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87 (78%)
Visitors : 46294783      Online Users : 143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323


    Title: 個別勞工利益與工會集體行動的辯證:以華隆頭份廠的個案為例
    The dialectic of individual labor interests and union collective action:the case study of hualon company toufen plant
    Authors: 柳琬玲
    Liu, Wan-Ling
    Contributors: 劉梅君
    Liu, Mei-Chun
    柳琬玲
    Liu, Wan-Ling
    Keywords: 工會組織
    勞工運動
    華隆
    Trade Union
    Labor Movement
    Hualon
    Date: 2008
    Issue Date: 2009-09-19 13:10:19 (UTC+8)
    Abstract: 華隆這個個案的具體狀況,是資方在掏空案爆發後,仍繼續以壓縮勞動條件的方式茍延經營:華隆公司掌握著四、五千名員工的家庭生計問題作籌碼,持續向政府要求紓困;另一方面,又抓住工人擔心工作權與退休金不保的心理,對勞工予取予求,實行減薪、欠薪、利潤中心制等經營盈虧與工資連動的政策。華隆工會作為早期曾參與自主工會運動、至今也仍是苗栗縣產業總工會會員之一,近年來卻陷於工會幹部被開除、積極工會代表自殺抗議、工會對於資方的減薪裁員行為默不作聲之惡性循環。資方軟土深崛、工會步步退讓之表象下,工人有沒有過團結抵抗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又在過程中如何被解消?而台灣的自主工會運動在此場廠工會提供的協助為何?是我想要藉此個案研究加以釐清的問題。
    This thesis is about a plant trade union’s history. In this case, this company faced very serious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end of 1990s. The workers were owed salary for 3 months and then suffered serious salary-deduction problem after a failed wild-strike in Oct, 2001. It’s quite clear that the worker’s collective bargaining power is very weak in this plant and the internal democracy of this union is critical. I try to answer such problems such as, why can’t the workers unit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ir union committee members and fight back? How comes the labor movement in Taiwan do nothing for this plant trade union?
    Reference: 一、網路、報紙、財報、地方誌
    1. 大紀元,2006年4月17日,〈翁大銘判賠18億元 華隆:不表示意見〉,http://www.epochtimes.com/b5/6/4/17/n1290297.htm
    2. 王耀村等, 2003,華隆王朝興衰史(ppt檔) ww.ibm.nctu.edu.tw/coursedownload/download/ibm/ibm06.ppt,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3. 中國時報,2007年07月31日,〈華隆傳意外 1越勞重傷〉。
    4. 華隆公司公開說明書 92.11.5。
    5. 黃金鳳,《台灣地區紡織產業傳》,1999,台北市: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6. 頭份鎮誌編纂委員會,《頭份鎮誌》,2002年1月,苗栗縣頭份鎮公所。
    二、期刊
    1. 台灣社會研究編委會,1995年8月,〈由新國家到新社會—兼論激進的台灣社會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期:頁1-15。
    2. 何明修,2006,〈台灣工會運動中的男子氣概〉,《台灣社會學刊》第36期:頁65-108。
    3. 何明修,2003,〈工廠內的階級團結:連結石化工人的工作現場與集體行動〉,《台灣社會學》第六期:頁1-59。
    4. 邱毓斌,2008,〈台灣工會何去何從〉,《工議》第二十三期:頁13-17。
    5. 孫善豪,1989年9月,〈「民間社會」與「文明社會」—民間社會理論對葛蘭西的誤解〉,《中國論壇》336期:頁30-33。
    6. 夏林清、鄭村棋,1992,〈站上罷工第一線--由行動主體的角度看1989年遠化5月罷工抗爭的發生與影響〉,《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十三期:頁63-108。
    7. 趙剛,1996a,<工運與民主:對遠化工會組織過程的反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四期:頁1-39。
    8. 蔡其達,1991年10月,〈從市民社會到無產階級國家—葛蘭西的國家理論〉,《島嶼邊緣》第一期:頁36-58。
    9. 謝國雄,1989,〈黑手變頭家—台灣製造業中的階級流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卷第二期(夏季號):頁11-54。
    三、單篇文章
    1. 列寧,〈怎麼辦?—我們運動中的迫切問題〉,見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列寧選集》(第一卷),1995/1905(三版),頁290-458,北京:人民出版社。
    2. 何明修,2008,〈體制化及其不滿〉,《跨戒-流動與真實的台灣社會》,王宏仁、李廣均、龔怡君主編,台北市:群學,頁281-298。
    3. 范雲,2000,〈從政治人到階級人:台灣政治轉型過程中的工運領導〉,收錄於蕭新煌、林國明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巨流,頁178-230。
    4. 趙剛,1996,〈1987年的台灣工會、國家與工運-以遠化工會的個案為例〉,《台灣的國家與社會》,徐正光、蕭新煌主編,台北:東大,頁115-150。
    5. 劉華真,2008,〈工運的軌跡 台灣與南韓工運的比較〉,彭慧鸞主編。台北:財團法人亞太文化交流基金會,頁188-211。
    四、英文文獻
    1. Burawoy, Michael. 1979《Manufacturing Consent: Changes in the Labor Process under Monopoly Capitalis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 Chun, Soonok. 2003《They are not machines. Korean Women Workers and their Flight for Democratic Trade Unionism in the 1970s》,England: 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
