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4980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09952/140887 (78%)
造访人次 : 46281191      在线人数 : 117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806


    题名: 桃竹苗區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之幸福感
    The well-being of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Hsinchu city, Hsinchu county, and Maioli county
    作者: 周碩政
    Chou, Shuo Cheng
    贡献者: 王鍾和
    Wang, Chuag Ho
    周碩政
    Chou, Shuo Cheng
    关键词: 兼任行政教師
    幸福感
    社會支持
    工作滿意度
    調節變項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
    well-being
    social support
    job satisfaction
    conditioning variables
    日期: 2008
    上传时间: 2010-12-09 09:48:35 (UTC+8)
    摘要: 為瞭解桃竹苗區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之幸福感與人口變項、學校環境變項、社會支持、個人變項、工作滿意度間的關係,乃以桃竹苗區國中兼任行政教師642人為研究對象,再採用個人基本資料量表、社會支持量表、人格特質量表、自尊量表、工作滿意量表等研究工具,獲取所需資料,再以描述統計、平均數差異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調節迴歸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1.我國桃竹苗區的國中兼任行政教師,幸福感為中下程度。
    2.40到49歲及50歲以上的國中兼任行政教師,比29歲以下的人有較高的幸福 感。
    3.性別不同的國中兼任行政教師,對於幸福感的表現,彼此之間並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4.已婚的國中兼任行政教師,其幸福感較未婚的人要高。
    5.學校所在地不同與行政職務不同,國中兼任行政教師的幸福感並沒有顯著差異的存在。
    6.學校規模18到35班的國中兼任行政教師,比17班以下的人,感受到較高的幸福感。
    7.行政年資16年以上的國中兼任行政教師,比行政年資3年以下的,有較高的幸福感。
    8.社會支持與國中兼任行政教師的幸福感有顯著的正相關,相關係數為.355。
    9.社會支持的來源與國中兼任行政教師的相關性,以家人所給予的支持相關性最高,接下來依序為學生家長、同儕朋友、及長官。
    10.社會支持的類型與國中兼任行政教師的相關性,以訊息性的相關性最高,其次為工具性的社會支持,最後是情緒性的社會支持。
    11.內控型人格的國中兼任行政教師比外控型人格的人,對於幸福感的感受較高。
    12.自尊與國中兼任行政教師的幸福感有顯著正相關的關係,其相關係數為.409。
    13.工作滿意度與國中兼任行政教師的幸福感有顯著的正相關,其相關係數為.446。
    14.國中兼任行政教師社會支持程度高的時候,工作滿意度愈高的時候,其幸福感感受也會愈高。在國中兼任行政教師社會支持程度高的時候,若工作滿意度愈低,也會降低其幸福感。所以,工作滿意度在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間有調節作用。
    15.就全體國中兼任行政教師而言:「工作滿意度」、「自尊」、「社會支持」、「內控人格」、「行政年資16年以上」等五個變項,為預測國中兼任行政教師幸福感的重要變項,預測力為33.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于乃玲、胡瑞桃、周碧琴及賴瑞月(1999)。某區域醫院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與留任意願相關性之探討。長庚護理,10(3),28-37。
    王雅芬(2005)。台北市外籍配偶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古婷菊(2006)。國中教師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任晟蓀(1996)。從學校行政編制論國小小班小校的規畫,國教之聲,29,34-42。
    江鴻鈞(1995)。臺灣省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英蘭(2006)。托兒所保育人員工作價值觀、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屏地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文銓(1991)。內外控、工作特性、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身心健康間之關係。國立政治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素菁(2002)。青少年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國中生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建興(2007)幼兒教師的自我韌性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顯鎮(2006)。偏遠地區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玉慧、黃宗堅、謝雨生(2004)。家人關係中社會支持獲取策略之運用及其影響。中華心理學刊,46(4),329-347。
    屈寧英(2004)。高中生生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行為模式與幸福感相關性之研究-以台北市立某女子高級中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靜吉、潘養源與丁興祥(1980)。內外控取向與工作滿足工作績效之關係。政大學報,41,61-74。
    吳月霞(2005)。國小高年級單親兒童親子互動、社會支持與其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曉瑜(2006)。女性志工之人格特質、投入程度與幸福感關係之探討-以中南部慈濟志工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淑琪(2001)。雲嘉南地區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角色期望、角色踐行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清基(1979)。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工作滿意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筱雯(2005)。桃園縣國中已婚女性教師生活壓力與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吳宗立(1998)。國民中學組織衝突、外在壓力、行政決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慧雯(2007)。科技工作人員的感激特質與主觀益障福感之相關研究:以社會支持和工作滿意為中介變項的路徑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明順(2002)。國民中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麗華(2007)。國小級任教師內外控信念與社會支持對身心健康影響之研究:以教師工作壓力為中介變項。國立嘉義大學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珩潔(2002)。大台北地區民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淑敏(2003)。婦女幸福感研究。教育學刊,20,119-140。
    林欽榮(2000)。企業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
    林清江(1999)。與教師在一起進行教育改革。教育資料與研究,26,2-3。
    林瑞錫(2001)。國民小學校長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淑芬(2001)。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崇逸(2007)。幸福與財富:幸福感影響因素之探討。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杏足(1997)。諮商中當事人自尊改變歷程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昭南(2001)。國小初任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子雯(1996)。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家興(2008)。彰化縣國中兼任行政教師個人特質、休閒參與及工作滿足對幸福感之影響。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侯辰宜(2007)。國小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以桃園縣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施建彬(1995)。幸福表現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施嵐芳(2005)。虛擬社群認同及網路社會支持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中宜(1997)。保護管束少年福利需求滿足,茉會支持與情緒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嫚淳(2007)。國中生生活壓力、自尊與其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復原力的觀點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孫碧津(2004)。警察人員休閒運動阻礙及幸福感之研究-以雲林縣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梁忠軒(2002)。國中生之幸福感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盈卿(1999)。空服員之工作壓力、工作滿意、休閒滿意與工作倦怠之相關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俊賢(1994)。大學生的快樂經驗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
