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1/140892 (78%)
Visitors : 46194810      Online Users : 89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805


    Title: 民進黨執政後派系政治與中國政策關係之研究(2000-2004)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PP’s Factional Politics and Its China Policy During the Period of DPP’s Rule From 2000 to 2004
    Authors: 黃香梅
    Huang, Hsiang-Mei
    Contributors: 高永光
    Kao,Yuang-Kuang
    黃香梅
    Huang, Hsiang-Mei
    Keywords: 民進黨
    派系
    中國政策
    大陸政策
    兩岸關係
    美「中」台關係
    Date: 2004
    Issue Date: 2009-09-19 15:03:59 (UTC+8)
    Abstract: 民進黨自成立以來,向來被公認是屬於派系共治、多元決策的政黨,黨內的派系政治(factionalism)型態與派系權力鬥爭的程度,影響了黨的政策路線走向,更進而決定了民進黨未來的發展,因此長期以來民進黨各個時期中國政策路線的走向,亦深受著黨內派系勢力消長及各派系合縱連橫的影響。
    事實上,民進黨創黨之初其中國政策主要是以「開放、和緩、接觸」爲基調,因此在1986年通過的「自決黨綱」,即主張台灣前途應交由人民來決定,而未設定統、獨的方向,然而隨著國內政治環境的重大改變及兩岸交流日益熱絡的狀況,早期所提出的積極主張已不再佔有優勢,其中國政策路線趨於謹慎、保守化的立場,而重心也開始移轉至「台灣主權獨立運動」,相對地主張「激進台獨」的泛新潮流系則日漸成為黨內主流,並相繼通過了「四一七決議文」、「一00七決議文」、「公投台獨黨綱」等,而這也導致後來泛美麗島系與泛新潮流系二大派系,對於中國政策主張「務實台獨」路線與主張「激進台獨」路線的論爭。直至1998年為尋求黨內各派系共識所舉辦的「中國政策研討會」後,民進黨的中國政策才正式轉趨為較開放的階段,並為未來執政作準備,而脫離早期激進的極獨路線進入較為務實的台獨路線,並於1999年5月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表明了民進黨對台灣前途的看法與主張,首度接受了「中華民國」的國號,承認了中華民國的合法性,並間接處理了民進黨「台獨黨綱」的問題,成為民進黨追求事實獨立的綱領性文件。
    2000年3月18日第十屆總統大選民進黨獲勝並順利取得執政權,其執政前期陳水扁總統在基於「穩定大於一切」的基調下,相繼提出了「四不一沒有」、「九二精神」、「兩岸統合論」、「鬆邦戒急用忍」等柔軟路線的政策,然而在中共無善意回應又惡意打壓下,在執政後期陳水扁總統則態度轉趨強硬,並提出強調以「台灣主權認同」為主體的「一邊一國論」、「正名」、「公投」、「制憲」等政策。而綜觀民進黨執政四年來的決策運作模式,可以發現執政後的民進黨,因決策中心已經轉移到政府相關部門,而中國政策也主要是以陳水扁總統對外的兩岸政策宣示或談話為主,因此黨只是扮演「以黨輔政」、「以黨強政」的角色,相對的派系對於中國政策的影響力已逐漸弱化,取而代之的則是陳水扁總統「一人決策」的運作模式;而另一方面,隨著四年來兩岸之間因「一個中國」問題始終無法得到共識,及中共對於民進黨政府的極度不信任,兩岸關係也停滯不進、持續陷入僵局,尤其是在陳水扁總統又再度連任第十一屆總統後,未來在「台灣正名」、「公投」及「制憲」等議題上,也將會使兩岸關係及美「中」台關係三方都面臨極嚴重的考驗。
    Reference: 英文部分
    Books
    Brawn, Leland.
    1961 Communication facts and Ideas in Business, Englewood Cliffs, N.Y.: Practice-Hall.
    Duverger, Maurice.
    1954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London.
    Easton, David.
    1965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Forsyth, Donelson R.
    1983 An introduction to Group Dynamics, Californi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Giddens, Anthony
    2000 The third way and its critics, Cambridge, UK : Polity Press .
    Jones, Charles O.
    1977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2nd ed., North Scituate, MA:Duxbury
    Nathan, Andrew J.
    1977 Peking Politics 1918-1923:Factionalism and the Failure of Constitutionalism, California: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Pye, Lucian W.
    1981 The Dynamics of Chinese Politic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Oelgeschlager, Gunn&Hain.
    Ranney, Austin & Kendall, Willmoore.
