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175/141113 (78%)
Visitors : 46548447      Online Users : 58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108


    Title: 冷戰後美國與中共的南海戰略互動研究
    Authors: 鄭秋明
    Cheng,Chiu Ming
    Contributors: 邱坤玄
    鄭秋明
    Cheng,Chiu Ming
    Keywords: 南海
    東協問題
    中共
    國家安全
    South China Sea
    Issues of ASEAN
    PRC
    National security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1-09-29 18:36:22 (UTC+8)
    Abstract: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採取長期的對蘇聯的社會主義國家圍堵不接觸的「冷戰」作為,此種兩極體系發展產生一種軍備競賽方式取代戰爭模式,1991年蘇聯共產體制瓦解,原已經於一九八九年宣告結束的東西「冷戰」正式結束,冷戰結束後,世界軍事格局脫離了兩極對峙,1978年鄧小平掌權後,判斷世界新形勢,修正社會主義路線,經濟上遂行改革開放政策,帶動了中共國力崛起。
    崛起的中共在軍事上不斷現代化,威脅著南海爭議相關國家,同時也代表美國在亞洲的利益受到挑戰,中共近期將南海島礁主權列為國家重大利益,軍力部署轉向海洋及東南方,也使中國威脅論升高,導致東協部份國家紛紛加強軍備,增加亞太地區的不穩定性,促使東協國家引進美國力量介入。
    美國持續在東亞地區透過雙邊同盟或軍事關係,維持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第44任總統歐巴馬也以重返亞洲為國務外交重大政策,因此美國與中共兩國在亞洲地區的合作或競爭作為,未來將左右南海爭議走向,這也是南海問題複雜的原因。
    南海領土主權爭議是二戰結束後,亞洲國家戰後紛紛掙脫殖民國控制,先後完成各種制度的國家獨立開始,另外1952年國際海洋法公佈領海及鄰接區公約,也喚起世界各海洋國家的重視,然而國際法著重現實主義立場,使得南海周邊各國莫不以島礁「先佔」(Occupation)的行為爭取國家利益。
    本文以南海地區的情勢發展為基礎,探究中共與美國對南海的國家戰略,首先從國際海洋法論南海主權問題,接續再由政治外交、經濟貿易、軍事等戰略面向分析,最後比較兩個大國的戰略互動行為,以求更進一步認識南海問題。



    Since the end of WWII, the democratic countries which led by U.S. have been adopting a policy with isolating and encircling measures to against former USSR and its follower communist countries for more than 3 decades which known “Cold War”, instead of traditional warfare, the pattern of these two poles of the political bodies gradually developed another situation of armament competition, in 1991, the communist body of the Soviet has collapsed, it was also a formal declaration of the end of West-East confrontation which we called Cold War. Ever since the Cold War, the pattern of the military strategy has been changed, in 1978, under Deng, Xiao-Ping’ ruling, he re-aligned its original socialist route by judging reality of world environment and adopted open policies on the aspect of economy, this movement has caused China’s power rising.
    China’s rising continuously keeping PLA modernized militarily, that also caused significant threats to countries who involve the dispute of South China Sea issues, mean while, it represent that the U.S. interests in Asia have been challenged as well, China has claimed the sovereignty of isled of South China Sea as critical interests of PRC recently, the deployment of forces has been moved to south east of China and its coastal areas, this move has elevated the possibility which known as “theory of China’s threat” and relatively increased Pac-Asia regions unstable and caused armaments enforcement themselves, it also welcome US power involve by ASEAN.
    The US continuously intent to maintain it’ interests in South Asia through bi-lateral allies and military relations cooperation, the President Obama has announced that return to South Asia will be a significant policy for US, thu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US and China in the area will affects the dispute among the countries and makes it more complex.
    The dispute of South China Sea sovereignty had started after WWII and countries which out of colonial controlled and had all their policies established, on the other hand, in 1952,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Sea (UNCLOS) issued has reminds and abstracts oceanic countries attention, however, international laws tend to reality, so that there is no country around the South China Sea without struggling for its own interests which by measure of pre-occupying isled on that.
