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87 (78%)
Visitors : 46290700      Online Users : 142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8610


    Title: 八○年代起大陸電影改革之研究
    Authors: 趙成儀
    Zhao, Cheng-Yi
    Contributors: 潘家慶
    Pan, Jia-Qing
    趙成儀
    Zhao, Cheng-Yi
    Keywords: 大陸電影
    八○年代
    文革
    探索電影
    Date: 1995
    1994
    Issue Date: 2016-04-29 16:10:14 (UTC+8)
    Abstract: 第一部分,基本上是探討八○年代大陸電影改革的發生原因,論文中提到,八○年代大陸的電影改革,可以說是在一連串特定的政治、社會、及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如果沒有這些特定因素的配合,也就不台有後來大陸電影改革的發生,而促成這種特定外在條件形成的最主要關鍵,就是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的提出,由於八○年代鄧小平實行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政經情勢變化,使得中國大陸在八○年代面臨了一個文化轉型的特殊時期。大陸的電影為了因應外在的政冶、經濟、及文化的轉變,配合新時期新的歷史條件需求,於是從八○年代開始,走上了改革的道路。因此大陸電影在藝術及經濟層面的改革,可以視為是配合中國大陸在八○年代推動經濟體制改革,以及文化轉型等歷史條件下的必然結果。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專書:
    1.王瑞璞、光敏、曹中厚、趙遠宏主編,《中國改革開放新紀元》,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
    2,王道輝主編,《強國之路一改革開放與社會發展》,上海:中共黨史學會,1992。
    3.《中共辭彙》,臺北:中國出版社,民75。
    4,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5,列別傑夫編,《黨論電影》,徐谷明譯,北京:時代出版社,1951。
    6,列寧,《列寧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7,李天鐸等,《大陸電影事業發展概況與未來展望》,臺北:海峽交流基金會,民83。
    8,李金銓,《大眾傳播理論》,晝北:三民書局,民71。
    9,吳豐興,《文革後中國大陸傷痕文學之初探》,臺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9。
    10.吳安家主編,《中共政權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臺北:政治大學國際關條研究中心,民79,頁345。
    11.周玉山,《大陸文藝新探》,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73。
    12.林福隆,《中共電影之研究━從理論到實際》,臺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7。
    13.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
    1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6.馬克思,《1844 年經濟哲學手稿》,伊海宇譯,臺北:時報出版公司,民79。
    17.花軍,《第五代導演》,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
    18.徐瑜,《中共文藝政策析論》,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75。
    1 9.黃士榮,《中共運用大眾傳播進行政治社會化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6。
    20,黃天中、潘錫堂主編,《中國大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82。
    21.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1993》,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3。
    22,許道明、沙似鵬,《中國電影簡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
    23,張鎮邦,《鄧小平思想研究》,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82。
    24,梅長齡,《電影原理與製作》,晝北:三民書局,民67。
    25,程季華、李少白、邢祖文編著,《中國電影發展史(上) 》,香港:文化資料供應社,1978。
    26,景衫主編,《中國共產黨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
    27.《電影放映網管理學習資料摘編》,江西省電影發行放映公司,━1987。
    28,楊炳忠、劉江,《鄧小平文藝思想研究》,廣西:民族出版社,━1990。
    2 9.陳荒煤主編,《當代中國電影(上) (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30,魏天祥,《文藝政策論調》,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
    31.魏灼,《當前費灣電影工業的政治經濟分析(1982-1991) 》,臺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3。
    32,蔡文輝,《社會變遷》,臺北:三民書局,民71。
    33.《戲劇與電影的劇作理論與技巧》,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61。
    3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75━1982)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5,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6,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香港;三聯書店,1987。