    1956 Democracy and The American Party System, N.Y.: Harcourt, Brace and Co.
    Romberg, Alan D.
    2003 Rein in at the Brink of the Precipice:American Policy toward Taiwan and U.S.-PRC Relations, Washington, D.C: 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
    Periodicals
    Brown , David G.
    2003 “Democratization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 , ACUS, http:// www.acus.org/Publications/occasionalpapers.
    Burke, Edmund.
    1861 “Thoughts on the Causes of Present Discontents.”, The Works of Edmund Burke, Vol.1, p530. London.
    Eisenstadt, S. N. and Roniger, Louis.
    1980 “Patron-Client Relations as a Model of Structuring Social Exchange.”,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Vol .22, pp43-77.
    John Bryan Starr
    1976 “From the 10th Party Congress to the Premiership of Hua Kuo-fe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lour of the Cat.”, The China Quarterly, No.67, September, pp457-488.
    Powell, Colin L.
    2004 “A Strategy of Partnerships.”, N.Y. :Foreign Affairs, Jan/Feb, Vol.83:No.1, pp22-34.
    Romberg, Alan D.
    2004 “Support Taiwan democracy, not referendums.”, Pacific Forum CSIS, http://www.csis.org/pacfor.
    Swaine , Michael D.
    2004 “Trouble in Taiwan.”, N.Y.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Vol.83:No.2 ,pp39-49.
    News Papers
    Washington Post, April 26.2001
    中文部分
    專書
    丸山勝
    2001 《陳水扁時代:台灣民進黨從誕生到執政》,台北:凱倫,7月出版。
    中國大百科編輯委員會
    1993 《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學》,台北:錦繡出版事業,8月出版。
    王家英、孫同文
    1996 《兩岸關係的矛盾與出路》,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所。
    石之瑜
    2002 《墮落與瘋狂-民進黨的黨國文化》,台北:海峽學術,12月出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1996 《國家發展會 議兩岸關係議題--各界意見及建言》,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2月出版。
    1998 《大陸工作參考資料合訂本(大陸政策重要聲明及文件)中華民國七十年至八十六年》,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8月出版。
    朱維瑜
    2003 《中華民國名人錄(2003年)》,台北:中央通訊社,12月初版。
    呂亞力
    1994 《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10月出版。
    李允傑、丘昌泰
    1999 《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空大,1月初版。
    李昂
    1993 《施明德前傳》,台北:前衛,2月出版。
    李英明
    2002 《重構兩岸與世界圖象》,台北:生智文化,11月出版。
    宋朝欽、何榮幸、張瑞昌
    1993 《民進黨執政之路》,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初版。
    林水波、張世賢
    1996 《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出版社。
    林淑玲
    1998 《陳水扁武功心法》,台北:時報。
    柳金財
    1998 《大膽西進?戒急用忍?民進黨大陸政策剖析》,台北:時英出版社,2月出版。
    邵宗海
    2003 《當代大陸政策》,台北:生智文化,10月出版。
    胡為真
    2001 《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尼克森到柯林頓》,台北:台灣商務。
    姚嘉文
    2003 《制憲遙遠路:台灣的制憲與建國》,台北:關懷文教基金會,11月再版。
    2004 《台灣制憲運動手冊-憲改大辯論》,台北:台灣制憲運動委員會,7月出版。
    徐博東、楊憲村
    2002 《世紀交鋒-民進黨如何與共產黨打交道?》台北:時報文化,初版,5月出版
    郭正亮
    1998 《民進黨轉型之痛》,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黃德福
    1992 《民主進步黨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台北:時英出版。
    陳水扁
    2001 《世紀首航-政權輪替五百天的沈思》,台北:圓神,11月出版。
