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1/140892 (78%)
Visitors : 46193612      Online Users : 97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426


    Title: 林夕散文研究
    Authors: 黃薏婷
    Contributors: 張堂錡
    黃薏婷
    Keywords: 林夕
    散文
    散文研究
    Date: 2012
    Issue Date: 2013-09-02 16:42:36 (UTC+8)
    Abstract: 林夕是兩岸三地著名的歌詞創作者,創作三千多首粵語、國語歌詞,在詞壇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林夕持續多年的散文創作,尚未受到學者們的注意,本篇論文主要研究林夕的生平經歷、創作理念及散文創作主題與手法。
    第一章為「緒論」,分為四節,說明研究林夕散文作品的動機與目的、相關的文獻探討、研究方法及範疇、章節說明等。
    第二章「似是故人來──林夕及其生命歷程」,分為三節,由童年與少年、青年及壯年等不同階段,介紹林夕的家庭背景、求學經歷、生長環境、重要經歷以及處世態度等。
    第三章「愛上一個認真的消遣──林夕的創作理念」,分為三節,第一節「寫作動機」探討林夕喜愛歌詞及散文創作的原因、動機。第二節「文學定義」探究其文學定義、創作態度。第三節「創作實踐」分析其文學定義的實踐成果與影響。
    第四章「蕩氣迴腸是為了最美的平凡──林夕散文創作主題」,分為三節,第一節「抒情散文」,依不同時期分為「青年柔情」、「壯年豪情」及「近年人情」,分析其內容。第二節「哲理散文」,以「得失心」、「執著心」與「分別心」為子題,思考其哲學。第三節「批判散文」,評論其對於時事、影視及人性的看法。
    第五章「字不醉人人自醉──林夕散文創作手法及特色」,分為三節,第一節「善用文學典故」,討論其引用或化用典故的成效。第二節「提出關鍵問句」,彙整其運用問句的成果。第三節「增加語言節奏」,分析其於用字遣詞增加音樂性、節奏感的創作手法。
    第六章「結論」,分為兩節,第一節為「探索與挖掘」,總結全篇論文,歸納並分析林夕的文學地位及散文創作的特色與成就。第二節為「不足與展望」,說明本篇論文的研究成果、研究困境與未來研究方向。
    Reference: 一、林夕作品集(依出版時間先後為序)
    《就算天空再深》,香港:亮光文化,2009年3月
    《原來你非不快樂》,臺北:遠流出版社,2010年1月
    《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香港:亮光文化,2010年3月
    《人情‧世故》,臺北:遠流出版社,2010年7月
    《知情識趣》,香港:亮光文化,2010年7月
    《曾經──林夕90前後》,臺北:本事文化,2010年10月
    《我所愛的香港》,臺北:本事文化,2010年12月
    《十方一念》,臺北:遠流出版社,2011年3月
    《世界將我包圍》,香港:亮光文化,2011年7月
    《都什麼時候了》,香港:亮光文化,2012年7月

    二、專著(依姓氏筆畫為序)
    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臺北:遠流出版社,1990年
    人民出版社編:《臺灣香港文學論文選》,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方遒:《散文學綜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王宏志、李小良、陳清僑:《否想香港:歷史.文化.未來》,臺北:麥田出版社,
    1997年
    王宏志編:〈中國文化的傳承與開拓──香港中文大學四十周年校慶國際研討會
    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年
    江少川:《臺港澳文學論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佘樹森:《散文創作藝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年
    何強星編:《社會學探論──理論與香港本土研究》,香港:學峰文化公司,2001

    何言:《夜話港樂──林夕×黃偉文×樂壇眾星》,香港:中和出版社,2013年
    沈謙:《獨步,散文國──現代散文評析》,臺北:讀冊文化,2002年
    李歐梵:《尋回香港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年
    李曉虹:《中國當代散文審美建構》,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年
    東瑞編析:《香港散文欣賞》,香港:獲益出版公司,1995年
    洪青田主編:《人文香港──香港發展經驗的全新總結》,香港:中華出版社,2012

    納蘭性德著,劉逸生、盛冬鈴編注:《納蘭性德詞選》,香港:三聯書店,1986

    張智輝:《散文美學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張清芳、陳愛強著:《臺灣當代散文藝術流變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張美君、朱耀偉編:《香港文學@文化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年
    陳少華:《香港文化現象》,香港:獲益出版公司,2008年
    陳炳良編:《香港文學探賞》,香港:三聯書店,1991年
    陳清僑編:《情感的實踐──香港流行歌詞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