    37,鄧小平,《鄧小平論文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頁33。
    38,羅藝軍,《風雨銀幕》,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3。

    專文:
    1.大陸電影界的成績與問題》,《重要敵情實報》,民77,4月。
    2.《文化體制改革歷史回顧》,《中國改革全書.文化體制改革卷━1978 - 1 9 9 1 》,大連出版社,1992。
    3.毛羽、樊江華、馮穎一,《農村電影市場━中國電影未曾忘卻的廣闊天地》,《中國電影市場》,1994,7月。
    4.方青,《 1992 :中國文藝界走向改革》,《半月談》,1992,9月。
    5,方或文,《以香港為中央伍,向中看齊》,《影響雜誌》,1995,第58期。
    6.中影公司吳孟辰總經理在全國部分省市農村電影工作會遇上的講話》,《中國電影市場》,1994,7月。
    7.王和,《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中國社會科學》,1986,第3期。
    8,王素萍,《第五代導演和第五代電影的研究綜述》,《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1,第2期。
    9.王慶前,《從馬克思的意識形態觀看中共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共黨問題研究》,19: 5,民83。
    10.王振輝(中共社會主義市埸經濟理論的發展過程》,《共黨問題研究》,19: 5,民83。
    11.王諒鈞《新時期的電影美學創新》,《電影電視藝銜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 1.第3期。
    12.尹慶躍,《談中共的「社會主義市埸經濟」》,《共黨問題研究》19: 11.民83。
    13.文濤《中影公司與五家製何廠簽訂影門發行權費估算合同》,一《中國電影年鑒- 1988》,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1。
    14.甲申,《關於當前電影現狀的對話》,《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8,第12期。
    15.包同之,《為爭取票房收入取得歷史性突破鼓勁》,《中國電影年鑒- 1988》,北京:中國出版社,1991。
    16.包同之,《把握時代契機,加快電影體制改革》,《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8,第11期。
    17.白安丹,《電影機制改革思考一二三》,《電影藝術》,1994,1月。
    1 8.白振華,《關於電影製何與發行的經濟學探討》,《電影電視藝銜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8,第10期。
    19.田林光一,《電影市埸的救星在那裡?》,《上影畫報》,1994,9月。
    20,田聽明,《關於當前電影事業和電影改革的幾個問題》,《電影電視藝街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2,第12期。
    21.任仲倫,《關於青年電影導演的探索》,《電影電視藝銜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8,第10期。
    22.佐殷、戴錦華張頤武,《中國電影的困頓》,《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科,1988,第3期。
    23.朱亞輝,《新時期電影導演創作意識的文化透視》,《電影電視藝街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2,第9期。
    24.池欣,《江蘇突破之後━蘇州電影發行服務中心回顧》,《中國電影市場》,1994,7月。
    25.江海洋,《中國電影會不會死亡》,《上影畫報》,1994,5月。
    26,百鳴,《 93 中國電影:留給我們的思考》,《大眾電影》,1994,3月。
    27.吳中華,《電影體制改革方案出臺》,《電影電視藝銜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3,第2期。
    28.何思慎,《改革開放與中共意識型態》,《共黨問題研究》,19:1,民83。
    29.李西岳,《荒煤談當前中國電影》,《電影評介》,1994,第6期。
    30.李諄,《改革電影票價管理,建立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基金》,《中國改革全書.文化體制改革卷1978━199 1》,大連出版社,1992。
    31.李諄,《電影經濟面臨困境,電影體制亟待配套改革》,《中國影影年鑒━1989》,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1。
    32.李瑞環,《關於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若干問題》,《求是雜誌》,1990,10 用。
    33.李錫涼,《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中國大百科全書一電影》北京、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
    34.沈清松,《中共文化政策與兩庫文化 交流》,臺北: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未出版》,民的。
    35.汪學文,《中共「雙百方針」之浮沉與重提》,《共黨問題研究》,30: 1,民76。
    36.周太和,《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與當前改革的重點》,《經濟體制改革報告》,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85。
    37.周玉山,`《鄧小平文藝政策的回顧與前瞻》,《共黨問題研究》,13 : 16,民77。
    38.周玉山,《 1949 年以後中共的文藝政策》,《中國大陸研究》,━31 : 5,民77。
    39.周玉山,《五十年來的中共文藝政策》,《東亞季刊》,24: 2民8 1,頁65 - 66。
    40.周揚,《一要堅持,二要發展》,《人民日報》,1982,6月23日。
    41.知言,《電影:如何擺脫困境》,《大眾電影》,1994,7月。
    42,艾知生,《關於電影改革的若平問題》,《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3,第4期。
