reinsuranc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VolumeⅡ,Verlag Versicherungswirtschaft e. V., Karlsruhe, 1980
    6. François Vilnet, The French Terrorism Pool—GAREAT, PartnerReviews, Bermuda, March 2002.
    7. George Reida, Principles of Insurance, Third Edition,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1989
    8. Gerald Castro, Coinsurance/Reinsurance: Different Means to a Similar End, Title Issues, Volume 10, Number 5, Chicago Title Insurance Company, May 2002.
    9. Jean François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surance,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7
    10. John Murray, Title Insurance - The Commercial Lender`s Perspective-Reinsurance and Coinsurance, First American Title Insurance Company, 2003
    11. John Magee, General Insurance, Sixth Edition, Richard D. Irwin, Inc., 1961
    12. John Long & Davis Gregg , Property and Liability Insurance Handbook, Homewood, Illinois, Richard D. Irwin, Inc. 1965.
    13. Robert Carter, Reinsurance, Second edition, Kluwer Publishing, 1983
    14. Michael Cass & Peter Kensicki & Gary Patrik & Robert Reinarz & Doris Hoopes, Reinsurance Practice, Volume 2, Second Edition, , 1997
    15. Robert Reinarz, Property and Liability Reinsurance Management, 1st ed , Mission Publishing Co., 1968
    16. Robert Brown & John Wormell, Lloyd’s Market Practice, 2nd Edition, Witherby & Co. Ltd London, 1992
    17. Robert Mehr and Emerson Cammack, Principles of Insurance, Third Edition, Richard D. Irwin, Inc., 1961
    18. Robert Kiln, Reinsurance in Practice, 3rd Edition, Witherby & Co. Ltd, 1981
    19. Robert Riegel & Jerome Miller & Arthur Williams, Jr., Insuranc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Property and Liability, 6th Edition,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London, 1976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
    93358012
    9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35801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35801201.pdf44KbAdobe PDF2977View/Open
    35801202.pdf62KbAdobe PDF2979View/Open
    35801203.pdf76KbAdobe PDF21168View/Open
    35801204.pdf127KbAdobe PDF21468View/Open
    35801205.pdf111KbAdobe PDF21495View/Open
    35801206.pdf381KbAdobe PDF25792View/Open
    35801207.pdf224KbAdobe PDF26634View/Open
    35801208.pdf505KbAdobe PDF24399View/Open
    35801209.pdf204KbAdobe PDF22355View/Open
    35801210.pdf149KbAdobe PDF21645View/Open
    35801211.pdf95KbAdobe PDF2171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