    2004 《相信台灣:阿扁總統向人民報告》,台北:圓神,1月出版。
    陳佳宏
    1998 《海外台獨運動史》,台北:前衛出版社,10月出版。
    陳芳明
    1989 《民進黨沒有分裂的條件-論姚嘉文、張俊宏、林正杰的路線問題》,此文轉戟於在美麗島旗幟下,台北:前衛,7月出版。
    陳明通
    1995 《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10月修訂一版。
    陳春山
    1994 《兩岸經貿政策解讀》,台北:月旦。
    陳隆志
    1996 《台灣憲法文化的建立與發展》,台北:前衛,4月初版。
    彭懷恩
    1994 《台灣政黨政治》,台北:風雲論壇社,5月出版。
    張亞中
    2000 《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生智文化,3月出版。
    張亞中、李英明
    2000 《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文化,4月出版。
    張俊雄、邱義仁、游盈隆策劃
    2000 《2000陳水扁勝選大策略》,台北:時報文化,8月出版。
    趙永茂
    1998 《台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台北:翰蘆圖書,再版。
    楊毅周
    2004 《民進黨組織派系研究》,北京:九洲,2月出版。
    劉紅
    2004 《民進黨執政狀況研究》,北京:九洲,7月出版。
    蔡明惠
    1989 《台灣鄉鎮派系與政治變遷-河口鎮「山頂」與「街仔」的鬥爭》,台北:紅葉。
    蔣安國
    1988 《當代政治溝通—理論與實務》,台北:東大圖書,7月出版。
    潘啟生
    2000 《漫漫自決路-從民族自決理論探討台灣前途自決之可行性》,台北:文京圖書,11月出版。
    謝長廷
    1995 《謝長廷新文化教室》,台北:月旦法學。
    鍾年晃
    2001 《失落的民進黨》,台北:商智文化,5月出版。
    顏萬進
    2003 《在野時期民進黨大陸政策》,台北: 新文京開發,4月出版。
    黨朝勝、劉宏
    2004 《民進黨大陸政策研究》,北京:九州,1月出版。
    蘇嘉宏
    1992 《派系模式與中共政治研究》,台北:永然文化,8月出版。
    學位論文
    王志誠
    2003 〈民進黨大陸政策之研究-從派系發展面剖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智盛
    2000 〈2000年總統大選民進黨中國政策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耀慶
    2001 〈民進黨大陸政策演變之研究—政策影響變數之分析〉,南投: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騰駿
    2001 〈民進黨中國政策的轉變:「從台灣共和國式台獨」到「中華民國台獨」〉,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田麗虹
    2003 〈總統民選後行政與立法互動關係下的大陸政策-李登輝時期和陳水扁時期比較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
    朱顯名
    2004 〈陳水扁政府大陸政策之研究(2000-2004) 〉,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弦玲
    2000 〈組織變革中派系互動的影響及其相關機制的探討-以民進黨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芳銘
    1996 〈派系的結盟與分化變遷之研究—以嘉義縣和高雄縣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怡銘
    2000 〈補助金制度下的台灣派系政治穩定與變遷—新制度理論分析觀點〉,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俊德
    2001 〈民進黨統獨論述之分析〉,台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瑞文
    2001 〈民進黨地方黨部組織運作之分析〉,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基田
    2001 〈歷年(自1994年-2000年)來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兼論陳總統就職後民眾對新政府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看法〉,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鑑今
    2002 〈民進黨政府大陸政策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貴元
    2001 〈地方派系與選舉關係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洪儒明
    2003 〈民進黨執政後的中共對台政策(2000年5月至2003年5月)〉,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大陸組碩士論文。
    高永光
    1987 〈毛澤東以後中共權力繼承之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徐芳玉
    2001 〈地方派系對選舉影響之研究—以苗栗縣個案分析(1999-2001)〉,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銘謙
    2001 〈民主進步黨中國政策決策研究(1986.9.28~2001.5.20)〉,台北: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峻偉
    2001 〈十屆總統選舉候選人大陸政策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家興
    1997 〈民進黨提名制度與黨內派系〉,台北: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泰達