    The context is bas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uth China Sea as fundamentals so as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both US and PRC whom involved South China Sea disputes, first will start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of sovereignty base on international ocean laws, and then to discuss on analysis of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political diplomacy, economic trade and military and will be wrapped up by the comparison of US-PRC on strategic interaction so as to make readers gain more understanding on the issues of South China Sea.
    Reference: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一) 專書
    1. 江澤民,國際形勢和軍事戰略方針。北京:解放軍出版,民94。
    2. 江澤民,加強對現代化技術特別是高技術下局部戰爭的學習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民94。
    3. 江澤民,加強對現代化技術特別是高技術下局部戰爭的學習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民92年。
    4. 毛思迪(Steven Mosher),中國-新霸權。台北:立緒,民90。
    5. 朱洶源,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民88年。
    6. 高一中譯,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戰洲觀點。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頁。
    7. 李政賢,質性研究。台北:五南圖書,民95。
    8. 李金明,南海爭端與國際海洋法。北京:海洋,民92。
    6. 中廣新聞網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214/1/2mdgf.html檢索日期2011/02/14。
    7. 「美中雙方經貿發展」,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民國99年6月 9日,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10526/4436298.html。
    8. 「儲量達300億噸:南海被列為國家十大油氣戰略戰區之一」,中國石油網,民國94年4月6日,http:www.oilnews.com.cn/gb/misc/content610990.htm。
    9. 「中國自建094型戰略核子潛艦」,中國時報,民國93年12月4日, http://linsouth.myweb.hinet.net/web/weapon/c-20.htm。
    10. 李光耀,「30到50年內美國仍對亞太有影響力」,中國時報,民國99年5月17日,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14/17/2d0n3.html。
    11. 「中國宣佈五年內在南中國海增派36條艦艇巡邏」,中國電子報,民國100年5月11日,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4/132011051100764.html。
    12. 吳明杰,「共軍航母年底下水,藍委憂國安」,中時電子報,民國100年4月26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26/4/2qg61.html。
    13. 「我國主張大陸礁層 立場」,中華民國外交部,民國98年10月,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40535&ctNode=2040&mp=1。
    14. 「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就美海軍監測船進入黃海中國專屬經濟區活動事件答記者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民國98年5月6日,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hn/pds/wjdt/fyrbt/t560803.htm。
    15. 摘錄自新聞,中國研製最深潛水器可探全球99.8%海底 ,今日新聞,民國99年9月14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14/17/2d0n3.html 。
    9. 吳東林,中國海權與航空母艦。台北:時英出版社,民99。
    16. 邱文彥,「台灣對於南海的海洋環境政策」,行政院,民國99年9月15日,http://mebc-scs.marine.nsysu.edu.tw/images/Text/Abstract_Chiau.pdf 。
    17. 「中國亞龍灣核子潛艦基地」,自由時報,民國99年10月21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oct/21/today-int2.htm。
    18. 「大湄公河次區域鐵路銜接計劃」,民國100年2月8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2/08/ch1102020001.htm。
    19. 「三亞基地擴建」, 光華日報,民國97年4月17日,http://news.sina.com/oth/kwongwah/000-103-102-103/2008-04-17/02222822160.html。
    20.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法律快車網,民國100年3月30日, http://law lawtime .cn/d540746545840.html。
    21. 「軍力差20年中無意挑戰美」,法新社,民國100年5月18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519/19/2rsrq.html。
    22. 「美國和東盟首腦峰會 南海問題再次聚焦」希望之聲,民國99年9月11日,http://big5.soundofhope.org/。
    23. 楊芙宜,「美中戰略較勁」,旺報,民國99年11月19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
    24. 馬素紅、張蓓懿,「中美經貿深度交融利益與分歧何在」,新浪網,民國100年5月26日,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10526。
    25. 「越南抗議中國在南海禁漁措施」,新浪網,民國98年6月8日,http://news.sina.com/102-000-101-101/2009-06-08/1706589376.html。
    10. 郭樹勇譯,美國大戰略。北京:北大,民94。
    26. 「051C中華神盾」,軍事焦點評論,2005年3月26日http://www.diic.com.tw/comment/940210/940326.htm。
