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0/140901 (78%)
Visitors : 46017721      Online Users : 72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1504


    Title: 《金瓶梅》空間書寫中的性別權力關係
    《Jing Ping Mei》Relations between Gender and Power in Writing Space
    Authors: 賴彥伶
    Lai, Yan Ling
    Contributors: 胡衍南
    Hu, Yan Nan
    賴彥伶
    Lai, Yan Ling
    Keywords: 《金瓶梅》
    空間
    性別
    權力
    Date: 2013
    Issue Date: 2013-11-01 11:46:13 (UTC+8)
    Abstract: 張竹坡在〈雜錄小引〉中對「立架」作過專門論述,從中可以看出他所說的「立架」就是作者對於小說中空間結構的安排與佈局。在全書的批點過程中,張竹坡更是再三提醒讀者注意小說的空間結構,要求讀者從空間結構關照小說的脈絡,因此,從空間切入將使我們更清楚掌握小說組織型態。首先以西門府為出發點,研究人物以府內人物為主,府外人物為輔,分章節來探討小說空間書寫中的性別權力關係。而以西門慶大宅第的居室空間為例,分別舉了廳堂、廂房及書齋,藉此說明不同身分、經歷的女子們在家族聚會、賓客酒宴時的權力關係。接著,探討和密閉起居空間相對的後花園,後花園的半開放性或全開放性展示與滿足了世情的窺探,空間的多變化性也使得情欲的逾越增加了人情世態的糾葛、性別權力關係的複雜。又西門宅院不可能完全隔絕外面世界,進一步討論西門宅院外的空間與性別權力的關係,看這些煙花柳巷的青樓女子、尋常人家、貴婦如何在有限的環境中延伸無限的空間可能?最後,因為圖像與文字的媒介不同,前人又指出《金瓶梅》繡像畫工不僅僅是單純依回目作畫,而是有意識的再詮釋、再創造,所以,再獨立一章節探討繡像空間與隱喻性別權力。
    Zhang Zhu-Po has specific statements about “architecture” in the <Za Lu Xiao Yin >, what he said about “architecture” is the arrangement and deployment of space by the author in the novel. In the whole commentary, Zhang Zhu-Po reminds readers repeatedly to pay attention to spatial architecture of the novel, and request readers to see the layout of the novel from spatial architecture. Therefore, we could deal with the organization of this novel clearly if we approach from space view. Firstly, starting from Ximen Mansion, characters inside building lead and ones outside building assist,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x and power by segmenting the chapter and section. Take the space of rooms in Ximen Mansion for example, including living room, bedroom and reading room, to demonstrate the power relations with different status and experience women in the family party and banquet. Secondly, explore garden which is relative to closed living room. Semi-open or fully-open garden satisfy the prying eye of the human beings. The variety of space makes lust go beyond and increase the complex entanglements of the way of the world and gender power relations. Besides, Ximen Mansion could not completely cut off from the outside world, further discuss outside the Ximen Mansion and gender power relations to see the red-light district of brothel women and ordinary people and how the Lady extends infinitely in a limited environment space possible? Finally, because images and text are different media, previous people pointed out that “Jing Ping Mei” engraving people not simply only engrave by chapters but conscious reinterpretation and recreation, so one independent chapter explore it.
    Reference: 一、 古籍【依姓氏筆畫排序】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笑笑生(著),張竹坡(評):《第一奇書》(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明)笑笑生(著),齊煙、汝梅(校):《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濟南:齊魯書社,
    1990年)
    (明)笑笑生(著),梅節(校):《夢梅館校本金瓶梅詞話》(臺北:里仁書局,2009
    年)
    (明)計成(著),趙農(注):《園冶圖書》(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
    (明)夏原吉等(編),黃彰健(校):《明太祖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
    究所,1984年)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長沙:嶽麓出版社,2002年)
    (明)謝肇淛:《五雜組》(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

