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2721/143689 (78%)
Visitors : 49525410      Online Users : 75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傳播學院 > 新聞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6531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531


    Title: 兩岸三地國際新聞報導之比較--以美伊戰爭期間的人民日報、蘋果日報、聯合報為例
    Authors: 梁慧玲
    Contributors: 彭芸
    梁慧玲
    Keywords: 兩岸三地
    報業體制
    國際新聞
    全球化
    本地化
    全球在地化
    國際新聞馴化
    新聞本地化
    Date: 2003
    Issue Date: 2009-09-18 18:47:44 (UTC+8)
    Abstract: 美國與英國在未獲聯合國同意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引發各國關注,在世界各地也掀起不小的反戰浪潮。筆者藉由此機會,選取兩岸三地平面媒體於美伊戰爭爆發至聯軍攻陷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期間的相關新聞報導,以檢視全球化傳播脈落下國際新聞資訊流通的現狀;對兩岸三地平面媒體處理國際新聞時的差異及特色進行瞭解與比較;印證兩岸三地平面媒體在處理美伊戰爭相關新聞時,也有為拉近陌生國際事件與本地閱聽眾的相關性而加入本地觀點的新聞馴化/新聞本地化過程;並藉由過去相關研究訪談所得的新聞馴化/新聞本地化策略,為兩岸三地新聞媒體的國際新聞馴化/新聞本地化程度進行比較。
    本研究發現,即便在全球化的傳播脈絡之中,國際新聞資訊流通失衡的現象依舊未有所改變,兩岸三地平面媒體的國際新聞報導仍相當程度地依賴西方外電;多採用政治經濟實力強的國家,如英美等西方國家的外電消息;在新聞報導地區上,以英美為首的西方國家為報導重心;在新聞偏向上,也是以有利英美國家的新聞報導居多。
    本研究也發現,由於傳播科技的發達,為兩岸三地新聞媒體造就了更多元的國際新聞外電取材來源與管道;國外新聞媒體外電取代過去傳統的通訊社,成為國際新聞外電來源的主力;而這現象意味著部分國家的新聞媒體已逐漸發展成全球性的新聞媒體集團,並享有全球性的新聞市場(如:CNN),為世界各地傳遞與提供新聞訊息。
    雖然國際新聞資訊流通失衡的現象在全球化的傳播環境中絲毫未被動搖,但也並未對兩岸三地的新聞報導造成文化帝國主義學者擔心的同質化現象。兩岸三地平面媒體對於美伊戰爭相關新聞的報導,在報導形式、新聞來源、新聞主題、新聞報導地區與新聞偏向上都有所差異,並達到統計上的顯著程度。顯示即便兩岸三地媒體的國際新聞報導有相當程度依賴外電消息,但是由於兩岸三地的政治、經濟與新聞制度的不同,使得各地新聞工作者對於國際新聞的選取標準也有所不同,因而呈現出不同的國際新聞樣貌。
    在新聞馴化/新聞本地化的部分發現,兩岸三地平面媒體在此次的美伊戰爭報導中皆有訪問權威人士、具有官方代表身份的相關人士、遠離家鄉或與家鄉有各種關連的『自己人』等新聞馴化/新聞本地化處理方式。整體來說,在兩岸三地平面媒體中,以蘋果日報的新聞馴化/新聞本地化程度最高,聯合報次之,人民日報第三,此排行與兩岸三地國際化程度相同,印證Robertson (1992)『本地化即是全球化的制度化』(Locality is globally institutionalized)的主張。
    Reference: 參考書目
    中文文獻
    王石番(1989)
    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市:幼獅。
    王忠孝(1987)
    從國際資訊流通問題探討我國電視之國際新聞處理-以台視晚間新聞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惠雅(1999)
    國內報紙報導九七香港回歸相關新聞之比較。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田禾譯;Giddens, Anthony(2000)
    現代性的後果。南京:鋒林出版社。
    朱立、陳韜文(1992)
    陳正昌(2002)
    行為及社會科學統計學。台北市:巨流。
    陳順孝(2003)
    新聞控制與反控制:『記實避禍』的報導策略。台北市:五南。
    陳雪雲(1991)
    我國新聞媒体建構社會現實之研究-以社會運動報導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馥綺(1992)
    我國電視國際新聞報導之分析研究。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念祖(1992)
    我國主要日報副刊之內容分析:以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傳播與社會發展。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
    陳淑娟(1993)
    我國報紙對波斯灣戰爭的報導:以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立晚報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宏(2000)
