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87 (78%)
Visitors : 46312800      Online Users : 76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商學院 > 統計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83250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250


    Title: 我國社會警報指標之研究
    Authors: 林秀貞
    LIn, Hsiu-Chen
    Contributors: 洪永泰
    鄭宇庭

    林秀貞
    LIn, Hsiu-Chen
    Keywords: 社會問題
    警報指標
    警報分數
    警戒線
    警報速度
    警報訊號
    警源變項
    social issues
    warning indicators
    warning score
    warning lines
    warning speeds
    warning signs
    Date: 2000
    Issue Date: 2016-03-31 14:44:54 (UTC+8)
    Abstract: 臺灣地區過去三十年來,經濟發展快速,國民生活水準亦大幅提升,在各界戮力為經濟打拼,使我國經濟大幅起飛的同時,我們的社會發展卻在重經濟以及社會變遷影響下,逐漸產生一些可能阻礙社會整體健全發展的不正常現象,導致各種社會問題隨之出現,成為社會進步及創造優質生活的絆腳石,為提供政府及民間相關單位制訂或研擬社會問題防制政策時參考,本研究乃以「文獻法」、「主觀經驗法」及「主成份分析」,編製我國社會警報指標,以一數量化指標綜合評量我國社會問題潛在發展趨勢,並以「顯著水準法」訂定警戒線及對各年超過警戒線者發布警報訊號。
    Exertion of the people has promoted the growth of the Taiwan economy for over three decades. However, social dysfunctions, resulted from all the emphases at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hanges of the collective values, could have obstru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s a whole. In order to served as the references in making social policies related, this study tries to organize "the Taiwan Social Warning Indicators" by statistic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search,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These quantitative indexes are expect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tendency of the social issues in Taiwan.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method is also applied to establish the warning lines and issue the warning signs when the annual increase rate of the indicator`s value-the warning speed- of the social issues are cross the warning line.
    Reference: 一、 中文部份
    1.龍冠海,「社會學在中國的地位與職務」,『臺大社會學刊』第一期,1963年。
    2.楊懋春,「社會學在臺灣地區的發展」,『中國社會學刊』第三期,1967年。
    3.鍾桂男,「社會問題-理論與解決方法」,1978年。
    4.臺大社會學會,「社會學中文文獻目錄」,成文出版社,1979年。
    5.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社會福利指標-中華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
    6.黃大洲,「生活素質指標制度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80年。
    7.張麗堂,「臺灣地區人口問題與人口政策」,中國文化大學市政學系,1980年。
    8.蕭新煌,「社會指標與生活素質:回顧與批判」,『第一次社會指標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1年。
    9.中央研究院(編著),「第一次社會指標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1年。
    10.李明、趙文璋(譯),「社會指標導論」,明德基金會生活素質研究中心,1981年。
    11.陸光,「社會指標之介紹、製作與評估」,『第一次社會指標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1年。
    12.黃大洲,「生活素質指標指度之建立」,『研考月刊』,第5卷第9期,1981年。
    13.生活素質研究中心,「美國社會指標」,明德基金會,1982年。
    14.中央研究院(編著),「第二次社會指標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2年。
    15.中央研究院(編著),「第三次社會指標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3年。
    16.陸光,「泛論我國社會指標體系之建立」,中國統計學社,1983年。
    17.楊國樞、葉啟政(主編),「臺灣的社會問題」,巨流圖書,1984年。
    18.楊國樞、文崇一、吳聰閒、李亦園(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東華書局,1984年。
