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1/140892 (78%)
Visitors : 46216495      Online Users : 90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1240


    Title: 中共「和平崛起」戰略下的國際秩序觀
    Authors: 王炳忠
    Contributors: 邱坤玄
    王炳忠
    Keywords: 和平崛起
    中國崛起
    國際秩序觀
    中共外交
    Date: 2012
    Issue Date: 2013-10-01 15:48:55 (UTC+8)
    Abstract:   中國崛起是正在發生的客觀事實,學界對此關注的焦點,在於崛起的中國是否會對國際秩序產生威脅。西方學者的研究,主要採用權力或制度、價值的取向,進而得出「必然威脅」、「不會威脅」、「可能威脅但可避免」等結論。然而,根據新古典現實主義理論,無論是權力或制度、價值的研究取向,皆忽略了「認知」這一重要因素,亦即對外主要行使中國代表權的中共對客觀國際形勢的主觀判斷。因此,本文針對中共在「和平崛起」既定戰略下對國際秩序的觀感與期待進行研究,並藉此掌握中共認定的「崛起」意涵,提出學界對中共外交戰略應有的正確認識。
      本文就中共宣示的政策及實際作為進行分析,發現中共追求的是包含自身在內的多強集體領導的格局,並為了捍衛發展空間爭取成為東亞國家中權力最高位者;在國際制度方面,則是傳統主權制度的維護者、經濟制度的改革者與區域合作的促進者。中共奉行的是一種「不爭執政權,但要發言權」的策略,也就是依附於其認知的多極化趨勢,透過擴大自身的發言權,以和平手段促成與其它大國一起「共同執政」。然而,由於中共至今提不出具有普世性的發展模式及知識體系,故始終無法抗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價值霸權,而這將對中共「和平崛起」所期望的國際秩序多極化帶來重大挑戰。
    Reference: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
    王逸舟,創造性介入:中國外交新取向(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王良能,中共的世界觀(台北:唐山,2002)。
    王緝思總主編,秦亞青主編,中國學者看世界‧國際秩序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王緝思總主編,金燦榮主編,中國學者看世界‧大國戰略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王緝思總主編,牛軍主編,中國學者看世界‧中國外交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7)。
    王緝思總主編,龐中英主編,中國學者看世界‧全球治理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王逸舟主編,磨合中的建構:中國與國際組織關係的多視角透視(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江澤民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丘宏達著,陳純一修訂,現代國際法(台北:三民,2012修訂三版)。
    任孝琦,有愛無悔:保釣風雲與愛盟故事(台北:風雲時代,1997)。
    朱鋒,國際關係理論與東亞安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朱雲漢、賈慶國主編,從國際關係理論看中國崛起(台北:五南,2007)。
    李少軍,國際政治學概論(第二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宋立剛主編,崛起的中國:全球機遇與挑戰(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何迪、魯利玲主編,反思「中國模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門洪華編,中國:大國崛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門洪華、任曉主編,中國改變世界(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金正昆,外交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邵宗海,兩岸關係(台北:五南,2007)。
    胡鞍鋼,中國2020:一個新型超級大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徐牧,大變局:中國模式的崛起與西方模式的衰落(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孫學峰,中國崛起困境:理論思考與戰略選擇(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孫成崗,冷戰後日本國家安全戰略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8)。
    孫興杰,超級大國與大國:美國獨霸還是多極均勢(吉林:長春出版社,2011)。
    高飛,和諧世界與君子國家:關於國際體系與中國的思考(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
    凌青,從延安到聯合國──凌青外交生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秦亞青,國際體系與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
    秦亞青,權力‧制度‧文化:國際關係理論與方法研究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秦孝儀主編,國父全集:第一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9)。
    秦孝儀主編,國父全集:第三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9)。
    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三編戰時外交:第三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1)。
    宮力主編,如何與美國共處:冷戰後中國對美方針與中美關係(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唐德剛,毛澤東專政始末(台北:遠流,2005)。
    陳琪、劉丰主編,中國崛起與世界秩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陳志敏,中國、美國與歐洲:新三邊關係中的合作與競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張仕榮,21世紀初期中美日安全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張蘊嶺,構建和諧世界:理論與實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張文木,中國新世紀安全戰略(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頁72~73。
    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第一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陶文釗,中美關係史上卷:1911─194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頁349。
    張歷歷,外交決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
    黃筱薌主編,中共崛起對亞太地緣戰略的影響:我國的回應與策略(台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2010)。
    鄭永年,通往大國之路:中國與世界秩序的重塑(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
    鄭永年,中國模式:經驗與困局(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劉明福,中國夢(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0)。
    劉曉波,大國沉淪:寫給中國的備忘錄(台北:允晨文化,2009)
    蔡瑋、柯玉枝主編,中國和平發展與亞太安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5)。
    蕭佳靈,國家主權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

    二、期刊論文