    27. 宋燕輝,「南海問題怎麼辦?」,南風窗雜誌,民國100年1月27日http://magazine.sina.com/bg/nfcmag/2010003/2010-02-09/ba83601.html。
    28. 駐新加坡代表處經濟組,國際商情網,民國100年6月14日,http://www.trademag.org.tw/News.asp?id=544948。(viewed at 2010/11/06)
    29. Country Analysis Briefs,South China Sea,pp. 2-3,http://www.eia.doe.gov/cabs/South_China_Sea/pdf.pdf 2008,11,3(viewed at 2011/4/06)。
    30. Wen Han,“Hu Jintao Urges Breakthrough in Malacca Dilemma”, Wen Wei Po, http://epublications.bond.edu.au/cm/vol8/iss2/1/(viewed at 2004/01/14)。
    31. 「有爭議海域」,BBC中文網,民國98年8月12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8190000/newsid_8196600/8196642.stm。
    32. 「美國不支持任何南海領土主張,堅持領土爭端和平解決」,CNN中文網,民國99年10月12日,http://edition.cnn.com/2010/WORLD/asiapch/10/12/vietnam.gates.maritime/index.htm。
    33. 「中國新一代柴電潛艦」,HSH論壇,民國100年6月23日,http://www.mdc.idv.tw/mdc/navy/china/039ab.htm
    34. 胡錦濤在2005年12月小布希總統訪北京時,表示中國 並無意原挑戰美國的全球霸權。見Joseph Kahn,「In Candor From Chin, Efforts to Ease Anxiety」The New York Times,民國95年4月17日,.http://www.nytimes.com/2006/04/17/world/asia/17hu.html。
    35. 各爭議國在南中國海占領情形分析,http://www.eia.doe.gov/cabs/South_China_Sea/pdf.pdf,
    11. 陳治世,國際法。台北,台灣商務,民77。
    36. David Lague,“危險海域:南中國海的追逐,Http://www.globalasia org/print.php? c=188(viewed at 2009/06/30)
    37. 希拉蕊柯林頓「美國的亞太義務」,Honolulu, October 28,2010.http://www.state.gov/secretary/rm/2010/10/150141.htm.(viewed at 2010/11/06)
    38. Hungdah Chiu and Choon-ho Park, 剖析島礁在國際海洋法公約的法律地位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Paracel and Spratly Islands,” in Ocean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Law, Vol.3, No.1
    39. Philip Brenner and Saul Landau,告別「門羅主義」“Farewell, Monroe Doctrine,”Foreign Policy in Focus, http://www.fpif.org/fpiftxt/5830。(viewed at 2009/02/02)
    40. Keynote Address by Singapore Prime Minister Goh Chok Tong at The Wef East Asia Economic Summit, http://www.aseansec.org/1232.htm. (viewed at 2002/05/06)。
    41. Wen Han, Hu Jintao 突破麻六甲困境, 2004年1月14日,http://epublications.bond.edu.au/cm/vol8/iss2/1/。
    (七) 報章雜誌
    1. 大陸中心,「中國地位上升 美國重返亞洲」,中國時報,2010年12月27日,版13。
    2. 郭崇倫,「中國外交劇變的一年」中國時報,2011年1月4日,版15。
    3. 孔傑榮、約翰范戴克,「中美關係的危險地帶」,聯合報,2010年12月9日,版7。
    12.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民92。
    4. 曹少滋,「中共海軍遠洋防衛的轉型與侷限」,青年日報,2010年11月23日,版7。
    5. 中評社社評,「美國宣示南海立場的戰略考慮」,中央日報,2010年9月4日,版5。
    6. 錢其琛,「中國對南海觀點」,蘋果日報(香港),1997年7月27日,版A27。
    7. 中華商報,2001年1月11日「全球藍色圈地越演越烈」。
    8. 中央日報,2010年.09月.04日,中評社社評-「美國宣示南海立場的戰略考慮」。
    9. 中國時報,2010年6月7日,版17。
    10. 孔傑榮、約翰范戴克,「中美關係的危險地帶」,(聯合報2010年12月9日),版7。
    11. 曹少滋,青年日報七版「中共海軍遠洋防衛的轉型與侷限」2010年11月23日青年日報, 2010年11月23日,版7。
    12. 新華社,2011年 3月14日,中國、菲律賓和越南的石油公司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簽署了「在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
    13. 聯合晚報,2010年8月12日。
    13.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台北:國立編譯館,民86。
    14. 文匯報(香港),1999年1月17日。
    15. 新華社(雅加達)1996年7月23日電。
    16. 蘋果日報(香港),1997年7月27日,版A27
    17. 青年日報,94年11月7日第3版。
    (八)官方出版品:
    1. 中國國務院國防部,2006年中國國防白皮書(北京: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民95。
    2.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Ⅷ部分島嶼制度。
    3.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Ⅴ部分專屬經濟區內的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
    4.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998年。
    5. 國防部,國軍軍語辭典(桃園:國防大學),民91。
    14. 黃異,國際法。台北,啟英文化,民85。
    6. 海軍總司令部,海軍巡弋南沙海疆經過(台北:中國海軍月刊社),民45。
    7.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VIII部分島嶼制度。
    英文部份
    英文期刊
    1. Dixon, op.cit, p. 145,D.H.N.Johnson,“Acquesitive Prescrip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in British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27.1950, pp.334-354.
