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8151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27/140876 (78%)
Visitors : 45975593      Online Users : 90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1518


    Title: 浄影慧遠《大乘起信論義疏》研究
    A study on The commentary on The Awakening of Faith by Jingying Huiyuan
    Authors: 安怡
    An, Yi
    Contributors: 耿晴
    Keng, Ching
    安怡
    An, Yi
    Keywords: 浄影慧遠
    大乘起信論義疏
    大乘起信論
    Date: 2016
    Issue Date: 2016-03-01 10:38:23 (UTC+8)
    Abstract: 長久以來,對《起信論》思想的主流解釋可概括為「真如緣起說」、「真如熏 習說」等。在此類詮釋下,《起信論》被評價為引導了唐宋以降中國佛學「即體 即用」、「即用即體」、「體用不二」、「體用一如」的存有論及認識論模式。依此說 法,《起信論》之「真如」皆既是自性清淨的無為法,又乃緣生萬有的有為法, 這顯然打破了印度佛教自阿毘達摩至唯識學中普遍接受的無為法與有為法的截 然區分。
    但筆者在此論文中要通過閱讀浄影慧遠的《起信論義疏》,重新審視《起信 論》中無為法與有為法的界限,試圖挑戰上述深受賢首法藏《大乘起信論義記》 中「真心不守自性,隨薰和合,似一似常」這一說法影響的對《起信論》的看法, 並主張:在更早的《義疏》中,作為真如法體的第九識及以「法體之用」為正義 的第八識是無為法,處於心生滅門中的前七識則是有為法;二者的界限涇渭分明, 並不存在「無為法直接生出有為的用」的可能。
    圍繞「《義疏》並未突破無為法和有為法的界限」這一主張,本論文的研究 分為三章:首先,辨析真如心的體相用結構,透過這一組重要概念,勾勒《義疏》 疏解《起信論》大乘思想的輪廓。隨後,將釐清《義疏》以八識含攝心生滅門的 心識思想,描繪前八識作為「無為法-有為法」序列的流轉還滅現象;並探討真 如與生滅的關係、真如與無明之間的熏習機制,來說明作為無為法的真如終究不 能被熏習產生妄染。最後,則在解脫學脈絡下梳理《義疏》解釋的佛身論與佛性 觀。
    本論文的結論是《義疏》並未違背無為法和有為法的界限。《義疏》以浄影 慧遠最擅長的八識義統領《起信論》「一心開二門」之結構,法報應三佛分別對 應真如心之體相用,法體無為,而相、用如上廣辨,皆是無為法與有為法的複合 序列。第八識真心,作為對真如理如實識知的本覺,可以隨無明現出幻染相,但 真識心本身並無變化;無明從來不是由真識直接產生的,即並非龔雋所謂「染浄 如體不二的本覺一元論」。真如從未隨緣「不守自性」而成妄染,從未像後來的 《壇經》那般云:「法性起六識」、「不思量,性即空寂,思量,即是變化」。
    Reference: 一、 佛典原著
    《大乘起信論》,大正藏 32 冊,NO1666。
    《大乘起信論義疏》,大正藏第 44 冊,NO1843。 《大乘義章.八識義》,大正藏第 44 冊,NO1851。 《能顯中邊慧日論》,大正藏第 45 冊,NO1863。
    《楞伽經》,大正藏第 16 冊,NO0672。
    《勝鬘經》,大正藏第 12 冊,NO0353。
    《續高僧傳》,大正藏第 50 冊,NO2060。
    《法華玄義釋籤》,大正藏第 33 冊,NO1717。 《四論玄義》,大正藏續藏經第 46 冊,NO0784。 《勝鬘義記》下卷(寫本殘卷),敦煌文獻 P.2091,黃永武主編:《敦煌寶藏》, 1981,台北:新文豐。
    二、 近現代研究⽂文獻
    牟宗三
    1973 《心體與性體》第一冊,台北:正中書局。
    唐君毅
    1974 《中國哲學論──原性篇》,九龍:新亞研究所。
    陳寅恪
    1974 《陳寅恪先生論文集》(下),台北:三人行出版社。
    129
    梁啟超
    1978 《大乘起信論考證》,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呂澂
    1991 《呂澂佛學論著選集》卷一、卷五,濟南:齊魯書社。
    高振農
    1992 《大乘起信論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龔雋
    1995 《〈大乘起信論〉與佛學中國化》,台北:文津出版社。
    廖明活
    1999 《浄影慧遠思想述要》,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釋印順
    2000 《大乘起信論講記》,台灣:正聞出版社。
    馮煥珍
    2006 《迴歸本覺:浄影寺慧遠的真識心緣起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
    肯尼斯·K·田中
    2008 《中國淨土思想的黎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馮煥珍、宋婕譯。
    潘桂明
    2009 《中國佛教思想史稿》第一卷(上),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30
    湯用彤
    2011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上)(下),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
    劉元琪等
    2001 《法藏文庫》《中國佛教學術論典》碩博士學位論文第一輯冊 5,高雄: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林鎮國
    2012 《空性與方法》,台北:政大出版社。
    錢新祖
    2013 《思想與文化論集》,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龔雋、林鎮國等編
    2013 《漢語佛學評論》第三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風雷等編
    2013 《佛學如來藏思想在東亞的接受與嬗變》,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Chen-kuo Lin/Michael Radich (eds.)
    2014 A Distant Mirror,Hamburg University Press。
    John Makeham(eds.) ,
    2014 Transforming Consciousness: Yogācāra Thought in Modern Chin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31
    歐陽竟無
    2015 《歐陽竟無先生內外學》冊 17,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錢新祖
    2016 《中國思想史講義》,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哲學系
    10215401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2154011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011101.pdf442KbAdobe PDF2398View/Open
    011102.pdf3163KbAdobe PDF2201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