    19.生活素質研究中心,「中華民國第一次社會報告-國民生活素質之評估」,明德基金會,1985年。
    20.中央研究院(編著),「第四次社會科學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5年。
    21.曾敏傑,「民生主義下經濟發展與生活素質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1985年。
    22.瞿海源、章英章(編著),「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上、下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6年。
    23.陳寬政、王德睦、陳文玲,「臺灣地區人口老化與退休制度之檢討」,『臺灣銀行季刊』37(4):166-74,1986年。
    24.季聲國,「臺灣社會指標體系之探討」,行政院主計處,1986年。
    25.林勝義,「社會問題的意義」,『當前社會問題與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1987年。
    2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當前社會問題與教育」,中央文物供應社,1987年。
    27.李麗雪,「社會指標權數之研究」,行政院主計處,1987年。
    28.曾敏傑(摘譯),「社會指標的類型與應用」,『社會建設』70期,55-64頁。
    29.趙慶民,「社會指標定義之研究」,『中國統計學報』21卷10期,1-12頁。
    30.羅紀瓊,「近十年來臺灣地區老人家庭結構變遷的研究」,『臺灣經濟預測』18-2:83-107,1987年。
    31.蔡素珍,「社會指標綜合指數之試編」,行政院主計處,1988年。
    32.蕭新煌、張苙雲,「社會問題的事實建構:民眾對社會問題認知的分析」,刊於楊國樞、瞿海源主編『變遷中 的臺灣社會-第一次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的分析』,1988年。
    33.林清山,「多變量分析統計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適用)」,東華書局,1988年。
    34.楊國樞、瞿海源(編著),「變遷中的臺灣社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8年。
    35.尹慶春、朱瑞玲(主編),「臺灣社會現象的分析」,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9年。
    36.黃榮村、陳寬政、王聯慧,「環境影響綜合指標之建立」,『臺灣社會現象的分析』,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叢刊,1989年。
    37.朱雲鵬,「1980至86年間臺灣所得分配變遷趨勢的分析」,刊於尹慶春、朱瑞玲主編『臺灣社會現象的分析』,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9年。
    38.蔡文輝、蕭新煌(主編),「臺灣與美國社會問題」,東大圖書,1989年。
    39.趙守博,「社會問題與社會福利」,中華日報,1990年。
    40.蕭新煌,「關切臺灣現在和未來的社會問題」,『臺北評論』1期,159-162頁。
    41.陳肇男、史培爾,「臺灣地區現代化過程對老人居住安排之影響」,『人口變遷與社會經濟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535-551頁,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90年。
    42.劉兆佳等(編著),「華人社會社會指標研究的發展(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in Chinese Societies)」,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1991年。
    43.楊國樞、葉啟政(主編),「當前的臺灣社會問題」,巨流圖書,1991年。
    44.何彥瑤,「臺灣地區各縣市居民生活素質之比較」,行政院主計處,1991年。
    45.朱慶芳,「社會綜合指標體系的方法和應用」,『華人社會社會指標研究的發展』,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 究所,1992年。
    46.張清富,「臺灣省貧窮趨勢與致貧因素之研究」,豪峰,1993年。
    47.蔡佩玲等,「國民生活指標體系之研究」,行政院主計處,1994年。
    48.章英華,「變遷社會中的家戶組成與奉養態度-臺灣的例子」,『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23:1-34,1994年 。
    49.中國行政發展學會,「行政發展」第二期,1994年。
    50.吳佩璇,「我國國民生活指標編製之研究」,行政院主計處,1995年。
    51.洪永泰,「綜合性績效指標權數之探討-典型相關的應用實例」,『研考雙月刊』18卷5期,42-48頁。
    52.邱惠玲,「社會指標變遷微觀模擬技術之研究研習課程報告」,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 1996年。
    53.宋林飛,「社會風險的指標設計與現實評估」,『華人社會社會指標研究新領域』,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 究所,1996年。
    54.劉兆佳等(編著),「華人社會社會指標研究新領域(New Frontiers of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in Chinese Societies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1996年。
    55.交通部統計處,「交通指標體系建立之研究」,1996年。
    56.王祥安,「農業環境指標與其政策涵義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57.施伯宜,「生活品質衡量指標之建立-特徵價格法與非貨幣衡量法之應用」,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1996年。