    王兵、張光成、石紅聚,「文事與武備──中國和平崛起的內在辯證關係」,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石家莊),2007年第12期,頁34。
    王國富,「論中國的國家定位」,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山東),第28卷第6期(2006年11月),頁59。
    王逸舟,「中國國家安全環境」,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1993年第6期,頁34~37。
    王緝思,「美國霸權的邏輯」,美國研究(北京),2003年第3期,頁7~29。
    朱新民、譚偉恩,「中國改革開放之政策評析:經濟、政治的改革與外交政策的調整及挑戰」,東亞研究,第36卷第1期(2005年1月),頁13~17。
    任晶晶,「東亞區域合作語境下的中國外交:一個新地區主義的視角」,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北京),2006年第5期,頁60~66。
    宋興洲,「中國崛起:修正型強權或現狀型國家」,全球政治評論,2011年第11期,頁19~60。
    李岱、周陽,「略論當代的戰爭與和平問題」,國際問題研究(北京),1986年第3期,頁1~5。
    呂耀東,「日本攫取釣魚島圖謀不會得逞」,瞭望(北京),2012年第38期,頁14~15。
    吳建民,「把握時代特點 走和平發展道路」,外交評論(北京),2005年第5期(總第84期),頁6~12。
    吳安家,「論小布希政府的對華政策」,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3期(2002),頁140~143。
    沈旭暉、劉鵬,「從策略性聯盟到意識型態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路徑及動因分析」,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西安),第27卷第2期(總82期,2007年3月),頁67~76。
    邢賁思,「風雲驟變後的思索」,科學社會主義(北京),1992年第2期,頁8~11。
    邱坤玄、黃鴻博,「中國的負責任大國身份建構與外交實踐:以參與國際裁軍與軍備管制建制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53卷第2期(2010年6月),頁73~101。
    邱坤玄,「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第30卷第3期(1999年7月),頁23~38。
    邱坤玄,「中國在周邊地區的多邊外交理論與實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1卷第4期(2010年10月),頁1~41。
    門洪華,「對國際機制理論主要流派的批評」,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0年第3期,頁23~29。
    胡宗山,「和平崛起是否可能?──歷史與理論的思考」,勛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湖北),2005年第4期,頁2。
    徐世強,「中國和平形象的構建:和平共處 和而不同 和平崛起 和平發展」,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石家莊),2008年第10期,頁48。
    時殷弘,「關於台灣的幾個必須正視的大戰略問題」,戰略與管理(北京),2002 年3~4月,頁27~32。
    秦亞青,「國家身份、戰略文化和安全利益──關於中國與國際社會關係的三種假設」,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3年第1期,頁10~15。
    俞邃,「當今大國關係與世界格局」,國際政治研究(北京),1994年第3期,頁1。
    俞新天,「認識和避免當今的衝突與戰爭──中國和平發展的戰略選擇」,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4年第6期,頁38~43。
    高長、吳瑟致,「中國崛起對東亞區域主義的影響」,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0卷第2期(2009年4月),頁1~48。
    徐堅,「和平崛起是中國的戰略抉擇」,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頁1~8。
    陳牧民,「當和平崛起遇上台灣問題:菁英認知下的中國安全戰略」,中國大陸研究,第49卷第4期(2006年12月),頁1~26。
    姜長斌,「論中國和平崛起與美國國際戰略」,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05年第1期,頁1~16。
    桑兵,「世界主義與民族主義──孫中山對新文化派的回應」,近代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頁77~99。
    游博,「和平崛起:鄧小平的治國理念」,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武漢),2005年2月(第1期),頁63~64。
    張廖年仲,「從1995~96年台海危機論冷戰後中共的安全政策」,遠景基金會季刊,第6卷第2期 (2005年4月),頁185~222。
    張鐵軍,「中國與東亞共同體建購」,東北亞論壇(吉林),第15卷第2期(2006年3月),頁38~42。
    許志吉,「中共在聯合國安理會對維和議題的投票行為研究」,東亞研究,第41卷第2期(2010年7月),頁77~110。
    葉自成,「對中國多極化戰略的歷史與理論反思」,國際政治研究(北京),2004年第1期,頁9~23。
    葉自成、蔣立群,「新中國國際秩序觀的變遷」,黨的文獻(北京),2011年第6期,頁72~78。
    鈕維敢,「偏見和對立──當代『中國威脅論』透視」,馬克思主義研究(北京),2010年第1期,頁132~138。
    楊曉龍,「東亞區域主義與中國周邊外交」,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安徽),2005年第1期,頁8~12。
    黎紅雷,「和諧哲學: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廣州),2007年第6期,頁37~43。
    趙建民、胡志嘉,「中共第四代領導集體的『和諧世界觀』:理論與意涵」,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0卷第1期(2009年1月),頁1~44。
    魯世山,「中國和平崛起理論研究綜述」,理論建設(合肥),2006年第2期,頁40。
    樊體寧,「論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國際關係學院學報(北京),2005年第3期,頁16~20。
    薛曉芃,「中國對東亞地區主義觀念的轉變」,外交評論(北京),總89期(2006年6月),頁28~33。
    蔡育岱,「人權與主權的對立、共存與規避:論述《國家保護責任》在人道干預上的意涵及重要性」,東吳政治學報,第28卷第4期,頁1~36。
    蔡東杰,「當前東亞霸權結構的變遷發展分析」,全球政治評論,2005年第9期,頁101~121。
    劉建飛,「和平崛起是中國的戰略選擇」,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2006年第2期,頁39~40。
    劉建飛,「論世界格局中的『非極化』趨勢」,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8年第4期,頁1~5。
    劉楊鉞,「從『三個世界』到『和諧世界』」,理論觀察(黑龍江),2007年第4期,頁44。
    閻學通,「對『和平崛起』的理解」,教學與研究(北京),2004年第4期,頁5~6。
    潘忠岐、黃仁偉,「中國的地緣政治與安全策略」,社會科學(北京),2011年第10期,頁4~11。
    鄭端耀,「國際關係新古典現實主義理論」,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1期,頁115~140。
    蘇浩,「地區主義與東亞區域合作機制的建立」,外交學院學報(北京),2003年第1期,頁14~21。

    三、報章雜誌
    汪莉娟,「胡江權鬥『和平崛起』路崎嶇」,聯合報,2004年9月13日,A13版。
    「世界多極化是個積極的發展」,人民日報,1988年6月2日,第6版。
    「聯合國維和趨軍事化,中國對此深感不安」,大公報,1997年4月12日,A3版。
    「不能任由外部干涉實現政權更迭」,人民日報,2012年7月17日,3版。
    潘維,「敢與西方展開政治觀念鬥爭」,環球時報,2008年1月28日。

    貳、外文文獻
    一、專書
    Bernstein, Richard. & Munro, Ross H.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97).