    43.金仲柏,《電影放映隊不能跑》,《電影評介》,1994,4月。
    44.金達凱,《對中共歷屆文代會的剖析》,《文風與國運》,臺北:國軍新文藝輔導委員會,民69。
    45.岳岐,《中國電影滑坡後的反思》,《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0,第10期。
    46.孟建、徐家康,《對新時期電影的描述》,《電影藝術》,1993,3月。
    47.季洪,《 1981 年的中國電影事業》,《中國電影年鑒━1982》,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3。
    48.祁海.《只許少數電影廠壟斷故事同市塌,合理嗎?》,《電影電視藝銜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2,第12期。
    49.胡克,《電影投資方式改革初探》,《電影電視藝銜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2,第11期。
    50.胡健,《1987年全國電影發行放映業務工作的回顧》,《中國電影年鑒- 1990》,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1。
    51.胡菊彬,《新中國電影前三十年的曲折道路》,《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8,第5期。
    52.柳城,《對1990 年中國電影創作形態的基本估價》,《電影電視藝街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0,第9期。
    53,南德山,《從影院的角度看電影改革》,《電影藝術》,1994,1月。
    54.袁小平,《轉變觀念,統一認織深化電影體制改革》,《中國改革全書.文化體制改革卷1978 ━199 1》,大連出版社,1992。
    55.馬石駿,《我國電影發行放映工作的回顧與展望》,《中國電影年鑒━1983》,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4。
    56.殷金娣,《中國電影生產憂喜錄》,《瞭望》,1990,第35期。57,神虎,《江蘇電影市場掃描━辦法總比困難多) ,《中國電影市埸》,1994,7月。
    58.馬洪.《按市埸經濟要求轉變》,《文匯報》,1992,10月19日。
    59.唐亮,《影視轉軌淺議》,《電影評介》,1994,第5期。
    60.孫桐.《大陸電影事業的走向及問題》,《中共研究》,25: 6,民80。
    61.孫桐,《大陸電影事業發展概況及存在困難》,《匪情研究》,33: 9,民79。
    62.韋菁,《辯誰與重估「混亂」的電影理論》,《電影藝銜》,1988,1月。
    63.倪震,《電影理論多元化的進程》,《電影電視藝銜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8,第5期。
    64,高燕,《農村電影市場不該受泠落》,《中國電影市場》,1994,7月。
    65.偽「人大」代表謝鐵聽談電影改革》,《重要敵情黨報》,民774月。
    66.梁天明,《對當代中國電影走向的社會━文化背景闡釋》,《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0,第10期。
    67.梁天明,《每一次亮相都有新感覺━評近年來青年電影導演的創作動向》,《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2,第4期。
    68.梁良,《大陸電影事業概況》,《大陸地區大眾傳播媒體及其管理機構概況》,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民80。
    69.梁欣,《改革中的大陸電影走向》,《瞭望海外版》,1990,6月。
    70.若水,《困難的交易━小議第三屆影何交易會》,《中國電影市場》,1994,1月。
    71.張亞彬、賈磊磊,《商品.藝術.文化 :電影本體論調》,《電影藝銜》,1990,1月。
    72.張成珊,《形式.實體.意象━新時期電影觀念的更新》,《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8,第7期。
    73.張東林,《民族電影傳統的更新與發展》,《北方論叢》,1992,112期。
    74.張建棟,《從先鋒走向新的傳統━「第五代」電影演變的故示》,《電影電視藝銜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2,第6期。
    75.章為,《新時期中國電影理論發展流變輪廓》,《電影電視藝銜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0,第4期。
    76.常泰,《中國影視界的製片主任》,《瞭望》,1990,第33期。
    77.黃俊杰,《影視觀念對傳統文學與戲劇創作的反叛和影響》,《電影電視藝銜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8,第11期。
    78.黃海,《中國與歐美電影美學特徵及思潮的比較》,《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0,第7期。
    79.黃繼持,《毛澤東文藝思想淺析》,《明報周刊》,1980,180期。
    80.黃式憲,《中國電影導演「星座」及其藝銜譜京》,《電影電視藝街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2,第5期。
    81.黃式憲,《歷史的刻痕:中國電影理論的銳進,偏執與困惑》,《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8,第1期。
    82.斯月,《電影市埸A.B.C》,《上影畫報》,1994,5月。
    83.溫江鵬,《張藝謀影何特色淺析》,《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3,第3期。
    84.曾敏,《電影理論:斷裂與延續》,《電影電視藝銜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8,第7期。
    85.彭新兒,《中國新電影:社會意識的新形態》,《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1,第6期。
    86.開創文藝界大鼓勁,大團結,大繁縈新局面━中宣部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中國電影年鑒━1985》,北京:中國電影出出版社,1987。
    87.喝桃頭,《大陸文藝論事多元化的態勢》,《瞭望海外版》,1988,11月。
