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564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09952/140891 (78%)
造访人次 : 46259589      在线人数 : 83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643


    题名: 台北市文化政策變遷(戰後至90年代)
    作者: 蔡軒軒
    贡献者: 顏良恭 博士
    蔡軒軒
    关键词: 歷史制度主義
    路徑依賴
    制度變遷
    文化政策
    台北市
    日期: 2002
    上传时间: 2009-09-18 15:34:40 (UTC+8)
    摘要: 本論文以歷史制度主義的角度,對台北市文化政策之制度變遷進行檢視。時間分述點為:(一)第一階段1980年代以前:文化建設之創始時期;(二)第二階段1980年代:地方意識萌芽之文化政策;(三)第三階段1990年代:強調城市文化的文化政策。經研究分析後,發現造成台北市文化政策變遷的關鍵點有二,分別為:(一)1977年,十二項建設之文化建設;(二)1999年,台北市文化局成立。
    在整個變遷發展過程中,台北市的文化發展一直為國家所偏好享有豐厚的文化、經濟與人力等資源,而建立其獨特的地位,決定了往後一段時間台北市文化地位優越的路徑。從文化政策制度的兩次轉折來看,台北市文化政策制度變遷皆屬於被動的狀態。第一次由國家造成的變遷,使得台北市文化制度有所依據,並因之展開。第二次的文化局成立,也深深受到人為及政治因素的影響。二者皆非肇因於制度的內在主動改變,而是操控於制度外在因素。
    參考文獻: 一、論文
    吳淑鈴
    2001 台灣國際藝術節建構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吳美瑤
    1999 Niklas Luhmann 社會系統理論及其在教育分析上的意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林于湘
    2000 文藝政策的制定與辯證:釋析1981年至1998年台灣文化論述的建構與轉(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為例),國立藝術學院戲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林永芳
    1987 現階段文化建設政策執行之研究-兼論我國文化發展的脈絡與困境,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林志冠
    1995 我國文化行政組織體系變遷與發展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林輝堂
    2002 縣市文化局對文化政策制訂與執行問題之研究-以台中市文化局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翁誌聰
    2002 從文化全球化觀點/面向探討我國政府藝文補助政策之意涵-以台北市文化局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唐嘉麗
    1981 當前我國文化政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郭進宗
    1999 臺灣都市現代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張樹倫
    1998 台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建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陳景堯
    1996 產業活動中的政府角色—以台灣的電子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梁賢文
    2001 英國文化政策與行政作為我國學習對象之研究,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黃國禎
    1998 文化政策、認同政治與地域實踐-以九0年代宜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楊聰榮
    1992 文化建構與國民認同-戰後台灣的中國化,清華大學社會人類科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滕明瑜
    1989 我國文化建設定向與做法,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鄭美華
    2002 我國文化行政組織機制調整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學位論文。
    蔡美麗
    2001 文化政策與台灣工藝發展(1979-1999) ,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蘇明如
    2001 九0年代台灣文化產業生態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蘇昭英
    2001 文化論述與文化政策:戰後台灣文化政策轉型的邏輯,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蘇顯星
    2001 戰後台灣文化政策變遷歷程研究-歷史結構分析,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二、中文書目
    江韶瑩
    1994 「博覽會觀點談文藝季」,八三年度全國文藝季精華錄,台北: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亦園
    1985 「文化建設中的若干檢討」,台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頁305-336台北:聯經。
    李筱峰
    1999 台灣史100件大事(下),台北:玉山。
    沈宗瑞、高少凡、許湘濤、陳淑鈴 譯 (David Held、Anthony McGrew、David
    Goldblatt、Jonathan Perraton 原著)
    2001 全球化大轉變(Global Transformations),台北:韋伯。
    沈清松
    2001 台灣精神與文化發展:台北:台灣商務。
    周慧玲
    1998 「官方主導或市場機制」,中華民國86年表演藝術年鑑,頁12-21,台北市:中正文化中心。
    林信華
    2002 文化政策新論,台北:揚智。
    林鐘雄
    1986 台灣經濟發展40年,台北:自立晚報。
    俞智敏等 譯(Chris Jenks原著)
    1998 文化(Culture),台北:巨流。
