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1/140892 (78%)
Visitors : 46218024      Online Users : 94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4656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656


    Title: 論我國民事鑑定制度之法理基礎-兼論囑託鑑定之妥當性
    Guiding principle of expert testimony in civil procedure of ROC - including appropriateness of expert testimony given by agency or organization
    Authors: 楊理安
    Yang, Li An
    Contributors: 姜世明
    楊理安
    Yang, Li An
    Keywords: 鑑定
    合法聽審權
    鑑定人之中立性
    訴訟經濟
    真實發現
    專家證人
    囑託機關鑑定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2-10-30 11:29:14 (UTC+8)
    Abstract: 由於時代變遷與社會思潮的急劇變動,現今之民事訴訟充斥著各種現代型紛爭案件,在各種專家參與的形式中,鑑定制度可謂我國民事訴訟法制中存在最久、且利用最多之模式。職此,完善且令人信服之鑑定制度,在涉及高度專業性爭議之案件中,對於負責主張並提出事證之當事人,或負責確定事實、適用法律之審判者,均具有相當程度之重要性。

    本論文將介紹民事鑑定制度之發展過程、趨勢,並說明民事訴訟上鑑定制度之定位、鑑定人之選任程序及相關議題。藉由鑑定制度之程序、鑑定之效力、鑑定與類似制度之比較等問題討論,試圖勾勒出我國民事鑑定制度於現行法下之輪廓。針對建構我國民事鑑定制度之法理基礎,本文亦試圖從四個面向為描述,包括合法聽審權保障之要求、鑑定人之中立性要求、訴訟經濟之要求及真實發現之要求等,並試圖將現行法及實務見解下,已被承認或應被承認之當事人程序權利,以及各種基於上開法理基礎之制度設計,予以論述,並深化上開法理要求之內涵。

    次以,本文將介紹美國專家證人制度及其相關問題,並與我國鑑定制度為比較,期能尋獲值得借鏡之處。並為改善我國鑑定制度提供另一途徑與方向。此部分除試圖與前開所歸納出之法理基礎為呼應,更思考彼邦制度設計背後之理念,是否適合及如何運用於我國體系。

    末者,本文亦試圖將前面章節之研究所得,用以檢視現行實務常見之囑託機關鑑定之若干問題。包括介紹囑託機關鑑定之意義及定位、其與一般自然人鑑定之區異,囑託機關鑑定之優缺點、存在必要性及囑託機關鑑定是否已牴觸鑑定制度之若干基礎法理,造成民事訴訟理想之部分退讓,而有檢討、調整之必要。
    Reference: 本論文主要參考文獻如下:
    (中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外文依作者名字母排序)
    一、書籍(含譯著)
    1.王澤鑑,民法總則,三民書局,2008年10月,增訂二版。
    2.王甲乙、楊建華、鄭健才等著,民事訴訟法新論,三民書局,2009年7月,修訂三版。
    3.司法院編,司法院民事訴訟法研究修正資料彙編(六),1990年。
    4.司法院編,司法院民事訴訟法研究修正資料彙編(十五),1999年。
    5.司法院編,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對照表暨說明,2000年。
    6.卞建林譯,美國聯邦刑事訴訟規則和證據規則,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2月,初版。
    7.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三民總經銷,1992年,初版。
    8.邱聯恭,程序制度機能論,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三民總經銷,2002年,初版五刷。
    9.邱聯恭,程序利益保護論,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三民總經銷,2005年4月,初版。
    10.吳明軒,民事訴訟法(中),自版,三民書局總經銷,2009年10月,修訂八版。
    11.吳從周,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二冊,一品文化,2007年6月,初版。
    12.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自版,學林文化總經銷,2004年9月,四版。
    13.林豐福等著,我國行車事故鑑定制度之長期規劃,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5年6月。
    14.易延友,證據法的體系與精神-以英美法為特別參照,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初版。
    15.周叔厚,證據法論,三民出版, 1995年,三版。
