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855790      Online Users : 46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120


    Title: 開放陸生來臺政策之研究
    Study of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for Mainland China students studying in Taiwan
    Authors: 王秋淑
    Wang, Chiu Shu
    Contributors: 郭武平
    Kuo, Wu Ping
    王秋淑
    Wang, Chiu Shu
    Keywords: 陸生來臺政策
    兩岸高等教育交流
    The policy for Mainland China students studying in Taiwan
    The commun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1-09-29 18:56:23 (UTC+8)
    Abstract: 在全球化衝擊下,高等教育已進入一個高度競爭的時代,教育的專業化、自由化與國際化已成為無可避免的趨勢。因此兩岸教育與合作,除了在兩岸互動與和平發展上有劃時代的意涵外,更具有「符合世界潮流,與國際接軌」的深遠意義。
    2008年總統大選結束,國內的政治情勢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劇烈轉變,隨著政治立場的更迭,政府大幅調整了大陸政策,以往被忽視的陸生來臺就學政策也重新浮上檯面。
    本研究旨在探討開放陸生來臺政策之研究,主要採用文獻探討及政策分析等進行研究,以多重角度地探討開放陸生來臺對臺灣國家安全、教育、社會文化及經濟等方面可能造成的衝擊與問題。
    根據本研究歸納整理,主要結論如下:
    一、全球化下高等教育學生流動成為趨勢,兩岸學生交流亦是時勢所趨。
    二、開放陸生來臺就學政策,應兼顧臺灣學生權益。
    三、招收陸生來臺應規劃妥善的相關配套措施,以減少衝擊與疑慮。
    四、大學校院應積極發展各自的特色,並提升教育的品質。
    五、推動兩岸大學校院的策略聯盟及整合產官學的合作,提升兩岸大學整體競爭力。
    Under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highly competitive era. Specialization, liber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have also become an unavoidable trend. Therefore, the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not only show the interaction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aiwan Strait, but also equip the meaning of world trend and globalization in this new era.

    After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2008, the domestic political situation has suffered from a severe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With the change of the political standpoint, the government greatly adjusted the policies toward Mainland China and the policy for Mainland China students studying in Taiwan has emerged again.

    The main point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policy of Mainland China students studying in Taiwan. The study mainly adopted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policy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impacts and problems related to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culture and economy from several different facet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some conclusions has been drawn,
    i. Due to globalization, the interflow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has become a tendency.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tudents from Taiwan and China, Of course, is also driven by this trend.
    ii.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ider the rights of Taiwanese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when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for Mainland China students studying in Taiwan.
    iii. To decrease the impact and scruples due to the new policy, the government is obligated to establish a set of proper plans when admitting Mainland China students.
    iv. Each university in Taiwan is responsible for developing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 and promoting the education quality.
    v. Promote the strategic alliance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aiwan Strait and integra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y, government and science to strengthen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universities in Taiwan and China.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一、中文專書
    朱志宏。《公共政策》。臺北:三民,1991年。
    余致力、郭昱瑩、陳敦源主編。《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韋伯,2001年。
    沈宗瑞、高少凡、許湘濤、陳淑鈴(譯)。David Held et al. 著。《全球化趨勢與衝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Global transformations:politics, economic and culture)。臺北縣:韋伯,2007年。
