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7811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1/140892 (78%)
Visitors : 46211317      Online Users : 84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8112


    Title: 新竹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Knowledge Leadership, 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Hsinchu City.
    Authors: 許凱威
    Contributors: 秦夢群
    許凱威
    Keywords: 校長知識領導
    學校組織學習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Principals’ knowledge leadership
    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eachers’ organational citizenship
    Date: 2015
    Issue Date: 2015-09-01 16:29:26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竹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組
    織公民行為之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在知覺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情形,且探討三者之間的關係,最後藉由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組織學習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進行預測。
    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共計抽樣 29 所學校,發出 685 份問卷,回收 484份有效問卷,問卷有效率達 70.66%。資料處理分別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式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獲致以下之結論:
    一、新竹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知識領導為高程度,以「充實領導知能」之知覺程度為最高,「展現創新行動」之知覺程度相對較低。
    二、新竹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組織學習為中高程度,以「系統思考」之知覺程度為最高,「溝通對話」之知覺程度相對較低。
    三、新竹市國民小學教師有中高程度之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表現,以「利他人行為」之表現為最高,「利組織行為」之表現相對較低。
    四、新竹市國民小學教師,因其年齡、服務年資、學校規模與學校歷史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校長知識領導知覺感受,以 30 歲以下、服務年資 10 年(含)以下、學校規模 15 班以下與學校歷史 40 年以下、61 年以上之教師知覺程度較高。
    五、新竹市國民小學教師,因其年齡、服務年資、教育程度與擔任職務之不同,而有不同的學校組織學習感受,以 31 至 40 歲、服務年資 10 年(含)以下、研究所以上學歷與擔任主任之教師知覺程度較高。新竹市國民小學教師,因其年齡、服務年資、教育程度與擔任職務之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以 30 歲(含)以下、服務年資 10 年(含)以下、研究所以上學歷與擔任級任教師之教師表現程度較高。
    六、新竹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知覺及各分層面,彼此之間具有正相關。
    七、新竹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具有預測作用,以「展現創新行動」的預測力最佳。
    八、新竹市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學習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具有預測作用,以「團隊學習」的預測力最佳。
    九、新竹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學習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具有預測作用,以「團隊學習」的預測力最佳。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校
    長與教師以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丁雍哲(2014)。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與學校教育革新。教育研究集刊,45,35-54。
    王世璋(200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娜玲(2009)。臺北市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1),119-156。
    石娟(2010)。國小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教學創新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0)。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取自
    http://www.wpeiic.ncku.edu.tw/law/知識經濟發展方案.pdf
    江志正(2000)。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江岷欽、許道然(2002)。政府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國家文官學院 T&D 飛訊,4,1-23
    江俊昇(2010)。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行政決定、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江志軒(2011)。苗栗縣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向家逸(2010)。分佈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及教師集體效能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朱經明(2010)。教育及心理統計學。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1)。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1-16。
    吳明烈(2003)。塑造組織學習文化:組織學習與學習型學校的實踐。載於吳明烈(主編),組織學習與學習型學校(頁 1-20)。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建華(2003)。國民小學推動組織學習之個案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臺北市:五南。
    吳政達(2005)。心理契約、組織公平、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連性研究:以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
    案研究報告(編號:NSC 94-2413-H-004-009),未出版。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竣賢(2006)。運用結構方程模式探討領導型態、組織文化、組織學習、組織承諾以及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五金手工具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吳清山、黃旭鈞(2006)。國民小學推動知識管理之研究-有利條件、困境、功能與策略。教育研究集刊,52(2),33-66。
    吳清山、林天祐(2007)。組織公民行為。教育研究月刊,162,134。
    吳清山、黃旭鈞、賴協志、高家斌(2007)。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模式建構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3(4),71-105。
    吳清山、賴協志(2007)。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之研究:角色知覺與踐行。教育與心理研究,30(2),1-31。
    吳清山、賴協志(2009)。知識領導:理論與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政達、湯家偉、羅清水(2007)。心理契約、組織公平、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結構關係之驗證:以台北地區國民中學學校組織為例。教育政策論壇,10(1),133-159。
    吳春助(2009)。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科技領導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誠(2001)。知識經濟的省思與迷思。臺北:天下文化。
    李新民(2003)。高屏地區幼兒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其影響因素之初探。教育學刊,21,149-171。
    李瑞娥(2004)。國民學校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習型學校模型之建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瑞娥(2005)。學校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的關係。高雄師大學報,18,45-59。
    李政翰(2005)。組織公民行為對於學校行政運作之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40,124-134。
    李雯智(2008)。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評析。學校行政雙月刊,56,95-106。
