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91 (78%)
Visitors : 46259415      Online Users : 101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334


    Title: 品牌認同打造流程分析--以「原型」為基礎
    Authors: 張智皓
    Contributors: 李仁芳
    張智皓
    Keywords: 品牌
    品牌個性
    品牌一致性
    原型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8 09:27:44 (UTC+8)
    Abstract: 論文摘要
    跨入新世紀的台灣,在享受電子業所帶來的MIT國際盛名之餘,也因面對「世界工廠」大陸的威脅、產業外移出走、全球化等等壓力,而開始思考台灣下一波的新興核心產業在哪裡。世界的台灣,與他人競爭的武器仍舊集中於產品製造的功能面與成本面,以及生產物流的運籌能力,這種優勢的確直接而有力,但唯一的罩門就在於「可複製性」與「可取代性」太強。
    相對於過去以「有形」的產品來做為競爭武器,下一代的產業則是以「無形」的知識競爭力為主要方向,從有形到無形,兩條截然不同的路途,需要不同的思維方式。因此,企業應脫離傳統單一的功能性迷思,在產品品質之外同時經營自身品牌特殊的風格與形象,這樣不僅能增進不同品牌間的辨識度,更能提升顧客的購買慾與忠誠度。
    一個品牌的建立,是一個「養成」的過程,是一個長時間投入資源,並依循著一個固定形象培育的過程。要成功建立並維持一個品牌實屬不易,不論是在縱軸面(企業涉及層面的深度)或是橫軸面(時間線的延續)都需兼顧。國內企業多未具備以下幾項認知:「品牌需自高層的企業策略出發」、「品牌需具備能傳遞意義的個性」與「品牌需具備長久的一致性」。
    既然一個品牌所能提供的是產品在意義面上的附加價值,那麼,這個品牌本身所蘊含的精神自然是創建品牌時的第一個重點。原型所具備的心理力量極為強大,因為他是一種亙古不變、人人與生俱來的深層情感連結,而且原型所具現化的類型是擬人式的角色,代表某一種強烈的特質與存在目標。因此,將「原型」作為品牌精神建立的起點,與發展過程中的檢視標竿再適合不過。
    本研究的研究動機在於檢驗品牌打造流程中的兩大重點:品牌個性(Brand Character)與品牌一致性(Brand Integrity)。
    Reference:  書籍
    1. David A. Aaker,1991,《Building string brands》。
    2. David Arnold,1992,《The handbook of brand management》。林碧翠、李桂芬 譯,1995,《品牌保姆手冊》,時報文化。
    3. David A. Aaker,1995,《Building string brands》。沈雲驄、湯宗勳 譯,1998,《品牌行銷法則—如何打造強勢品牌》,商周出版。
    4. David A. Aaker、Erich Joachimsthaler,2000,《Brand Leadership: The Next Level of the Brand Revolution》。高登第 譯,2002,《品牌領導》,天下文化。
    5. Kotler P.,2000,《Marketing Management》,Prentice Hall。
    6. Margaret Mark & Carol S. Person,2001,《The Hero and the Outlaw: Building Extraordinary Brands Through the Power of Archetypes》。許晉福、戴志中、袁世珮 合譯,2002,《很久很久以前....:以神話原型打造深植人心的品牌》,美商麥格羅‧希爾。
    7. Mike Moser,2003,《United we brand》。陳柏蒼 譯,2005,《品牌地圖》,經典傳訊。
    8. 戴國良,2003,《行銷管理與實務》,五南出版。
     文獻
    1. 天下雜誌338期,2006,《吳清友與誠品-上海級的企圖心》。
    2. 遠見雜誌,2005,《放一把創意的火》。
    3. 馮凌慧,2004,《新聞類型頻道的品牌認同與品牌形象一致性研究—以TVBS-N為研究個案》,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4. 劉潔妃,2004,《書店的體驗行銷策略研究:以Page One書房、誠品敦南店、金石堂「我的文學書房」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5. e天下,2004,《靠設計,台灣「美」到全球?》。
    6. 江逸翠,2003,《公司經營策略調整對企業價值影響之研究─以明基電通為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管理科學組碩士論文。
    7. 江海平,2002,《明基電通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 新井一二三,2002,《愛慕誠品書店》,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9. 蔡奇睿,2000,《文化消費的空間研究:書店文化工業產品消費現象觀察---以誠品書店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商業週刊575期,1998,《心靈也需要24小時便利性—領先全球,誠品零時差,書店經營成功術》。
    11. 南方朔,1998,〈當文案變成一種文學〉,《誠品副作用》,新新聞出版。
    12. 蘇美彥,1998,《遇見布希亞(Baudrillard):誠品 書店、符號的消費與符號的空間--以誠品敦南店為例》,地理教育26期。
    13. 歐峻宏,1997,《誠品書店空間的形成因素與形式分析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洪美娟,1997,《誠品、金石堂掀起書店風雲,誠品以品味引動商機》,天下雜誌。
    15. 曾乾瑜,1997,《文化活動形象企畫-以誠品書店為例》、《中小型博物館經營管理研習會—博物館與社會資源的整合與開發》,文建會、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
    16. 吳光庭,1996,《菁英文化與流行趨勢—從誠品書店的發展談台灣的流行文化》,室內雜誌45期。
    17. 蔣文德,1990,《閱讀誠品:全球化中的誠品書店之空間文化形式》,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蘇明如,1990,《九0年代台灣文化產業生態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網站
    1. 誠品官網:www.eslitecorp.com.tw。
    2. BenQ官網:www.benq.com.tw。
    3. 設計前沿:http://www.foreidea.com。《BenQ數位時尚設計中心王千睿談明基的設計哲學》。
    4. 中國工業設計在線:www.dolcn.com。《BenQ數位時尚設計中心—以世界級ID為華人品牌加分》。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研究所
    93359002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35900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科技管理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35900201.pdf47KbAdobe PDF21031View/Open
    35900202.pdf80KbAdobe PDF2962View/Open
    35900203.pdf52KbAdobe PDF21141View/Open
    35900204.pdf60KbAdobe PDF21067View/Open
    35900205.pdf45KbAdobe PDF2975View/Open
    35900206.pdf204KbAdobe PDF21225View/Open
    35900207.pdf306KbAdobe PDF23322View/Open
    35900208.pdf131KbAdobe PDF21625View/Open
    35900209.pdf676KbAdobe PDF229166View/Open
    35900210.pdf264KbAdobe PDF22137View/Open
    35900211.pdf158KbAdobe PDF21999View/Open
    35900212.pdf176KbAdobe PDF2258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