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48/140897 (78%)
Visitors : 46105307      Online Users : 132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496


    Title: 台灣金融改革的政治經濟分析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Financial Reform in Taiwan
    Authors: 薛健吾
    Hsieh, Chien Wu
    Contributors: 黃德北
    薛健吾
    Hsieh, Chien Wu
    Keywords: 金融改革
    金融自由化
    一次金改
    二次金改
    financial reform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Date: 2006
    Issue Date: 2009-09-19 15:29:58 (UTC+8)
    Abstract: 台灣的金融體制從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建立之後,隨著政治與經濟的發展而開始逐漸自由化。雖然經過80年代末期的第一波金融自由化,一直到2000年政黨輪替後民進黨政府的第二波自由化與兩次金改,但事實上過去由政府完全抓牢的金融體系一直未改變政府影響力持續介入的現狀。國民黨的改革與民進黨的金融改革,都是在金融體制在面對因為經濟發展與政治變遷的結果所產生的新問題極需改善的壓力之下,政府一邊改革、一邊換一種新的方式去想辦法抓住金融利益的結果而已。金融改革在表面上是為了要解決所浮現的金融問題,但實際上卻是政府換個掌控方式去攫取金融利益的表現,而民進黨政府一連串金融改革所引發的爭議也是由於民進黨政府太過於想要藉改革之名來接收過去國民黨所享有的金融利益而引發。雖然經濟發展確實帶給金融體系必須配合經濟環境演進的改革壓力,但是政治上的鬆動對金融資源的引用才是決定金融改革方向的關鍵因素。國民黨的金融改革與民進黨的金融改革,都是在金融體制因為經濟發展的局勢不得不進一步改革的壓力下,政府一邊改革、一邊換一種新的方式去想辦法抓住金融利益的結果而已。金融改革在表面上是順應經濟發展與金融問題之所需的結果,但實際上卻是政府換個掌控方式去攫取金融利益的表現。
    在本研究的發現與結果中,我們可以預見到,將來的金融改革不論執政黨是國民黨或是民進黨,改革的政策不論是偏向效率或是偏向公平,只要政府依然在金融改革的幕後扮演著掌握全局的角色,那麼台灣的金改永遠都將是持續引發爭議與弊端的。在這樣一個正式監督機制缺乏的情形下,唯有仰賴台灣的「民主政治」能夠進步成熟、茁壯發展,來對政府的改革作為提供強力的監督,讓政府在做出對的事情之後能夠得到肯定、做出錯的事情之後能夠得到懲罰,才是將未來台灣金改弊端減至最低的一個可行的方向。
    Reference: 中文部份
    《工商時報》
    2004年4月25日,10版,「開發金經營權爭奪戰幕後大公開」。
    2005年3月24日,2版,「獨厚中信證?換股比率惹爭議開發金股東吃悶虧」。
    刁曼蓬、陳雅慧
    2005,「專訪金管會發言人林忠正:看門狗也得有可看管的指標」,《天下雜誌》,2005年9月15日,頁138-140。
    天下雜誌編輯部
    2005,「最大一次財富重分配:誰來監理金控巨獸」,《天下雜誌》,2005年9月15日,頁116-128。頁122。
    王志誠
    2000,「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規範與監理機制」,《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89年12月),頁153-185。
    王作榮
    1964,「尹仲容先生在經濟方面的想法和作法」,自由中國之工業,第21卷第1期,頁1-9。
    于宗先、王金利 著
    2005,《台灣金融體制之演變》,台北:聯經。
    《中國時報》
    2006年6月19日,A4版,「扁與14金控財團政商情緣」。
    2006年6月28日,A8版,「金管會開刀懲處偷跑中信金禁加碼兆豐金」。
    2006年7月21日,A1版,「插旗兆豐金,金管會祭出6大懲處中信銀老董辜仲諒下台」。
    中華徵信所
    2004,《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2003年版)》。
    2005,《台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2004年版)》,台北:中華徵信所。
    王振寰
    1993,「台灣新政商關係的形成與政治轉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4期(民
    國82年),頁135-136。
    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
    文現深
    1986,「錢該怎麼花?」,《天下雜誌》,第57期,1986年2月。
    王健安、沈中華
    2004,「台灣集團企業之自家銀行角色的研究」,《財務金融學刊》,第12卷第3期,頁33-77。
    田弘茂 著,李晴暉、丁連財 譯
    1989,《大轉型:中華民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遷》,台北:時報文化。
    田習如
    2002,「揭開阿扁國營事業接收術」,《財訊》,第242期(91年5月),頁158-162。
    成奈米
    2003,「扁政府顛覆台灣三大工商團體」,《財訊》,第258期(92年9月),頁124-127。
    全國農漁會自教會
    2005,《1123與農共生》,台北:全國農漁會自救會。
    朱雲漢
    1989,「寡占經濟與威權政治體制」,收於蕭新煌等著,《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台灣研究基金會,頁139-160。
