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87 (78%)
Visitors : 46287674      Online Users : 71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033


    Title: 房價與空屋、餘屋之關係分析—以臺灣地區為例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housing prices with vacant houses and housing inventories in Taiwan.
    Authors: 邱妙如
    Chiu, Miao Ju
    Contributors: 林祖嘉
    邱妙如
    Chiu, Miao Ju
    Keywords: 空屋
    餘屋
    vacant house
    house inventories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1-09-29 18:32:03 (UTC+8)
    Abstract: 國人對於「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很重視,加上房地產也是國人重要的投資工具,所以台灣的住宅市場存在著特異的現象,空屋率較外國高出許多,加上空屋數量雖多,但是房價卻似乎沒有因為過多的供給而下跌,這樣的現象令人好奇。
    國內對於空屋面的探討很多,但因為受限於資訊的取得,而對於餘屋的研究有所侷限,以往文獻定義空屋為被閒置的房屋,包括大眾和建商手中所持有的空屋,而餘屋為建商尚未售出的存貨。比起空屋,餘屋和市場的價格應更為密切關係,因此本文將空屋定義為大眾手中持有的空屋;將餘屋定義為建商手中持有的空屋,試圖去了解空、餘屋和房價間的關係,利用可取得的資料進行實證。
    本文主要的研究發現為:
    (一) 利用房價、空屋數、餘屋數三條式子去進行三階段最小平方法,發現所有變數的符號符合預期,且餘屋數、家戶數、地價、國民生產毛額和貨幣供給對房價有顯著的影響,空屋數和台股加權指數則不顯著,這表示會直接對房價產生影響的是餘屋數而非空屋數,這也是為什麼國內的房價不會受到龐大的空屋數量影響而下跌。
    (二) 透過共整合檢定,更清楚的顯示房價、餘屋、國民生產毛額和貨幣供給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係,這表示若要了解和解決住宅市場的問題,或許應該使用餘屋來估計、了解市場的狀況。
    Reference: 中文部分
    白金安、張金鶚(1996),「預期景氣變動對預售屋與成屋價格差異影響之研究」,中國財務學刊,第3卷第2期,頁99-114。
    宋南國(1983)「台北縣國民住宅供需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瑞麟、陳蓓如(1993)「台灣空屋資源浪費與利用初探」,都市與計畫,第22卷第1期,頁23-41。
    吳森田(1994),「所得、貨幣與房價-近二十年臺北地區的觀察」,住宅學報,第2期,頁49-66。
    林見飛(2000),「從空屋鍊理論推論都市住宅空屋移動現象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
    林秋瑾、王健安、張金鶚(1996),「房地產景氣與總體經濟景氣於時間上領先、同時、落後關係之探討」,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彙刊,第7卷第1期,頁35-56。
    林恩從、林秋瑾、張金鶚(1997),「臺灣房地產景氣與金融變數長期關係之研究」,中國財務學刊,第4卷第4期,頁75-91。
    林佳蓉、張金鶚(2003),「空屋的迷思:台灣地區359區市鄉鎮空屋率之成因分析」,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秋謹、張金鶚(2000),「空(餘)屋的問題與對策分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計畫成果報告。
    林韋宏、彭建文、林子欽(2003),「租金、房價及空屋率之調整關係分析-台北都會區之實證」,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
    林祖嘉(1994),「台灣地區住宅需求與租買選擇之聯合估計」,政大學報,第68期,社會科學類,頁183-200。
    林祖嘉(2000),「台灣地區空屋與餘屋問題及對策之研究」,土地銀行研究計劃期末報告。
    林祖嘉(2002),「台灣地區餘屋存量影響因素之分析」,住宅學報,第11卷第1期,頁23-34。
    林祖嘉、林素菁(1994),「台灣地區住宅需求價格彈性與所得彈性之估計」,住宅學報,第2期,頁 25-48。
    林祖嘉、林素菁(2001),「台灣地區住宅供給彈性之估計」,住宅學報,第10卷第1期, 頁17-28。
    林祖嘉、張金鶚、彭建文(1994),「台灣地區空屋率與房價調整之均衡分析」,國科會八十二年經濟學門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選集,頁85-106。
    施嘉明(1981),「台灣地區住宅政策之通盤檢討」,行政院秘書處七十年度專題研究報告。
    洪御仁(2007),「中古屋及預售屋房價指數之建立、評估與整合-台北都會區之實證分析」,政大地政研究所。
    花敬群(2001),「自有率、空屋數量與住宅市場調整」,住宅學報,第10卷第2期,頁127-137。
    花敬群、張金鶚(1999a),「成屋市場與預售屋市場價格與數量關係之研究」,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第9卷第3期,頁494-504。
    花敬群、張金鶚(1999b),「住宅空間次市場價格比例與市場規模關係之研究」,都市與計畫,第26卷第1期,頁79-94。
    張金鶚(1989),「房地產景氣指標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
    張金鶚(1990),「台灣住宅問題之剖析-台灣光復四十五年專輯:經濟建設篇-邁向經濟自由化之路」,臺灣省政府新聞處,頁169-202。
    張金鶚(1995),「台灣省國民住宅等候名冊制度與空屋問題之研究」,中華民國住宅學會年會論文。
    張金鶚(1995),「房地產景氣與總體經濟景氣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會委員會研究計畫。
    張金鶚(1999),「住宅資訊系統之整合與規劃研究」,內政部營建署委託研究計畫。
    張金鶚(2000),「桃園縣、新竹市(縣)、台中縣、台南市、高雄縣等六縣市空(餘)屋之資料分析研究」,內政部營建署委託研究計畫。
    張金鶚與花敬群(1997)「住宅市場價量波動之研究」,住宅學報,第5期,頁1-15。
    曾文龍(1980),「台北市房地產價格變動之研究」,政大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淑英(1993),「空屋資訊調查與分析體制建立之研究-以台北市之住宅為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佩玲(1994),「住宅價格與總體經濟變數關係之研究-以向量自我迴歸模式(Var)進行實證」,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彭建文(2004),「台灣地區空屋狀況變遷與原因分析」,住宅學報,第13卷第2期,頁23-46。
    彭建文、張金鶚(1995)「臺灣地區空屋現象與原因分析」,住宅學報,第3期,頁45-71。
    彭建文、張金鶚、林恩從(1998),「生產時間落差對房地產景氣之影響」, 經濟論文叢刊,第26輯第4期,頁409-429。
    彭建文、張金鶚(1998),「房地產景氣與總體經濟、金融市場關係之研究」,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頁43-66。
    彭建文、張金鶚(1999),「為何房地產市場長期不景氣?景氣變動下,建商供給行為之探討」,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第八屆會論文集,頁427-448。
    彭建文、張金鶚(2000),「總體經濟對房地產景氣之影響」,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第10卷第3期,頁330-343。
    彭建文、張金鶚(2000),「預期景氣與宣告效果對房地產景氣影響之研究」,管理學報,第17卷第2期,頁343-368。