    陳國球:《感傷的旅程:在香港讀文學》,臺灣:學生書局,2003年
    陳麗芬:《現代文學與文化想像 : 從臺灣到香港》,臺北:書林出版公司,2000

    梁秉鈞編:《香港的流行文化》,香港:三聯書店,1993年
    梁秉鈞、陳智德、鄭政恆編:《香港文學的傳承與轉化》,香港:匯智出版公司,
    2011年
    聖嚴法師:《佛教入門》,臺北:法鼓文化,2005年
    聖嚴法師:《聖嚴法師108自在語合輯》,臺北: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2010年
    貴志浩:《話語的靈性──現代散文語體風格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黃志華:《香港詞人詞話》,香港:三聯書店,2003年
    黃志華、朱耀偉、梁偉詩:《詞家有道──香港16詞人訪談錄》,香港:匯智出
    版公司,2010年
    黃維樑:《香港文學初探》,香港:華漢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
    黃維樑編:《中華文學的現在和未來──兩岸暨港澳文學交流研討會論文集》,香
    港:鑪峯學會,1994年
    黃維樑主編:《活潑紛繁的香港文學──1999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上、下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黃繼持、盧瑋鑾、鄭樹森合著:《追跡香港文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年
    黃傲雲:《香港文學的發展與評價》,香港:秋海棠出版公司,1996年
    曾敏之、周佩紅主編:《香港散文名家作品精選》,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3

    楊牧:《文學的源流》,臺北:洪範書局,1984年
    賈平凹主編:《散文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
    劉登翰主編:《香港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劉登翰:《華文文學的大同世界》,臺北:人間出版社,2012年
    黎活仁、龔鵬程、劉漢初、黃耀堃主編:《香港八十年代文學現象(一)、(二)》,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縱橫論》,臺北:長安出版社,1986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欣賞》,臺北:東大書局,1992年
    鍾怡雯:《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象:1949──1999》,臺北:萬卷樓,2001年
    鍾怡雯:《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詮釋與批評》,臺北:聯合文學,2004年
    鍾怡雯:《內斂的抒情:華文文學論評》,臺北:聯合文學,2008年
    魏承思:《佛教的現代啟示》,臺北:漢欣文化,1992年
    羅孚:《南斗文星高》,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
    羅孚:《文苑繽紛》,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
    釋智旭(蕅益)著,弘一大師編訂:《寒笳集》,臺北:佛陀敎育基金會,1991年

    三、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為序)
    也斯:〈為什麼要談香港文化?〉, 《文訊》第217期,2003年11月
    尹力:〈淺探林夕歌詞的文學技巧──以用典、象徵、意識流為例〉,《青春歲月》,
    2012年12期
    王宏志、李小良 、 陳國球 、 陳清僑 :〈回歸?回憶?──香港的昨日與明天 〉, 《聯合文學》第13卷第9期,1997年7月
    王家英、尹寶珊 :〈香港市民身份認同的研究 〉, 《二十一世紀》第101期,2007
    年6月
    王敏:〈百年變遷中的香港文學〉,《理論學刊》,1997年第5期  
    王劍叢:〈香港當代散文的整體觀照〉, 《純文學(香港)》復刊第8期,1998年12月
    王璞:〈香港散文的生存環境和讀者群〉,《香港文學》第115期,1994年7月1

    王璞:〈論香港的專欄文學〉,《華文文學》,2001年第1期
    王曉明:〈巧借設問活用反問—新聞標題中的問句運用〉,《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4期,2010年8月
    白石:〈尋找香港文化的根源〉,《明報月刊》第32卷第1期,1997年1月
    古遠清:〈二十年來香港文學在內地的傳播 ─上─〉,《純文學(香港)》,復刊16
    期,1999年8月
    古遠清:〈二十年來香港文學在內地的傳播 ─下─〉,《純文學(香港) 》,復刊17
    期,1999年9月
    朱立:〈香港新聞自由的挑戰〉,《新聞評議》第269 期,1997年5月
    朱崇科:〈清洗獨角獸的尾巴──淺論香港文學批評的一種偏離〉,《純文學(香
    港)》復刊30期,2000年10月
    朱偉志:〈香港社會學研究的社會科學本土化意義〉,《社會理論學報》第3卷第
    2期,2000年
    朱耀偉:〈論林夕的歌詞創作〉,《閱讀與寫作》2000年第1期
    朱耀偉:〈90年代香港文化研究:體制化及其不滿〉,《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26
    期,2003年
    何樹青:〈我來自專欄〉,《書城》,2000年第4期
    李谷城:〈香港報刊政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亞洲研究》第30期,1999年4