    沈宗瑞等譯。Held, David著。《全球化衝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臺北:韋伯文化,2004年。
    林嘉誠、朱浤源編著。《政治學辭典》。臺北:五南,1990年。
    周祝瑛。《留學大陸 Must Know》。台北:正中書局,2002年。
    周祝瑛。《誰捉弄了台灣教改?》。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3年。
    莫詠國。《港澳臺生赴大陸就學人數統計表》。香港:京港學術交流中心,1998年。
    張芳全。《教育政策分析》。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4年。
    陳維昭。《臺灣高等教育的困境與因應》。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年。
    教育部編。《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黃金十年百年樹人》。臺北:中華民國教育部,2011年。
    葉至誠。《高等教育發展的策略與願景》。臺北:揚智文化,2002年。
    葉志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商鼎,1999年。
    馮國華。《許一個未來的夢想 : 大陸留學求職面面觀》。台北:博揚文化,2002年。
    湯堯。《大學學問大:改善高等教育的27計》。臺北:天下遠見,2005年。
    曾志朗。《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中華民國教育部,2001年。
    楊景堯。《中國大陸高等教育之研究》。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楊景堯。《大陸高等教育焦點與問題》。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楊景堯。《域見與異見-兩岸文教觀察與思考》。台北:麗文文化,2010年。
    楊國賜主編。《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2001年。
    楊振富譯。Bok, Derek著。《大學何價:高等教育商業化?》。臺北:天下遠見,2004年。
    趙明義。《國際區域研究》。台北:黎明書局,民國1994年4月。
    劉勝驥。《台灣地區學生赴大陸地區就學現況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陸委會,1995年。
    劉勝驥、喬一名。《臺灣地區學生赴大陸地區就學現況之研究》。臺北:陸委會委託專案計劃,1995年。
    劉興漢、周祝瑛等。《大陸高等學校招收臺生制度之相關研究》。臺北:教育部高教司委託專案計畫,2000年。
    戴曉霞。《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台北:揚智,2000年。
    戴曉霞。《世界一流大學之卓越與創新》。台北:高等教育,2006年。
    戴曉霞、莫家豪、謝安邦(主編)。《高等教育市場化:台、港、中趨勢之比較》。台北市:高等教育,2002年。
    鄭勝耀(譯) 。Torres, C. A., Rhoads, R. A.著。《世界體系中的全球化與高等教育—理論與政治構念》。載於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主編),《21 世紀高等教育的挑戰與回應:趨勢、課程、治理》。台北縣:淡江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頁3-28。
    二、期刊
    王瑞琦。<高等教育大眾化--廿一世紀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發展之目標>。《中國大陸研究》,44卷5期。2001年,頁41-59。
    周以順。<回顧兩岸學術交流:過去與現在>。《公共政策論壇-高等教育系列10》。2008年11月,頁8-12。
    吳清山、林天祐。〈SWOT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63期。2005年04月,頁144。
    范利民。<大陸高等教育「211 工程」之研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8期,1998年,頁31-40。
    林海清。<少子化效應對技職教育發展之衝擊與因應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51期,2006年,頁32-45。
    洪朝輝。<全球化-跨世紀的顯學>。《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8期。2000年,頁28-35。
    郭秋勳、郭美辰。<少子化時期高等教育的因應策略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51期,2006年,頁46-55。
    姜麗娟。<從全球化與比較高等教育談其對台灣高等教育研究之啟示>。《比較教育》,56期。2004年,頁37-39。
    姜麗娟。<論全球化與跨國高等教育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啟示>。《中正教育研究》,4卷1期。2006年,頁69。
    姜麗娟。〈在全球化時代裡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的課題探討〉。《研習資訊》,25卷6期 。2008年12月,頁104。
    姜添輝。〈我國大幅擴充高等教育規模的商品化危機〉。《比較教育》,54期,2003年,頁29-79。
    張芳全、趙珮晴、張樹閔。<向大陸招生的可行性分析>。《高等教育治理與發展之各國經驗分析與比較國際學術研討會》。2007年,頁4。
    張家宜。<高等教育領導人力發展與教育品質的提升>。《教育資料與研究》,81期。2008年,頁17-42。
    張鈿富。<台灣高等教育擴張與衍生的問題>。《師友》,446期,2004年,頁1-3。
    張鈿富、葉兆祺與吳慧子。〈WTO教育承諾對臺灣高等教育影響之分析:臺灣加入WTO五週年的回顧與展望〉。《教育政策論壇》,10卷4期 。2007年11月,頁19-52。
    徐明珠。<全球化時代,台灣高等教育之改革與創新>。《國家政策論壇》,92期,2003年,頁258-267。
    教育部。〈開放陸生來臺就學及大陸學歷採認政策規劃報告〉。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7屆第2會期專案報告,2008年11月10日,頁1-12。
    莊勝義。〈面對全球化與市場化的高等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79期 。2007年12月,頁61-88。
    陳振遠。<由系所評鑑看高等教育評鑑之未來發展>。《評鑑雙月刊》,26期。2010年07月,頁19-20。
    陳伯璋。〈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載於陳伯璋、蓋浙生(主編),《新世紀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台北市:高等教育,2005年,頁3-37。
    陳希舜。<技專校院之看法與回應>。《公共政策論壇—高等教育系列12》。2009年12月12日,頁52。
    黃燕飛。〈新形勢下兩岸高等技職教育合作契機〉。《北京聯合大學學報》,7(1)。2009年,頁114-117。
    楊 瑩。<追求卓越發展下,在台海兩岸高等教育政策之檢視>。《教育政策論壇》,15期。2005年,頁12。
    楊國賜。<新世紀高等教育政策規劃與改革動向>。《教育資料集刊》,31期。2006年,頁48。