    陸洛(1996)。中國人幸福感相關因素之探討。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台北市。(微縮片資料,編號:NSC85-2413-H037-002)
    許士軍(1990)。管理學(第十版),台北:東華書局。
    陳志忠(2007)。碩士在職進修班學生角色衝突、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青勇(2001)。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中。
    陳貞芳(1996)。花東地區六班國小教師行政工作角色壓力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志豪(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與兼任意願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慧姿(2007)。高中教師靈性健康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明崇(2002)。國民中小學專任人事人員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之研究-以台灣北部五縣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聖芳(1999)。台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陳清溪(1997)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工作滿意及工作士氣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得添(2006)。高雄市普通班與特教班國中教師社會支持、幸福感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淑芬(2008)。建構空服員工作壓力、職業倦怠對身心健康狀況影響模式。國立嘉義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長峰(2007)。苗栗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探究。玄奘大學教育人力資源與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紹錦(2008)。工作壓力、休閒因應與健康之研究-以台北市高中女性教師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旅遊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舒緒緯(1990)。國民小學教師溝通滿意與工作滿意相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瓊禎(2005)。學習障礙青少年生活壓力、自尊與憂鬱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莊榮霖(1994)。國中教職員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高雄市地區市立國中調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順天(1999)。工作特性、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意願之探討- 以高雄市公民營銀行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忠祺(1998)。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及其相關素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張珮琦(2008)。個人背景及幸福感與工作滿勵、組織承諾、離職意向之關聯。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張明麗(1991)。國小女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休態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家偵(2001)。原住民幸福感。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9-2314-B-037-172)。高雄: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家庭醫學科。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黃隆民(1985)。國民中學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資惠(2002)。國小兒童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黃毅志(1998)。社會階層、社會網絡與心理幸福。台灣社會學刊,21,171-210。
    黃雅婷(2000)。國中女生早晚熟與身體意象、自尊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惠玲(2008)。國小女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黃敏榮(2003)。高級中學行政兼職教育角色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茂丁(2004)。工作-家庭雙向衝突之前因、後果及調節因子。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石發(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人員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黃國展(1990)。台北市中等學校校長領導方式與體育組長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麗華(1996)。大學職員工作滿足之研究-以某國立大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牧青(2000)。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港務局員工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楊淑麗(2003)。國民中學學校氣氛、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楊雅筠(2003)。老年人友誼支持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台北市老人服務中心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榮源(1998)。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鄭育文(2008)。工作壓力、休閒調適與身心健康之研究-以北區大學女性教師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順照(1997)。高壓力青少年所知覺的家庭、社會支持及其因應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慶中(1993)。教師結構及工作滿意狀況調查報告。台灣省教育廳印行。
    潘俊佑(1995)。高階管理人員人格特質與策略運用選擇之關係。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鄧柑謀(1991)。國民中學訓輔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坤宏(1999)。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關係之回顧:Meta分析。輔仁管理評論,6(1),21-36。
    蔡欣玲、林小玲(2001)。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量表之信效度測試。榮總護理,18(3),270-280。