    16.長沼范良著,蕭承海、郭華譯,科學證據的可採性,收錄於訴訟法學研究(第十二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7年8月。
    17.姜世明,新民事證據法論,新學林出版,2009年11月,三版。
    18.姜世明,民事證據法實例研習(二)暨判決評釋,新學林出版,2006年11月,初版。
    19.姜世明,民事程序法實例研習(一),元照出版,2009年5月,初版。
    20.姜世明,法院組織法講義,新學林出版,2008年2月,初版。
    21.姜世明,任意訴訟及部分程序爭議問題,元照出版,2009年3月,初版。
    22.姜世明,民事程序法之發展與憲法原則,元照出版,2009年11月,二版一刷。
    23.姜世明,民事訴訟法基礎論,元照出版,2011年1月,四版一刷。
    24.徐士林撰(清),陳全倫、畢可娟、呂曉東主編,徐公讞詞,齊魯書社,2001年。
    25.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自版,2004年2月。
    26.崔汴生,美國聯邦證據法,司法院,2003年1月。
    27.曹偉修,最新民事訴訟法釋論(中冊),自版,1976年。
    28.陳文吟,美國法導論,三民書局, 2007年,初版。
    29.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上),三民書局,2009年7月,修訂五版。
    30.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下),三民書局,2010 年4月,修訂五版。
    31.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三民書局,2008年1月,四版五刷。
    32.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中),三民書局,2009年10月,七版。
    33.張衛平,推開程序理性之門,法律出版社,2008年7月。
    34.張雲芝,文書鑑定Q&A,元照出版,2010年12月,初版。
    35.黃國昌,民事訴訟法教室I,元照出版,2009年4月,初版。
    36.蔣鐵初,明清民事證據制度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初版。
    37.新堂幸司著,林劍鋒譯,新民事訴訟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4月。
    38.喬恩・華爾滋,何家弘等譯,刑事證據大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
    39.湯瑪斯・摩伊特著,蔡秋明、方佳俊譯,訴訟技巧,商周出版,2008年5月,二版。
    40.韓波,民事證據開示制度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年8月。
    41.簡志瑩,專家證言與交互詰問之研究,司法研究年報第24輯第7篇,司法院,2004年11月。
    42.Arthur Best著,蔡秋明、蔡兆誠、郭乃嘉譯,Evidence: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證據法入門─美國證據法評釋及實例解說),元照出版,2002年12月,初版。
    43.Brian Kennedy著,郭乃嘉譯,證人詢問的技巧,元照出版,2002年9月,初版。
    44.Elizabeth Loftus等著,浩平譯, Witness for the defense(辯方證人),商周出版,2005年12月。
    45.Jauernig,Zivilprozessrecht,27th edition,周翠譯,堯厄尼希著,民事訴訟法:第27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
    46.Stephen A. Saltzburg著,段重民譯,美國聯邦證據法。
    47.Stephen N. Subrin等著,傅郁林等譯,Civil Procedure: Doctrine, Practice ,and Context (民事訴訟法─原理、實務與運作環境),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
    48.Richard A. Posner, An Economic Approach to the Law of Evidence (徐昕、徐昀譯,證據法的經濟分析),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9月。

    二、期刊論文
    1.王梅英,專家在法庭上之角色─鑑定或參審?,律師雜誌,第253期,2000年10月,頁29-37。
    2.王英明,醫療責任鑑定的風風雨雨─參加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座談有感,臺灣醫界,第9期。
    3.王宗倫,醫療鑑定之迷思,台灣法學雜誌,第167期,2011年1月,頁59-63。
    4.古振輝,論鑑定,司法周刊,第1029期,2001年5月。
    5.李聖隆,律師如何對抗有偏頗之虞的醫療鑑定,律師通訊,第180期,1994年9月,頁46-49。