    楊國賜。<高等教育改革與國家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3期,1998年,頁149-169。
    楊 銳。<對當代世界全球化特徵及其在高等教育中影響的批判性分析>。《高等教育研究》,第22卷第1期。2001 年,頁96-100。
    楊景堯。〈開放採認大陸學歷的挑戰與省思〉。《政策月刊》,第26 期。1997年,頁20-21。
    楊景堯。〈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學對臺灣私立大學生存之助益〉。《展望與探索》,第9卷第2期。2004年9月,頁30-32。
    蔡聖賢。〈人才培育——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93期。2010年04月,頁224-225。
    蕭 霖。<大學國際化與大學排名>。《興國管理學院2006跨國教育與教育全球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年,頁6。
    蕭 群。<中國大陸教育概況介紹>。《比較教育通訊》,42期。1996年,頁1-5。
    劉興漢、劉勝驥。<大陸以低學費招徠臺灣學生留學之新政策>。《展望與探索》,3卷9期。2005年,頁9-15。
    薛曉華、周志宏。<因應全球化的教育政策與法制調整>。載於陳志民、劉淑惠(主編),《全球化與政府治理》。台北市:韋伯,2005年,頁147-192。
    戴曉霞。<全球化與高等教育:我國高等教育「私有化」發展趨勢之探討>。《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邁向新世紀:比較教育的理論與實際》。2000年,頁121-140。
    戴曉霞。﹤台灣追求學術卓越的內憂與外患﹥。載於《任務與願景:發展國際一流大學與頂尖研究中心》。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8年,頁108-127。
    羅綸新。<少子化現象對高等教育之影響與挑戰>。《少子女化趨勢的教育策略因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頁95-113。
    三、論文
    王麗卿。<大陸高等教育對台招生政策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石昱郁。﹤我國大學向大陸招生可行性之調查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李春杉。﹤台灣地區高等教育機構向大陸招生推拉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宋經華。﹤我國加入WTO對於高等教育政策影響之研究─以「大陸學歷採認政策」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林威志。﹤兩岸高等教育學歷認證與對我國高等教育產業可能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徐珮淑。<全球治理與兩岸WTO 教育服務業的承諾-兼論我國對大陸高等教育學歷認證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陳治堯。﹤陸生來台就讀大學院校之拉力因素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陳怡樺。<大陸學歷採認政策的環境與延宕因素之研究>。銘傳大學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陳昭穎。<從菁英走向大眾:台灣高等教育擴充過程之政策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簡瑞榮。﹤影響陸生來台就學意願因素之研究—以廈門地區中學學生為例>。國立高雄大學國際高階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蕭伊婷。﹤我國大學生預期陸生來台就學之生活壓力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四、網路
    大學錄取率101% 繳卡就有校,大紀元電子報,2008 年,http://news.epochtimes.com.tw/8/7/29/90233.htm。
    大陸生赴台求學將採申請制 無需考試,文滙報,http://news.wenweipo.com/2008/10/07/。
    中華民國總統府 http://www.president.gov.tw/。
    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http://www.mac.gov.tw/welcome01/welcome01.htm。
    中華民國教育部 http://www.edu.tw/。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http://www.moe.edu.cn/。
    內地(大陸)普通高校面向港澳台地區招生信息網,http://www.gatzs.com.cn。
    內地(大陸)普通高校面向港澳台地區招生信息網,《大陸高校免試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標準放寬》,2011年05月05日取自http://www.gatzs.com.cn/gatzs/pz/zyxx/201103/20110317/175126461.html;jsessionid=B81B568E62483159044F05CF8EDDA23A.web25_8081。
    各級教育毛入學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8)。2011 年4 月25 日,取自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87/info33487.htm。
    李建興,<陸生三法通過後兩岸教育交流合作芻議>,《交流雜誌115期,2011年02月》,http://www.sef.org.tw/ct.asp?xItem=194288&ctNode=4297&mp=11。
    周祝瑛,<全球化潮流中的台灣高等教育>,http://www3.nccu.edu.tw/~iaezcpc/C-The%20trend%20of%20globalization%20of%20higher%20education%20in%20Taiwan.htm。
    林奇伯、林珮萱,〈6755名台生在大陸>,遠見雜誌2010年3月號 第285期,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aspx?go=cover&ser=15861。
    周維萱、邱麗卿,〈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大專院校之SWOT分析及策略研擬〉,2008年10月6日,youthhub.tw/ypu/upload/file。
    孫志麟,<台灣高等教育擴張政策分析:困境與轉化>,http://www.nttu.edu.tw/nttc2005/。
    留學下一站:臺灣,<理財週報〉,2008年10月15日, http://www.21cbh.com/HTML/2008/10/13/HTML_GBFF4UEYB49Q_1。
    徐詠絮(2009年4月6日),<陸生來台時程鄭瑞城:看修法進度>,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406/63/1hcs7.html。
    徐佩君(2008年12月5日),<三限六不開放陸生來台>, 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Art_ID=31201041&IssueID=20081205。
    徐明珠,<大陸留學熱方興未艾>,《國政評論》,http://old.npf.org.tw/Symposium/norm/norm01.htm。