    2004,「台灣民主發展的困境與挑戰」,《台灣民主季刊》,第1卷第1期,頁143-162。
    沈中華
    2006,「金改優缺點政府都應講清楚」,收錄於《面對公與義:台灣金融的健全化、效率化、全球化》,頁179-192,台北:時報文教基金會。
    宋文彬等
    1994,《台灣金融發展歷程》,台北:合作金庫調查研究室編印
    李宗榮
    1994,《國家與金融資本:威權侍從主義下國民黨政權銀行政策的形成與轉型》,台中: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秋遠
    2000,「政黨理念與政治現實的碰撞:國民黨與民進黨財經政策之比較」,《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11期(89年11月),頁27-28。
    李桐豪
    2006,「整併過程中之政府角色:市場機制vs.政治機制」,收錄於《面對公與義:台灣金融的健全化、效率化、全球化》,台北:時報文教基金會,頁193-208。
    李紀珠
    2004,「金監會 影響力極大 獨立性不足」,《聯合報》,2004年6月17日,A15版。
    李澤澄
    1997,《台灣證券市場之權力運作》,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谷浦孝雄 編
    1992,《台灣的工業化: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台北:人間出版社。
    林文斌
    2003,「金融自由化與國家金融能力:台灣個案研究,1949-2000」,《思與言》,第41卷第3期,頁83-154。
    2007,《日本、韓國、台灣金融體制改革的比較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博士論文。
    周育仁
    1995,《政治與經濟之關係:台灣經驗及其理論意涵》,台北:五南。
    林忠正
    1989,《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台灣研究基金會,頁161-196。
    林蒼祥
    2004,「從金控公司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國家政策季刊》,第3卷第4期,頁30-35。
    林鐘雄、彭百顯 著
    1995,「中小企業金融與一般金融之比較」,收於許嘉棟編《台灣中小企業發展論文集》,台北:聯經,頁195-229。
    林寶安
    1994,《台灣地方金融與地方社會:信用合作社的發展歷史與社會意義》,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1,「金融自由化與新銀行開放的政策分析」,《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14期(2001年4月15日)。
    2002,「台灣1990年代的金融擠兌、合併與金融秩序」,台灣社會學會年會論文,台中東海大學,2002年12月14-15日。
    若林正丈 著,洪金珠、許佩賢 譯
    199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新自然主義。
    段承璞 編
    1992,《台灣戰後經濟》,台北:人間出版社。
    財政部金融局儲委會金融研究小組
    1993,《銀行法歷次修正立法資料彙編》,財政部金融局儲委會金融研究小組編印。
    紀淑芳
    2003,「四千億高鐵工程殷琪團隊拿最多」,《財訊》,第251期(92年2月),頁121-126。
    夏傳位
    2005,《禿鷹的晚餐:金融併購的社會後果》,台北:中華民國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
    桂先農等 著
    2001,《金融集團監理之比較研究》,台北:中華民國加強儲蓄推行委員會金融硏究小組。
    殷乃平
    1989,「金融自由化的趨勢與方向」,《基層金融》,第19期(1989年9月)。頁1-8。
    1998,《對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建言》,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編印。
    1991,「四十年來台灣的經濟發展與金融政策」,《近代中國》,第85期,頁30-46。
    高立南
    1991,「李豋木不敵王玉雲、陳田錨:港都第三勢力功敗垂成」,《財訊》,第113期(1991年8月)。
    殷允芃
    1983,《決策者》,台北:天下文化。
    倪炎元
    1995,《東亞威權政體之轉型:比較台灣與南韓的民主化歷程》,台北:月旦出版社。
    陳介玄
    1995,《貨幣網絡與生活結構:地方金融、中小企業與台灣世俗社會之轉化》,台北:聯經。
    許主峰
    1989,「銀行法修正案為何被擱置?」,《財訊》,2月號,頁72-75。
    許介鱗
    1996,《戰後台灣史記》,台北:文英堂出版社。
    許秀惠
    2003,「台灣十四家金控公司總評鑑」,《財訊》,第252期(92年3月),頁254。
    郭承天
    2004,「政治經濟學」,收錄於陳義彥主編,《政治學(上)》,台北:五南。
    陳玉璽
    1992,《台灣的依附型發展:依附型發展及其社會政治後果──台灣個案研究》,台北:人間出版社。
    陳明通
    1995,《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
    陳師孟
    1991,《解構黨國資本主義:論台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台北:澄社。
    陳麒而
    2000,「大亨政治身價節節高」,《財訊》,第220期(89年7月),頁176-179。
    陳尚懋