    盧雅萍(2007)。高雄市國小級任教師運動參與行為、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賴貞嬌(2007)。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金青(1992)。國民小學行政兼職教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程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承慶(2001)。彰化縣民國小學擔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壓力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謝月香(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韓繼成(2002)。國民中學訓導人員角色壓力、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的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顏英(2003)。台北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教師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簡晉龍(2003)。自我建構與主觀幸福感:自尊與相融和諧的角色。國立正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闕美華(2000)。國中小學教師情緒智慧、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蘇守謙(2000)。資訊人員職業焦崩與離職決策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饒安邦(1991)。台北市國小教師行政兼職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顧燕玲(1990)。台北市市民對老人福利的認知與需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英文部分
    Anderson, E. F.(2000). Empower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Professional Governance of Nurses in Hospitals With and Without Shared Governance: A Descriptive Correlational and Comparative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s, University of Louisiana State, LA.
    Andrews, F. H. & Withey, S. B.(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New York: Plenum.
    Argyle, M.(1987).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London and New York: Methuen.
    Argyle, M., & Lu, L.(1990). Happiness and social skill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11, 1011-1017.
    Benmansour & Naima(1998). Job Satisfaction,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among Moroccan High School Teachers. Mediterrane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3(1), 13-33.(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57127)
    Blum, M. L., & Naylor, J. C.(1968). Industrial psychology: It Theoreitical and social foundation. New York: Happer & Low.
    Burress, M. A.(199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m Leader Behaviors and Team Performace and Satisfac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TX.
    Brickman, P., Coates, D., & Janoff-Bulman, R.(1978). Lottery Winner and Accident Victism: Is Happiness Relati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6, 917-927.
    Caplan, G.(1974). Social support and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Lectures on concept development. New York: Behavioral.
    Cassel, J.(1974). Psychosocial Processes and “Stress”: Theoretical Formul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 4(3), 471-482.
    Cobb, S.(1976). 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38, 300-314.
    Costa, P. T. & McCrae, R. R.(1980). Influence of Extraversion and Neuroticism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Happy and Unhappy Peop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8, 668-678.
    Csikszentmihalyi, M.(1975).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 The experience of ply in work and gam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Cutrona, C. E. & Russell, D. W.(1990). Type of social support and specific stress: Toward a theory of optimal matching. In B. R. Station, I. G. Sarason, & G. R. Pierce.(Eds.), Social support: An Interactional View, 319-366,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Diener, E.(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 542-575.
    Fredrickson, B. L.(2001).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 American Psychology, 109, 218-226.
    Frey, D., & Carlock, C.(1990). The Process of Intervention. The process of intervention, 113-139.
    Glenn A., Stephanie A. F., Donna M. G., & Elizabeth U. D.(2006).The Psychology of Engagement with Indigenous Identities: A Cultural Perspective.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thnic Minority Psychology, 12(3), 493-508.
    Gregory E. H., & James E. C.(2005). Multiple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Commitment as Predictors of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 37(3), 159-169.
    Guinn, B.(1990). The importance of healthy behaviors to the leisure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recreational vehicle tourist. Wellness Perspectivies, 6(4), 33-41.
    Heady, B., & Wearing, A.(1989). Personality, life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oward a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7(4), 731-739.
    Herzberg, F.(1966). Work and the nature of man. Cleveland: World Press.
    Hoppock, R.(1935).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House, J. S.(1981). Work strss and social support.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House, J.S., & Kahn, R. L.(1985). Measures and concepts of social support.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21, 83-108.
    Huebner, E.S. & Dew, T.(1996). The interrelationships of positive affect, negative affect,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an adolescent sampl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38, 129-137.
    Keating, P. M.(2000). The percived presence and important of the Herzberg motivator-hygiene factors among Chicago public school principals(Illinoi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s, University of Northern Illinois, IL.