    彭建文、張金鶚、林恩從(1998),「房地產景氣對生產時間落差之影響」,經濟論文叢刊,第26輯第4期,頁409-429。
    楊奕農(2005),時間序列分析-經濟與財務上之應用,雙葉書廊。
    楊宗憲(2003),「住宅市場分析的三個議題--產品定位、餘屋、第二屋之研究」,政大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雅婷與彭建文(2003)房價結構性改變之檢測-以台北縣、市房價為例,台灣土地研究,第6卷第2期,頁43-60。
    游淑滿、李春長(2006),「房價、優惠房貸政策與總體經濟變數因果關係之研究」,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華昌宜(1991),「住宅會計帳之分析屬性及其在台灣建立之探討」,中華民國住宅學會年會論文。
    葉家源(1996),「短期均衡住宅市場空屋稅課徵模型之研究」,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碧瑩(1989),「房地產景氣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陳明吉(1988),「房地產價格變動因素及影響之研究」,政大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柏宇(1998),「住宅市場空屋稅模擬空屋稅課徵效果之研究」,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
    蔡怡純、陳明吉(2007),「台北地區不動產價格波動與蛛網理論」,台灣土地研究,第10卷第2期,頁1-22。
    謝潮儀(1990),「住宅市場資訊調查體制之研究」,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潮儀(1997),「臺灣省待售餘屋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立敏(1991),「建立以住宅政策為導向之住宅資訊系統」,中華經濟研究院計畫報告。
    英文部分
    Alchian ,A., and W.R. Allen(1964),Exchange and Production: Theory in Use,Wadsworth Publishing Co.
    Blank,D.M.,and L.Winnick(1953),“The Structure of the Housing Market,”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67,181-208.
    Chen ,M.C .,and K.Patel (1988),“House Price Dynamics and Granger Causality :An Analysis of Taipei New Dwelling Market,” Journal of the Asian Real Estate Society,1(1),110-126.
    Chinloy,P.(1996),“Real Estate Cycles: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Journal of Housing Research ,7(2),173-190.
    Eubank ,A .A.Jr.,and C.F. Sirmans(1979),“The Price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Rental Housing in the United State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93,163-168.
    Guasch, J.L.,and R.C.Marshall(1985),“An Analysis of Vacancy Pattern in the Rental Housing Market,”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7,208-229.
    Gabirel,S.A., and F.E, Nothaft(1988),“Rental Housing Market and the Natural Vacancy Rate,”AREUEA Journal,16,419-429.
    Haurin,D.(1988),“The Duration of Marketing Time of Residential Housing,”AREUAU Journal,16,396-410.
    Jud,G.D. and J. Frew(1990),“Atypicality and the Natural Vacancy Rate Hypothesis”,AREUEA Journal,18,p295-301.
    Mean,G.P.(1995),“Cycles in Trends in UK Housing,”Discussion Papers in Urban and Regional Economics,114,University Reading.
    Read,C.(1988),“Advertising and National Vacancies in Rental markets,”AREUEA Journal,19,138-153.
    Reece,B.F.(1988),“The Price-Adjustment Process for Rental Housing:Some Further Evidence,”AREUEA Journal,16,411-418.
    Rose ,K.T.,and L.B. Smith(1983),“The Price-Adjustment Process for Rental Housing and the Natural Vacancy Rate,”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3,779-786.
    Shilling ,J.D.,C.F. Sirmans, and J.B. Corgel(1987),“Price Adjustment Process for Rental Office Space,”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2,90-100.
    Smith,L.B.(1974),“A Note on the Price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Rental Housing,”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4,478-481.
    Struyk,R.J.(1988),“Understanding High Housing Vacancy Rate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ordon,”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Areas,22,373-380.
    Voith,R.D., and T.Crone(1988),“National Vacancy Rates and the Persistence of Shocks in the US Office Markets”,AREUEA Journal,16,443-458.
    Wheaton,W.C., and R.G.Torto(1988),“Vacancy Rate and the Futher of Office Rents,”AREUEA Journal,16,430-436.
    Wheaton,W.C.(1990),“Vacancy,Search, and Prices in a Housing Market Matching Model,”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8,1270-1291.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濟學系
    97258024
    9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25802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經濟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5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