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6321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09951/140887 (78%)
造访人次 : 46279286      在线人数 : 118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63210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3210


    题名: 一個不太可能的彌賽亞─—對德希達的「解構」如何進行「非—別樣地」思維之研究
    An unlikely Messiah-The investigation of how to understand Derrida`s";deconstruction";with another thinking
    作者: 施俊瑋
    贡献者: 楊婉儀
    蔡錚雲

    施俊瑋
    关键词: 解構
    存有
    倫理
    好客
    彌賽亞
    日期: 2013
    上传时间: 2014-01-02 14:03:26 (UTC+8)
    摘要: 為了明白德希達在進行其解構策略時究竟是為了什麼,以及他究竟是看見了何種關於對於思想的未來光景,在本文中試圖從分析德希達在進行其解構策略時所使用的字彙開始來逐步說明從存有論到倫理(好客)之間的關係,進而達至德希達所描述的彌賽亞性所勾勒出來的未來世界,並嘗試展示在其中生活、進行思維的人之模態。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德希達著作
    Derrida,Jacques
    L`origine de la géométrie Edmund Husserl ; traduction et introduction par Jacques Derrida, Paris : Pres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2010.

    L`écriture et la différence , Paris : Éditions du Seuil, 1967.

    La voix et le phénomène : introduction au problème du signe dans la phénoménologie de Husserl, Paris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2007,1967.

    Marges de la philosophie, Paris : Éditions de Minuit, 1972.

    De l`hospitalite , Paris : Calmann-Levy, 1997 .

    Spectres de Marx : l`état de la dette, le travail du deuil et la nouvelle Internationale, Paris : Editions Galilée, 1993.

    Acts of religion , edi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Gil Anidjar. New York:
    Routledge,2002.

    Points ... : interviews, 1974-1994, edited by Elisabeth Weber ; translated by Peggy Kamuf.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ジャック.デリダ著,高橋允昭,藤本一勇訳,《哲学の余白》,東京都:法政大学出版局,2007-2008。

    ジャック.デリダ著,増田一夫訳.解說,《マルクスの亡霊たち : 負債状況=国家.喪の作業.新しい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東京都 : 藤原書店,2007 。

    ジャック.デリダ著,林好雄訳,《声と現象》,東京都 : 筑摩書房,2005。

    ジャック.デリダ著,廣瀬浩司訳,《歓待について : パリのゼミナールの記録》,東京都 : 産業図書,,1999。

    德希達著,張寧譯,《書寫與差異》,台北:麥田出版,2004。

    德希達著,杜小真譯,《聲音與現象》,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德希達著,杜小真,胡繼華,朱剛,陳永國譯,夏可君校,《解構與思想的未來》,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德希達著,賈江鴻譯,《論好客》,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德希達著,何一譯,《馬克思的幽靈─債務國家、哀悼活動和新國際》,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相關研究著作
    Benveniste, Émile
    Indo-european language and society , trans. by Elizabeth Palmer. London : Faber and Faber, 1973.

    Lévinas, Emmanuel
    Autrement qu`être, ou, au-delà de l`essence,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 Boston, Mass,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1.

    エミール.バンヴェニスト著,蔵持不三也等共訳,《インド =ヨーロッパ諸制度語彙集》,東京都 : 言叢社,1986。

    E. レヴィナス著,合田正人訳,《存在の彼方へ》,東京 : 講談社,1999。

    高橋哲哉著,《デリダ: 脫構築》,東京都 : 講談社,1998。

    廣瀬浩司著,《デリダ : きたるべき痕跡の記憶》東京都 : 白水社,2006。

    海德格著,王慶節、陳嘉映譯,《存有與時間》,北京:三聯書店,2010。

    柏拉圖著,王曉朝譯,《柏拉圖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亞里士多德著,張竹明譯,《物理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黑格爾著,梁志學等譯,《自然哲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黑格爾著,楊祖陶譯,《精神哲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黑格爾著,賀麟,王玖興譯,《精神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康德著,鄧曉芒譯,楊祖陶校,《康德三大批判合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拉康著,褚孝泉譯,《拉康選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

    萊維納斯著,吳蕙儀譯,《從存在到存在者》,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木田元著,路秀麗譯,《反哲學入門》,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譚家哲著,《形上史論》,台北:唐山出版社,2006。

    方向紅著,《幽靈之舞─德里達與現象學》,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孫向晨著,《面對他者─萊維納斯哲學思想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8。

    楊婉儀著,《哲學與生活──一種從感覺出發的哲學論述》,高雄中山大學:西灣文庫,2013。

    黃雅嫻著,〈從限制到蔓延──德希達哲學中的「隱喻」〉,《哲學與文化》,第卅三卷第五期,2006年,五月,頁53-6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哲學研究所
    98154014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154014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401401.pdf1845KbAdobe PDF21485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