    1998,《臺灣銀行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台灣、泰國與馬來西亞金融改革的政治分析:制度透明化與問責》,台北: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康添財、鄭金川
    1999,「立委金權關係全面解剖」,《商業周刊》,第587期,頁35-37。
    康綠島
    1993,《李國鼎口述歷史:話說台灣經驗》,台北:卓越文化。
    陶儀芬
    2004,「中國研究與比較政治經濟學的對話:以中國金融研究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1期(93年1~3月),頁41-61。
    隅谷三喜男、劉進慶、凃照彥 著,雷慧英、吳偉健、耿景華 譯
    1993,《台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台北:人間出版社。
    黃子俊
    2003,「國營綠色董事長硬叫獲利翻紅」,《商業周刊》,第813期(92年6月),頁82-84。
    黃宗昊
    2004,「台灣政商關係的演變:歷史制度論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4期(民國93年7、8月),頁35-72。
    張晉芬
    2001,《台灣公營事業民營化》,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彭金隆
    2004,《金融控股公司法:法制監理與經營策略》,台北:智勝文化。頁32。
    畢曉吉
    2002,「鄭深池是阿扁的『劉泰英』?」,《財訊》,第249期( 91年12月),頁322-324。
    楊媛玉
    1995,《三商銀民營化與新銀行開放設立政策演變之探討》,台北: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瑪利、楊麗君
    2002,「基層金融改革的第一刀錯在哪裡」,《天下雜誌》,2002年12月1日。頁130-132。
    詹朝立
    2003,《天黑黑,麥落雨:十二萬農漁民大遊行傳真》,台北:台灣社會科學出版社。
    《經濟日報》
    1991年6月27日。
    2001年7月22日,3版,「陳沖:金監權最好財政部獨攬」。
    2002年1月8日,2版,「顏:金監會設立無急迫性」。
    2002年11月9日,7版,「金控縱橫創新局系列報導10:金控戰火延燒法令制衡待補強」。
    2006年4月13日,A4版,「蔡英文:二次金改 煞車不停車 整併方向原則不變 但會謹慎執行」。
    2006年7月4日,A3版,「中信金條款?金控轉投資瞞天過海恐被駁回」。
    廖坤榮
    2005,「金融重建基金制度建構與執行績效:台灣與南韓的比較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1期,頁79-114。
    監察院
    2004年6月14日,監察院針就金控公司審核作業及標準糾正文。
    臧聲遠
    1993,《從金錢遊戲與金融解嚴看台灣金權政治之形成》,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劉揚銘
    2004,《台灣金融自由化前史(1950~1990):從國家獨占到金融自由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劉進慶
    1975,《戰後台灣經濟分析》,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
    2001,《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人間出版社。
    劉進慶、凃照彥、隅谷三喜男等 著,雷慧英、吳偉健、耿景華等 譯
    1993,《台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台北:人間出版社。
    蕭全政
    1989,《台灣地區的新重商主義》,台北:政研中心。
    1991,「國民主義:台灣地區威權體制的政經轉型」,《政治科學論叢》,第二輯,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系。
    蕭有鎮
    1995,《立法委員為誰立法:台灣地區民選立委的權力結構分析》,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聯合報》
    2001年6月2日,4版,「金監法行政院財政部不同調」。
    2001年6月23日,4版,「陳沖:金控法金監法不必然要綁在一起」。
    2002年9月21日,4版,「整頓基層金融 各說各話」。
    《聯合晚報》
    2007年7月17日,3版,「李英豪:要這些公務員幹麻」。
    蘇子琴
    1992,《錢與權-透視台灣政商關係》,台北:新新聞文化。
    嚴雋寶
    1991,《台灣地區銀行發展40年》,台北:中華徵信所。
    龔宜君
    1995,《移入政府的滲透能力(1950~1969):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與鞏固》,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英文部分
    Amin, Samir,
    1974, Accumulation on a World Scale. (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
    Amsden, Alice H.,
    1985, “The State and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edited by P. B. Evans, D. Rueschemeyer and T. Skocpol.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p 78-106.