    58.郭靜晃等(編著),「社會問題與適應」,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59.陳冠榮,「臺灣地區環境壓力指標建構之研究」,碩士論文,1997年。
    60.王淑芬,「都市空間與發展」,『社會問題與適應』,1997年。
    61.蕭野雲,「社會問題分析」,『社會問題與適應』,1997年。
    62.陳淑敏,「現代家庭與老人問題」,『社會問題與適應』,1997年。
    63.陳淑琦,「親子關係的經營」,『社會問題與適應』,1997年。
    64.郭靜晃,「婚姻與家庭」,『社會問題與適應』,1997年。
    65.曾中明,「社會問題之剖析」,『社會問題與適應』,1997年。
    66.王淑芬,「色情與娼妓」,『社會問題與適應』,1997年。
    67.蕭野雲,「社會問題分析」,『社會問題與適應』,1997年。
    68.陳學文,「蛻變的社會:社會變遷的理論與現況」,洪葉文化,1997年。
    69.陳妙靜、王德睦、莊義利,「臺灣地區的老年人居住安排與健康狀況」,『人口老化與老年照顧』,325-358頁 ,1997年。
    70.林松齡,「臺灣中部地區已婚婦女之婚姻品質的決定因素:一個社會學理論的解釋」,『臺大社會學刊』第二十五期,179-220頁,1997年。
    71.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住宅問題」,1997年。
    72.沙依仁,「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五南,1998年。
    73.二十一世紀基金會(編著),「臺灣社會的溫度劑」,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74.劉久清,「社會問題淺釋」,臺灣書店,1998年。
    75.陳奎熹,「社會變遷與教育革新」,1998年。
    76.張英陣、彭淑華,「單親家庭的問題與社會政策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八十四期,1998年。
    77.李宗派,「討論老人問題與對策」,『社區發展季刊』第八十四期,1998年。
    78.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社會指標統計(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
    79.行政院主計處(編著),「中華民國統計年鑑(中華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
    80.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臺灣社會」,巨流圖書公司,1999年。
    81.內政部統計處,「建立社會福利指標體系之研究報告」,內政部專案研究,1999年。
    82.章英華,「都市化、社區與城鄉關係」,刊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臺灣社會』,1999年
    83.呂朝賢、王德睦、王仕圖,「年齡、時期、人口年輪與臺灣的貧窮率」,『人口學刊第20期』,125-138頁,臺 大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1999年。
    84.楊靜利,「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子女數量與同居傾向因素之探討」,『人口學刊第20期』,167-183頁,臺大人 口與性別研究中心,1999年。
    85.呂朝賢,「社會救助問題:政策目的、貧窮的定義與測量」,『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1卷第2期, 233-263 頁,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9年。
    86.李永展、張曉婷,「都市永續性偵測工具之研究-以臺中都會區永續發展指標為例」,『中大社會文化學報』 第八期,155-188頁,1999年。
    二、外文部分
    1.Wilcox, L.D., Brooks, R.M., Beal, G.M., and Klonglan, G. E., "Social Indicators and Societal Monitoring :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72.
    2.Kenneth C. Land, "Social Indicator Models," 1975a.
    3.Kenneth C. Land, "Theories, Models, and Indicators of Social Change,"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975b.
    4.Spector, Malcolm and John I. Kitsuse ,"Constructing Social Problems," Menlo Park : Cummings, 1977.
    5.Gilmartin, K. J., Rossi, R.J., Lutomski, L.S., and Reed, D.F.B., "Social Indicators :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Current Literature, New York, Garland, 1979.
    6.Rossi, R.J. and Gilmartin, K.J., "The Handbook of Social Indicators : Sources,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New York, Garland, 1980.
    7.Kenneth Goh and Benny Chan, "Key Social and Economic Trends, 1990-1995," Population and Manpower Statistics Section,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統計學系
    8735400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94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統計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