    分析台灣報紙對柯林頓、陸文斯基緋聞事件的報導—以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為例。淡江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俊良(1980)
    編輯部的守門行為—一個組織觀點的個案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芸芸譯;McQuail, Denis(2000)
    最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市:韋伯文化。
    孫旭培(1994)
    新聞學新論。北京:當代中國出版。
    朱道凱譯;Hirst, Paul & Tompson, Grahame(2002)
    彭芸(1991)
    國際傳播與科技。臺北市:三民。
    彭芸(1998)
    國際傳播新焦點:媒介全球化、區域化與本土化。台北市:風雲論壇。
    喻國明(1993)
    中國新聞業透視:中國新聞改革的現實動因和未來走向。北京市:河南人民。
    喻國明(1997)
    九十年代以來中國新聞學研究的發展與特點。新聞學研究,55,頁272 - 290。
    程步奎(1997)
    新聞價值與商業利益。當代,122,頁12-19。
    全球化迷思。臺北市:群學。
    程宗明(1999)
    新聞紙的壟斷生產與計畫性供應(1945-1967)。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6,頁85-122。
    馮建三譯;Picard, Robfert G.(1994)
    媒介經濟學。臺北市:遠流。
    馮建三、程宗明譯;Vincent Mosco(1998)
    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黃煜、祝建華(2000)
    中國大陸省際新聞流通之研究。新聞學研究,64,頁161- 181。
    黃振家等譯;Wimmer & Dominick(2002)
    大眾媒體研究。新加坡:亞洲湯姆生出版,臺北市:學富文化發行。
    沈宗瑞等譯;Held, David(2000)
    張錦華(1994)
    傳播批判理論。台北市:黎明文化。
    張錦華譯;Fiske,John(1995)
    傳播符號學理論。臺北市:遠流出版。
    張錦華(1997)
    公共領域、多文化主義與傳播研究。台北市:正中。
    張秋康(2003)
    分析美國菁英媒體對『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的新聞報導─以紐約時報與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為例。淡江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君玫譯;Bauman, Zygmunt(2001)
    全球化:對人類的深遠影響。臺北市:群學。
    全球化大轉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臺北市 : 韋伯文化。
    楊孝榮(1996)
    傳播研究方法總論。台北市:三民。
    楊健興(2002)
    大氣候轉變下的香港傳媒。傳媒透視,2002,4月號。
    楊志弘、莫季雍譯;McQuail, D. & Windahl, S.(1996)
    傳播模式。台北市:正中書局。
    新聞記者雜誌(2003)
    世界日報發行量前100名一覽表。新聞記者,第245期。
    趙剛(2001)
    為何反全球化?如何反?-關於全球化的一些問題的思考與對話。台灣社會研究,44,頁49- 146。
    余天蕙(1994)
    廖港民(1980)
    我國報紙處理國際新聞之分析研究—以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及大華晚報為研究對象。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忠黨(1997)
    大陸新聞改革過程中象徵資源之替換及形態。新聞學研究,54,頁111 - 139。
    潘明宏譯;Frankfort-Nachmias & Naxhmias(1999)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市:韋伯文化。
    閻紀宇譯;Said, Edward W.(2002)
    遮蔽的伊斯蘭。台北市:土緒。
    鍾蔚文 (1992)
    從媒介真實到主觀真實。台北市:正中。
    中共「人民日報」報導美國新聞與中共對美外交政策關聯性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鄺健行譯;Plato(1983)
    柏拉圖三書。香港:學津。
    謝佳珍(2001)
    新聞媒體民意調查單位組織運作現況:權力與守門觀點之探討。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曉芬(2002)
    全球化衝擊-政治、經濟與文化面探討。南華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有銘(2002)
    大陸媒體在涉外衝突事件中的民族主義分析─以『北約攻擊南斯拉夫大使館』與『中美軍機撞擊』事件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瑜慧(2002)