    徐明珠,少子化時代教育應有的對策與行動,2006年,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5/EC-R-095-003.HTM。
    徐明珠,大學經營規模不足少子風暴考驗大學,2008 年,http://www.npf.org.tw/particle-4606-1.html
    桂宏誠,﹤台灣高等教育開放招收陸生的需要性﹥,《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7年, http://www.npf.org.tw/post/1/2883。
    海峽兩岸招生服務中心,http://hxla.gatzs.com.cn。
    陸聯會(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 http://rusen.stut.edu.tw/cpx/index.html。
    陸生來台?教授:排擠資源。民視http://news.ftv.com.tw/。
    陸方大鬆綁 1/4考生可申請陸校,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50506602/112011032300076.html。
    高孔廉,台灣高校到大陸招生一舉四得,2008 年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0/5688564.html。
    陳映竹,陸生來台唸大學 曾志朗:此事可行。http://n.yam.com/bcc/china/200805/20080506195739.html。
    陳恆光。大陸/1050 萬人參加高考創歷史新高。2008 年,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41&docid=100405063。
    教育部,〈開放陸生來臺就學及大陸學歷採認政策規劃報告〉,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7屆第2會期專案報告,中華民國2008年11月10日,http://www.taipeisociety.org/text/980916.pdf。
    教育部高教司,<開放陸生來臺就學及大陸學歷採認政策規劃情形專案報告>,2010年4月19日,http://www.edu.tw/high/。
    教育部,〈開放陸生來臺就學與採認大陸學歷座談會會議紀錄〉,2009年6月6日,http://www.edu.tw/files/bulletin/B0065/980602-06%E9%99%B8%E7%94%9F%E4%BE%86%E8%87%BA%E5%B0%B1%E5%AD%B8%E8%88%87%E5%A4%A7%E9%99%B8%E5%AD%B8%E6%AD%B7%E6%8E%A1%E8%AA%8D%E5%85%B13%E5%BA%A7%E8%AB%87%E6%9C%83%E7%B4%80%E9%8C%84.doc
    程金中,《落實共同建議 深化兩岸文教交流與合作》(中共中央台辦交流局),2011年05月10日,取自http://www.cdnews.com.tw。
    曾志超,〈開放陸生與大陸學歷有這麼嚴重嗎?〉,《國政研究基金會》,2008年9月30日,http://www.npf.org.tw/particle。
    商亮,〈大陸教育專家:去年約四分之一大陸台生獲獎學金〉,《教育新聞,2007/4/30》,取自新華網 http://news.xinhu Anet.com/edu/2007-04/30/content_6047668.htm。
    楊國賜,<兩岸高等教育發展與合作>,《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拓展兩岸教育交流合作》,(湖南,2009年07月),http://www.npf.org.tw/post/12/6243。
    楊朝祥,<高等教育新學期再出發>,《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7年3月23日),http://www.npf.org.tw/post/3/16332007。
    楊景堯(2008,7 月21 日)。<陸生來台救大學…有救嗎?>,聯合報,A11 版。
    楊景堯,<開放大陸學歷採認是對歷史負責>, http://pics15.blog.yam.com/15/attachfile/1/3/8/831251/1/149ec16f79a60c.doc。
    楊景堯,〈開放大陸學生 問題多多〉,2008年05月24日,http://1-apple.com.tw/dsp_PrintArt.cfm。
    楊朝祥,<大學錄取率達九成五之後>,2007年,http://www.npf.org.tw/particle-2944-1.html。
    趙德樞,〈大陸學歷承認的檢討與利弊〉,《國政研究報告》,2008年, http://tw.group.knowledge.yahoo.com/tear-chat/article/view?aid=45
    聯合新聞網,2011世界大學聲望 台大進百大,2011.03.13日,取自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06555
    貳、英文部分
    Chen, X. (2004). Social changes and the revival of lieberal education in China since the 1990s.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5(1), 1-6.
    David, H. (2002). Lessons for the Future-The Missing Dimension in Educ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Falmer.
    Law, Wing-Wah (1996). Fortress state, cultural continuities and economic change: Higher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Comparative Education, 32(3), pp.377-393.
    Ning, R. (2005). On China’s education marketization policy. US-China Education Review, 2(11), 15.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8). Outcomes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relevance and impact. Retrieved August 21, 2008,
    from
    http://www.oecd.org/site/0,3407,en_21571361_38973579_1_1_1_1_1,00.html
    Rizvi, F. & Lingard, B. (2000). 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 Complexities and contingencies. Educational Theory, 50(4), 419-25.
    Vaira, M. (2004). Globaliz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organizational change: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Higher Education, 48, 483–510.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8981014
    9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8981014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