    2. David Mitrany, “A Working Peace System An Argument for the Functional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London”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1943, p. 56.
    3. Gerald Segal, “Tying China into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Survival, Vol.37.no.2 (Summer 1995), pp. 68-69.
    4. Hungdah Chiu and Choon-ho Park,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Paracel and Spratly Islands,” in Ocean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Law, Vol.3, No.1.
    5. JD Pollack, “US Navy Strategy in Transition: Implications for Maritime Security Cooperation,” p.9.
    6. Philip Brenner and Saul Landau,“Farewell, Monroe Doctrine”, Foreign Policy in Focus.
    15. 黃異,國際海洋法。台北:渤海堂,民81。
    7. Qian Wenrong. “Alliance七 and Alignments in the Asia Pacific: Foundations for Stability or Seeds of Disaster?” paper presented to the 12 Asia-Pacific Roundtable, May31-June 4, 1998, Kuala Lumpur.p.12.
    8. Ralf Emmers, “The Changing Power Distribu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mplication for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Avoidance RSIS working paper No. 183, (September 30, 2009).
    9. Secretary Condoleezza Rice,“Remarks at Sophia,”Tokyo Japan,( March 19,2005).
    10. Yang Yi, “The Sino-American Security Dilemma at Sea”China Security, Issues, No.17&18, p.108.
    16. 馬振坤,中國安全戰略與軍事發展。台北:華立圖書,民97。
    17. 曹雄源,布希政府時期反恐國家戰略。桃園:國防大學譯印,民97。
    18. 曹雄源、廖舜右譯,柯林頓政府時期全球時代的國家安全戰略。桃園:國防大學,民96。
    19. 張穎,外交風雲新歷記。湖北:人民山版社,民94。
    20. 劉必榮著,國際觀的第一本書-看世界的方法。台北:先覺出版社,民98。
    21. 劉伯奎,中法越南交涉史。台北:學生書店,民79。
    22. 劉宏暄,中國睦鄰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民90。
    23. 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民96。
    24. 鄧小平著,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民92。
    25. 趙雲山,消失中的兩岸。台北:新新聞出版社,民85年。
    26. 傅琨成、水秉和著,中國與南中國海問題。台北:問津堂書局,民96。
    27. 傅崑成,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暨全部附件。台北:三民書局,民83。
    28. 閻學通、孫學峰著,中國崛起及其戰略。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民94。
    29. 魏靜芬、徐克銘,國際海洋法與海域執法」,台北:神洲圖書,民91。
    30. 鞠海龍,中國海權戰略。北京:時事出版,民99。
    (二) 譯著
    1. 艾倫.柯林斯(Alan Collins),東南亞安全困境(The Security Dilemmas of Southeast Asia),楊紫函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00年。
    2. David Shambaugh,現代化中共軍力(Modermizing China’s Military: Progrss, Problems, and Prospects)。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03年。
    3. Department of Defense,USA,柯林頓頓政府時期全球時代的國家安全戰略(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or A Global Age,2000),曹雄源譯。桃園:國防大學,2000年。
    4. Department of Defense,USA,柯林頓頓政府時期新世紀的國家安全戰略(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or A New Century, 1997.1998、1999),曹雄源譯。桃園:國防大學,2007年。