    6.李聖隆,我國醫療糾紛鑑定實務的檢討,收載於現代刑事法與刑事責任─蔡教授墩銘先生六秩晉五壽誕祝壽論文集,1997年。
    7.沈冠伶,仲裁鑑定制度之研究,收錄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2001年9月。
    8.沈冠伶,訴訟權保障與民事訴訟─以大法官關於「訴訟權」之解釋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4卷第5期,2005年09月,頁203-273。
    9.林裕順,專家證人vs.鑑定人一概括選任鑑定之誤用與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89期,2011年2月,頁263-272。
    10.吳從周,闡明之界限變遷─簡評最高法院九三年台上字第一八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2期,2005年7月,頁234-241。
    11.吳從周,法律漢字譯語與法律繼受─以民事訴訟法上「聽審請求權」之形式譯語整合與「突襲性裁判禁止」之原始意涵詮釋為例,成大法學,第10期,2005年12月,頁189-229。
    12.吳從周,初探訴訟經濟原則─一個法律繼受的後設描述,興大法學,第6期,2010年5月,頁1-70。
    13.吳俊穎等著 ,醫療糾紛鑑定的未來─由專業鑑定探討醫療糾紛鑑定之興革,月旦法學雜誌,第183期,2010年8月,頁36-47。
    14.吳俊穎等著,醫療糾紛重複鑑定之實證研究:探討藉由改善鑑定程序以落實刑事妥速審判之可能性,月旦法學雜誌,198期,2011年10月,頁155-173。
    15.吳志正,科際整合觀點下之醫療糾紛鑑定,月旦法學雜誌,第190期,2011年3月,頁29-46 。
    16.邱琦,德國專家參審制度─以漢堡地方法院商事法庭為中心,司法週刊,第1275期,2006年2月。
    17.邱琦,醫療專庭與專家參審─以德國、法國商事法庭為借鏡,月旦法學,第185期,2010年10月,頁80-102。
    18.邱聯恭,突襲性裁判,載於: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編,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一)。
    19.邱玟惠,淺談醫療糾紛訴訟之相關規範,台灣法學雜誌,第178期,2011年6月,頁39-46。
    20.胡衛平,專家證據的可採性─美國法上的判例和規則及其法理分析,環球法律評論,第6期,2005年。
    21.柯耀程,意見證據之研究,警學叢刊,第17卷第2期,1986年12月。
    22.姜世明,證明預斷之禁止,法學講座,第21期,2003年9月,頁73-79。
    23.姜世明,合意選任鑑定人與仲裁鑑定契約─評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臺上字第一一二○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第169期,2009年6月,頁274-281。
    24.姜世明,淺談民事程序中之鑑定─著重於實務見解發展及其問題提示,月旦法學雜誌,第190期,2011年3月,頁19-28。
    25.施俊堯,刑事鑑定報告證明力之檢討─以刑事審判實務之案件為例,刑事科學雜誌,第41期,1996年3月。
    26.施俊堯,刑事鑑定證據之法院審查標準(一),法務通訊,第2365 期,2007 年11 月。
    27.高鳳仙,論我國鑑定制度與美國專家證人制度在醫療事件之角色扮演(上),萬國法律,第129期,2003年6月,頁60-71。
    28.高鳳仙,論我國鑑定制度與美國專家證人制度在醫療事件之角色扮演(下),萬國法律,第130期,2003年8月,頁85-95。
    29.奚瑋、余茂玉,證據關聯性問題研究─以證據能力為考察視角,收錄於:訴訟法學研究,第十二卷,中國檢察版社,2007年8月,頁231。
    30.許士宦,文書之開示與秘匿,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2卷4期,2003年,頁275-361。
    31.許士宦,民事訴訟之程序權保障:以通常訴訟程序當事人之程序權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8卷第4期,2009年12月,頁229-272。
    32.許士宦,鑑定人之訴訟地位與當事人之程序保障(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6期,2005年1月,頁54-72。
    33.許士宦,鑑定人之訴訟地位與當事人之程序保障(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7期,2005年2月,頁18-32。
    34.許士宦,父子關係訴訟之證明度與血緣鑑定強制─以請求認領子女及否認婚生子女之訴為中心,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九),2000年。
    35.許士宦,鑑定人在民事訴訟上之地位,月旦法學教室,第13期,2003年11月,頁12-13。
    36.許士宦,私鑑定之證據能力及證據價值,月旦法學教室,第16期,2004年2月,頁10-11。
