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 書籍 朱敬一(2006)。《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台北:聯經。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費孝通(1991)。《鄉土中國》。台北:唐山。 齊思賢譯(2000)。《知識經濟時付》,台北:時報。(原書Thurow, L. [1999]. Building wealth : the new rules for individuals, companies, and Nation in a knowledge based economic. Baker & Taylor Books.) 劉真如譯(2002)。《下一個社會》,台北:商周。(原書Drucker, P. F. [1993]. 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 : beyond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Big Apple Tuttle-Mori Agency, Inc.) Skyrme, D.(1999). Knowledge networking:creating the collaborative enterprise. Butterworth Heinemann, Boston. 二、 碩、博士論文 吳炎烈(2008)。《電傳勞動者勞動條件與權益之研究-以報社記者為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天從(2003)。《報社地方新聞主管領導風格對記者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影響. 之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私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林怡君(2004)。《從鋼筆到鍵盤—看台灣報社記者工作文化的轉變》。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深度採訪報導碩士論文。 林文義(2006)。《組織精簡對報社記者工作壓力、工作滿足及組織承諾之相關探討─以聯合報為例》。開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01 張文強(1999)。《報社組織知識儲存與分享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虹梅(2004)。《國際媒體駐華記者與新聞採訪工作探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梁君棣(2002)。報社記者採訪大陸新聞消息來源之研究--以中國時報大陸新聞中心為例。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曉宜(2005)。《報社記者抵抗資源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在職專班碩文。 彭慧明(2001)。《報社記者對訊息採納態度之初探》,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 期刊文獻 徐志偉(2007)。〈我國報紙科技記者資訊尋求與使用行為之初探〉。中華傳播學 會2007年年會論文。上網日期:2009年11月24日,取自中華傳播學會網站 http://ccs.nccu.edu.tw/history_paper_content.php?P_ID=659&P_YEAR=2007 張寶芳(2005)。〈建構一個以基模為本的新聞專業知識支援系統〉,《新聞學研究》,84: 41-78。 陳順孝、康永欽(1997)。〈新聞記者如何「記實避禍」?—傳播者與社會情境 互動的本土研究〉,《中華傳播學刊》。 臧國仁、鍾蔚文、楊怡珊(1999)。〈新聞記者的社會智能:再論記者與消息來 源之互動〉。中華傳播學會1999年年會論文。上網日期:2009年11月24日,取自中華傳播學會網站 http://ccs.nccu.edu.tw/history_paper_content.php?P_ID=803&P_YEAR=1999 鍾蔚文、臧國仁、陳百齡、陳順孝(1997)。〈探討記者工作的知識基礎:建立 分析架構〉,《中華傳播學刊》。 鍾蔚文、陳百齡、陳順孝(2006)。〈從資訊處理典範到體會之知:專家研究 典範的變遷〉,《思與言》,44(1):101-130。 102 劉駿州(1992)。〈「辨」而不「辯」:質量方法的初探〉,《新聞學研究》,46:95-109。 Burns, A. T., & Janicki, T. N.(2006)A case for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Information Systems Education Journal, 4(111), 1-10. Jefferson, T.L.(2006). Taking it personally: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VINE, 36(1), 35-37. Li, W., & Liu, Y.(2008).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Learning era. Edutainment, LNCS 5093, 200-205. Pollard, D.(2004, May). Confessions of a CKO:what I should have done. How to save the World. Retrieved from http://blogs.salon.com/0002007/2004/05/31.html Wright, K.(2005).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supporting individual knowledge worker performance. 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 Practice, 3, 156-165. Zuber-Skerritt, O.(2005). A model of values and actions for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17(1/2), 49-64. 四、 電子資源 《2009年出版年鑑》(2009)。取自http://info.gio.gov.tw/Yearbook/98/c8.pdf Barth, S.(2003, January). Personal toolkit:A framework for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tools. KMWorld.com. Retrieved from http://www.kmworld.com/Articles/Editorial/Feature/Personal-toolkit-A-framework-for-personal-knowledge-management-tools-9416.aspx Dorsey, P.(2000). What is PKM? Retrieved from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105/19/697126_12753525.shtml 五、報紙、雜誌 103 江靜玲(2008年11月23日)。〈廣告銳減 英報社裁員潮來臨〉,《中國時報》,頁A2。 吳典蓉(2009年2月23日)。〈報紙有救了?〉,《中國時報》,頁A11。 林倖妃、陳一姍(2008年11月5日)。〈旺旺收購中時集團〉,《天下雜誌》,409:42-44。 黃清龍(2008年12月11日)。〈金融海嘯 美國報業凍未條〉,《中國時報》,頁A13。 廖玉玲(2009年4月2日)。〈芝加哥太陽時報 聲請破產〉,《經濟日報》,頁A7。 謝璦竹(2009年5月5日)。〈大螢幕電子書 報紙新救星〉,《經濟日報》,頁A7。 顧美芬(2008年7月)。〈一場該是白領的仗 卻不願意打-專訪中時工會顧問蘇 雅婷〉,《目擊者雜誌》,65:14。 Well Read.(2009, February 12). The Econom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