    5. Department of Defense,USA,2010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報告(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黃文啟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00年。
    6. Michael E. Brown, Owen R. Cote, Jr, Sean M. Lynn-Jones, and Steven E. Miller著,中國崛起( The Rise of China),李育慈、黃俊彥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00年。
    7. 默漢 馬力克 Mohan Malik ,龍困險灘(Dragon On Terrorism)。黃淑芬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02年。
    8.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Asian Perspectives on the Challenges of China),高一中、余忠勇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01年。
    9. 譚門(Ronald L. Tammen)、古格樂(Jacek Kugler),權力轉移(Amazon.com: Power Transitions: Strategies For the 21st Century),向駿譯。台北:史政編譯室,2003年。
    10. 維尼.伯特(Wayne Bert),孰者勝出-美國與中國在東南亞之爭(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Security: A Changing of the Guard?)。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11. 甘浩森(Roy Kamphausen)、施道安(Andrew Scobell),解讀共軍兵力規模(The PLA at Home and Abroad: Assessing the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of China`s Military),黃文啟譯。台北:史政編譯室。2000年8月。
    12. 納瓦羅(Peter Navarro),中國戰爭即將到來(The Coming China Wars),褚耐安、郭思妤譯。台北,台灣培生,2007年。
    13. 甘浩森(Roy Kamphausen)、施道安(Andrew Scobell),解讀共軍兵力規模(Right-Sizing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黃文啟譯(台北,五南。2010年。
    14. 菲爾伯利Michael Pillsbury,中共對未來安全環境的辯論,(China Debates the Future Security Environment),高一中譯。台北:國防部史編局譯印,2001年1月。
    15. 哈利查德(Zalmay Khalilzad etc.),美國與亞洲(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Towar a New U.S. Strategy and Force Posture),黃俊彥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01年。
    (三) 期刊
    1. 丁樹範,「兩會的十一屆二次會議:一切為經濟」。戰略安全論壇彙編(,2009年12月),頁7。
    2. 王央城,「美國2008年中國軍力報告的發展與特色」。戰略安全研析,第36期(2008年4月),頁15-18。
    3. 王志鵬,「中國擴建海南島三亞基地的戰略意涵及影響」。戰略安全研析,第37期(2008年5月),頁25-28。
    4. 王世誼,「論中共三代領導集體全球戰略觀的演變」。人文雜誌(2000年),頁119。
    5. 王瑞麟,「中共建構遠洋海軍戰略意圖」。全球戰略觀察,桃園:國防大學戰研所,2008年10月,頁55-56。
    6. 江敏華,「人民幣升值對台灣的影響與政策建議」。戰略安全研析,第六十七期(2010年11月),頁27。
    7. 江敏華,「從東協經濟整合看中國的區域戰略」。戰略安全研析,第47期(2007年3月)頁34-38。
    8. 江敏華,「從南海爭議看中國的南海策略」。戰略安全研析,第50期(2009年6月),頁49-53。
    9. 江敏華,「美國與東南亞關係進展之研析」。戰略安全研析,第51期(2009年7月),頁39-44。
    10. 朱雅瓊,「可燃冰 來自深海的未來能源」。中國投資(2007年9月),頁82。
    11. 余 頌,「美國對南中國海的軍事滲透」。國際資料訊息,第12期(2000年12月),頁28-31。
    12. 宋燕輝,「興建南沙太平島飛機跑道的政策意涵」。戰略安全研析,第34期(2008年2月),頁6-9。
    13. 宋燕輝,「南沙倡議之意涵與可能之影響」。戰略安全研析,第35期(2008年3月),頁45-48。
    14. 李瓊莉,「2009年東協高峰會之觀察與分析」。戰略安全研析,第56期(2009年12月),頁31-34。
    15. 沈明室,〈中共東南亞戰略的美國因素〉,全球政治評論,第18期(2007年4月),頁77-96。
    16. 林文隆,「千艦海軍戰略評析」。海軍學術月刊,第42卷第一期(2008年2月),頁44。
    17. 林紅,「論兩岸在南海爭端中的戰略合作問題」。台灣研究集刊,第107期(2010年第1期),頁70。