    二、 文集、專書【依姓氏筆畫排序】
    (一)、《金瓶梅》相關研究
    王年雙:《金學》(高雄:復文圖書有限公司,1995年)
    王仁銘、邱勝威:《解讀金瓶梅》(臺北:雲龍出版社,2000年)
    孔繁華:《金瓶梅的女性世界》(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田曉菲:《秋水堂論金瓶梅》(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田秉鍔:《金瓶梅的人性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年)
    李建中:《瓶中審醜-金瓶梅「色」之批判》(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李國祁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編輯小組:《禁奢與崇奢:明清消費觀念的思想文化
    史考察》(臺北:唐山出版社,2006年)
    李又寧、張玉法:《中國婦女史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朱一玄編:《金瓶梅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年)
    吳敢:《20 世紀金瓶梅研究史長編》(上海:文匯出版社,2003年)
    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孟慶田:《《紅樓夢》和《金瓶梅》中的建築》(青島:青島出版社,2001年)
    武潤婷:《中國近代小說演變史》(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周中明:《金瓶梅藝術論》(臺北:里仁書局,2001年)
    周先慎:《古典小說鑑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周先慎:《明清小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周鈞韜:《金瓶梅素材來源》(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胡衍南:《飲食情色金瓶梅》(臺北:里仁書局,2004年)
    胡衍南:《金瓶梅到紅樓夢──明清長篇世情小說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9
    年)
    胡文彬、張慶善(編):《論金瓶梅》(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4年)
    孫述宇:《金瓶梅的藝術》(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
    徐朔方:《金瓶梅西方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徐朔方、劉輝編:《金瓶梅論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
    高越峰:《金瓶梅人物藝術論》(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
    陳建功、傅光明(編):《插圖本點評金瓶梅》(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年)
    侯忠義、王汝梅:《金瓶梅資料匯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
    侯會:《食貨金瓶梅:從吃飯穿衣看晚明人性》(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2007
    年)
    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陶慕寧:《金瓶梅中的青樓與妓女》(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3年)
    曾慶雨、許建平:《商風俗韻──金瓶梅中的女人們》(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0年)
    復旦學報編籍部:《金瓶梅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年)
    曹煒、寧宗一:《金瓶梅的藝術世界》(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康正果:《風騷與艷情》(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年)
    張業敏:《《金瓶梅》的藝術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年)
    黃霖:《金瓶梅考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年)
    黃霖: 《金瓶梅大辭典》( 成都:巴蜀書社,1991年)
    黃霖:《中國小說研究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
    黃霖:《金瓶梅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黃霖:《黃霖說金瓶梅》(臺北:大地出版社,2007年)
    黃霖、李桂奎、韓曉、鄧百意著:《中國古代小說敘事三維論》(上海:上海世
    紀出版集團,2009年7月)
    黃吉昌:《金瓶梅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舒蕪:《舒蕪集》第六卷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葉桂桐:《中國古代小說概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10月)
    寧宗一:《說不盡的金瓶梅》(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0年)
    寧宗一、羅德榮編:《《金瓶梅》對小說美學的貢獻》(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
    出版社,1992年)
    寧宗一:《寧宗一講金瓶梅》(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
    劉師古:《金瓶梅研究》(臺北:宋氏照遠出版社,1996年)
    熊秉真、呂妙芬編:《禮教與情欲: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臺北:中
    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
    【美】蒲安迪(Andrew H.Plaks)著,沈亨壽譯:《明代小說四大奇書》(北京:
    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香港:三聯書店,2001年)
    魯迅、鄭振鐸(著):《名家眼中的金瓶梅》(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
    【美】韓南(Patrick Hanan)著、徐俠譯:《中國近代小說的興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美】韓南(Patrick Hanan)著、王秋桂等譯:《韓南中國小說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蕭國亮:《中國娼妓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魏子雲:《金瓶梅劄記》(臺北:巨流出版社,1983年)
    魏子雲:《小說金瓶梅》(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魏子雲:《金瓶梅散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魏子雲:《深耕《金瓶梅》逾卅年》(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
    魏子雲:《金瓶梅研究二十年》(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
    龔鵬程:《中國小說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二)、園林建築、空間理論專著
    【法】Gaston Bachelard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臺北:張老師文化出版社,2003年)
    【英】Mike Crang 著,王志弘等譯:《文化地理學》(臺北:巨流出版社,2003年)
    王魯民:《中國古典建築文化探源》(臺北:地景出版公司,1999年)
    王毅:《中國園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年)
    王毅:《翳然林水─棲心中國園林之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中國文物大辭典》(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
    任明華:《紅樓園林》(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年)
    李豐楙、劉苑如主編:《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
    周維叔:《中國古典園林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年)
    金學智:《中國園林美學》(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0年)
    范銘如:《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出版社,2008年)
    侯迺慧:《詩情與幽境:唐代文人的園林生活》(臺北:東大出版社,1991 年)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1993年3月 增訂再版 )
    夏鑄九:《空間、歷史與社會: 論文選1987-1992》(臺北:唐山出版社,2009年12月 二版 )
    秦林芳編譯:《現代小說中的空間形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陳從周:《說園》(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0年)
    陳從周:《陳從周園林隨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年)
    陳植 :《中國歷代造園文選》(合肥︰黃山書社 1992年)
    曹林娣:《靜讀園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臺北:地景出版公司,1988年)
    張家驥:《中國造園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 年)
    張世君:《紅樓夢的空間敘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張岱:《西湖夢尋》(臺北:金楓出版社,1987年)
    畢恆達:《找尋空間的女人》(臺北:張老師文化出版社,1997年)
    畢恆達:《空間就是權力》(臺北:心靈工坊,2001年)
    黃長美:《中國庭園與文人思想》(臺北:明文書局,1986年)
    黃應貴主編:《空間、力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1995年)
    黃應貴、王璦玲編:《空間與文化場域: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09年)
    漢寶德:《物象與心境—中國的園林》(臺北:幼獅出版公司,1980年)
    劉文英:《中國古代的時空觀念(修訂本)》(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年)
    劉天華:《畫境文心─中國古典園林之美》(北京:三聯書店,2008 年)