    37.許士宦,鑑定人之民事賠償責任,月旦法學教室,第29期,2005年3月,頁18-19。
    38.許義明,我國醫療鑑定之現況與檢討,萬國法律,第61期,2007年2月,頁55-70。
    39.張麗卿,鑑定制度之改革,月旦法學雜誌,第97期,2003年6月,頁126-140。
    40.張麗卿,鑑定證據之研究─以精神鑑定,臺大法學論叢,第24卷第1期,1994年06月,頁305-329。
    41.陳運財,刑事程序鑑定之證據法則,萬國法律,第137 期,2004年10月,頁32-44。
    42.陳祐治,專家證言與鑑定,檢察新論,第6期,2009年7月,頁138-154。
    43.黃朝義,相關刑案中專家參與審判諮詢之運作問題,律師雜誌,第253期,2000年10月,頁16-28。
    44.黃朝義,勘驗與鑑定,月旦法學教室,第12 期,2003年10 月,頁74-86。
    45.詹文凱,鑑定人應接受詰問,司法改革雜誌,第40期,2002 年8月,頁22-22。
    46.楊華嚴,法院組織法,專家參審制度之介紹(上),司法新趨勢,第29期,2007 年3月。
    47.楊華嚴,法院組織法,專家參審制度之介紹(下),司法新趨勢,第30期,2007 年6月。
    48.楊漢湶,醫療糾紛鑑定實況,律師雜誌,第217期,1997年10月,頁44-51。
    49.葉天來,鑑定機關之鑑定在訴訟實務上之效力,高雄律師會訊,第5期第4 卷,2000 年8 月,頁10-12。
    50.賴芳玉,談專家證人,律師雜誌,第253期,2000年10月,頁79-95。
    51.蔡志方,論我國採行參審制度之必要性與可行性,律師通訊,第161期,1997年2月,頁9-17。
    52.Brian Kennedy著,郭乃嘉譯,蔡兆誠校訂,從加州觀點談專家證人(鑑定人),全國律師,第6卷9期,2002年9月,頁58-64。

    三、學位論文
    1.朱富美,科學鑑定與刑事偵查,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91 年博士論文。
    2.李貞儀,刑事鑑定制度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3.陳輝如,營建工程施工損鄰事件鑑定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專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4.陳自強,訴撤回契約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論文,1986年6月。
    5.薛瑞元,刑事訴訟程序中「機關鑑定」之研究-以醫事鑑定為範圍,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6.熊谷秀,論鑑定制度之理論構成與實踐,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7.劉心橋,我國刑事鑑定制度之研究─以我國車輛事故鑑定之運作為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四、外國資料
    (一)外國文獻資料
    1.Adam Liptak , In U.S., Expert Witnesses Are Partisan , New York Times (August 11, 2008).
    2.Christopher Slobogin, The Structure of Expertise in Criminal Cases, 34 Seton Hall L. Rev. 105,(2003).
    3.Dale A. Nance, Reliability and the Admissibility of Experts, Seton Hall Law Review, Vol. 34(2003).
    4.David L. Faigman, Elise Porter, and Michael J. Saks, Check Your Crystal Ball at the Courthouse Door, Please: Exploring the Past, Understanding the Present, and Worrying about the Future of Scientific Evidence, 15 Cardoza Law Review (1994).
    5.George Fisher,Evidence 2nd,Foundation Press(2008).
    6.George Vallas ,A Survey of Federal and State Standards for the Admission of Expert Testimony on the Reliability of Eyewitnesses , 39 Am. J. Crim. L. 97 .(2011)
    7.Joe S. Cecil and Thomas E. Willging, Accepting Daubert`s Invitation: Defining a role for court-appointed experts in assessing scientific validity, Emory Law Journal.(1994).