    2002 〈國內制約因素民進黨大陸政策之影響〉,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雄
    2003 〈1979年以來海峽兩岸對「一個中國」的爭議〉,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雄
    2003 〈政黨競爭與地方派系轉型之研究—台北縣中和市的個案分析(1985~2002)〉,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信傑
    2000 〈民主進步黨的創黨過程:外省菁英分子所扮演的角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益倫
    2000 〈民進黨派系發展之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璿仁
    2002 〈民進黨與地方派系勢力變遷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如美
    2001 〈政黨轉型之研究—民進黨與建國黨關係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俊
    1994 〈台灣地方派系與政黨聯盟關係之研究〉,台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家玲
    1992 〈民主進步黨在臺灣地區政黨政治發展之角色分析〉,台北: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欣怡
    2001 〈台獨論述與民進黨轉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春木
    2002 〈地方派系對社會關係影響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蔡博文
    2003 〈國民黨大陸政策之研究:1987-2002〉,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黎寶文
    2001 〈民進黨大陸政策之研究(1986-2001):一個雙層賽局(two-level game)的觀點〉,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賴元魁
    2003 〈九0年代中共愛國主義下的對台政策與台灣國家認同之互動-以「一個中國」問題發展為例〉,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專案研究報告
    趙永茂、孫同文
    1999 〈民進黨大陸政策之研究〉,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
    期刊論文
    于有慧
    2001 〈近期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台北:《中國大陸研究》,44卷8期,8月出版,頁1-21。
    文久
    2001 〈民進黨內的派系勢力〉,香港:《廣角鏡》,346期,7月出版,頁19-21。
    王明輝
    1995 〈從台商投資探討兩岸經貿互動〉,台北:《台灣銀行季刊》48卷2期,頁86-111。
    仇長根
    2000 〈民進黨大陸政策走勢剖析〉,收錄於《第四屆『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2001 〈民進黨執政下的兩岸關係〉,香港:《中國評論》,第44期, 8月出版,頁54-56。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01 〈中國經濟統計〉,台北,《中國訊息資料彙編》,第30期,11月出版,頁99。
    朱天順
    1998 〈民進黨“中國政策研討會”評析〉,北京:《台灣研究集刊》,第3期,3月出版,頁48-57。
    杜勉
    1976 〈中共黨、軍與政府之間的關係〉,台北:《東亞季刊》,8卷1期,7月出版,頁12-20。
    宋立功
    2001 〈黎安友及其派系鬥爭理論〉,香港,《明報月刊》,第422期,2月出版,頁56。
    宋學文
    2000 〈新政府在大陸政策上之挑戰與契機〉,台北:《中國事務》,第1期,7月出版,頁42-64。
    李英明
    1998 〈兩岸的困局與出路〉,台北:《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期,2月出版,頁17-19
    李鵬、劉國深
    2003 〈評台灣近期的“公投制憲”遊行〉,北京:《兩岸關係》,78期,12月出版,頁15-17。
    林正義
    2002 〈布希政府台海兩岸政策初探〉,台北:《中國事務》,第7期,1月出版,頁67-81
    林佳龍
    1989 〈威權侍從政體下的台灣反對運動〉,台北:《台灣社會研究》,第2卷第1期,春季號,頁117。
    林勁
    1993 〈民進黨政治主張走向的內在原因〉,北京::《台灣研究集刊》,第1期,1月出版,頁26-31。
    2001 〈陳水扁上台以來的兩岸關係〉,北京:《現代台灣研究》,6月出版,第35期,頁17-22。
    林濁水
    1998 〈強本漸進的中國政策〉,收錄於《民主進步黨中國政策研討會與會代表書面意見彙編》,台北:民進黨中央黨部編印,頁135-152。
    2003 〈以公投落實人民主權〉,台北:《交流》,第71期,10月出版,頁4-6。
    林嘉誠
    1992 〈民進黨大陸政策的評析〉,發表於《兩岸關係四十年演變的回顧與前瞻研討會》,大陸事務暨政策研究基金會主辦,。>
    柳金財
    2000 〈民進黨的台獨論述與大陸政策:過程、轉型與發展〉,台北:《東亞季刊》,第31卷2期,3月出版,頁101-130。
    吳乃德
    1993 〈國家認同和政黨支持-台灣政黨競爭的社會基礎〉,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74期,頁33-61。
    吳青娥
    2001 〈專訪顏建發:民進黨大陸政策有新主張〉,94期,12月,頁20-21。
    吳釗燮
    1998 〈評民進黨中國政策大辯論〉,台北:《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 2期,2月出版,頁1-2。
    吳榮義
