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834358      Online Users : 100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9520


    Title: 創新夥伴關係之研究 -以台灣大哥大志工數位媒合平台為例
    Authors: 黃玉娟
    Contributors: 黃正忠
    黃玉娟
    Keywords: 夥伴關係
    志工招募
    媒合平台
    創造共享價值
    資訊仲介
    Date: 2015
    Issue Date: 2015-12-02 16:08:53 (UTC+8)
    Abstract: 以政府推廣志願服務及未來我國即將邁入高齡社會,對龐大志願服務者的需求作為研究背景,探究台灣大哥大基金會「微樂志工」媒合平台的運作模式現存的問題,檢視平台從2014年3月成立迄今之相關成效。
    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法整理志工招募的理論與概念,運用次級資料分析法瞭解志工招募現況,並對「微樂志工」媒合平台現況進行分析,解析國內較著名的企業社會責任案例,將理論與實際進行驗證,提出如何運用企業核心能力協助非營利組織從事公益,可以更創新、更有效益之建議。
    研究結果發現:現代人的生活型態漸趨仰賴數位行動之服務,台灣大哥大基金會所推出之「微樂志工」媒合APP平台,是符合潮流的服務仲介模式,惟平台尚未整合集團資源、提供的活動類型亦尚未完全符合志工需求、無誘因吸引非營利組織與志工使用,以及操作介面尚不夠人性化。
    本研究提供兩個方向供台灣大哥大基金會及其他公司參考:
    一、 平台推廣-結合集團的資源,並開發符合志工需求主題的短期志願服務類型,透過誘因機制吸引非營利組織及志工加入,以及更人性化的操作介面。
    二、公益品牌形象-運用此平台整合集團所有公益活動、與政府合作推廣「佈老志工」概念、號召同仁揪團加入公益平台,企業-同仁-客戶/親友一起攜手做公益,發揮巨大善的力量,除建立企業公益品牌形象外,同時也改善企業經營之環境。
    Reference: 一、中文文獻:
    王金凱,2008,歐盟創業網路媒合平台之研究及對我國之啟示,經濟研究,第8期:328。
    史蒂夫‧麥克理(Steve McCurley)/瑞克‧林區(Rick Lynch),2000,志工實務手冊,李淑珺譯,台北:張老師文化:23-30,87-94,396-399。
    台灣大哥大,2013,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28-31。
    江明修,2003,志工管理,台北:智勝文化:81-85。
    朱斌妤、葉旭榮、黃俊英,2002,「志工參與行為意向模式」的建構及其在老人福利機構志工招募的應用,管理學報,第19卷第3期:475-505。
    杜拉克,1994,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余佩珊譯,台北:遠流。
    林房儹、謝承昀,2012,運動贊助網路媒合平台理論架構初探,交大體育學刊,第3期:74。
    果芸,1999,宏觀2000年全球電子商務發展,資訊與電腦:12。
    周雅燕 何嘉惠 楊杏翬 蔣丞哲,2001,夥伴關係生命週期、關係前置因素與關係績效關聯性之研究,遠東學報,第19期:241。
    南施.麥克杜夫(Nancy Macduff ),2001,志工招募實戰手冊,魏希聖譯,台北:張老師文化:16-17,19。
    姚姿如,2004,網路效應對廠商競爭地位影響之研究-以台灣網路銀行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孫本初、簡秀昭,1998,公部門之志工管理(上),人事月刊,第26卷第3期:11-27。
    徐錫子,2003,活力社會 志工台灣,T&D飛訊,第12期:6。
    許世軍,1990,非營利事業行銷,政治大學學報,第41期:1-17。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性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瑞興圖書。
    陳定銘,1999,非營利組織志工招募與甄選的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85期:133-135。
    陳定銘,2003,志工之人力發展,載於江明修主編,志工管理,台北:智勝文化:293-327。
    陳定銘,2004,第三部門與國家發展-以全國性社會團體為例,中大社會文化學報,第18期:85-119。
    陳定銘,2005,非營利組織志工發展之析探,T&D飛訊,第36期:1-7。
    陳青慧,2006,研究背景,從服務學習理念探討大學服務性社團之實施,教育論壇研究生論文發表會:3。
    陳泰元,2003,國人參與志願服務之決定因素,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31。
    陳馨馨,2002,志願服務法與志工台灣日,陳氏志願服務的發展趨勢:1-2。
    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馬克.克瑞默(Mark R. Kramer),2006,競爭優勢與社會利益不衝突-企業與社會有福同享,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新版第4期(12月):60-77。
    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馬克.克瑞默(Mark R. Kramer),2011,創造共享價值,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新版第53期(1月):112-129。
    張英陣,2010,志願服務的發展趨勢,林務局國家森林志願服務學習研討會:13。
    張廖麗珠、楊欽城,2009,從理論面探討社區體育志工招募對象,中華體育季刊,第23卷第2期:161。
    統一超商,2013,為所有關係人創造最大共益,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38。
