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87 (78%)
Visitors : 46285007      Online Users : 86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宗教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76212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6212


    Title: 從城隍廟陪祀神觀察城隍神的角色與職能 ―以臺灣本島城隍廟為核心
    Defining the Roles and Function of City-Gods through the Accompanying Deities in the Temples―― With an Emphasis on City-God Temples in Taiwan
    Authors: 林俞君
    Lin, Yu Chun
    Contributors: 張珣
    Chang, Hsun
    林俞君
    Lin, Yu Chun
    Keywords: 城隍神
    陪祀神
    角色理論
    城隍廟
    City-Gods
    Accompanying Deities
    Role Theory
    City-Gods` Temples
    Date: 2014
    Issue Date: 2015-07-01 14:51:31 (UTC+8)
    Abstract: 本研究的主要提問是:「城隍神的角色為何﹖」並且選擇「社會角色」作為本研究的分析架構。華人的超自然世界形同一個社會,其中的神祇是社會化的,祂們並以群體的方式出現在廟宇中。而且,廟內神祇之間存在的關係,定義了祂們所處的微型社會,以及祂們的角色。就像是父子、母子、夫妻這些關係定義了存在這些關係的場域為「家庭」這個微型社會,以及父親、母親、女兒這些角色。因此,本研究以這樣的架構,去探討城隍神的角色。
    根據本研究的探討,當代臺灣本島城隍神的角色有四種:1.地方官,2.陰間執法官,3.鬼王,4.地方守護神。對照歷史時期中國城隍神的角色,發現臺灣本島城隍神的角色不脫離城隍信仰的源頭――中國,清朝時期的中國城隍神就已經具有當代臺灣本島所有的城隍神角色了。然而,在一個集體概念之下的城隍神還是有屬於當代的、臺灣本島的形式表現與內涵解釋。一是城隍神因應環境而被強化的既有角色,例如鬼王。一是在既有的角色上,因應需求,使得角色的內容有新的轉向,例如同是地方守護神,卻產生針對不同需求的守護內容。
    也就是說,從城隍神的角色來看,有不變,也有變的內涵。那麼,變與不變之間是斷裂的,亦或有其連續性呢?本研究發現城隍神的多元角色,不脫離其根源的概念:土、地、陰。這個概念根源,是其一切變化的源頭。而各種角色與概念根源之間展現出一種連續性,是因為城隍神或說民間信仰神祇的各種角色必須要有合理的立基基礎方能成立,而且,其基礎是建立在一套文化知識或聯想邏輯上的。
    最後,筆者認為,除了文字之外,廟宇中的陪祀神也是一種描述的符號。這一類在漢人宗教研究中一種未被關注的描述符號,可以提供我們另外一種觀看漢人神祇的重要角度。
    The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swer “What roles does the City God play?” Concerning role is the issue, “social roles” is taken as the analyzing structure here. The supermundane world of Chinese religion is embodied in the temples. In the temples, the deities do not show up alone, and they are sociali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ef deity and the accompanying deities defines the society where they are and the roles they play.
    Through the analyzing structure of social roles,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City God in modern Taiwan island plays 4 roles: 1. Magistrate, 2. The judge in the hell, 3. Chief of ghost, and 4. Regional protector. Compared with the roles of the City God in historical era, the 4 roles are not new. Even though sharing a general and consistent image, the City God with modern interpretation incidentally have different expression and content to meet new needs.
    Futher, after examining the elements of roles, the core concepts of the variations: soil(土), ground(地), and yin(陰) come to light. All the roles necessarily link to the core concepts because the concepts are the logical base of the City God belief, and they provide the legitimacy.
    After all, this research proves that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role” is applicable in understanding Chinese deities, and the “accompanying deities” play crucial roles in identifying the roles of the chief deity in the temple.
    Reference: 專書
    Von Glahn, Richard
    2004 The Sinister Way: The Divine and The Demonic in Chinese Religious Culture.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阮昌銳
    1982 《莊嚴的世界(上)》,臺北市:文開。
    林進源 主編
    1994 《臺灣民間信仰神明大圖鑑》,臺北市:進源書局。
    徐李穎
    2010 《佛道與陰陽:新加坡城隍廟與城隍信仰研究》,廈門:廈門大學。
    郝鐵川
    2003 《灶王爷 土地爷 城隍爷 : 中囯民间神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高佩英
    2005 《臺灣的虎爺信仰》,新北市:遠足文化。
    曾少聰
    1998 《東洋航路移民:明清海洋移民臺灣與菲律賓的比較研究》,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黃有興 編撰
    1999 《澎湖馬公城隍廟志》,馬公:澎湖馬公城隍廟。
    雷聞
    2009 《郊庙之外:隋唐囯家祭祀与宗教》,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增田福太郎 著,古亭書屋 編譯
    1999 《臺灣漢民族的司法神:城隍信仰的體系》,臺北市:眾文圖書。