    李沛良:〈九○年代初期以前香港的社會學研究〉,《新亞學術集刊》第16期,1998

    李春燕:〈論中國當代流行歌詞中的定中結構超常搭配──以林夕歌詞作品為
    例〉,《文藝生活:下旬刊》,2012年第4期
    李潔:〈從臺詞和歌詞看張愛玲和林夕的共通表達〉,《文學界》(文學評論) 2011
    年第5期
    吳羊璧:〈從「文學現象」角度談香港文學史的編寫〉,《文學世紀》第3卷第4
    期,2003年4月
    吳美筠:〈寄情歌曲文字的詞人──林夕〉,《突破》第19卷第1期,1992年
    邱立本:〈閱讀香港和香港閱讀的新境界〉,《亞洲週刊》第19卷31期,2005年
    7月31日
    林原:〈換一種空氣,換一種眼光──試論中國文化在香港的再造〉,《明報月刊》
    第32卷第1期,1997年1月
    林積萍:〈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們〉析論──文學社會學研究法之應用〉,《東
    吳中文研究期刊》第6期(1999年5月)
    周林:〈從柳永到林夕──北宋艷情詞與當代流行歌詞創作初探〉,《電影評介》,
    2010年17期
    秀實:〈解讀香港散文八篇〉,《香港文學》第168期,1998年12月1日
    孟遠:〈踏上文化之旅──著名作家余秋雨在港暢談文化〉,《香港作家報》擴版
    號第25期,總第108期,1997年10月1日
    金東方:〈香港的專欄文學〉,《文學自由談》1989年第6期
    金耀基:〈香港與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化〉,《明報月刊》第32卷第1期,1997年
    1月
    金耀基:〈香港:華人社會最具現代性的城市〉,《明報月刊》第35卷第3期,2000
    年3月
    岩華:〈香港回歸──文化衝突與百年陷落〉,《當代中國研究》第57期,1997
    年7月
    倪金華:〈近十年臺灣散文新觀察〉,《文藝理論與批評》1999年第6期
    俞旭、黃煜:〈市場強勢導向下的香港傳媒倫理〉,《明報月刊》第32卷第5期,
    1997年5月
    彥火:〈香港文學是怎樣走過來的(2)──也談香港文學:順便澄清一些問題〉,《讀
    書人》第25期,1997年3月
    侯軍:〈百年回眸:看中國文化在香港的現代化──金耀基教授訪談錄〉,《明報
    月刊》第32卷12期,1997年12月
    洪清田:〈 「人文香港」的「超外交」角色〉,《二十一世紀》第116期,2009年
    12月
    高玉華:〈2010年香港出版現況〉,《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145期,2011年1月
    高選勤::〈問句在文學語言中的運用〉,《語言與寫作》2004年第01期
    桂臺華:〈淺談九七年後香港圖書市場〉,《出版界》第51期,1997年8月
    張虎:〈從港人價值觀看香港的未來〉,《中共研究》第32卷第4期,1998年4

    張振金:〈香港散文的特質和流向〉,《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1年第2期
    張詠梅:〈論香港「文匯報.文藝」副刊所載小說中的「香港」〉,《中外文學》第
    28卷第10期,2000年3月
    張夢靜:〈林夕愛情歌詞探究──兼論與柳永戀情詞的比較〉,《商情》2012年36

    許迪鏘:〈為甚麼讀香港文學?怎麼讀?讀甚麼?〉,《印刻文學生活誌》第7卷
    第8期,2011年4月
    許倬雲:〈香港知識分子與社會主體性〉,《二十一世紀》第41期,1997年6月
    梁若梅:〈「框框雜文」:香港經濟繁榮的產物〉,《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0年第1期
    陳水福:〈香港博碩士論文檢索系統評介〉,《國文天地》第26卷第12期,2011
    年5月
    陳萬雄:〈華文與世界圖書出版的橋樑和試驗場──邁向廿一世紀的香港圖書出
    版業〉,《出版界》第51期,1997年8月
    陳萬雄:〈香港書展與華文出版業的檢視〉,《明報月刊》第36卷第7期,2001
    年7月
    陳德錦 :〈談香港文學的處境 〉,《亞洲華文作家雜誌》第34期,1992年9月
    陳德錦 :〈文學,文學史,香港文學 〉,《中外文學》第24卷第6期,1995年11