    畢璐鑾,2010,2009高雄世界運動會賽會志工招募策略、教育訓練與績效指標,體育學報,第43卷第4期:75。
    畢璐鑾、吳秀佳,2007,2009世界運動會志工招募策略,大專體育:92,60-65。
    曾華源、郭靜晃, 2000 ,志工人力資源的開拓與整合—以美國志工中心的做法為借鏡,社區發展季刊,第 89 期:128-144 。
    葉至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出版:138。
    楊雅如,2013,幼托整合後教保服務人員之人力運用-以臺北市公立幼兒園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8-10。
    劉文良,2010,電子商務與網路行銷,台北:基峰資訊。
    謝定中,2007,非營利組織志工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以2009高雄世運會招募志工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學程碩士論文:9。
    謝承昀,2012,運動贊助網路媒合平台考量因素及可行性評估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論文:34-38。
    謝承昀,2012,運動贊助網路媒合平台理論架構初探,交大體育學刊,第3期(6月):71-81。
    蘇國愛,2011,船員就業輔導及航運公司徵才媒合平台效能提升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碩士論文:37-38。
    Benjamin Crabtree and William L.Miller,2002,質性方法與研究,黃惠雯譯,台北:韋伯文化:97。
    Ranjit Kumar,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台北:學富文化:124、130。
    Stephen F. Dull, Thomas Noren and Wilhelm A.,1996,行銷第五P-夥伴關係,呂錦珍譯,世界經理文摘,第 117 期(5月):58-72。
    二、英文文獻:
    Active Community Unit. 1999. Giving Time, Getting Involved:A Strategy Roport by the Working Group on the Active Community. London, Home office:9。
    Baron-epel O, Drach-Zahavy A, Peleg H, 2003. Health promotion partnerships in Israel: motives, enhancing and inhibiting factors, and modes of structure, 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18(1):15-23。
    Baron,S.,Field,J. and Schuller,T. 2000. Social Capital:Critical Perspective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
    Brian,A. 1996. Increasing returns and net world of business. Appeared 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1996。
    Ellis,S,J., and Noyes,K.K. 1990. By the People:A History of Administration as Volunteers. San Francisco, CA.Jossey – Bass Publishers:4。
    Fernando F. Suarez and Jacqueline Kirtley. 2012. Dethroning an established platform.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June。
    Fischer,L.R.and Schaffer,K.B. 1993. Older Volunteers:A Guide to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bury Park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Grover,V.,and Teng,J.T.C. 2001. E-commerce and the information market.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44(4):79-86。
    Peter Weill and Michael R. Vitale. 2001. Place to Space—Migrating to e-Business model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Porter,M.E.and Kramer,M.R. 2006. Strategy & Society the link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4):2-19。
    Porter,M.E.and Kramer,M.R. 2011. Creating shared valu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53):112-127。
    Putman, R. D. 1993. Marking Democracy Work: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10293215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3215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2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