    夏學理、凌公山、陳媛 編著
    1998 文化行政,台北:空大。
    徐宗林
    1986 文化與教育,台北:文景。
    徐斯勤
    2001 「新制度主義與當代中國政治研究:理論與應用之間對話的初步觀察」,中國政治學會2001年會論文集。
    張明雄、單兆榮、郭亭
    1996 躍昇的城市:台北,台北:前衛。
    張錦華
    2003 傳播批判理論(第三刷),台北:黎明。
    許仟
    1999 歐洲文化與歐洲聯盟文化政策,台北:樂學。
    彭懷恩
    1997 台灣政治文化的剖析,台北:風雲論壇。
    黃俊傑
    2000 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台北:正中。
    黃俊傑
    1994 「戰後台灣的社會文化變遷:現象與解釋」,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第一輯,財團法人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頁1-60。
    董智森
    1998 台北經驗.陳水扁,台北:月旦。
    居延安 譯(豪澤爾 著)
    1986 藝術社會學,台北:雅典。
    鄭棨元、陳慧慈 譯(Tomlison 原著)
    2001 全球化與文化(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台北:韋伯。
    蘇昭英 等編
    2001 台灣縣市文化藝術發展-理念與實務,台北:文化環境工作室。
    三、政府出版品
    台北市政府、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台北分會
    1981 台北市文化建設,台北:市政府、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台北分會。
    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984 台北市區里文化建設活動之評估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997 台北市跨世紀市政建設藍圖,台北: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
    1988 台北市改制二十年,台北:台北市政府新聞處。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
    1981 台北新形象,台北:台北市政府新聞處。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
    1997 台北藝術文化年表,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新聞處。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
    1987 迎向21世紀,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新聞處。
    台北市研考會
    1984 台北市區里文化建設活動之評估研究,台北:台北市研考會。
    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1985 文化建設與教育發展,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1985 台灣光復40年專輯-教育文化的發展與展望,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1995 台灣光復50年專輯-文化建設與教育發展,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立法院
    1995 文化建設,台北市:立法院圖書資料室。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87 我國當前文化政策及文化活動型態之實例研究,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1 全國文化會議實錄,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8 文化白皮書,台北:文建會。
    行政院研考會
    1997 文化建設與文化中心績效評估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辛晚教 主持
    1996 全國文化生活圈文化硬體(展演)設施發展綱要計畫,台北文建會。
    林淑心
    1999 「台灣文化百年-史的回顧」, 1901-2000台灣文化百年論文集I,頁13-39,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徐平
    2002 「反省台北文化走過的腳步---訪辛晚教」,東歪西倒.三年有成,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頁120-125。
    張植珊
    1987 「當前文化建設的問題與展望」,文化傳播叢書第一冊,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59-80。
    陳三井 總纂
    1981 台北市發展史(一),台北市: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陳三井 總纂
    1982 台北市發展史(二),台北市: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陳三井 總纂
    1983a 台北市發展史(三),台北市: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陳三井 總纂
    1983b 台北市發展史(四),台北市: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曾漢珍 主持
    1999 台北縣文化藝術長期發展計畫,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曾漢珍 主持
    1997 台北縣文化藝術長期發展計畫先期規劃,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黃振超主編
    1987 台北市市長歷屆議會施政報告彙編,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黃富三 主持
    2001 台北市歷屆市長議長口述歷史,台北:台北文獻委員會。
    楊式昭