    Gertz, Bill. The China Threat: How the People’s Republic Targets America (Washington DC: Regnery, 2000).
    Kissinger, Henry. On China (New York: Penguin Group, 2011).
    Kupchan, Charles. The End of the American Era: 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Geopolitic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 2007).
    Mearsheimer, John J.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Norton, 2001).
    Ramo, Joshua Cooper. The Beijing Consensus (London: Foreign Policy Centre, 2004).
    Wallerstein, Immanuel. The Decline of American Power: The U.S. in a Chaotic World (New York: The New Press, 2003).

    二、期刊
    Beckley, Michael. “China’s Century? Why America`s Edge Will Endur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6, Issue 3 (Winter 2011/12), pp. 41~78.
    Bergsten, Fred. “A Partnership of Equals: How Washington Should Respond to China’s Economic Challenge.” Foreign Affairs, Volume 87, 2008(4), pp. 57~69.
    Brzezinski, Zbigniew. & Mearsheimer, John J. “Clash of the Titans.” Foreign Policy, Issue 146 (Jan/Feb 2005), pp. 46~50.
    Ferguson, Niall. “Chimerica’ is Headed for Divorce.” Newsweek, Volume 154, No. 9 (August 2009), p. 56.
    Friedberg, Aaron. “Bucking Beijing: An Alternative U.S. China Policy.” Foreign Affairs, Vol. 91, No. 5 (Sep/Oct 2012), pp. 48-58
    Fravel, M. Taylor. “China’s Attitude toward UN Peacekeeping Operations since 1989.” Asian Survey, Vol. 36, No. 11 (Nov. 1996), pp. 1103~1104.
    Huisken, Ron. “The Road to War on Iraq.” Canberra Papers on Strategy and Defense, No. 148, p. 55, Strategic Defense Studies Centr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2003.
    Huntington, Samuel P. “Clashes of Civilization?” Foreign Affairs, Vol. 72, No. 3 (Summer 1993), pp. 22~49.
    Ikenberry, John G. “The Future of the Liberal World Order: Internationalism after America.” Foreign Affairs, Vol. 90, No. 3 (May/ June 2011), pp. 56~68.
    Johnson, Alastair Iain. “Is China a Status Quo Powe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7, Issue 4 (Spring 2003), pp. 5~56.
    Krasner, Stephan D. “Structural Causes and Regime Consequences: Regimes as Intervening Variabl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6, No. 2, 1982, pp. 185~205.
    Li, Eric X. “The Life of the Party: The Post-Democratic Future Begins in China.” Foreign Affairs, Vol. 92, No. 1 (Jan/Feb 2013), pp. 34~46.
    Mearsheimer, John J. “China’s Unpeaceful Rise.” Current History, April 2006, pp. 160~162.
    Miller, Ken. “Coping With China`s Financial Power.” Foreign Affairs, Vol. 89, No. 4 (Jul/Aug 2010), pp. 96~109.
    Munro, Ross H. “Awakening Dragon: The Real Danger in Asia is From China.” Policy Review, No.62 (Fall 1992), pp. 10~16.
    Nye, Joseph S. “China’s Rise Doesn’t Mean War.” Foreign Policy, Issue 184 (Jan/Feb 2011), p. 66.
    Nye, Joseph S. “Recovering American Leadership.” Survival, Vol. 50, No. 1 (Feb/Mar. 2008), pp. 55~68.
    Nye, Joseph S. “The Future of American Power.” Foreign Affairs, Vol. 89, No. 6 (Nov/Dec, 2010), pp. 2~12.
    Pei, Minxin. “The Dark Side of China’s Rise.” Foreign Policy, Issue 153 (March/April 2006), pp. 32~40.