    李宜樺(2010)。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李佳穎(2010)。新竹市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策略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淑芬(2010)。國民中學組織文化 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明威(2011)。印象管理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芳茹(2013)。國民小學校長尊重領導、組織認定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國印(2013)。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淑滿(2014)。校長僕人領導對國小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以工作敬業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邱麗蓉(2003)。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邱國隆(2008)。新竹縣、市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候、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呂旺澤(2008)。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林淑姬(1992)。薪酬公平、程序公平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淑姬、樊景立、吳靜吉、司徒達賢(1994)。薪酬公平、程序公正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管理評論,13(2), 87-107。
    林麗惠(1999)。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光明(2003)。領導風格對組織承諾及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桃園縣政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林鉦棽(2005)。組織公民行為之跨層次分析:層級線性模式的應用。管理學報,22(4),503-524。
    林詩穎(2005)。組織公民行為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林海清(2006)。知識經營與教育發展。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慶順(2007)。南投縣國民中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覺知與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新發、王秀玲、仲秀蓮、顏如芳、黃秋鑾、鄧珮秀(2007)。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北部地區三縣市為例。載於澳門大學 3 月 30 日-4 月 1 日舉辦之「華人社會的教育發展學術研討會─教師教育」光碟論文集。
    林新發、王秀玲、仲秀蓮、黃秋鑾、鄧珮秀、顏如芳(2008)。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北部地區四縣市為例(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6-2413-H-152-002),未出版。
    林東清(2009)。知識管理。臺北市:智勝。
    林宜幸(2010)。臺中縣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品牌管理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林金穗、鄭彩鳳、吳慧君(2012)。教師知識慣性、學校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小為例。臺北市立大學學報,43(2),55-85。
    林凱莉(2013)。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周怡君(2006)。國小家長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周宛蓉(2008)。國小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倫理氣候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卓美花(2013)。國民小學校長正向特質、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知識分享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洪啟昌(2005)。教育行政機關組織文化、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洪自強(2011)。高雄市國民中學校長願景領導、教師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洪碩伶(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胡雅棠(2009)。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互動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施佩芳(2010)。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學習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姚麗英(2014)高級中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徐昌男(2007)。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知識管理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陳銘薰(2000)。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和內涵-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的互動。中衛簡訊,148,26-31。
    陳昭廷(2003)。高屏地區國小教育人員知識管理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陳啟東(2005)。高級職業學校校長領導型態對教師型態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組織績效的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儀蓉、黃芳銘(2006)。組織公民行為量表在男女員工群體上之測驗恆等性檢定。測驗學刊,53(2),297-326。
    陳怡萱(2007)。組織學習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聯性研究-以東森得易購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陳慧穎(2007)。校長領導行為、組織公平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四縣市公立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素貞(2011)。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織學習與教學效能關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鈞泓(2011)。屏東縣國民小學科技領導、組織學習、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裕國(2011)。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麗君(2012)。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浩(2013)。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郭維哲、方聰安(2006)。學校組織公平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信任及承諾為中介變項。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2,145-179。
    郭敏娟(2010)。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仲毅(2011)。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組織創新氣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秦夢群(2010)。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臺北:五南。
    翁瑞隆(2011)。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奕華(1997)。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前瞻、整合、學習與革新。臺北市:學富。
    張信瑞(2004)。探討薪酬公平、工作滿意度、組織學習、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國際觀光旅館員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華鳳(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組織慣性、組織學習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文權、范熾文、張臺隆(2008)。提升學校競爭優勢的關鍵:知識領導。載於范熾文(主編),2008 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23-436)。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
    張婉君(2009)。國民小學校長第五級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及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張文權、范熾文、張臺隆(2010)。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9,27-58。