    1999 「光復後台灣重要文化政策之觀察1945-1994」,1901-2000台灣文化百年論文集I,頁95-39,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四、政府公報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6卷第16期,1973.04,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7卷第19期,1973.11,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9卷第23期,1974.12,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15卷第16期,1977.10,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16卷第1期,1978.01,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17卷第4期,1978.07,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19卷第18期,1979.11,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19卷第18期,1979.11,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20卷第18期,1980.05,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23卷第15期,1981.10,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22卷第14期,1981.04,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25卷第26期,1982.12,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30卷第20期,1985.05,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32卷第23期,1986.06,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32卷第24期,1986.06,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34卷第1期,1987.01,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34卷第23期,1987.06,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36卷第2期,1988.01,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39卷第5期,1989.07,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43卷第6期,1991.08,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50卷第4期,1995.01,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50卷第7期,1995.02,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52卷第18期,1996.05,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58卷第21期,民88.05,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59卷第24期,1999.12,台北: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議會公報,第61卷第1期,2000.07,台北:台北市議會。
    五、中文期刊
    文化環境基金會
    1999 「地方的時代與文化的時代-以地方為主軸的文化政策思考」,新世紀智庫論壇,第7期,頁75-79。
    王岫
    1995 「有總是比沒有好」,文訊月刊,第115期,頁14-15。
    王洪鈞
    1995 「文化局的前車之鑑」,文訊月刊,第115期,頁11-13。
    呂育誠
    2002 「台灣地方政府組織革新的變與不變—歷史制度主義的觀點」,中國行政,第72期,頁83-108。
    李慶安
    1995 「為台北市塑造獨特文化氣息」,文訊月刊,第115期,頁16。
    明居正
    2000 「全球治理:趨勢與侷限」,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1期,頁37-42。
    林本炫
    1994 「對我國文化政策的省思」,國家政策(動態分析)雙週刊,第78期,頁2-3。
    林谷芳
    2000 「給上任半年的龍應台打分數」,典藏今藝術,第93期,頁50-53。
    林信華
    1998 「臺灣文化政策與當代社會科學的對話」,理論與政策,第48期,頁191-206。
    林國明
    2001 「台灣醫療保險體系部分負擔與轉診方案的政策轉折」,台大社會學刊,第29期,頁111-184。
    胡至沛
    2001 「新制度主義的檢視與反思」,中國行政評論,第11卷第1期,頁145-162。
    胡婉玲
    2001 「論歷史制度主義的制度變遷理論」,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6期,頁86-95。
    張樹倫
    1999 「臺灣地區當前文化建設的展望」,立法院院聞,第27卷11期,頁50-61。
    梁竣瓘
    2001 「台北研究」豐碩的成果,文訊雜誌,第184期,頁51-52。
    郭為藩
    1991 「現階段文化政策的輪廓」, 社教雙月刊,第44期,頁12-20。
    陳敦源
    2001 「新制度主義的範圍與方法:一個理性選擇觀點的方法論檢視」,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期,頁129-184。
    陳璋津
    1989 「文化霸權:觀念與反省」,中國論壇,第333典。
    曾建元
    1997 「文化政策與法制變遷-從台北府城牆遺址爭議出發縱看台灣古蹟保存法制」,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8卷第1期,頁:237-277。
    曾建元
    2001 「歷史制度論探原」,世新大學學報,第11期,頁195-206。
    黃明月
    2000 「文化局開拓文化建設新局」,社教雙月刊,第95期,頁4-6。
    黃明月
    1999 「縣市文化中心功能與定位之省思」,社教雙月刊,第94期,頁4-6,頁:46-52。
    黃明月主持
    2000 「『展望文化局的功能與角色定位』座談會」,社教雙月刊,第95期,頁7-15。