    Posen, Barry R. “Emerging Multipolarity: Why Should We Care?” Current History, November 2009, pp. 347~352.
    Rose, Gideon. “Neoclassical Realism and Theories of Foreign Policy.” World Politics, Vol. 51, No. 1 (Oct 1998), pp. 144~172.
    Ross, Robert S. “The Problem with the Pivot.” Foreign Affairs, Volume 91, Issue 6 (Nov/Dec 2012), pp. 70~82.
    Ross, Robert S. “Assessing the China Threat.” The National Interest, No. 81 (Fall 2005), pp. 81~87.
    Ruggie, John G. “International Response to Technology: Concepts and Trend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29, No. 3, 1975, pp. 557~583.
    Paul, T.V. “Soft Balancing in the Age of U.S. Primac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0, No. 1 (Summer 2005), pp. 46~71.
    Suettinger, Robert L. “The Rise and Descent of ‘Peaceful Rise’.”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No.12 (Fall 2004), pp. 1~10.
    Wohlforth, William. “Unipolarity, Status Competition, and the Great Power War.” World Politics, Vol. 61, No. 1 (Dec 2008), pp. 28~57.

    叁、譯著
    兹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著,洪漫、于卉芹、何衛寧譯,戰略遠見:美國與全球權力危機(Strategic Vision: America and the Crisis of Global Power)(北京:新華出版社,2012)。
    約瑟夫‧奈著,劉華譯,美國注定領導世界?──美國權力性質的變遷(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珍妮‧克萊格(Jenny Clegg)著,葛雪蕾、洪漫、李莎譯,中國的全球戰略:走向一個多極世界(China’s Global Strategy: Toward a Multipolar World)(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著,杜繼東譯,中國的世界秩序 : 傳統中國的對外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10)。
    埃里克‧安德森(Eric C. Anderson)著,葛雪蕾、洪漫、李莎譯,中國預言:2020年及以後的中央王國(China Restored: The Middle Kingdom Looks to 2020 and Beyond) (北京:新華出版社,2011)。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天安門:中國的知識分子與革命(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olution, 1895~1980)(台北:時報出版,2007)。
    文正仁著,李春福譯,中國崛起大戰略──與中國知識精英的深層對話(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
    阿倫‧弗里德伯格(Aaron L. Friedberg)著,洪漫、張琳、王宇丹譯,中美亞洲大博弈(China, America, and 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Asia)(北京:新華出版社,2012)。
    卜睿哲(Richard C. Bush),一山二虎:中日關係的現狀與亞太局勢的未來(The Perils of Proximity: China-Japan Security Relations)(台北:遠流,2012)。
    理查德‧羅斯克蘭斯(Richard Rosecrance)、顧國良主編,力量與克制:中美關係的共同願景(Power and Restraint: A Shared Vision for the U.S. – China Relationship)(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10)。
    阿倫‧弗里德伯格(Aaron L. Friedberg)著,洪漫、張琳、王宇丹譯,中美亞洲大博弈(China, America, and 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Asia)(北京:新華出版社,2012)。
    藍普頓(David M. Lampton)著,許秋楓譯,同床異夢(Same Bed Different Dreams: Managing U.S.-China Relations, 1989~2000)(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
    卜睿哲(Richard Bush)著,林添貴譯,未知的海峽:兩岸關係的未來(Uncharted Strait: The Future of China-Taiwan Relations)(台北:遠流,2013)。

    肆、網路資料
    一、電子報
    王曉鵬,「日本到底要在釣魚島釣什麼『魚』」,人民網,2012年9月10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2/0910/c1002-18969321.html〉(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朱啟超,「駁閻學通『超級大國』論」,中國評論新聞網,2012年1月6日,〈http://mag.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81&docid=101967904&page=1〉(瀏覽日期:2013年3月13日)。
    李忠杰,「怎樣認識和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人民網,2006年5月16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1038/4376706.html〉(瀏覽日期:2013年3月13日)。
    吳綺敏、張川杜,「胡錦濤同華僑華人共話中國如何強盛與振興:第一要發展 第二要統一」,人民網,2004年11月14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39/13406/1201359.html〉(瀏覽日期:2013年6月17日)。
    邱震海,「全球格局是否真的迎來中美兩超並列時代(鳳凰衛視2012年7月8日《寰宇大戰略》節目文稿)」,鳳凰博報,〈http://blog.ifeng.com/article/18698982.html〉(瀏覽日期:2013年3月13日)。
    金燦榮、段皓文,「重要機遇期的變與不變」,新華網,2013年2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2/26/c_124388840.htm〉(瀏覽日期:2013年3月5日)。
    吳明彥,「美中較勁下之東亞峰會」,國政基金會,2012年11月28日,
      〈http://www.npf.org.tw/post/3/11687〉(瀏覽日期:2013年3月5日)。
    時殷弘,「日本『購島』緣於其國內政治競選大背景」,中國青年網,2012年9月17日,〈http://d.youth.cn/shrgch/201209/t20120917_2444413.htm〉,(瀏覽日期:2012年9月17日)。
    張羽,「林毅夫駁『經濟崩潰論』:未來20年中國仍有年增8%潛力」,中國新聞網,2013年5月23日,〈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3/05-23/4850509.shtml〉(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陳振凱,「中國夢的中國氣質與中國景象」,人民網,2012年12月8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2-12/08/content_1156744.htm〉(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4日)。
    陳先奎、辛向陽,「中國崛起是否可能」,學習時報,2004年3月25日,〈http://www.studytimes.com.cn/chinese/zhuanti/xxsb/648323.htm〉(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陳先奎、辛向陽,「中國和平崛起的基本含義」,學習時報,2004年3月25日,〈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xxsb/607808.htm〉(瀏覽日期:2013年2月19日)。