    (三)、性別理論專著
    【美】Francesca Bray 著,江湄、鄭京力譯:《技術與性別》(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美】Kate Millett著,宋文偉、張慧芝譯:《性政治》(臺北:桂冠出版社,2003年)
    【英】Linda McDowell著,徐苔玲、王志弘譯:《性別、認同與地方─女性主義地理學概說》(臺北:群學出版社,2006 年)
    【荷】Liesbet van Zoonen著、張錦華、劉容玫譯:《女性主義媒介研究》(臺北:遠流出版社,2001年第1版)
    【法】Michel Foucault著,劉北成、楊遠嬰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臺北:桂冠出版社,1992年)
    【法】Michel Foucault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臺北:麥田出版社,1993年)
    【英】Pamela Abbott & Claire Wallace著,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君玫譯:《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臺北:巨流出版社,1995年第1版)
    【英】Patricia Ticineto Clough著、夏傳位譯:《女性主義思想:慾望、權利及學術論述》(臺北:巨流出版社,1997年第1版)
    【美】Rosemarie Putnam Tong著、艾曉明等譯:《女性主義思潮導論》(武漢:華中師大出版社,2002年)
    【英】Rosalin Miles著、刁筱華/譯:《女人的世界史》(臺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
    【法】Simone de Beauvoir 著,陶鐵柱譯:《第二性》(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3年)
    【法】Tori Moi著,陳潔詩譯:《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駱駝出版社,1995年第1版)
    毛文芳:《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 年)
    王政、杜芳琴編:《社會性別研究選譯》(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第1版)
    王政、杜芳琴編:《中國歷史中的婦女與性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
    王志弘:《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與詩學》(臺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1990年)
    汪民安:《身體的文化政治學》(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版)
    唐荷:《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夏曉虹:《晚清文人婦女觀》(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年)
    陳曉蘭:《女性主義批評與文學詮釋》(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9年第1 版)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
    張小虹:《性/別研究讀本》(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 年)
    張小虹:《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年)
    張岩冰:《女性主義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
    張宏生編:《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遊鑑明編:《無聲之聲:近代中國的婦女與社會(1600-1950)》(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
    鮑曉蘭:《西方女性主義研究評介》(北京:三聯書店,1995年第1版)
    劉詠聰編:《性別視野中的中國歷史新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羅素著、靳建國譯:《婚姻革命》(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年)
    嚴明、樊琪:《中國女性文學的傳統》(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顧燕翎、鄭至慧:《女性主義經典》(臺北:女書文化,2003年)
    顧燕翎:《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2003年)