    張婷閔(2013)。新北市高中職組織學習與學校品牌形象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馨方(2014)。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工作活力、學校組織學習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市。
    許道然(2001)。公部門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許筱婉(2010)。國民小學小型學校經營成效及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許聰顯(2014)。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曹建文(2002)。組織學習理論的模式及其重要論辯議題之探討。研習論壇月刊,16,36-44。
    康燕玉(2011)。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2015)。國民小學校別資料。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detail/103/103_basec.xls
    黃財源(2002)。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組織再造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柏勳(2004)。國民中小學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氣候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瓊香(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怡雯(2008)。組織學習理論與其在學校行政的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55,15-31。
    黃秋鑾(2009)。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進發(2004)。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曾繼瑩(2007)。領導行為、組織文化、組織學習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國際觀光旅館員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曾貴珍(2011)。國民中學內部行銷策略、工作滿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聯(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游韻靜(2006)。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角色認同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鄒孟分(2012)。南投縣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馮鈺娟(2010)。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彭聲聞(2013)。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湯秀琴(2012)。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湯為國(2012)。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楊靜宜(2006)。高科技產業知識領導、員工知識活動行為與學習成效關係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臺南縣。
    楊絮捷(2012)。國民小學校長情緒智慧領導能力、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組織創新氣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楊詠翔(2013)。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智慧資本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詹美珍(2011)。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幸福感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鄭仁偉、廖瓊瑤(2000)。台灣地區文化中心員工組織公民行為模型之研究。交大管理評論,20(2),79-112。
    鄭燿男(2002)。國中小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學校組織公民行為模型初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鄭燿男(2004)。國民中學小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模式。師大學報,49(1),41-62。
    廖大偉(2005)。桃園縣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蔣景清(2002)。組織氣候、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C工廠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蔡志隆(2004)。雲林縣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蔡家媛(200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組織公民行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蔡淑玲(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組織學習、組織公民行為與行政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明超(2012)。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行政服務品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盧偉斯(1987)。組織學習理論之研究:行動理論觀點與行政組織應用的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盧偉斯(1996)。組織學習的理論性探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盧偉斯(1998)。組織政治與組織學習。中國行政,63,37-51。
    賴景昌、林國仕(2004)。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知識經濟。取自
    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8049&ctNode=40&mp=1
    賴協志(2008)。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謝佩鴛(2000)。校長領導作風、上下關係品質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盛隆(2007)。國民小學知識管理促動因素與組織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謝勝宇(2007)。高雄縣國民中學組織文化、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謝豊珍(2008)。探討國營事業民營化階段、組織學習、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以台糖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
    謝沐樺(2010)。臺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傳崇、王瓊滿(2011)。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8(1),35-66。
    謝文全(2012)。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薛淑芬(2008)。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戴佑任(2011)。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行政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魏惠娟(2002)。學習型學校-從概念到實踐。臺北市:五南。
    顏弘欽(2009)。國民小學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顏曉湘(2013)。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羅國誠(2006)。台北縣立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羅云秀(2014)。組織公平、組織學習、專業承諾對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彰雲嘉四縣市專任人事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蘇品如(2011)。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授能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貳、西文部分
    Argyris, C., & Schon, D. A. (1978). Organization learning: A 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Amidon, D. M. & Macnamara, D. (2000). 7C’ of knowledge leadership:Innovating our Future. Retrieved from
    http://www.entovation.com/whatsnew/leadership-7cs.htm
    Algharibeh, K. M. (2011). The knowledge enablers of knowledge transfer: An empirical study in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ies. IBIMA Business Review,2011, 1-13.