    8.Judge Harvey Brown, Eight Gates for Expert Witnesses , 36 Hous. Law. Rev.(1999).
    9.John W. Wesley,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the question of judicial capacity. 25 Wm and Mary L. Rev.(1984).
    10.Lawrence S. Pinsky, The use of scientific peer review and collquia to assist judge in the admissibility gatekeeping mandated by Daubert. 34 Hous L. Rev.(1997 ).
    11.Lewis H. LaRue and David S. Caudill, A Non-Romantic View of Expert Testimony, 35 Seton Hall L. Rev. 1, (2004).
    12.Marilee M. Kapsa & Carl B. Meyer, Scientific Experts: Making Their Testimony More Reliable, 35 Cal. W. L. Rev. 313, (1999).
    13.Michael J. Saks, The Legal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Forensic Science (Especially Fingerprint Expert Testimony), 33 Seton Hall L. Rev. 1167, (2003).
    14.New standard for scientific and expert testimony: Daubertadopted in Arizona, State Bar of Arizona ,State Bar of Arizona,(2010)
    15.Paul C. Giannelli, The Supreme Court`s "Criminal" Daubert Cases, 33 Seton Hall L. Rev. 1071,(2003).

    (二)美國判決
    1.Daubert v.Merrell Dow Pharmaceuticals, Inc. , 727 F. Supp. 575 ( SD Cal 1989)
    2.Daubert v. Merrell Pharmaceuticals,509 U.S.579 (1993)。
    3.Frye v. United States, 293 F. 1013 (D.C. Cir. 1923)。
    4.General Electric Co. v. Joiner, 522 U.S. 136 (1997)。
    5.Kumho Tire Co. v. Carmichael, 526 U.S. 137 (1999)。
    6.United States v. Downing, 753 F.2d 1224, (3rd Cir. 1985)。
    7.United States v. Addison, 498 F. 2d 741, ( D.C. Cir. 1974)。
    8.United States v. Johnson, 575 F.2d 1347 (5th Cir. 1979)。
    9.Renaud v. Martin Marietta Co.,972 F.2d 304 (10th Cir. 1992).

    五、網站資料
    1.林志六,醫療鑑定,台灣法律網專欄,網址: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parent_path=,1,2188,&article_category_id=1127&job_id=4687&article_id=4650,最後瀏覽日期: 2012年6月15日。
    2.衛生署網站資料:受理委託醫事鑑定案件數統計表,https://mcais.doh.gov.tw/public/PubReport1.aspx,最後瀏覽日期:2012年4月30日。
    3.衛生署網站資料:訴訟性質統計表,https://mcais.doh.gov.tw/public/PubReport3.aspx,最後瀏覽日期:2012年5月1日。
    4.衛生署醫療糾紛鑑定資訊系統,https://mcais.doh.gov.tw/front/faq.aspx,最後瀏覽日期:2012年5月19日。
    5.聯邦證據規則原文資料來源,康乃爾大學法學院網站,http://www.law.cornell.edu/rules/fre。
    6.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7.司法統計,http://www.judicial.gov.tw/juds/index1.htm。
    8.民國99年司法統計年報,http://www.judicial.gov.tw/juds/year99/contents_table_ch.htm
    9.法源法律網,http://www.lawbank.com.tw/。
    10.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11.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http://www.ncl.edu.tw。
    12.Ralph Slovenko, Commentary: Deceptions to the Rule on Ultimate Issue Testimon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sychiatry and the Law Online (2006), http://www.jaapl.org/content/34/1/22.full, Retrieved 2012-06-15.
    13.Benjamin J. Cantor, Expert Witness Fees ,http://www.jurissolutions.com/article3.shtml, Retrieved 2012-06-7.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7651015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65101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1501.pdf2771KbAdobe PDF21488View/Open
    101502.pdf592KbAdobe PDF280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