    陳德錦:〈香港專欄文學現象 〉,《文訊》第191期,2001年9月
    陳德錦:〈評賈平凹主編《散文研究》〉,《 人文中國學報》第9期,2002年12月
    陳德錦:〈千禧年香港期刊散文綜論〉,《香港文學》總第219號,2003年3月號
    陳德錦:〈文化的重塑和懷舊──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香港散文的文化背景 〉,《文學世紀》第5卷第7期,2005年7月
    犁青:〈九七後的香港文學活動〉,《文訊》第217期,2003年11月
    曾敏之:〈散文的魅力──《香港散文名家作品精選》序〉,《香港文學》第109
    期,1994年1月1日
    游社煖:〈香港中文何去何從──總論〉 ,《語文建設通訊(香港)》61期,1999年10月
    馮建三:〈經濟.政治.傳播:世紀末的中國、臺灣與香港媒體〉 ,《新聞學研究》57期,1998年7月
    紫丁:〈香港專欄散文的特色──讀《潘銘燊散文選》〉,《純文學(香港)》復刊2
    期,1998年6月
    黃子程 :〈「香港文學史」的射殺者〉,《 文學世紀》第3卷第4期,2003年4月
    黃維樑:〈最具香港特色的文學〉,《香港文學》第121期,1995年1月1日
    黃維樑:〈重鎮.財富.奇觀──香港專欄雜文的評價〉,《海南師範學院學報》(人
    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3期第13 卷(總49期)
    黃繼持:〈香港散文類型引論──「士人散文」與「市人散文」〉,《現代中文文
    學評論》第3期,1995年6月
    傅瑩:〈林夕歌詞的「香港性」〉,《文藝研究》,2007年第7期
    葉蔭聰:〈香港新本土論述的自我批判意識〉,《思想》第19期,2011年9月
    楊劍龍:〈香港文學史研究之我見〉,《文學世紀》第3卷第4期,2003年4月
    解小倩、李雪:〈林夕歌詞的審美文化研究〉,《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0年第
    4期
    劉以鬯:〈香港文學在當代華文文學的位置〉,《文學世紀》第2卷第1期,2002
    年1月
    劉兆佳:〈「香港人」或「中國人」:香港華人的身分認同1985──1995〉,《二十
    一世紀》第41期,1997年6月
    劉再復:〈香港社會文化批評的命運〉,《二十一世紀》第41期,1997年6月
    劉勁松:《香港財經報紙的大眾化取向》,《新聞戰線》,2008年第3期
    劉曉燕:〈流行歌詞中動詞重疊現象探析──以林夕所填歌詞為例〉,《現代語文》
    (語言研究) ,2011年第3期
    劉澤生:〈港澳研究:一份刊物與一個學術專欄──寫在香港回歸十周年之際〉,
    《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
    鄭宏泰、黃紹倫:〈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二十一世紀》第
    73期,2002年10月
    鄭振偉:〈香港散文創作及研究〉,《文訊》第217期,2003年11月
    鄭煒明:〈香港文學的歷史考察──一個文學工作者的觀點〉,《文訊》第217期,
    2003年11月
    黎活仁:〈九七後的香港報紙副刊〉,《文訊》第217期,2003年11月
    潘亞暾:〈秋實纍纍,異彩紛呈──八十年代香港散文掠影〉,《香港文學》第63
    期,1990年3月5日
    潘亞暾:〈專欄文學情趣〉,《文學自由談》,1999年第5期
    錢虹:〈香港散文的多重景觀──評《香港當代文學精品‧散文卷》〉,《香港作家
    報》擴版號第7期,總第90期,1996年4月1日
    鍾怡雯:〈局外人的偏見──論香港散文〉,《香港文學》總第217期,2003年1
    月號
    鍾曉毅:〈文化視野中的香港散文〉《香港作家(1998)》新3期,2000年3月號
    鍾曉毅:〈香港散文的本體化與邊緣化(外一篇)〉,《純文學》復刊第29期,2000
    年9月30日
    鍾曉毅:〈古典情懷與當下感念──香港散文創作略談(二則)〉,《香港作家(1998)》
    ,2001年第2期
    關信基:〈香港政治社會的形成〉,《二十一世紀》第41 期,1997年6月
    璧華:〈我看香港散文〉,《良友》總93期,1992年2月
    饒先來:〈香港文學現狀一瞥〉,《當代文壇》,1997年6期