    陳葉軍,「張維為:中國模式是『最不壞』的模式」,聚焦中國模式──人民網理論頻道,2009年7月20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9687131.html〉(瀏覽日期:2013年5月25日)。
    陳葉軍,「程恩富: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驗已上升為中國模式」,聚焦中國模式──人民網理論頻道,2009年3月12日,〈http://cpc.people.com.cn/GB/66888/77791/8953652.html〉(瀏覽日期:2013年5月25日)。
    陳葉軍,「俞可平:中國民主化的最小成本和最佳途徑」,聚焦中國模式──人民網理論頻道,2009年9月9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10019441.html〉(瀏覽日期:2013年5月25日)。
    陳有為,「中美關係的複雜性在於不確定性」,星島環球網,2006年4月13日,〈http://www.stnn.cc:82/op_ed/ed_china/t20060413_189452.html〉(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楊恒均,「中國為何投反對票」,鳳凰博報,2012年7月21日,〈http://blog.ifeng.com/article/18882846.html〉(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6日)。
    楊明珠,「日發言人駁擱置釣島爭議言論」,中央通訊社,2013年6月5日,〈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306050174-1.aspx〉(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楊成銘,「發展權的促進和保護:以《世界人權宣言》和中國為中心」,中國人權研究會,2013年4月18日,〈http://www.humanrights.cn/cn/book/1/t20130418_1024271.htm〉(瀏覽日期:2013年5月23日)。
    劉屏,「歐巴馬:歡迎中國和平崛起 習近平:盼建立非對抗關係」,中時電子報,2013年6月9日,〈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3616/112013060900070.html〉(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劉國新,「論中國新安全觀的特點及其在周邊關係的運用」,當代中國研究所,2006年1月1日,〈http://www.iccs.cn/iccs/contents/466/8947.html〉(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6日)。
    閻學通,「一超多強走向中美兩超 多極化式微」,環球網,2011年12月23日,〈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1-12/2315255.html〉(瀏覽日期:2013年3月13日)。
    「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 政治局常委與記者見面」,中國網,2012年11月15日,〈http://news.china.com.cn/18da/2012-11/15/content_27121188.htm〉(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4日)。
    「習近平:承前啟後 繼往開來 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新華網,2012年11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29/c_113852724.htm〉(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中國GDP規模超過日本 正式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網,2011年2月14日,〈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11-02/14/content_21915401.htm〉 (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4日)。
    「高盛:中國2027年有望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環球網,2011年11月21日,〈http://finance.huanqiu.com/roll/2011-11/2190759.html〉(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4日)。
    「崛起的中國要有自己的話語權──訪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宮力教授」,南方網,2004年3月22日,〈http://www.southcn.com/nflr/llzhuanti/hpjq/sdcs/200405101003.htm〉 (瀏覽日期:2012年3月7日)。
    「新聞背景:『中國和平崛起論』的誕生和發展」,新華網,2004年4月23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4/23/content_1436993.htm〉(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5日)。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在2003年博鰲亞洲論壇的講演」,新華網,2003年11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1/24/content_1195240.htm〉 (瀏覽日期:2012年3月2日)。
    「中國的發展 亞洲的機遇──胡錦濤在博鰲亞洲論壇2004年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新華網,2004年4月26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4/26/content_1439621.htm〉(瀏覽日期:2012年3月2日)。
    「鄭必堅:『和平崛起』同『和平發展』是一回事」,新華網,2007年9月21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9/21/content_6765487.htm〉 (瀏覽日期:2012年3月8日)。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網,2012年11月18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3.html〉(瀏覽日期:2012年12月31日)。
    「經濟學人:中國將在2019年超越美國」,多維新聞,2010年12月20日,〈http://economics.dwnews.com/news/2010-12-20/57214306.html〉(瀏覽日期:2012年12月31日)。
    「《瞭望》:中國2020年全面趕超美國」,多維新聞,2011年1月5日,〈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1-01-05/57264171.html〉(瀏覽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奧運開幕式:『和』字裡的大智慧」,人民網,2008年8月10日,〈http://www.022net.com/2008/8-10/463028202913896.html〉(瀏覽日期:2013年1月7日)。
    「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問實錄」,新華網,2006年3月14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sc/2006-03/14/content_4301180.htm〉(瀏覽日期:2013年2月19日)。
    「第十次駐外使節會議在京舉行」,人民網,2004年8月30日,〈http://zg.people.com.cn/BIG5/33832/33852/2748368.html〉(瀏覽日期:2013年1月14日)。
    「國際觀察: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屬性沒有改變」,新華網,2010年9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9/19/c_12587652.htm〉(瀏覽日期:2013年2月19日)。
    「中國軍力第二 綜合國力第七 社科院黃皮書淪為笑話」,香港商報,2010年1月6日〈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10-01/06/content_2457664.htm〉(瀏覽日期:2013年3月13日)。
    「網民指中國未達『超級大國』」,多維新聞,2012年1月1日,〈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2-01-01/58469656.html〉(瀏覽日期:2013年3月14日)。
