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459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09952/140891 (78%)
造訪人次 : 46232791      線上人數 : 102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594


    題名: 原住民參選立法委員之研究
    作者: 海樹兒 犮剌拉菲
    Palalavi,Haisul
    貢獻者: 林修澈
    海樹兒 犮剌拉菲
    Palalavi,Haisul
    關鍵詞: 山地原住民
    平地原住民
    單一選區兩票制
    複數選區單記不讓渡投票
    民族議會
    原住民族地區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2009-09-18 10:41:06 (UTC+8)
    摘要: 在台灣,選舉幾乎是每年會遇到的政治活動,也是部落裡家常便飯的話題。選舉的研究,更是政治學裡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然對原住民族選舉的研究及論述,極為缺乏。
    目前法規定明確保障原住民族的參選管道中,以立法委員因掌有國家許多重大權責,也是臺灣平日政治場域的媒體焦點,故可以說是原住民裡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原住民投票選出該些政治人物,相當程度上即等於選擇了原住民未來的政治走向。
    1972年政府首次開辦原住民立委選舉以來,至今已舉行過11次(1972~2004),參選人次數總計達117人次,以參選人數來算合計有66位,其中山地原住民有59人次35位參選者;平地原住民有58人次31位參選者,當選者合計有21位。這些原住民菁英為何參選?如何參選?參(當)選條件?競選過程?選舉對原住民族文化的影響?及透過原住民立委選舉檢視原住民與國家之間的關係,係本論文關注的議題。
    就參選人、所提政見及投(得)票率言,原住民歷屆(次)參選立委者的年齡分佈情形以40~49歲者為最多。就性別言,參與的人少,且需有特殊背景者才有機會當選。在參選的民族別上,山地原住民以泰雅族及排灣族二大族為主,平地原住民以阿美族為主。在當選的人次數上,也以前述三族為主,特別是阿美族,幾乎壟斷整個平地原住民選區名額,且該三大族的當選率,在原住民族代議政治的比率上,顯然有「過度代表」的現象。而就參選人的分佈言,不管是山地原住民或平地原住民,參選人皆集中在某些地區(如平原的臺東市,山原的南投縣),而選上的地區亦隨著集中於該些區域,另因大量原鄉的原住民移居都會區,故約自1980年代末開始,原住民立委參選人也開始重視都會區的經營,尤其是平地原住民。就政黨言,至今為止仍以國民黨的參選次數最高,當選數亦最多,親民黨則居次,而民進黨也在執政後因握有執政資源而開始威脅國民黨。就參選人的學歷言,以學士學位最多。就參選人的經歷言,以曾擔任公職者最多,其中以現任立委試圖連任者居多,且是參選者的背景中當選率高者,之後是教育界及神職工作者。而原住民神職工作者在當中的參選率高,在原住民的選舉裡也算是一項特色。
    就政見訴求言,依參選時期、參選人背景而有其不同的政見訴求,而觀察歷次原住民立委選舉政見內容的變遷,也可以探出原住民政治社會的變遷及變遷的方向。
    就原住民立委選舉的投票率,整體言,民國時代初期的選舉投票率都還算高,會有如此相當高的投票率,一來是因為聚居,好動員,二來是國家進行政治社會化有效的結果。隨後約於1960年代末開始,出現原住民離開原鄉而外出工作,1980年代以後,更多的原住民(特別是東部的平地原住民)移入高雄、臺北、基隆、桃園等地區工作。這些在外地工作的原住民,因選舉無法回家投票而影響部落的投票率,逐年降低的結果,原住民選區的投票率已開始低於全國性選區,尤其是平地原住民,投票率每下愈況,而已成為全國各選舉區投票率最低者!綜言之,原住民立委選舉投票率之高低,與政治局勢、名額多寡、競爭激烈程度、政黨動員程度及原鄉人口外流或戶籍遷移等有關。而投票率在地區性上的差異,與參選人的生長地及其民族身份有關係,如參選人最多的地方,其投票率通常也是較高。
    就政黨與競選組織及策略言,目前仍以國民黨提名者當選的機會最穩,這與其黨組織的輔選與資源的有效運作,以及原住民心態上的一種政黨偏好有關。2001年立委選舉開始,原住民社會出現第二大政黨―親民黨,由於同國民黨都是泛藍色彩,故在複數選區下的選舉,二黨候選人彼此間其實也都會有某種程度的默契。民進黨成立以來,即力圖在原住民社會開拓疆域,但成效一直有限。2000年執政後由於掌握行政資源,而終於在2004年平地原住民選區獲得一席次,但終究發現,當時投票給民進黨候選人的支持者實多為泛藍群。
    論及競選策略,解嚴前的原住民立委選舉,因為是黨政一體,可以想像幾乎是由國民黨從中操控著。一直到解嚴後,伴隨著原住民立委席次的增加,選舉越激烈時,競選的組織、動員、策略也更細膩。
    就競選文化的民族「動」貌,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裡,哪些捲入選舉政治而成為當今原住民族選舉文化的特色,大舉有殺豬分肉、送檳榔、頭目、服飾、召集部落會議、年齡階級、文化祭儀、文宣圖案的原住民化、傳統姓名的強調、競選時原住民歌謠的使用、競選總部的佈置裝飾、及候選人善用族語以爭取認同支持等。