    四、散文創作與書評(依姓氏筆畫為序)
    小窗:〈林夕的香港與香港的林夕──讀《我所愛的香港》〉,《上海采風》,2009
    年12期
    曲軒:〈快樂到天空──林夕珍藏系列出版側記〉,《出版廣角》,2010年第9期
    馬李靈珊:〈病人林夕與生病的社會〉,《南方人物週刊》,2009年第46期
    梁文道:〈夕爺和他所愛的家〉,《全國新書目》,2009年第21期
    梁文道:〈夕爺也曾「蝸居」〉,《中國企業家》,2010年第1期
    蔚蔚:〈林夕:其實你可以很快樂〉,《讀者.原創版》,2009年第3期
    韓陽:〈林夕全新力作《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出版〉,《出版參考》,2011年
    19期

    五、專題報導與訪問(依姓氏筆畫為序)
    CO-PLAY編輯部:〈與林夕對話〉,《體育世界(酷玩)》,2007年第8期 
    王杰偉:〈獎杯只是回憶的道具〉,《科海故事博覽》(作文素材),2011年10期
    王思涵:〈名人書房 王菲、陳奕迅御用「詞神」 林夕 有些書擺在一起讀,才知
    道值不值得讀 〉,《遠見雜誌》第309期,2012年3月1日
    古碧玲:〈林夕 充滿情欲色香味的塵緣──香港詞聖、地產小王子、股市常勝
    軍〉,《財訊》第311期,臺北:財信出版社,2008年2月
    朱慧:〈華語第一詞人林夕,有良心的人才有壓力〉,《文化博覽》,2006年第8

    邢曉芳、王潔:〈寫歌詞就像與音樂結婚──香港流行歌壇詞作者林夕談創作〉,
    《北方音樂》2008年第2期
    柳小洪:〈林夕:香港詞壇巨星背後的神秘風景〉,《伴侶(B版)》,2006年第2期
    姜鑫:〈從「阿夢」到「夕爺」〉,《音樂時空》,2011年8期
    耶不酥:〈世相繼續色相 癡想繼續癡傷──林夕是夢〉,《國際音樂交流》2002
    年第Z2期
    張文武:〈「媚俗」的必要──從林夕身上得來的啟示〉,《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
    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
    張育嘉:〈SUPER BANDSUPER DIALOGUE 張震嶽+李宗盛+周華健+羅大佑+林夕
    縱貫華語流行曲30年〉,《明報周刊》,2009年3月7日
    曹紅蓓:〈林夕:王菲不唱歌,我像斷了半臂〉,《中國新聞週刊》,2006年第10

    曹紅蓓:〈最好的林夕給了誰?〉,《中國新聞週刊》,2006年第10期
    崔巍:〈做音樂全心投入 視獲獎為負擔──林夕:夢想有個相愛的人〉,《北方音
    樂》,2008年第5期
    連子:〈「似是故人來」──林夕〉,《women of china》,2004年2月
    馮湘湘:〈「不羈的風」林夕〉,《今周刊》第682期,2010年1月18日
    劉撰:〈林夕:別因擔心未來,犧牲現在的自由〉,《作家》總第62期,2007年8

    廖梅璇:〈林夕──原來詞人是詩人〉,《聯合文學》第305期,2010年3月
    盧智芳:〈林夕╳陳樂融:我的砒霜是你的蜂蜜〉,《Cheers雜誌》,2010年2月
    嘯傲乾坤:〈林夕三百首〉,《MUSIC LIFE》,2007年4月
    謝小學:〈林夕:似是故人來〉,《中國女性(中文海外版)》,2007年11期
    羅碰碰:〈林夕:香港詞壇教父〉,《現代交際》,2005年第12期
    顧文豪:〈林夕談詩詞欣賞和歌詞創作〉,《東方早報(上海書評)》第26期,2009
    年1月11日