    18. 林廷輝,「龍在陌生海域:中國對太平洋島國外交之困境」。國際關係學報,第30期(2010年7月),頁57。
    19. 袁征,「重返亞洲」。國際政治,第4期(2010年),頁25。
    20. 孫莎嵐,「和平的崛起與我國南海政策」。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第5卷第1期(2005年3月),頁53。
    21. 馬燕冰,「歐巴馬政府的東南亞政策」。和平與發展,第1期(2010年),頁14。
    22. 姜志達,「新時期中共-東協關係及其走向」。國際問題研究,第5期(2010年),頁6-7。
    23. 陳欣之,「南沙主權糾紛對台海兩岸關係的意義與影響」。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7期(1997年7月),頁23。
    24. 陳欣之,「東協系列高峰會的大國外交」。戰略安全研析,第六十七期(2010年11月),頁31。
    25. 陳鴻瑜,「南海爭端的政治與法律面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三十二期(2010年),頁1-4。
    26. 張心怡,「東協+3」vs.(「跨太平洋策略性經濟夥伴協定+N」:亞太經濾整合的擴大及其效應)。國際關係學報,第29期(2010年),頁131-168。
    27. 劉志鵬,「南海及周邊國家地區的戰略態勢與中國對策」。成都教育學院學報,第18期(2004年12月),頁53。
    28. 劉阿明,「美國對緬甸政策的調整及其前景」。國際政治,5月刊(2010年5月),頁44。
    29. 劉容子,「美國重新調整國家海洋戰略的重大舉措」。海洋開發戰略研究(2004年),頁171-183。
    30. 劉孟奇,「貨幣戰威脅全球化」。天下雜誌,第466期(2011年2月),頁96。
    31. 劉養潔,「南海主權地緣政治經濟透析」。人文地理,第4期(2006年8月),頁123-126。
    32. 菲利普。桑德斯,「東亞合作背景下的中美關係:協調利益分歧」。外交評論月刊,第6期(2005年),頁35-36。
    33. 楊洁勉,「新時期中美合作的動力和阻力」。國際問題研究,2010年第5期(2010年),頁1。
    34. 趙國材,從國際法觀點論海峽兩岸共同合作開發南海油氣資源。軍法專刊,第56卷第5期(2010年),頁58。
    35. 應紹基,「南海紛爭的原因發展過程與現況」。海軍學術月刊,第29卷,第8期(1995年),頁28。
    36. 鍾堅,「突擊: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尖端科技,第227期(2003年7月),頁7-8。
    (四) 研討會論文
    1. 劉曉鵬、 陳愉雯,「從(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形同虛設之原因論析南沙群島主權爭議」第二屆海洋與國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國防大學海軍學院,2010年11月16日。
    2. 馬振坤,「中共海權發展之迷思」,國防大學戰爭學院「國防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年5月24日。
    (五) 博碩士論文
    1. 何佳憲,「中共外交政策的調適-以南海政策為例」。私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3年。
    2. 王治平,「中共南海政策演進與實踐」。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6年。
    3. 袁術林,「南海問題與中國國家安全利益」。國立暨南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6年。
    4. 蕭煜霖,「美國與中國大陸在東南亞權力結構變遷之發展」。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9年。
    (六) 網路資料
    1. 丁雨,張學峰、章名豈,「美軍首次承認艦艇相撞時美艦正跟蹤中國潛艇」,人民網,民國98年6月23日,
    2. 防中,「美關島部署無人偵察機」,中央社,民國99年9月9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09/5/2codi.html。
    3. 「美國南海立場」中央社,民國100年6月1日,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106020009&pType0=aALL&pTypeSel=0。
    4. 美智庫,「美國不應放棄南海與印度洋」,中央社,民國99年9月6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06/5/2cinn.html。
    5. David Lague,“Dangerous Waters: Playing Cat and Mous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ttp://www.globalasia.org/Current_Issues/V4N2_2009/David_Lague.html。(accessed 2009/06/30)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8922012
    9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92201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3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