    3. Kelly ,John. 1988《Trade Unions and Socialist Politics》, U.K.: Verso.
    4. Kung, Lydia. 1983《Factory Women in Taiwan》,UMI Research Press.
    5. Lee, Jung-won. 2008〈The Economic Crisis, Workers and the Migrant Workers Movement: The Case of South Korea〉,《Forum on Worker’s Struggles against Global Economic Crisis》,Taipei: Shih Hsin University, p.12-21.
    五、中文專書
    1. Thompson, E.P.,2001,《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台北:麥田。
    2. 于建嶸,2006年3月第一版,《中國工人階級狀況—安源實錄》,美國:明鏡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3. 王琴心,1994,《階級經驗與階級意識---以台灣第一代自主工會積極行動者為例》,清華社研碩士論文。
    4. 江運貴,《客家與台灣》,1996,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
    5. 何燕堂,1992,《勞工集體抗爭行動的形式與動員:新光士林廠關廠抗爭的個案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 李允傑,1999,《台灣工會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7. 李竹君,2002,《客家農村女性的勞動經驗與美德》,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8. 吳昱賢,1997,《「派系/分類」與政治運作-以台灣石油工會為個案的研究》,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 邱花妹,1996,《「自主」工會運作的性別政治-台南紡織廠工會的個案研究》,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林文婷,1997,《抵抗的社區-社會運動中的女性勞工經驗:以福昌紡織電子廠員工關廠抗爭為個案》,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論文。
    11. 林立珩,1999,《由勞工意識看女工就業至關廠的歷程經驗》,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論文。
    12. 具海根著,梁光嚴、張靜譯。2004,《韓國工人-階級形成的文化與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3. 亞洲專訓中心、何雪影等著,鄭村棋、舒詩偉等譯。1992,《台灣自主工會運動史1986-1989》台北:唐山出版社。
    14. 夏林清,1993,《由實務取向到社會實踐:有關台灣勞工生活的調查報告》,台北:張老師。
    15. 張聖琳,1989,《空間分工與勞工運動--新埔地區的個案研究》,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張茂桂,1989,《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17. 陳政亮,1996,《父權/兄弟關係-自主工會運作的個案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郭慧英,1997,《台灣自主工會的運作-民營大型企業的個案研究》,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理論社會學組碩士論文。
    19. 郭建位,2001,《台灣關廠歇業中勞資衝突行動之研究-恆隆公司關廠個案為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葛蘭西(Antonio Gramsci),1993,《政治著作選(一)》,毛韻澤等譯。台北:遠流。
    21. 蔡寶瓊統籌,1998,《晚晚六點半—七十年代上夜校的女工》,香港: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93262024
    9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26202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勞工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6202401.pdf115KbAdobe PDF21201View/Open
    26202402.pdf156KbAdobe PDF21143View/Open
    26202403.pdf147KbAdobe PDF21172View/Open
    26202404.pdf222KbAdobe PDF21279View/Open
    26202405.pdf407KbAdobe PDF21738View/Open
    26202406.pdf440KbAdobe PDF22821View/Open
    26202407.pdf480KbAdobe PDF27245View/Open
    26202408.pdf677KbAdobe PDF23477View/Open
    26202409.pdf598KbAdobe PDF22441View/Open
    26202410.pdf373KbAdobe PDF21504View/Open
    26202411.pdf223KbAdobe PDF21833View/Open
    26202412.pdf636KbAdobe PDF2160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