    中國報業的政治經濟分析:1978-2001。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舟、陳懷林(1998)
    瞿宛文(2002)
    反全球化的意義何在?-回應『為何反全球化?如何反?』。臺灣社會研究,45,頁247 - 260。
    劉昌德(2000)
    資訊革命-是誰搞的鬼?:許勒的資訊社會觀點。當代,153,頁38-49。
    劉世鼎(2000)
    全球化理論批判-許勒與佛格森的理論。當代,153,頁30-37。
    劉維公(2000)
    全球文化與在地文化的『連結』(connection)關係:論日常生活取向的文化全球化研究。臺大社會學刊,28,頁189-228。
    鄭瑞城(1993)
    解構廣電媒體:建立廣電新秩序。臺北市:澄社出版:自立晚報總經銷。
    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
    鄭棨元、陳慧慈譯;Tomlinson, John(2001)
    全球化與文化。臺北市:韋伯文化。
    賴至巧(2003)
    我國國際新聞中的伊斯蘭—從九一一事件到阿富汗戰爭的中文報紙分析。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玓(1999)
    全球化脈絡下的閱聽人研究-理論的檢視與批判。新聞學研究,60,頁93-114。
    魏玓(2000)
    至死不渝的左派傳播研究先驅-許勒的生平、思想與辯論。當代,153,頁18-29。
    魏玓譯,Sparks, Colin著(1999)
    全球的傳播、全球的權力-國際傳播理論的再思考與再建構。當代,137 ,頁89-99。
    吳叡人譯;Anderson, Benedict Richard O`Gorman(1999)
    羅文輝 (1991)
    精確新聞報導。台北市:正中。 
    羅文輝 (1993)
    新聞理論與實證。台北市:黎明文化。
    羅文輝、陳韜文、潘忠黨(2001)
    大陸、香港、臺灣新聞人員對媒介角色的認知。傳播研究集刊第六集,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蘇正倫(1987)
    開發中國家的資訊流通問題研究:以我國的報紙媒介報導國際新聞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正倫(1988)
    國際資訊流通問題研究。報學,第七卷,第十期,頁 162-173。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市:時報文化。
    蘇鑰機(1997)
    大眾傳播與市場經濟。香港:鑪峰學會出版。
    英文文獻
    Adoni, H. & Mane, S. (1984)
    Media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 Toward an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researc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1(3), 323-340.
    Bennett, W. Lance and Paletz, David L.(1994)
    Taken by storm : the media, public opinion, and U.S. foreign policy in the Gulf War.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oyd-Barrett, Oliver(1992)
    Contra-flow in global news :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news exchange mechanisms. London : J. Libbey.
    Boyd-Barrett, Oliver & Rantanen, Terhi(1998)
    李少南(1995)
    The globalization of news. London ; Thousand Oaks, Calif. : Sage.
    Cohen, Akiba A(1996)
    Global newsrooms, local audiences: a study of the Eurovision News Exchange. London : John Libbey.
    Chan, Joseph Man & So, Clement Y.K.(1999)
    Press and Politics in Hong Kong : Case Studies from 1967 to 1997.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ho, H. and Lacy, S. (2000)
    International conflict in Japanese local daily newspapers.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7(4): 830-845.
    Defleur, Melvin L & Ball-Rokeach, Sandra(1989)
    Theories of Mass Communication, New York: Longman.