    Barnard, C. I. (1938). 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lau, P. (1964). 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 New York: Wiley.
    Brooks, L. (1999). Organzational behaviour. London: Pitman Publishing.
    Calvert, G., Mobley, S., & Marshall, L. (1994). Grasp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Training , 31(6), 41-48.
    Coleman, V. I., & Borman, W. C.(2000). Investigating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The citizenship performance doma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10, 25-44.
    Cavaleri, S., Seivert, S., & Lee, L. W. (2005). Knowledge leadership: The art and science of the knowledge-based organization. London: Elsevier Butterworth Heinemann.
    Cayla, D. (2008).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process between equilibrium and evolu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 42(2), 553-559.
    Clair, G. S., & Stanley, D. (2009). Building the knowledge culture: The Knowledge service effect. New York: SMR International.
    Daft, R. L., & Weick, K. E. (1984). Toward a Model of Organizations as Interpretation Systems. Ac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9, 286.
    Daft, R. L., & Huber, G. P. (1987). How organization learn: A communication framework. In D. Nancy & B. B. Samuel (Eds.), Reasearch in the 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s (pp. 1-36). Greenwich, CT: JAI Press.
    Dixon, N. M. (1992).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review of some literature.Organization Studies, 14(3), 375-394.
    Drucker, P. F. (1993). Postcapitalist Society. New York: HerperCollins Publishers.
    Dixon, N. M. (1994).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ycle: How we can learn collective. London: McGraw-Hill.
    Dixon, N. M. (1995). Th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ycle: How we can learncollectively. London: McGraw-Hill.
    Davenport, T. H., & Prusak, L. (1998).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Boston: Harvard College Press.
    Dowd (2000).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in health care. Hospital Management Quarterly, 21(3), 1-3.
    DiPaola, M., & Tschannen-Moran, M. (2001).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school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chool climate. Journal of School Leadership, 11(5), 424.
    Dietz, M., Barker, S., & Giberson, N. (2005). Solving a wicked problem: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an create new educational Environments where resources are expended on proactive activities, such as closing the achievement gap. Leadership, 34(3), 20-23.
    Farh, J. L., Earley, P. C., & Lin, S. C. (1997) .Imputes for action : A culture analysis of justi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Chinese societ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 42 (3) , 42 1-444.
    Feather, N. T., & Rauter, K. A. (2004).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in relation tojob status, job insecurity,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identification, job satisfaction and work value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77(1), 81-94.
    Graham, J. M.(1991). An essay o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Employee responsibilies and right journal, 4, 249-270.
    Garvin, D. A. (1993).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71, 78-91.
    Homans, G. (1961). Social behavior: Its elementary form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Huber, G. P. (1991).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 contributing process and the literatures. Organization Science, 2(1), 88-115.
    Haworth, C. L., & Levy, P. E. (2001). The importance of instrumentality beliefs in the prediction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9(1), 64-75. doi:10.1006/jvbe.2000.1784
    Holsapple, C. W., & Singh, M. (2001). The knowledge chain model: Activities for competitivenes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 , 77-98.
    Hewlett, R. (2006). The cognitive leader: Building winning organizations Through knowledge leadership. Lanham, MD: Roman & Littlefield Education.
    Jones, G. R. (2001). Organizational theory-text and case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Katz, D. (1964). 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ehavior Science, 9, 131-146.
    Konovsky, M. A., & Pugh, S. D. (1994). Citizen behavior and social exchan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3), 656-669.
    Lind, E. A., & Tyler, T. R. (198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procedural justice. NY: Plenum.
    Lipshitz, R., Popper, M., & Oz, S. (1996). Build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mechanisms. 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 32(3), 292-305.
    Morgan, G., & Ramirez, R. (1983). Action Learning: A Holographic Metaphor for Guiding Social Change. Human Relations, 37(1), 1-28.
    Miner, A. S., & Mezias, S. J. (1996). Ugly duckling no more: Pasts and futures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research. Organization Science, 7, 88-99.