    選舉、原住民、與國家間的關係言,就國家v.s原住民族,原運之參選立委最能凸顯之間的矛盾及密不可分的關係,例如從意識上是反體制卻又不得不參選,及其政見議題的提出所顯示的意義―挑戰國家統治的合法性及其議題的主位性。1980年代以爭取原住民族各項權益及民族尊嚴之原運啟動以來,便與選舉扯上關係。從原住民的參選史來看,原權會或原運的核心幹部,幾乎都參選過,因為他們都體認到參選對原住民族權益爭取的重要性。
    目前原住民族立委選制的問題主要有:選區過於廣大、民族代表性的不公平與不足、山原及平原選區的劃分過於僵硬(忽略都會區的原住民利益―都會地區的原住民無代表)、低投票率、誰制定遊戲規則等問題。原住民的選舉遊戲規則從來不是原住民自己決定,而負責規劃統籌國家選舉事務的中央選舉委員會,也從未有原住民人士參與。選舉乃民主政治最原始而必經的一種程序,政治亦以選舉而民主化。就此點而言,原住民的立委選舉因為很單一而不具民族性(民族代表?),且一直為絕大多數的原住民所反對,因而是不「民主」的選舉制度。
    總言之,真正要落實總統與原住民族代表協定的「原住民族」與「國家」的「準國與國」伙伴關係,以及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中對原住民族自決權的尊重,首先需有效解決原住民族的參政問題。
    參考文獻: 一、選舉實錄
    中央選舉委員會
    1980 《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增額立法委員選舉概況》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1981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選舉實錄》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1984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額立法委員選舉選舉實錄》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1987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額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選舉實錄》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1989 《中華民國58 61 64年增額立法委員選舉概況》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1990a 《中華民國72年增額立法委員選舉概況》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1990b 《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增額立法委員選舉概況》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1990c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額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選舉實錄》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1993 《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實錄》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花蓮縣選委會
    1980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臺灣省花蓮縣選務總報告》花蓮:花蓮縣選委會。
    1984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額立法委員七十二年選舉花蓮縣選舉總報告》花蓮:花蓮縣選委會。
    1987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七十五年選舉臺灣省花蓮縣選舉總報告》花蓮:花蓮縣選委會。
    1990 《七十八年增額立法委員、臺灣省第九屆省議員、暨十一屆縣市長選舉選務總報告》花蓮:花蓮縣選委會。
    宜蘭縣選委會
    1980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臺灣省宜蘭縣選舉總報告》宜蘭:宜蘭縣選委會。
    1990 《七十八年增額立法委員選舉、臺灣省第九屆省議員、臺灣省第十一屆縣長選舉宜蘭縣各投開票所候選人得票數一覽表》宜蘭:宜蘭縣選委會。
    苗栗縣選委會
    1980 《苗栗縣辦理六十九年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工作總報告》苗栗:苗栗縣選委會。
    1984 《苗栗縣辦理七十二年增額立法委員選舉選務實錄》苗栗:苗栗縣選委會。
    1987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額國大代表立法委七十五年選舉臺灣省苗栗縣選務實錄》苗栗:苗栗縣選委會。
    1990 《七十八年增額立法委員、省議員、縣長選舉台灣省苗栗縣選務實錄》苗栗:苗栗縣選委會。
    南投縣選委會