    「少將:『南海是中國核心利益』非官方表態」,中國評論新聞,2010年10月12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4/7/2/1/101472175.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47217〉(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專家稱『中國將南海升級為核心利益』提法極不明智」,人民網,2010年8月24日,〈http://world.people.com.cn/GB/12531874.html〉(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劉賜貴:維護中國在南海的權益事關國家核心利益」,華夏經緯網,2012年10月26日,〈http://big5.huaxia.com/xw/dlxw/2012/10/3054997.html〉(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外交部:反對南海問題國際化、多邊化、擴大化」,鳳凰網,2010年9月21日,〈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0_09/21/2602293_0.shtml〉(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再平衡戰略』能否更加平衡」,華夏經緯網,2013年3月14日,〈http://hk.huaxia.com/thjq/jswz/2013/03/3247864.html〉(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張登及:美重返亞洲 離岸制衡中國」,中國評論新聞,2012年11月27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3/1/8/4/102318431.html?coluid=5&kindid=23&docid=102318431&mdate=1127111922〉(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中國漁船黃岩島遭菲軍艦侵擾」,人民網,〈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8221/72028/242209〉(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菲律賓在中國黃岩島海域製造事端」,央視網,〈http://big5.cctv.com/gate/big5/news.cntv.cn/special/zfjcnhhyddz/shouye/index.shtml〉(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奧巴馬要在東亞峰會插手南海」,新華網,2013年3月14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3/14/c_124455829.htm〉(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豪勇7壯士登釣島 共插兩岸國旗」,中時電子報,2012年8月16日,〈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741/112012081600079.html〉(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野田稱『購買釣魚島』為維持穩定管理 望中方理解」,鳳凰網,2012年9月8日,〈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diaoyudao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2_09/08/17454385_0.shtml〉(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中國外交部就日本宣佈『購島』發表聲明(全文)」,新華網,2012年9月10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9/10/c_113026288.htm〉(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馮昭奎:日本最怕中國和平崛起 圖謀打亂中國戰略部署」,人民網,2012年9月14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2/0914/c159300-19013754.html〉(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美國防部長會習近平 盼滅火」,中時電子報,2012年9月20日,〈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3/122012092000173.html〉(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美挺安倍:反對威脅區域穩定」,自由電子報,2012年2月23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feb/23/today-t2.htm〉(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日本政府一意孤行意欲何為?」,中國評論新聞,2012年9月14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2/3/3/1/102233139.html?coluid=4&kindid=20&docid=102233139&mdate=0914092254〉(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潘維:關於『中國的和平崛起』」,新法家,〈http://www.xinfajia.net/789.html〉(瀏覽日期:2013年2月19日)。
    「先驅評論:中國『聯美制獨』的深意」,人民網,2007年12月11日,〈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42969/58520/6637251.html〉(瀏覽日期:2013年3月29日)。
    「美俄首次參加東亞峰會引關注 美國擴大亞洲足跡」,人民網,2011年11月16日,〈http://world.people.com.cn/GB/157278/16270357.html〉(瀏覽日期:2013年3月29日)。
    「中國反對東亞峰會談南海」,新華網,2011年11月17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1/17/c_122292867.htm〉(瀏覽日期:2013年4月22日)。
    「溫家寶批駁『中美G2共治全球』:毫無根據」,中國評論新聞,2009年5月21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7/5/3/10097533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75339〉(瀏覽日期:2013年4月7日)。
    「李肇星聯大發言主張加強聯合國作用並提五大建議」,中國新聞網,2003年9月25日,〈http://big5.chinanews.com:89/n/2003-09-25/26/350504.html〉(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6日)。
    「新中國八次投出否決票 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利益」,環球網,2012年2月8日,〈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2-02/2417989.html〉(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6日)。
    「一張聯國否決票 抵得上百億外援」,東方日報,2012年2月7日,〈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ld/20120207/00182_001.html〉(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6日)。
    「外交部官員:中國在聯合國行使否決權是謹慎的」,中國新聞網,2012年1月19日,〈http://big5.chinanews.com:89/gn/2012/01-19/3617584.shtml〉(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6日)。
    「周小川:改革國際貨幣體系 創造超主權儲備貨幣」,鳳凰財經,〈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90323/469925.shtml〉(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6日)。
    「溫家寶批駁『中美G2共治全球』:毫無根據」,中國評論新聞,2009年5月21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7/5/3/10097533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75339〉(瀏覽日期:2013年4月7日)。
    「張業遂大使在美中貿委會招待會上的致辭」,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2012年6月6日,〈http://www.china-embassy.org/chn/sgxx/dszc/dashihuodong/t939465.htm〉(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6日)。