    (四)、版畫理論專著
    王伯敏:《中國版畫史》(臺北:蘭亭書店,1986年)
    周心慧:《中國古版畫通史》(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
    周心慧編:《古本小說版畫圖錄》(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
    周蕪:《徽派版畫史論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
    徐小蠻、王福康:《中國古代插圖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陳平原:《看圖說書──小說繡像閱讀劄記》(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
    彭修銀:《墨戲與逍遙──中國文人畫美學傳統》(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鄭振鐸:《鄭振鐸全集》第十四卷(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8年)

    (五)、其他理論專著
    王璦玲:《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上、下)》(臺北:中
    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5年)
    王璦玲、胡曉真主編:《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09年)
    朱良志:《中國美學名著導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孟昭連、寧宗一:《中國小說藝術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10月)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
    【美】蒲安迪(Andrew H.Plaks) :《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鄭文惠:《文學與圖像的文化美學──想像共同體的樂園論述》(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劉若愚:《中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
    羅鋼、劉象愚主編:《文化研究讀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三、 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一)、《金瓶梅》相關研究
    丁乃非:〈淫母血崩--《金瓶梅》的慾望閱讀〉,《聯合文學》15卷4期,1999
    年2月,頁51。
    丁乃非著、沃璟伶譯:〈非常貼近淫婦及惡女-如何閱讀《金瓶梅》(1695)和
    《惡女書》(1995)〉,《中外文學》26卷3期,1997年8月,頁49~67。
    王邦雄:〈論金瓶梅對存在主義的追尋〉,《鵝湖》第6卷6期,1984年1月,頁30
    ~33。
    史小軍:〈偷窺與竊聽─《金瓶梅》趣話之一〉,《國文天地》第28卷第6期,2012
    年11月,頁29~35。
    衣若蘭:〈近十年兩岸明代婦女史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5
    期,1997年6月,頁345~362。
    李志宏:〈論《金瓶梅》的情色書寫及其文化意味--以潘金蓮的情欲表現為論
    述中心〉,《臺北師院語文集刊》7期,2002年6月,頁50。
    林麗月:〈從性別發現傳統:明代婦女史研究的反思〉,《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13期,2005 年 12月,頁1~26。
    林麗月:〈晚明崇奢思想隅論〉,《師大歷史學報》第19期,1991 年 6 月,頁
    215~234。
    邱紹雄:〈論《金瓶梅》中的兩性關係〉,《船山學刊》第3期,2002年,頁
    15~19。
    邱紹雄:〈論《金瓶梅》中的夫妻關係〉,《湖南社會科學》第3期2002年,頁
    119~120。
    郭美玲:〈雙姝怨懟-從婚姻看吳月娘與潘金蓮的心理與行為〉,《靜宜人文學
    報》16卷1期,2004年6月,頁207~238。
    陳翠英:〈閱讀與批評:文龍評金瓶梅〉,《臺大中文學報》第15期,2001年12
    月,頁283~285、287~320。
    陳美玲:〈從繼承到創新--潘金蓮與王熙鳳的比較〉,《中國文化月刊》233
    期,1999年8月,頁81~111。
    陳家楨:〈因果報應造成的神秘恐懼-兼談李瓶兒後期的性格異化〉,《新亞論
    叢》第4期2002年8月,頁225~228。
    陳家楨:〈鞭打中的性施虐與性受虐心態--兼談西門慶的鞭戀性喚起意識〉,
    《船山學刊》第4期,2000年,頁81~84。
    陳寶良:〈從「女山人」與「女幫閑」看晚明婦女的社交網路〉,《浙江學刊》,
    第5期,2009年6月,頁42~49。
    張金蘭:〈「誰把纖纖月,掩在湘裙褶」-試析《金瓶梅》中的三寸金蓮〉,《中
    國古典文學研究》第5期,2001年6月,頁133~146。
    張燕:〈「窺視」的藝術情蘊——從《金瓶梅》到《紅樓夢》的私人經驗之文本呈
    現〉,《紅樓夢學刊》第3期,2007年3月,頁321~344。
    張進德、張翠麗:〈論金瓶梅詞話的酒宴描寫〉,《河南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
    期,第49卷,2009年,頁106~111。
    趙軼峰:〈晚明士子和妓女的交往與儒家傳統〉,《中國史研究》第4期,2001
    年8月,頁143~156。

