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8042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09951/140887 (78%)
造访人次 : 46265322      在线人数 : 94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0421


    题名: 審美經驗的三個層次
    其它题名: The Three Levels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作者: 陳一平
    Chen, I-Ping
    贡献者: 國立政治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創新研究團隊
    日期: 2014-11-15
    上传时间: 2016-01-06 10:57:49 (UTC+8)
    摘要: 近年的神經科學領域有一股探討美感經驗神經基礎的熱潮,然而神經科學家,甚至於實證美學心理學家普遍對於審美經驗的現象理解得不夠深入,在其研究當中經常將審美經驗扁平化,將之簡化為「圖畫知覺」的同義詞,這其實會讓神經美學研究陷入「沒抓到重點」的困境。在此論述中,我嘗試釐清審美經驗的本質,並將審美經驗的驅動力加以分類,以便能夠統攝包括東方藝術思想在內的完整人類美感經驗。對於一個對象的審美經驗並不是自動性地會在對於該對象的知覺之後產生,亦即眼睛看到「蒙娜麗莎」,頭腦知覺到「蒙娜麗莎」,都只是對「蒙娜麗莎」產生審美體驗的必要、但非充分條件。審美體驗是一種未必是自願,但一定是主動的認知與情感的活動歷程。審美的體驗根據該體驗背後的驅動力,可以分為以下三個種類:1.感官愉悅所驅動的審美經驗:無論是視、聽、嗅、味、觸,我們在這些感官向度上都有強烈的可定義的驅避極性,某些材料讓我們愉悅,有些則讓我們極端嫌惡。審美經驗的第一種層次即建立在趨樂避苦的原則上,絕大多數的應用美術、產品設計類的美感品質是在此層次作用的結果。2.(心理)戲劇所驅動的審美體驗:在一定的範圍內,具有智力的個體尋求打破平衡穩定狀態的戲劇張力,我們幾乎可以說:「大自然厭惡死滯與無聊」。囤積壓力以兌換發洩的快感、由類似伊甸園的均衡和諧中叛逃的慾望、或是單純對不穩定、失衡、緊張等焦慮因子的渴望,都是這個層次的審美活動的特徵。這類型的審美經驗提供了亞理斯多德的「淨化說」以及佛洛伊德式的「昇華」防衛機制等心理功能,並且是希臘羅馬乃至於西歐一脈相傳的西方主流藝術傳統的核心審美形式,體現於歷史上各種具有巴洛克或浪漫主義精神的藝術創作中。3.意識擴展(或存在狀態素質)所驅動的審美體驗:無論在中國文人畫、日本禪畫、或是在西方若干非主流的神秘主義中(例如超驗主義:Transcendentalism),都追求被一種「價值的完成」(value fulfillment)的力量所驅動審美體驗,該體驗具有極為深沈的審美感動,伴隨著一種無與倫比的存在感,令人頓時產生與萬物之界化於無形、自我消融於此天地宇宙的體驗。在中國文化中稱此為「天人合一」之境,在西方哲學傳統中則約略相應於柏拉圖與新柏拉圖主義者關於美與善的關係之理念,然而在西方藝術發展史中一直不是主流的美學趣味。以上三種層次所描述的是審美經驗的體驗者所可能沈浸的審美經驗層次,不宜拿來區辨藝術作品的藝術性高低。但對於探討美感經驗的神經基礎的學者而言,知道自己實驗所操弄的步驟究竟有沒有引發美感體驗,以及所引發的究竟是哪種層次的體驗則是攸關研究成敗的關鍵,我期待日後的研究者能在這個細節上定義得更明確、處理得更細膩。
    關聯: 創新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創新研究團隊
    舉辦日期:2014.11.15-2014.11.16
    数据类型: conference
    显示于类别:[2014創新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696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