    2001 〈經發會兩岸經貿分組共識意見評析〉,台北:《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5期,9月出版,頁119-121。
    吳獻斌
    2003 〈國際因素對台灣問題演變長期影響前瞻〉,北京:《台灣研究》,第63期,9月出版,頁1-7。
    尚道明
    1998 〈阿扁釋放政治氣球,台獨黨綱再起波濤〉,台北:《新新聞週刊》,616期,12月出版,頁70-71。
    范希周
    2002 〈現階段民進黨大陸政策分析〉,北京:《台灣研究集刊》,第78期,12月出版,頁14-21。
    洪奇昌、黃國政
    2001 〈由經發會的共識『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展望台灣經濟安全〉,台北:《國防政策評論》,1卷4期,夏季刊,頁119-124。
    洪奇昌、劉進興、簡錫堦
    1998 〈現階段關於中國政策的基本認知與主張〉,收錄於《民主進步黨中國政策研討會與會代表書面意見彙編》,台北:民進黨中央黨部編印,頁173-190
    高永光
    1998 〈政黨競爭與政黨聯合—議題取向的分析〉,台北,《理論與政策》,第12卷第2期,2月出版,頁157-173。
    2001 〈陳水扁政府決策模式之探討〉,台北,《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3期,5月出版,頁26-32。
    2001 〈「城鄉差距」與「地方派系影響力」之研究-1998年台北縣縣議員與鄉鎮市長選舉的個案分析〉,台北,《選舉研究》,第7卷第1期,頁53-85。
    高永謀
    1998 〈林濁水:保留台獨黨綱,暫不必修改〉,台北:《新台灣新聞週刊》,第144期,12月出版,頁36-38。
    高孔廉、鄧岱賢
    2003 〈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兩週年紀念專文兩岸組共識之執行情形檢討〉,台北:《國政評論》,國安(析)092-007號,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址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NS/092/NS-B-092-007.hmt
    翁芝光
    2001 〈新潮流系對民進黨未來政策的影響〉,北京:現代台灣研究,第34期,4月出版,頁11-16。
    2002 〈民進黨提高決議文位階的目的〉,北京:《現代台灣研究》,第40期,4月出版,頁22-26。
    孫升亮
    2004 〈台推動公民投票的主要歷程、活動特點及影響評估〉,北京:《台灣研究》,68期,8月出版,頁7-13。
    晉梁
    2002 〈什麼是重開對話的誠意〉,北京:《兩岸關係》,37期,7月出版,頁1。
    郭中玲
    2003 〈民進黨中央派系地方化之研究----基隆市的個案分析〉,收錄於《2003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世局變動中的台灣政治」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台灣政治學會、東吳大學政治學系。
    郭志珊
    2000 〈台灣公民投票運動剖析〉,北京:《現代台灣研究》,第29期,1月出版,頁17-24。
    黃文雄
    2004 〈一個公民面對公投的心路曲折〉,台北:《新新聞》,886期, 2月出版,頁30-31。
    黃志
    2001 〈民進黨執政以來美台軍事關係的提升及影響〉,北京:《現代台灣研究》,第38期,12月出版,頁44-50。
    許信良、陳忠信
    1998 〈在國際新秩序格局下重啟兩岸關係新紀元〉,收錄於《民主進步黨中國政策研討會與會代表書面意見彙編》,台北:民進黨中央黨部編印,頁117-128。
    許陽明
    1998 〈尊嚴、安全、發展--確立一個自主、平等、善意、和平、共存共榮的民進黨中國政策〉,收錄於《民主進步黨中國政策研討會與會代表書面意見彙編》,台北:民進黨中央黨部編印,頁83-95。
    徐博東
    1998 〈民進黨”台獨”轉型”五階段論”—回顧與前瞻〉,北京:《台灣研究》,第43期,9月出版,頁37-43。
    陳子帛
    2002 〈兩岸互動:殊途無法同歸」-民進黨高層談「一邊一國」的前因後果〉,香港:《信報財經月刊》,第307期,10月出版,頁4-8。
    陳翁平
    2002 〈主權公投對於當前台灣統、獨問題的意含與影響之探討〉,台北:《政策研究學報》,2期,7月出版,頁71-104。
    陳榕三
    2003 〈評民進黨「台獨」路線的三次策略轉型及影響〉,北京:《現代台灣研究》,第46期,2月出版,頁46-52。
    陳隆志
    1999 〈台灣的國際法地位〉,台北:《新世紀智庫論壇》,第7期,9月出版,頁4-12。
    陳華昇、楊鈞池
    2001 〈民進黨派系政治與家族政治〉,台北,《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3期,5月出版,頁47-55。
    章念馳
    1998 〈揭開台灣未來與前途大辯論的序論—透視民進黨「中國政策」大辯論〉,香港:《中國評論》,第4期,4月出版,頁49-53。
    童振源
    2000 〈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經濟與安全交易〉,台北:《遠景季刊》,第1卷第2期,頁31-79。
    2002 〈台灣對於大陸在1995-96年及1999-2000年武力威脅的反應〉,台北:《中國事務》,第9期,7月出版,頁71-89。
    張文生
    2004〈“台獨”勢力的“制憲”活動與主張分析〉,北京:《台灣研究集刊》,85期,9月出版,頁8-15。
    張瑞猛、陳華昇
    1991 〈政黨決策過程〉,收錄於楊泰順編《政黨政治與台灣民主化》,台北:財團法人民主基金會。
    楊憲村
    2001 〈與吳乃仁一席談-兼論當前民進黨新政府的大陸政策〉,香港:《中國評論》,第4卷第3期,頁58-70。
    趙永茂
    2001 〈1989地方派系與選舉之關係-一個概念架構的分析〉,台北:《中山社會科學季刊》,48期,12月出版,頁40-44。
    董立文
    2001 〈兩岸關係的契機與變數〉,香港:《中國評論》,第45期,9月出版,頁49-51。
    2001 〈一年來兩岸關係回顧〉,收錄於《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8月。