    六、學位論文(依出版時間先後為序)
    (一)碩士學位畢業論文
    勞婉莎:〈粵語流行曲詞研究〉,澳門:澳門大學社會及人文科學學院中文系碩士
    論文,2004年,指導教師:施議對
    廖蓉:〈論香港流行音樂人林夕的歌詞創作〉,武漢: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
    當代文學碩士論文,2010年,指導教師:張岩泉
    黃笑愉:〈林夕歌詞頹廢色彩論析〉,重慶:西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
    文,2012年,指導教師:梁笑梅

    (二)學士學位畢業論文
    廖美娟:〈論香港詞人林夕歌詞創作特色〉,廣東:韶關學院04中文系漢語言文
    學1班,指導教師:溫阜敏
    譚碧燕:〈論香港詞人林夕歌詞創作的社會性〉,廣東:韶關學院05中文系漢語言文學3班,指導教師:溫阜敏
    楊建楷:〈林夕歌詞的美學特徵解讀初探〉,廣東:韶關學院文學院06中文系漢
    語言文學1班,指導教師:溫阜敏

    七、報刊新聞(依出版時間先後為序)
    〈應邀主持詞筆達意工作坊教填詞 林夕:有感而發才動人〉,《澳門日報》,2008
    年11月9日B06版
    胡文:〈林夕為自己「減產」〉,《南國早報》,2008年12月14日32版
    吳紅林:〈悲情「詞聖」林夕改談快樂經〉,《廣州日報》,2008年12月20日B15

    王金帥:〈200名「粉絲」湧入容納60人的講堂〉,《今日早報》,2008年12月21
    日14版
    徐穎:〈香港金牌詞人林夕攜新作亮相書城「我有些歌詞連王菲也不懂」〉,《新
    聞晨報》,2008年12月21日A16版
    陳桔:〈林夕原來是個「潮人」〉,《錢江晚報》,2008年12月21日B07版
    〈不做錢的奴隸做錢的主人〉,《競報》,2008年12月22日27版
    〈林夕:快樂需要掃除內心的垃圾 〉,《北京青年報》,2008年12月22日
    王汀:〈林夕從「感情社工」到「快樂社工」〉,《北京晨報》,2008年12月28日
    A11版
    應琛:〈保持嬰兒般心態 對話林夕〉,《上海星期三》,2008年12月29日A15

    張璐詩:〈林夕 愛上一個認真的消遣 〉,《新京報》,2009年1月8日C14版
    阿木:〈林夕:沒有損失才是快樂〉,《南國早報》,2009年1月12日42版
    燕舞:〈林夕:七分理性,三分感性〉,《新民周刊》,2009年1月12日66版
    黃銳海:〈謝安琪+三年修成天后!〉,《南方都市報(全國版)》,2009年1月20日
    B01版
    徐丹嵐:〈謝安琪晉升新天后 林夕──獨孤求敗轉戰商界?〉,《競報》,2009
    年1月20日29版
    吳謙:〈到底是香港人〉,《羊城晚報》(全國版),2009年1月31日B03版
    〈林夕會張亞東:不要總問我們王菲何時復出〉,《北京青年報》,2009年3月3日
    鄧小樺:〈曾經香港,曾經林夕 〉,《明報》,2009年3月21日D04版
    陳家昌:〈林夕專訪 寫詞要像傳教〉,《香港經濟日報》,2009年5月15日C03版
    吳梓瀅:〈林夕:創作似通識科要多思考〉,《星島日報》,2009年5月23日A14

    楊陽:〈林夕:甲流隔離故事也能成歌詞〉,《海峽都市報》,2009年6月4日A53

    〈林夕:曾經敏感現在理性〉,《汕頭特區晚報》,2009年6月23日07版
    李嵐:〈首次為內地電視劇操刀主題曲,在柳州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林
    夕:我不當「怨男」已經很久〉,《南國早報》,2009年7月11日32版
    何映宇:〈羅大佑的「昨日遺書」〉,《新民周刊》,2009年7月13日56版
    范昕:〈港台散文:同文同種同情懷〉,《文匯報(上海)》,2009年7月13日09版
    羅米:〈「歌詞就是歌詞,聽眾聽不明白我不負責」 〉,《21世紀經濟報導》,2009
    年7月13日39版
    葉輝:〈香港為什麼需要文學館?〉,《文匯報》,2009年8月5日C02版
    梁佩芬:〈Face to Face:林夕看不起舊作〉,《蘋果日報》,2009年8月10日E16