    Arestis, Philip,
    2001, “Recent banking and Financial Crises: Minsky versus th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ists.” in Riccardo Bellofiore and Piero Ferri edited, Financial Keynesianism and Market Instability:The Economic Legacy of Hyman Minsky, Vol. I. (Chelteham: Edward Elgar).
    Balassa, Bela,
    1982,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Semi-industrial Economics. (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以及Jagdish Bhagwati, 1988, “Export-Promoting Trade Strategy:Issue and Evidenc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3(1):27-57.
    Berger, Allen N.,
    1995, “The Profit-Structure Relationship in Banking:Tests of Market-Power and Efficient-Structure Hypothese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7, No.2(May 1995):404-432.
    Burkett, Paul,
    1987, “Financial ‘Repression’ and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the Third World:A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Neoclassical Development Theory.” 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 19(1):1-21.
    Calder, Kent E.,
    1993, Strategic Capitalism:Private Business and Public Purpose in Japanese Industrial Finance. (Princeton,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tiy Press).
    Cheng Tung-jen(鄭敦仁),
    1989, “Democratizing the Quasi-Leninist Regime in Taiwan,” World Politics, vol.41, no.4 (July 1989), pp.475-477.
    1993, “Guarding the Commanding Heights:The State as Banker in Taiwan,” in The Politics of Fin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d. Stephan Haggard, Chung H. Lee, and Sylvia Maxfield (Ithaca, 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3), 55-92.
    Chu Yun-han(朱雲漢),
    1998,“Taiwan` Unique Challenges.” In Democracy in East Asia, edited by L. Diamond and M. F. Plattner. (Balit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Pp 133-146.
    1999, “Surviving the East Asian Financial Storm:The Political Foundation of Taiwan’s Economic Resilience.” In The Politics of the Asian Economic Crisis, edited by T. J. Pempel.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p.184-202.
    《Economist》,
    2000, “Taiwan’s Financial System:Too Many Debts to Settle.” Nov 11, p 109.
    Evans, Peter B.,
    1995, Embedded Autonomy:States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Fields, Karl ,
    1995, Enterprise and the State in Korea and Taiwan.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 158.
    Friedman, David,
    1988, The Misunderstood Miracle: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Japan.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 20.
    Gerlach, Michael L.,
    1992, Alliance Capitalism: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Japanese Business.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 246.
    Gold, Thomas,
    1988, “Entrepreneurs, Multinationals, and the State.” In Contending Approaches to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aiwan, edited by E. A. Winckler and S. Greenhalgh. Armonk. (New York:M. E. Sharpe, Inc). pp. 175-205. p 188.
    Haggard, Stephen,
    1990, Pathways From the Periphery:The Politics of Growth in the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 90-91.
    Ho Szu-yin(何思因) and Lee Jih-chu(李紀珠),
    2001,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Local Banking in Taiwan,” Issues & Studies 37, no.4(July/August 2001):69-89.