    Mabeya, C., Kulichb, C., & Lorenzi-Cioldi, F. (2012). Knowledge leadership In global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3(12), 2450-2467.
    Niehoff, B. P., & Moorman, R. H. (1993). Justice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hods of monitoring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6, 527-556.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temeyer, R. G., Boles, J. S., McKee, D. O., & McMurrian, R. (1997).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ntecedent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in a personal selling context. Journal of Marketing, 61(3), 85-98.
    Nguni, S., Sleegers, P., & Denessen, E. (2006).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e ects on teachers’job satis 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primary schools: The
    Tanzanian Case.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7(2), 145.
    Organ, D. W. & Bateman, T. S. (1983).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 good soldier: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affect and employee citizen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2), 299-322.
    Organ, D. W. (1990). 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2, 43-72.
    OECD (1996).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Paris: OECD.
    Organ, D. W. (1988).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good soldier syndrome.Lexington, Mass: Lexington Books.
    Podsakoff, P. M., MacKenzie, S. B., & Hui, C. (1993).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and managerialevaluations of employee performance: A review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G. R. Ferris &K. M. Rowland (Eds.), 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Vol. 11): 1–40.Greenwich, CT: JAI Press.
    Podsakoff, P. M., & MacKenzie, S. B. (1997).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n 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 A review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Human Performance, 10, 133–151.
    Podsakoff, P. M., MacKenzie, S. B., Paine, J. B., & Bachrach, D. G. (2000).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literature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26(3), 513-563.
    Piccolo, R. F., & Colquitt, J. A. (2006).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job behavio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re job characteristic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9, 327-40.
    Rousseau, D. M., & Parks, J. M. (1993). The contracts of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5, 1-43.
    Robinson, S. L. & Morrison, E. W. (1995).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and OCB: The effect of unfulfilled obligations on civic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6(3), 289-298.
    Robbins, S. R. (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7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
    Simon, H. A. (1953). Birth of an organization: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3(4), 227-236.
    Schein, E. H. (1965).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hrivastava, P. (1983). A typology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ystem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 1, 7-28.
    Smith, C. A., Organ, D. W., Near, J. P. (1983).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ts nature and anteceden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8, 655-663.
    Senge, P. M.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Skyrme, D. (2000). Developing a knowledge strategy: From management to leadership. In Morey, D., & Thuraisingham, B. (Eds.). Knowledge management: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Work. Cambridge: MIT Press.
    Somech, A., & Drach-Zahavy, A. (2000). Understanding extra-role behavior in schoo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sense of efficacy, and teachers’ extra-role behavior. Teaching and Teachers Education, 16, 649-659.
    Storck, J., & Hill, P.A. (2000). Knowledge diffusion through strategic communitie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41(2), 63-74.
    Sallis, E., & Jones, G. (2002).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Enhancing learning and education. London : Kogan Page.
    Somech, A., & Bogler, R. (2002).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eacher organiz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omech, A., & Ron, I. (2007). Promoting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schools: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3(1), 38-66.
    Ulrich, D., Lick, T., & Von-Glinow, M. A. (1993). High impact learning: building and diffusing learning capability.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52, 66-78.
    Van Dyne, L., Graham, J. W., & Dienesch, R. M. (1994).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Construct redefinition, measurement and valid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765–802.
    Van Dyne, L., & Ang, S. (1998).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f contingent workersin Singapor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1, 692-703
    Viitala, R. (2004). Towards knowledge leadership.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25(5/6), 528-544.
    Williams, L. J., & Anderson, S. E. (1991).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as predictor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and in-role behaviors.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601-617.
    Watkins, K. E., & Marsick, V. J. (1993). Sculpt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Lessonin the art and science of systemic change. CA: Jossey - Bass.
    Walz, S. M., & Niehoff, B. P. (1996).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and their effects 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limited menu restauran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Best Paper Proceedings, 307-311.
    Wiig, K. M. (1997). Knowledge management: Where did it come from and where will it go?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14(5), 67-78.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10117101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17101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1101.pdf1301KbAdobe PDF261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