    葉龍彥
    2001 「台北城今昔」,文訊雜誌,第184期,頁40-46。
    廖又生
    1995 「文化中心組織地位之初探」,博物館學季刊,第9卷 第1期,頁87-92。
    劉峰松、蕭瓊瑞等
    2000 「百年文化大計,推動有期?全國各縣市文化中心升格文化局議題探討」,陶藝,第26期,頁60-74。
    蔡榮桐
    1991 「台北市文化建設推展的理念與做法」,研考雙月刊,第15卷5期,頁:46-52。
    薛化元、江志宏
    1995 「論我國文化行政的發展與文化行政的功能--以文建會為中心」,中國比較法學會學報,第16期,頁198-255。
    謝俊義
    1998 「新制度論與公共行政:整合性觀點」,中國行政評論,第7卷第4期,頁155-188。
    謝俊義
    2000 「新制度主義的發展與展望」,中國行政,第68期,頁1-26。
    龔鵬程
    2001 「怎樣寫台北文學史」,文訊雜誌,第184期,頁29-30。
    六、報紙資料
    民生報,1989年10月25日,14版,文化新聞。
    民生報,1992年1月4日,14版,文化新聞。
    民生報,1994年4月23日,22版,都會新聞。
    民生報,1995年1月18日,15版,文化新聞。
    民生報,1995年2月8日,15版,文化新聞。
    民生報,1995年4月1日,15版,文化新聞。
    民生報,1996年1月30日,15版,文化新聞。
    民生報,1998年12月07日,19版,藝文新聞。
    聯合報,1990年2月23日,14版,大台北新聞
    聯合報,1990年11月16日,14版,大台北新聞
    聯合報,1990年12月28日,14版,大台北新聞。
    聯合報,1991年3月20日,15版,台北市民生活。
    聯合報,1995年3月27日,14版,綜合新聞。
    聯合報,1995年8月30日,14版,綜合新聞。
    聯合報,1998年10月5日,14版,文化。
    聯合報,1998年11月08日,18版,綜合新聞。
    聯合報,1999年6月15日,14版,文化。
    聯合報,1999年7月15日,17版,台北焦點版
    聯合報,1999年8月6日,17版,台北焦點
    聯合報,1994年10月29日,14版,綜合新聞
    七、英文書目與期刊
    E.A. Winckler
    1994 “Cultural Policy on Postwar Taiwan,” in S. Harrell and Huang Chun-Chieh, (eds.), Cultural Change in Postwar Taiwan, Oxford: Westview Press.
    Hall, Peter A., and Rosemary C. R. Taylor
    1996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al Studies, PP. 936-957.
    Immergut, Ellen M.
    1998 “The Theoretical Core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s & Society, Vol.26, No.1, PP. 5-34.
    Laffan, B.
    1999 “Becoming a Living Institution: The Evolution of the European Court of Auditors,” Common Market Studies, Vol.37, No.2, PP. 251-268.
    March, James G., and Johan P. Olsen
    1984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Political Lif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78, PP. 734-749.
    Nye, Joseph S. Jr., and John D. Donahue (eds.)
    2000 Governance in a Globalizing World.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Pierson, P.
    1996 “The Path to European Integration: A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t Analysis,”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Vol.29, PP.123-163.
    Powell, Walter W. and Paul J. DiMaggio
    1991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Thelen, K., and S. Steinmo
    1992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in Thelen K., S. Steinmo and F. Longstreth, (eds.), Structuring Politics: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 PP. 1-32,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89256009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256009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5600901.pdf44KbAdobe PDF2707检视/开启
    25600902.pdf82KbAdobe PDF2695检视/开启
    25600903.pdf88KbAdobe PDF2718检视/开启
    25600904.pdf45KbAdobe PDF2655检视/开启
    25600905.pdf81KbAdobe PDF2800检视/开启
    25600906.pdf194KbAdobe PDF2875检视/开启
    25600907.pdf379KbAdobe PDF2930检视/开启
    25600908.pdf299KbAdobe PDF2781检视/开启
    25600909.pdf269KbAdobe PDF2815检视/开启
    25600910.pdf267KbAdobe PDF2765检视/开启
    25600911.pdf192KbAdobe PDF2809检视/开启
    25600912.pdf185KbAdobe PDF2756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