    (二)、園林建築、空間書寫相關研究
    王鴻泰:〈美感空間的經營-明清的城市園林與文人文化〉,《東亞近代思想與社
    會-李永熾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月旦出版社,1999年,頁
    127~186。
    尤雅姿:〈文學世界中的空間創設〉,《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0卷第3期,2000
    年9月,頁153~167。
    林偉淑:〈《金瓶梅》家庭宅院的空間隱喻〉,《輔仁國文學報》第30期,2010年
    4月,頁249~270。
    侯迺慧:〈園林圖文的超越性特質對幻化悲傷的療養 ──以明人文集的呈現為
    主〉,《政大中文學報》,第4期,2005 年12 月,頁 123~154。
    高彥頤 : 〈「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
    婦史研究》,1995年第3期,頁21~50。 。
    鄭秀玲:〈建築與美學──中國園林建築空間的動態初探〉,《中國文化月刊》
    第101期,1988年3月,頁102~115。
    諸利丹、馬傑:〈論《金瓶梅》間架之「牆」〉,《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期,2011年,頁63~66。
    韓玲:〈空間佈局的魅力──《金瓶梅》的居所安排解讀〉,《邢臺學院學報》,第
    22卷第1期,2007年,頁42~43。

    (三)、性別書寫相關研究
    鄭文惠:〈身體、欲望與空間疆界──晚明《唐詩畫譜》女性意象版圖的文化
    展演〉,《政大中文學報》第二期,2004年12月,頁53~88。
    黃金麟:〈遊移的身體與空間的身體結構〉,《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
    的身體形成1895-1937》(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第1版),頁
    231~282。
    黃克武:〈暗通款曲:明清豔情小說中的情欲與空間〉,王璦玲、胡曉真編:
    《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私情篇》(臺北:漢學研究
    中心,2003年),頁243~278。

    (四)、版畫相關研究
    李彥東:〈何穀理《閱讀中華帝國晚期插圖小說》書評〉,《中國學術》總15
    輯,2003年1月,頁282~288。
    宋莉華:〈插圖與明清小說閱讀及傳播〉,《文學遺產》第4期,2000年,頁
    116~144。
    胡萬川:〈傳統小說版畫插圖〉,《中外文學》第16卷第12期,1988年5月,
    頁28~50。
    陳平原:〈從左圖右史到圖文互動──圖文書崛起及其前景〉,《學術界》總第
    106期,2004年3月,頁255~266。

    四、 學位論文:【依出版年份排序】
    周慶塘:《金瓶梅背景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王鴻泰:《流動與互動-由明清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眾場域的開展》(臺北:臺
    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全恩淑:《《金瓶梅》中婦女內心世界研究:欲望與現實之間的掙扎》(新竹:清
    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金明求:《虛實空間的流轉與移動─宋元話本小說空間》(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
    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藍桂芳:《從成長背景探索《金瓶梅》的婦女心理》(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在職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王佩琴:《說園:從金瓶梅到紅樓夢》(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4年)
    潘嘉雯:《金瓶梅人物論》(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年)
    王碩慧:《從性別政治論《金瓶梅》淫婦的生存》(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6年)
    林淑慧:《從「性別文化」看《金瓶梅》中的「情」與「義」》(臺北:臺北市立
    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鄭媛元:《《金瓶梅》敘事藝術》(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7年)
    李欣倫:《金瓶梅之身體感知與性別辯證:一個跨文本與漢字閱讀觀的建構》(桃
    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張瀚云:《閨人的異境──論《金瓶梅》、《紅樓夢》、《鏡花緣》中的花園》(臺
    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林怡君:《明代新思潮下文人的婦女觀─以歸有光、李贄、馮夢龍為例》(臺南:
    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邵麗光:《《金瓶梅》喪葬描寫研究》(石家庄:河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9年)
    曾鈺婷:《說圖──崇禎本《金瓶梅》繡像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
    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黃鳳儀:《明末清初江南婦女社交活動》(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1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9912012
    1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1201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1201.pdf4248KbAdobe PDF2378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