    Johnson, Chalmers,
    1982, MITI and the Japan’s Miracle: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Policy, 1925-1975. (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Kuo Cheng-Tian,
    1995, Glob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dustrial Growth in Taiwan and the Philippines. (Pittsburgh: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p 203.
    Kuo Shirley W. Y., and Christina Y. L. Liu,
    1998, “Taiwan.” In East Asia in Crisis:From Being a Miracle to Needing One?, edited by R. H. Mcleod and R. Garnaut. (London:Routledge), Pp 179-188.
    Mahoney, James and Dietrich Rueschemeyer, 2003,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Achievements and Agendas.” in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edited by James Mahoney and Dietrich Rueschemeyer.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3-38.
    Mckinnon, Ronald,
    1973,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 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Minsky, Hyman P.,
    1991, “Bank Failure Contagi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y 28(3):271-286.
    North, Douglass C.,
    1979,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State in Economic History.”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16(3):249-259.
    Okimoto, Daniel I.,
    1989, Between MITI and the market:Japanese Industrial Policy for High Technology. (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ierson, Paul,
    2000, “Increasing Returns, Path Dependence,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4 (2).
    Polanyi, Karl,
    1957,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 (New York:Rinehart).
    Rosenbluth, Frances McCall ,
    1989, Financial Politics in Contemporary Japan.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Dennis J. Encarbation and Mark Mason, 1990, “Neither MITI nor America: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apital Liberlization in Japa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44(Winter):25-54.
    Shaw, Edward,
    1973, Financial Deep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hea Jia-dong (許嘉棟),
    1994, “Taiwan: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Change of the Financial Syatem.” In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Japan, Korea and Taiwan:Growth, Repression, and Liberalization, edited by H. T. Patrick and Y. C. Park.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222-287.
    Srinivasan, Aruna,
    1991, “Review of The Interstate Banking Revolution, by Peter Rose.” Federal Reserve of Atlanta, Economic Review(March/April 1991):12-46.
    Thelen, Kathleen,
    2003, “How Institutions Evolve.” in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 edited by James Mahoney and Dietrich Rueschemeyer.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208-240.
    Tien Hung-mao(田弘茂), and Yun-han, Chu(朱雲漢),
    1996, “Building Democracy in Taiwan.” China Quarterly (146):1141-1170.
    Wade, Robert,
    1985, “East Asian Financial Systems as a Challenge to Economics:Lessons from Taiwa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8, No.4(Summer 1985):106-127.
    1986, “East Asian Financial Systems as a Challenge to Economics:Lessons form Taiwa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7(4):106-127.
    1990, Governing the Market: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Industrialization.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Managing Trade:Taiwan and South Korea as Challenges to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Comparative Politics 25(2):147-167.
    2003, “Creating Capitalism: Introduction to the 2003 Edition.” In Governing the Market: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Industrialization.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p xiii-liv.
    Weiss, Linda,
    1998, The Myth of the Powerless State.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3, “Guiding Globalisation in East Asia: New Roles for Old Developmental States.” In States in the Global Economy:Bringing Domestic Institutions Back In, edited by L. Weis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245-270.
    White, Gordon and Robert Wade,
    1988, “Developmental States and Markets in East Asia:An Introduction.” in Developmental States in East Asia, edited by G. White. (Hampshire:Macmillan Press).
    World Bank,
    1993, The East Asian Miracle:Economic Growth and Polic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u Chyuan-yuan(吳泉源),
    1992, The Politic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Ph. 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Xu Dianqing,
    1997, “The KMT Party’s Enterprises in Taiwan.” Modern Asia Studies 31 (2):399-413.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研究所
    93252008
    9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25200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政治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5200801.pdf43KbAdobe PDF2946View/Open
    25200802.pdf220KbAdobe PDF2903View/Open
    25200803.pdf124KbAdobe PDF21031View/Open
    25200804.pdf76KbAdobe PDF2943View/Open
    25200805.pdf420KbAdobe PDF21659View/Open
    25200806.pdf753KbAdobe PDF22125View/Open
    25200807.pdf738KbAdobe PDF21920View/Open
    25200808.pdf747KbAdobe PDF22147View/Open
    25200809.pdf238KbAdobe PDF21472View/Open
    25200810.pdf333KbAdobe PDF2108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