    1980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六十九年選舉臺灣省南投縣選舉總報告》南投:南投縣選委會。
    1983 《增額立法委員七十二年選務實錄》南投:南投縣選委會。
    1986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七十五年選舉臺灣省南投縣選舉實錄》南投:南投縣選委會。
    1990 《七十八年增額立法委員、臺灣省第九屆省議員暨南投縣第十一屆縣長選舉實錄》南投:南投縣選委會。
    1992 《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臺灣省南投縣選務總報告書》南投:南投縣選委會。
    屏東縣政府
    1973 《增額中央民意代表暨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屏東縣選舉工作報告》屏東:屏東縣政府。
    屏東縣選委會
    1980 《屏東縣辦理增額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工作報告》屏東:屏東縣選委會。
    1983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額立法委員選舉屏東縣選舉實錄》屏東:屏東縣選委會。
    1987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名額選舉暨第八屆省議員平地山胞補選選舉實錄》屏東:屏東縣選委會。
    1990 《屏東縣七十八年增額立法委員、第九屆省議員、第十一屆縣長暨第十二屆縣議員、第十一屆鄉鎮市長選舉選舉實錄》屏東:屏東縣選委會。
    1993 《立法院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臺灣省屏東縣選舉實錄》屏東:屏東縣選委會。
    桃園縣選委會
    1980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臺灣省桃園縣選務總報告》桃園:桃園縣選委會。
    1983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額立法委員七十二年選舉桃園縣選務總報告》桃園:桃園縣選委會。
    1986 《民國七十五年增額國大代表立法委員選舉臺灣省桃園縣選務總報告》桃園:桃園縣選委會。
    1989 《民國七十八年增額立法委員暨臺灣省第九屆省議員、桃園縣第十一屆縣長選舉臺灣省桃園縣選務總報告》桃園:桃園縣選委會。
    1992 《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臺灣省桃園縣選務總報告書》
    高雄縣選委會
    1980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高雄縣選舉概況》��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研究所
    90259501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2595012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59501201.pdf44KbAdobe PDF21324檢視/開啟
    59501202.pdf114KbAdobe PDF21427檢視/開啟
    59501203.pdf153KbAdobe PDF21173檢視/開啟
    59501204.pdf153KbAdobe PDF21642檢視/開啟
    59501205.pdf385KbAdobe PDF21716檢視/開啟
    59501206.pdf555KbAdobe PDF25983檢視/開啟
    59501207.pdf594KbAdobe PDF25513檢視/開啟
    59501208.pdf250KbAdobe PDF22672檢視/開啟
    59501209.pdf319KbAdobe PDF22854檢視/開啟
    59501210.pdf867KbAdobe PDF26293檢視/開啟
    59501211.pdf466KbAdobe PDF22388檢視/開啟
    59501212.pdf271KbAdobe PDF21531檢視/開啟
    59501213.pdf301KbAdobe PDF21806檢視/開啟
    59501214.pdf558KbAdobe PDF23792檢視/開啟
    59501215.pdf274KbAdobe PDF21479檢視/開啟
    59501216.pdf165KbAdobe PDF24563檢視/開啟
    59501217.pdf481KbAdobe PDF22294檢視/開啟
    59501218.pdf592KbAdobe PDF21271檢視/開啟
    59501219.pdf152KbAdobe PDF26913檢視/開啟
    59501220.pdf89KbAdobe PDF24567檢視/開啟
    59501221.pdf1895KbAdobe PDF21771檢視/開啟
    59501222.pdf296KbAdobe PDF24316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