    Locke, A.(1976). What i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4, 309-336.
    Lopez, R. A.(1999). Las comadress as a social support system. Affilia: Journal of Woman & Social Work, 14, 24-41.
    Lu, L. & Argyle, M.(1990). Happiness and coopera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12(10), 1019-1030.
    Lu, L.(199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sychosocial variables in Taiw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5, 351-357.
    Maslach, C., & Jackson, S.E.(1978). The client role in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34, 111-124.
    Michalos, A. C.(1985). Multiple discrepacies theory.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6, 347-414.
    Moreno, S. E.(1998). Job Satisfaction of Nurse Practitioners in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Corp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s, University of Nevada, NV.
    Myers, D. G., & Diener, E.(1995). Who is happy? Psychological Science, 6, 10-19.
    Olanrewaju, L. A.(2002). Job satisfaction of the business faculty in the Virginia Community College system: an examination of Herzberg’s motivation-hygiene theory(Frederick, Herzber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s, University of George Mason. VA.
    Paula F., & Andrew J. C.(2007). Family Instability and Child Well-Being.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2, 181-204.
    Podesta, C.(1990). Self-esteem and the six-second secret. Newbury, CA: Sage.
    Robbins, S. P.(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7nd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Seashores, S. E. & Taber, T. D.(1975).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es. American Behavior and Scientists, 18, 346-358.
    Shumaker, S. A., & Brownell, A.(1984). Toward a theory of social support: Closing conceptual gap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40(4), 11-36.
    Smith, P. C., Kendell, L. M., & Hulin, C. L.(1969).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and Retirement. Chicago: Rand Mcnaylly.
    Smucker, M. K.(2001). Job satisfaction and referent selection in the sport industr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s, University of Florida State. FL.
    Spector, P. E.(1982).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as a function of employee’s locus of control.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1(3), 482-497.
    Spector, P. E.(1997). Job Satisfaction: Application, Assessment, and Consequences. Thousand Oaks, CA: Sage.
    Stone, M. J., & Kozma, A.(1980). Issues relating to the usage and conceptualization of mental health constructs employed by psychologis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111, 269-281.
    Taylor, S. E., Peplau, L. A., & Sears D. O.(1994).Social psych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Thoits, P. A.(1986). Social support as coping assistance.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4(4), 416-423.
    Thomas, A. W., & Douglas G. B.(2007). Job Satisfaction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s Nonadditive Predictors of Workplace Turnover. Journal of Management, 33(2), 141-160.
    Tracey, E. R., Scott, J. Y., & Virginia A. K.(2006). Relationships Between Adult Workers’ Spiritual Well-Being and Job Satisfaction: A Areliminary Study. Counseling and Values, 50, 165-175.
    Tracy, B. H.(1990). Sex roles and social support as moderators of life stress adjust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3), 576-585.
    Turner, R. J.(1983). Direct, indirect, and moderating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associated condition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4(4), 416-423.
    Veenhoven, R.(1984). Condition of Happiness. Dordrecht, Boston and Lancaster: D. Reidel.
    Veenhoven, R.(1991). Is happiness relativ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4, 1-34.
    Veenhoven, R.(1994). Is happiness a trait? Tests of the theory that a better society does not make people any happier.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32, 101-160.
    Wellingham-Janes, P.(1984). Adolescence and self-esteem. CA: Walk Lithorgraph.
    Wills, T. A.(1985). Supportive function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S. Cohen & S.L. Syme(Eds).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Orlando, FL:Academic Press.
    Wilson, W.(1967). Correlates of avowed happin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67(4), 294-30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95911004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11004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0401.pdf93KbAdobe PDF2821检视/开启
    100402.pdf144KbAdobe PDF2842检视/开启
    100403.pdf115KbAdobe PDF2936检视/开启
    100404.pdf169KbAdobe PDF2903检视/开启
    100405.pdf184KbAdobe PDF21488检视/开启
    100406.pdf286KbAdobe PDF26868检视/开启
    100407.pdf248KbAdobe PDF22307检视/开启
    100408.pdf524KbAdobe PDF21071检视/开启
    100409.pdf258KbAdobe PDF2953检视/开启
    100410.pdf188KbAdobe PDF2967检视/开启
    100411.pdf280KbAdobe PDF23249检视/开启
    100412.pdf383KbAdobe PDF21035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