    「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開啟 十一年努力終掀大幕」,新華網,2013年3月27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3/27/c_115172671.htm〉(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6日)。
    「TPP擴容或衝擊東亞區域經濟合作」,中國評論新聞,2013年3月28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4/8/4/4/102484475.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2484475〉(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6日)。
    「中國代表團團長、外長唐家璇在第54屆聯大上的發言」,新華網,1999年9月22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7172.htm〉(瀏覽日期:2013年5月22日)。
    「『習氏外交』有三力」,新華網,2013年3月28日,〈http://news.xinhuanet.com/globe/2013-03/28/c_132268106.htm〉(瀏覽日期:2013年5月22日)。
    「『中國模式』被賦新內涵」,香港新聞網,2013年5月9日,〈http://www.hkcna.hk/content/2013/0509/191217.shtml〉(瀏覽日期:2013年5月25日)。
    「金溥聰,美中台戰略模糊 對台最好」,中國時報,2013年2月15日,〈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50207533/112013020500096.html〉(瀏覽日期:2013年6月17日)。
    「中美關係:人權問題是關鍵」,求是理論網,2012年2月20日,〈http://big5.qstheory.cn/gj/gjsspl/201202/t20120220_139743.htm〉(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外交部:釣魚島問題美國負有不可推卸歷史責任」,環球網,2013年1月20日,〈http://world.huanqiu.com/regions/2013-01/3553088.html〉(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安倍挑釁言行 違背美戰略利益」,旺報,2013年1月15日,〈http://news.chinatimes.com/wantdaily/11052101/112013011500576.html〉(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中國社科院黃皮書:不能排除釣魚島危機升級風險」,新華網,2012年12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2/24/c_114137142.htm〉(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美《時代》雜誌指責中國引發東亞緊張 稱似火藥庫」,環球網,2013年2月2日,〈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3-02/3611516.html〉(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安倍晉三再次強調欲把自衛隊改為『國防軍』」,中國新聞網,2013年2月16日,〈http://big5.chinanews.com:89/gj/2013/02-16/4565211.shtml〉(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日內閣準設國家安全委員會 意在加強一元化領導」,中國新聞網,2013年6月8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6/08/c_124833748.htm〉(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美『準國務卿』聽證會上對華示好」,新華網,2013年1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1/26/c_124281792.htm〉(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增長格局」,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7年12月17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6662531.html〉(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美媒:習近平更具毛派色彩」,中時電子報,2013年6月9日,〈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3616/132013060900579.html〉(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外交部:中國政府強烈敦促朝鮮信守無核化承諾」,人民網,2013年2月12日,〈http://world.people.com.cn/BIG5/n/2013/0212/c57507-20482096.html〉(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日本前首相鳩山『親華遠美』言論遭曝光 在日引發熱議」,新華網,2011年5月6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5/06/c_121385554.htm〉(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中美首腦會談就促進朝鮮無核化等達成一致」,中國評論新聞,2013年6月8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5/7/2/2/102572220.html?coluid=148&kindid=7550&docid=102572220&mdate=0608154737〉(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朱雲漢:中國大陸興起與全球政治經濟秩序重組」,觀察者,2013年1月21日,〈http://www.guancha.cn/ZhuYunHan/2013_01_21_122289_3.shtml〉(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Peter Brookes, “Club For Dictators: An ugly agenda for Asia,”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June 12 2006), 〈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commentary/2006/06/club-for-dictators-an-ugly-agenda-for-asia〉(Accessed May 21 2013).
    Stephan M. Walt, “Dealing With a Chinese Monroe Doctrine,” The New York Times, May 2 2012,〈http://www.nytimes.com/roomfordebate/2012/05/02/are-we-headed-for-a-cold-war-with-china/dealing-with-a-chinese-monroe-doctrine〉(Accessed Mar. 28 2013).
    “China: one step closer to `superpower` status,” The Voice of Russia, Mar. 4 2013,〈http://english.ruvr.ru/2013_03_04/China-one-step-closer-to-superpower-status〉(Accessed Mar. 28 2013).
    “A Point of View: What kind of superpower could China be?” BBC, Oct. 19 2012,〈http://www.bbc.co.uk/news/magazine-19995218〉(Accessed Mar. 28 2013).
    “China: The Other Superpower,” The Washington Post,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special/world/china_superpower〉(Accessed Mar. 28 2013).
    “Obama Touts ‘Renewal’ of American Global Leadership on His Watch,” CNSNews.com, Jan. 25 2012,〈http://cnsnews.com/news/article/obama-touts-renewal-american-global-leadership-his-watch〉(Accessed Apr. 7 2013).
    Geoff Dyer & Richard McGregor, “Opposition to US inspires ‘NATO of the east’ ,” The Financial Times, June 22 2006, 〈http://www.ft.com/intl/cms/s/0/ff4b3e0e-018a-11db-af16-0000779e2340.html#axzz2TuUPIdTF〉(Accessed May 21 2013).