    Dayan, Daniel and Elihu Katz (1992)
    國際傳播。台北市:黎明。
    Media Events: The Live Broadcasting of Histo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ortner, Robert S.(1993)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History, Conflict, and Control of the Global Metroplis. Belmont, Calif. : Wadsworth Pub. Co.,
    Gaultung, J & Ruge, M. H. (1965)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News.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2, 64-90.
    Gerbner, G. & Marvanyi, G.(1977)
    The Many Worlds of the World’s Pres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27(1),52-66.
    Giddens, Anthony (1991)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Ginneken, Jaap van(1998)
    李天鐸(2000)
    Understanding global news :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London : Sage
    Gilboa, Eytan(2002)
    Media and conflict : framing issues, making policy, shaping opinions Ardsley, N.Y. : Transnational Publishers
    Gieber,W.(1964) 
    News is What a Newspaperman Makes it, In Dexter,L.&White D. M.(eds), People Society and Mass Communication. New York : the Free Press.
    Golding, Peter & Harris, Phil(1997)
    Beyond cultural imperialism : globaliz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London ; Thousand Oaks, Calif. : Sage
    Hamelink, Cees J.(1983)
    Finance and information : a study of converging interests. Norwood, N.J. : Ablex Pub.
    Jameson, Fredric(1998)
    重繪媒介地平線:當代國際傳播全球與本土趨向的思辯。臺北市:亞太圖書。
    The cultural turn : selected writings on the postmodern 1983-1998. London ; New York : Verso.
    Janowitz, Morris(1975)
    Professional Models in Journalism : The Gatekeeper and The Advocate. Journalism Quarterly, 52(14), 618-626.
    Kiely, Ray(1998)
    Globalisation and the Third World.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Kim, S. T.(2000)
    Making a difference:U.S. press coverage of Kwangju and Tiananmen pro-democracy movements.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cation Quarterly, 77(1), 22-36.
    Krippendorff, K(1979)
    Content Analysis : 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 Beverly Hill, California:Sage.
    Lippmann, W.(1992)
    李金銓(1987)
    Public Opinion. New York: MacMillan.
    Lee, Chan, Pan & So(2002)
    Global Media Spectacle: News War over Hong Kong.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Albany.
    Lee,Chin-chuan(2001)
    Rethinking Political Economy : Implication for Media and Democracy in Greater China. Javnost, 8(4), 81-102.
    Mohammadi, Ali(1997)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globalization :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London ; Thousand Oaks, Calif. : Sage
    Morley, David & Robins, Kevin(1995)
    Spaces of identity : global media, electronic landscapes and cultural boundaries.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Neuendorf, K. A(2002)
    傳播帝國主義。台北市:久大。
    The Content Analysis Guidebook. ThousandOaks. Calif:Sage
    Ritzer, George(2000)
    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 Thousand Oaks, Calif. : Pine Forge Press.
    Robertson Roland(1992)
    Globalization : social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 London: Sage
    Robertson, Roland & Featherstone, Mike(1995)
    Global modernities. London : Sage
    Shoemaker, P. J. (1991)
    Gatekeeping. NY: Sage.
    Sreberny-Mohammadi, Annabelle(1997)
    李金銓(1994)
    Media in global context : reader. London ; New York : Arnold
    Schiller, Herbert I(1992)
    Mass communications and American empire. Boulder, Colo. : Westview Press
    So, Clement Y.K. & Chan, Joseph Man(1999)
    Press and politics in Hong Kong : case studies from 1967 to 1997. Hong Kong :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hussu, Daya Kishan(2000)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 continuity and change. London : Arnold ; New York : Co-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olkmer, Ingrid (1999)
    News in the global sphere : a study of CNN and its impact on global communications. Luton, Bedfordshire, U.K. : University of Luton Press
    Wang, Servaes and Goonasekera eds.(2000)
    國際傳播的挑戰與展望。臺北市:時報文化。
    The New Communications Landscape: Demystifying Media Globalization. London: Routledge.