    上官泰芙:〈西九應建香港文學館〉,《大公報》,2009年8月13日A18版
    黃納禧:〈林夕寫詩不是詩〉,《文匯報》,2009年9月21日C01版
    林東林:〈且去填詞話香港〉,《南方都市報》(全國版),2009年10月11日BⅡ22版
    阮元元:〈活動 林夕攜新書亮相深圳〉,《廣州日報》,2009年11月2日A18版
    徐紹娜:〈林夕:歌詞已不能容納我想表達的東西〉,《新快報》,2009年11月2
    日B14版
    徐峙立:〈他們為什麼這樣「紅」?〉 ,《深圳商報》,2010年1月18日C02版
    李雲靈:〈林夕人生進入「看山還是山」〉,《東方早報》,2010年2月5日B10版
    顧文豪:〈《十方一念》讓讀者感受詞人林夕的別樣詩心──給都市人調一劑「清
    涼散」〉,《廣州日報》,2010年7月10 日B12版
    王雪瑛:〈看《人情.世故》,看林夕的性情 如火的熱心,如灰的冷眼〉,《新聞
    晚報》,2010年7月15日AIII14版
    沈莫非:〈心有林夕一點通〉,《解放日報》,2010年7月16日20版
    〈林夕 隨著旋律 書寫人生〉,《成報》,2010年7月24日A12版
    朱燕霞:〈林夕:我不喜歡以「師傅」自居 南都專訪香港詞壇大師,細述減產、
    收徒及心境變化〉,《南方都市報(全國版)》,2010年12月18日BⅡ02版
    謝正宜:〈詞人林夕新書定格幸福愛情該是「以戰求和」〉,《新聞晚報》,2011年
    6月27日AII04版
    梁曉琳:〈林夕江門談原創音樂:因真實而打動人〉,《南方日報(全國版)》,2011
    年11月29日JC04版
    劉婷:〈樂壇詞人推出新書 笑談當下文化熱點 林夕:我也曾陷「代筆門」〉,《北
    京晨報》,2012年2月19日A12版
    〈林夕自曝曾被懷疑有代筆 稱下輩子做歌手當王菲〉,《中國新聞社》,2012年2
    月24日
    水月一:〈Soliton 數碼音樂平台新兵〉,《星島日報》,2012年3月30日E07

    魏妤靜:〈林夕:毫無代價寫最動人的詞〉,《自由時報》,2012年11月4日E3

    高磊:〈歌詞越雷,神曲越火?國產神曲:可以搞笑,不要誤導〉,《新聞晨報》,
    2013年1月28日A23版

    八、訪談影片(依播出時間先後為序)
    林涵(製作人):〈我愛記歌詞〉,杭州:浙江衛視,2011年8月12日
    李莉(製作人):〈音樂傳奇:似是故人來──林夕(一)〉,北京:中央電視臺,2011
    年10月17日
    李莉(製作人):〈音樂傳奇:似是故人來──林夕(二)〉,北京:中央電視臺,2011
    年10月18日
    李莉(製作人):〈音樂傳奇:似是故人來──林夕(三)〉,北京:中央電視臺,2011
    年10月19日
    李莉(製作人):〈音樂傳奇:似是故人來──林夕(四)〉,北京:中央電視臺,2011
    年10月20日
    李莉(製作人):〈音樂傳奇:似是故人來──林夕(五)〉,北京:中央電視臺,2011
    年10月21日
    李莉(製作人):〈音樂傳奇:似是故人來──林夕(六)〉,北京:中央電視臺,2011
    年10月24日
    李莉(製作人):〈音樂傳奇:似是故人來──林夕(七)〉,北京:中央電視臺,2011
    年10月25日
    李莉(製作人):〈音樂傳奇:似是故人來──林夕(八)〉,北京:中央電視臺,2011
    年10月26日
    李莉(製作人):〈音樂傳奇:似是故人來──林夕(九)〉,北京:中央電視臺,2011
    年10月27日
    李莉(製作人):〈音樂傳奇:似是故人來──林夕(十)〉,北京:中央電視臺,2011
    年10月28日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9912010
    10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1201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1001.pdf3299KbAdobe PDF2363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