    劉書彬
    2002 〈德國社民黨施略德政府的「新中間路線」政策探討-兼論台灣民進黨政府的「新中間路線」政策〉,收錄於《2002年臺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全球化與台灣政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潘錫堂
    1999 〈從陳水扁總統大陸政策主張看兩岸關係(上)〉,台北:《台研兩岸前瞻探索》,第23期,9月出版,頁12-16。
    2001 〈從跨黨派小組到國統會與國統綱領看當前兩岸關係〉,台北:《台研兩岸前瞻探索》,25期,1月出版,頁49-79。
    2001 〈平議經發會兩岸組的共識結論〉,台北:《國政評論》,國安(評)090-184號,8月,網址:29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NS/090/NS-C-090-184.htm
    2004 〈台灣公投、大選與兩岸危機〉,香港:《中國評論》,75期, 3月出版,頁27-30。
    謝長廷
    1998 〈中國政策研討會提報資料〉,收錄於《民主進步黨中國政策研討會與會代表書面意見彙編》,台北:民進黨中央黨部編印,頁65-70。
    魏志江
    2001 〈民進黨大陸政策的演變及其走向探析〉,福州:《現代台灣研究》,第33期,2月出版,頁7-14。
    鍾維平
    2002 〈余克禮:打破兩岸僵局的根本途徑是「九二共識」〉,香港:《中國評論》,第58期,10月出版,頁20-22。
    顏建發
    2000 〈跨黨派小組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的角色和意識〉,台北:《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2期,12月出版,頁89-91
    2002 〈「一邊一國」--「中華民國V.S中華人民共各國〉,台北:《歐亞研究通訊》,5卷9期,9月出版,頁2-4。
    2004 〈未來10年岸政治冷肅經濟熱絡〉,台北:《投資中國》,119期,1月出版,頁27。
    羅祥喜、周建閩
    2002 〈顏建發: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已經定型〉,香港:《中國評論》,第49期,1月出版,頁32-36。
    2002 〈陳忠信:如何解讀民進黨的政策主張〉,香港:《中國評論》,第59期,11月出版,頁30-34。
    報紙(含網路電子報)
    《人民日報》(北京)
    《工商時報》(台北)
    《文匯報》(香港)
    《中央日報》(台北)
    《中國時報》(台北)
    《中新社》(香港)
    《台灣日報》(台北)
    《台灣新生報》(台北)
    《自由時報》(台北)
    《民眾日報》(台北)
    《青年日報》(台北)
    《新華社》(北京)
    《經濟日報》(台北)
    《蘋果日報》(台北)
    《聯合報》(台北)
    《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
    《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page.htm
    《東森新聞報》http://www.ettoday.com/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網路資源
    台獨聯盟網站 http://www.wufi.org.tw/
    民進黨網站 http://www.dpp.org.tw
    正義連線網站 http://www.ja.org.tw/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 http://www.mac.gov.tw
    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網站 http://www.future-china.org.tw/
    新潮流系網站 http://www.movement.org.tw/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網站 http://www.idic.gov.tw/html/c3409.htm
    總統府網站 http://www.president.gov.tw
    民主寫歷史公投護台灣網站 http://www.gov.tw/referendum/reasons.htm
    美國國務院網站 http://www.state.gov/
    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局網站 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
    美國CNN網站 http://www.cnn.com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0921044
    9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92104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92104401.pdf14KbAdobe PDF2759View/Open
    92104402.pdf20KbAdobe PDF2844View/Open
    92104403.pdf21KbAdobe PDF2945View/Open
    92104404.pdf86KbAdobe PDF21288View/Open
    92104405.pdf174KbAdobe PDF24496View/Open
    92104406.pdf221KbAdobe PDF21074View/Open
    92104407.pdf186KbAdobe PDF21430View/Open
    92104408.pdf41KbAdobe PDF21443View/Open
    92104409.pdf37KbAdobe PDF2803View/Open
    92104410.pdf52KbAdobe PDF2852View/Open
    92104411.pdf105KbAdobe PDF297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