    李金銓(1998)
    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市:三民。
    李瞻(1970)
    共產報業的理論及其謬誤。新聞學研究,5,頁47 - 57。
    李瞻(1986)
    國際傳播。臺北市:三民。
    李美華(2000)
    分析與評估解禁後台灣報紙國際新聞之內容與表現。2000年淡江大學國際傳播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
    李美華(2001)
    台灣報紙媒體與電視媒體國際新聞之內容分析與產製研究。中華傳播學會2001年論文研討會。
    李美華譯;Babbie, Earl(1998)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市:時英出版。
    李佩味(2002)
    國際新聞呈現:現場採訪與外電編譯的落差以『阿富汗戰爭』與『波斯灣戰爭』為對照之分析。臺灣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利國、黃淑敏譯;Brooks, Brian S(1995)
    當代新聞採訪與寫作。臺北市:周知文化。
    周建明(2002)
    功能與利益的衝突-對香港報業現狀的分析。國際新聞界,111,頁5-11。
    金耀基(2000)
    香港:華人社會最具現代性的城市。明報月刊,35:3,頁28 - 31。
    金連花(1992)
    自由與共產國家報紙在韓戰報導上的比較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惠(1987)
    我國報紙的國際新聞分析:1980 - 1986。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慧玲(1993)
    臺海兩岸對蘇聯解體事件報導之內容分析—以台灣地區『中央日報』與大陸地區『人民日報』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庭瑤譯;Nash, Kate(2001)
    當代政治社會學:全球化、政治與權力。臺北市:韋伯文化。
    房思宏(2002)
    關於全球化論述的知識對話。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俞旭、黃煜(1997)
    市場強勢典範與傳媒的倫理道德-香港個案之研究。新聞學研究,55,頁224 - 243。
    南子(1997)
    把地球管起來-記新華社國際部。國際新聞界,2,頁25 - 29。
    孫治本譯;Beck, Ulrich(1999)
    全球化危機:全球化的形成、風險與機會。台北市:台灣商務。
    祝基瀅(1973)
    大眾傳播學。台北市:學生。
    祝建華(2001)
    中文傳播研究之理論化與本土化:以受眾及媒介效果的整合理論為例。新聞學研究,68,頁1-22。
    郝曉鳴、李展(2001)
    傳播科技對中國大陸傳媒體制的挑戰。新聞學研究,69,頁95 - 112。
    凌珮君(1995)
    我國報紙守門人選取一版頭條新聞相關因素試析。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秀琪(1998)
    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市:三民。
    唐維敏譯;Turner, Graeme(2000)
    英國文化研究導論。台北市:亞太。
    徐詠絮(1996)
    從文化帝國主義到媒介國際化的再思考:世界文化互動的理論比較。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仁君譯;Micklethwait, John(2002)
    完美大未來:全球化機遇與挑戰。臺北市:商周出版。
    莊麗莉譯,Golding, P & Murdock, G.(1995)
    文化、傳播與政治經濟學。當代,114,頁32-51。
    梁偉賢(2001)
    為誰服務:老闆、集團、黨派、還是讀者?-傳媒操守的個案與理論。亞洲研究,39,頁192-221。
    梁光嚴譯;Robertson, Roland(2000)
    全球化:社會理論和全球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陳曉開(1997)
    新聞編輯的解題表現-專家與生手的比較。新聞學研究,54,頁237-268。
    陳懷林、黃煜(1996)
    中國大陸大眾傳媒商業化非均衡發展-以報業為案例。新聞學研究,53,頁191-208。
    陳懷林、郭中實(1998)
    黨報與大眾報紙廣告經營『收入裂口』現象之探析。新聞學研究,57,頁5 -26。
    陳懷林(2000)
    試析中國媒體制度的漸進改革。新聞學研究,62,頁97 - 118。
    陳韜文、李金銓、潘忠黨、蘇鑰機(2002)
    國際新聞的『馴化』-香港回歸報導比較研究。新聞學研究,73,頁1- 27。
    陳國祥(1987)
    台灣報業演進40年。臺北市:自立晚報。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90451020
    9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451020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新聞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7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