    蔡宗憲
    2011 《北朝的祠祀信仰》,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鄭土有、王賢淼
    1994 《中國城隍信仰》,上海:三聯出版。
    濱島敦俊
    2008 《明清江南農村社會與民間信仰》,廈門:廈門大學。
    韓森(Valerie Hansen)著,包偉民譯
    1999 《變遷之神:南宋時期的民間信仰》,杭州市 : 浙江人民出版社。
    韓明士(Robert Hymes)著,皮慶生譯
    2007 《道與庶道》,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專書之一章
    Stephan Feuchtwang
    1977 “School Temple and City God”, in G. W. Skinner ed., 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C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581-608.
    Talcott Parsons
    2011 “An outline of the Social System [1961]”, in Craig Calhoun eds.,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 Oxford: Blackwell.
    傅飛嵐 著,呂鵬志 譯
    2003 〈天師道上章科儀—《赤松子章曆》 和《天辰章醮立成曆》研究〉,收入黎志添主編《道教研究與中國宗教文化》,頁37-71,香港:中華。

    期刊與論文
    A. R. Zit
    1987 “City Gods, Filiality, and Hegemon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Modern China, 13(3) : 333-371.
    Duara, Prasenjit
    1988 “Superscribing Symbols: The Myth of Guandi, Chinese God of War”,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47(4) : 778-795.
    Johnson, David
    1985 “The City-God Cults of T’ang and Sung China”,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45(2) : 363-457.
    Wolf, Arthur P. 著,張珣譯
    1997 〈神.鬼和祖先〉,《思與言》,35(3): 233-291。
    申浩
    1999 〈《明清江南城隍考》補證〉,《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4: 90-92。
    巫仁恕
    2000 〈節慶、信仰與抗爭――明清城隍信仰與城市群眾的集體抗議行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34: 145-210。
    宋光宇
    1993 〈霞海城隍祭典與臺北大稻埕商業發展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2本2分: 291-336。
    李豐楙
    1994 〈從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個臺灣民間信仰的結構性思考〉,《東方宗教研究》,4: 183-207+209。
    2009 〈本相與變相:臺灣王母信仰的形象化〉,收入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編,《臺灣王母信仰文化――世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49。
    2010a 〈「中央—四方」空間模型:五營信仰的營衛與境域觀〉,《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 33-70。
    2010b 〈從玄女到九天玄女:一位上古女仙的本相與變相〉,《興大中文學報》,27:1-26。
    林承緯
    2007 〈臺灣民間祀神主從關係的形成與特質〉,《臺灣文獻》,58(1): 163-190。
    郭為藩
    1971 〈角色理論在教育學上的意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3: 15~44。
    張永賢
    2012 〈臺北大稻埕迪化街的年貨中藥香〉,《北市中醫會刊》18(4期): 61-64。

    楊俊峰
    2012 〈唐代城隍信仰與官府的立祀〉,《新史學》,23(3): 1-43。
    雷聞
    2004 〈唐代地方祠祀的分層與運作〉,《歷史研究》,2: 27-41。
    趙克生
    2006 〈明代生祠現象探析〉,《求是學刊》,2: 126-131。
    鄧嗣禹
    1980 〈城隍考〉,收入黃培、陶晉生編,《鄧嗣禹先生學術論文選集》,臺北:食貨出版社,頁55-95。(原著刊於1935年,《史學年報》,2(2): 249-276。)
    賴亮郡
    2006 〈唐五代的城隍信仰〉,《興大歷史學報》,17: 293-348。
    濱島敦俊
    2011 〈明清江南城隍考—商品經濟的變遷與農民信仰〉,收入劉永華編《中國社會文化史讀本》,頁108-121,北京:北京大學。
    謝玲玉
    2010 〈從《夷堅志》看宋代城隍信仰〉,《黑龍江史志》,19: 8-11。
    謝貴文
    2011 〈論清代臺灣的城隍信仰〉,《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8(1): 1-28。
    顧誠
    1989 〈明帝國的疆土管理體制〉,《歷史研究》,3: 135-150。

    學位論文
    王琰玲
    1993 〈城隍故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耀賢
    2010 〈府城城隍信仰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雲卿
    2011 〈臺灣城隍的司職與傳說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江怡葳
    2010,〈新竹市城隍信仰與六將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美琪
    2010 〈臺灣彰投地區城隍廟研究-匾聯析義〉,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建鋒
    2008 〈臺北市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繞境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永志
    2006 〈城隍神信仰與城隍廟研究〉,廣州暨南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順生
    2009 〈清代臺灣城隍信仰的法制意義〉,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所碩士論文。
    孟文筠
    2003 〈明代以來城隍故事與信仰〉,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建利
    2010 〈臺灣安溪城隍信仰模式變遷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凌淑菀
    2003 〈臺灣城隍信仰的建立與發展(1683-1945)〉,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中昀
    2011 〈金門浯島城隍廟會之研究――地方廟會的文化傳統與資產價值〉,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君豪
    2000 〈朴子──一個近海街市的歷史變遷〉,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天厚
    2003 〈金門城隍信仰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美意
    2005 〈金門城隍廟籤詩之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數位資料庫
    中國方志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研製。
    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研製。
    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大鐸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漢籍全文資料庫,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漢籍全文資料庫計畫」製作,位址: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史籍自動化室製作,位址:http://hanji.sinica.edu.tw/。
    法鼓佛學規範資料庫,位址:
    http://authority.ddbc.edu.tw/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98156003
    10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15600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宗教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600301.pdf4686KbAdobe PDF2561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