    二、檔案資訊
    李文海,「『振興中華』口號的由來」,中華文史網,〈http://www.qinghistory.cn/magazinefree/html/31/200/content/228.shtml〉(瀏覽日期:2013年1月2日)。
    陳述,「『四個現代化』目標的提出」,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news/60years/2009-09/25/content_18603838.htm〉(瀏覽日期:2013年1月13日)。
    鄧小平,「堅持社會主義,防止和平演變」(1989年11月23日),中國共產黨新聞,〈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69113/69684/69696/4950049.html〉(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6日)。
    「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6/25/content_1546523.htm〉 (瀏覽日期:2012年3月7日)。
    「《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全文)」,新華網,2011年9月6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9/06/c_121982103.htm〉(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6日)。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中國網,2005年12月,〈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book/1069230.htm〉(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6日)。
    「中國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mfa.gov.cn/chn/pds/ziliao/wjs/t8987.htm〉 (瀏覽日期:2012年7月14日)。
    「1974年 毛澤東提出劃分三個世界的理論」,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2/22/content_10839608.htm〉(瀏覽日期:2012年7月14日)。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2004年4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4/29/content_1447509.htm〉(瀏覽日期:2013年1月2日)。
    「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一九八二年九月六日通過)」,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5/65448/6415129.html〉(瀏覽日期:2013年1月7日)。
    「『三步走』戰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GB/64156/64157/4509545.html〉(瀏覽日期:2013年1月7日)。
    「胡錦濤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全文)」,新華網,2005年9月16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9/16/content_3496858.htm〉(瀏覽日期:2013年1月7日)。
    「冷靜觀察、沉著應付、韜光養晦、決不當頭、有所作為」,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2/1028/c350803-19412863.html〉(瀏覽日期:2013年1月7日)。
    「中國統計年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mfa_chn/wjb_602314/zzjg_602420/yzs_602430/dqzz_602434/nanhai_602576/t848051.shtml〉(瀏覽日期:2013年3月28日)。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6810次會議記錄」,聯合國正式文件,2012年7月19日,〈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S/PV.6810〉(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6日)。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6711次會議記錄」,聯合國正式文件,2012年2月4日,〈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S/PV.6711〉(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6日)。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6627次會議記錄」,聯合國正式文件,2011年10月4日,〈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S/PV.6627〉(瀏覽日期:2012年12月16日)。
    「《上海合作組織五周年宣言》(全文)」,新華網,2006年6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6/15/content_4703028.htm〉。
    「胡錦濤: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華網,2008年12月31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31/content_10586495_1.htm〉(瀏覽日期:2013年6月17日)。
    「總統接受美國《CNBC》亞洲台專訪」,中華民國總統府新聞稿,〈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28818&rmid=514&sd=2012/12/15&ed=2012/12/15〉(瀏覽日期:2013年6月17日)。
    Olga Oliker & David A. Shlapak, “U.S. Interests in Central Asia: Policy Priorities and Military Roles,” The Rand Cooperation (2005), 〈http://www.rand.org/content/dam/rand/pubs/monographs/2005/RAND_MG338.pdf〉 (Accessed May 21 2013).
    Richard Nixon, “The President’s News Conference,”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June 4 1971,〈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index.php?pid=3100&st=china&st1〉(Accessed Jan. 7 2013).
    “Illustration of Proposed Quota and Voting Shares—By Member 1/ (in percen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http://www.imf.org/external/np/sec/pr/2010/pdfs/pr10418_table.pdf〉(Accessed Dec. 16 2012).
    “Sustaining U.S. Global Leadership: Priorities for 21st Century Defens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Jan. 6 2012,〈http://graphics8.nytimes.com/packages/pdf/us/20120106-PENTAGON.PDF〉(Accessed Apr. 7 2013).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Address by Secretary of State Hillary Clinto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June 15 2009,〈http://www.cfr.org/diplomacy/council-foreign-relations-address-secretary-state-hillary-clinton/p19840〉(Accessed May 26 2013).

    三、電子期刊
    尹懷哲,「綜合分析美日安保共同戰略目標對台灣的影響」,海峽評論,2005年4月號(總172期)。
    梁肅戎,「孫中山與日本及其對日的忠告」,海峽評論,2000年3月號,〈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111-3544.html〉(瀏覽日期:2013年3月29日)。
    宋鎮照,「美國重返亞洲的企圖與策略:霸權地位保衛戰」,海峽評論,第266期(2013年2月號),〈http://www.haixiainfo.com.tw/266-8657.html〉(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林國炯,「戰雲密布的釣魚島」,海峽評論,第266期(2013年2月號),〈http://www.haixiainfo.com.tw/266-8664.html〉(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熊玠,「美國新政府與東亞:衡乎?對抗乎?」,海峽評論,第267期(2013年3月號),〈http://www.haixiainfo.com.tw/267-8682.html〉(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曾健民,「『朝核危機』聲中,堅持中朝友好」,海峽評論,第267期(2013年3月號),〈http://www.haixiainfo.com.tw/267-8680.html〉(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Lieberthal, Kenneth, “The American Pivot to Asia,” Foreign Policy, Dec. 11 2011,〈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1/12/21/the_american_pivot_to_asia〉(Accessed Mar. 28 2013).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研究所
    98253013
    10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25301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外交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301301.pdf2216KbAdobe PDF22412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