    88.楊連玉,《滕進賢談「關於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電影電視重要銜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3,第3期。
    89,賈磊磊,《金錢崇拜━當代中國電影的危機》,《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8,第11期。
    90.《電影局副局長竇守芳就電影行業機制改革方案實施細則的制定答本刊記者問》,《電影電視藝銜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科,1993,第4期。
    91.《 93電影改革的又一突破━寧德地區電影公司自主購拷貝》,《中國電影市埸》,1994.1月。
    92.連文光,《張藝謀的「影像電影」》,《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3,第3期。
    93.廖平生,《從「六四天安門事件」談大陸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共黨問題研究》,16: 3,民80。
    94.葉佐倓,《中共改革開放的背景研究》,《共黨問題研究》,18:5,民82。
    95.葉梅英,《中共當前重估中國傳統文化之淺探》,《中國大陸研究》,29: 4.民75。
    96.《廣播電影電視部━關於調整電彰發行權價革的通知》,《中國電影年鑒━1990》,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2。
    97.劉忠德,《加快改革步伐,繁榮電影事業━在全國電影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電影電視藝銜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3,第3期。
    98.劉再復,《新時期文學的主潮》,《文匯報》,1986,9 用8日,10日。
    99.劉章武,《大陸電影要走出三大誤區》,《電影評介》,1994,第3期。
    100.劉繼保,《大膽的追求,輝煌的終止━評當代電影中的形式探索》,《電影電視藝銜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2,第3期。
    101.勝進賢,《解放思想,把握契機,和衷共濟尋求中國電影發展戰略》,《中國電影年學━1989》,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1。
    102.郭湛,《意識型態》,《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第二冊》,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
    103.《部分省市公司關於進口影月發行座談會紀要》,《中國電影市埸》,1994,7月。
    104.衛小林,《中國新浪潮電影的概念》《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0,第1期。
    105.街小林,《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美學發展軌跡》,《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1,第2期。
    106.陸正明,《電影體制改革的驚人之舉》,《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2,第12期。
    107.儒拉夫列夫《「中國」行━一個電影導演的回憶》,《匪俄問題譯叢》,民76,12月。
    108.陳曉雲,《三位一體:政治電影.藝術電影.商業電影━試論中國當代電影文化的歷史走向》,《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2,第11期。
    109.閻曉明〈第五代:震撼影壇的藝銜運動》,《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8,第12期。
    110.潘衛國《試析新時期反思題材影灼的創作問題》,《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0,第1期。
    111.錢曙光,《當代電影理論的兩個走向》,《電影電視藝銜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8,第7期。
    1 1 2.《關於當前深化 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平意見》,《電影電視藝銜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3,第4期。
    113.《關於試行發行收入基數承包的辦法》,《中國電影年學━1990》,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2。
    114.鍾大豐,《電影需要真正面對市場》,《當代電影》,1992,6月。
    115.鍾大豐,《歷史折射出現實的光輝━談新時期的電影歷史研究》,《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8,第2期。
    116.謝晉,《中國電影如何走向世界》,《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8,第2期。
    117.謝鮑鑫,《推進電影發行企業改革的初淺思考》,《中國電影市埸》,1994,7月。
    118.戴劍平,《論新時期影視藝銜觀念的新變化》,《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9,第3期。
    119.數錦華,《新中國電影:第三世界批評的筆記》,《電影藝術》,1991,1月。
    120.戴錦華,《裂谷9 0 年代電影筆記》,《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3,第2期。
    121.遠嬰,《歷史的變動與電影的發展》,《當代電影》,1992,6月。
    122.龍田夫,《論中共文藝政策的「放」與「收」》,《共黨問題研究》,7: 5,民71。
    123.羅藝軍,《中國電影面對著世界》,《電影電視藝銜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8,第3期。
    124.羅藝軍,《論「紅高梁」「老井」現象)》,《電影藝術》,1988,10月。
    125.羅藝軍,《中國電影文化之走向》,《電影重要街》,1994,2月。
    126.羅藝軍,《中國早期的電影觀念和電影文化思考》,《電影電視藝街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92,第12期。
    127.羅藝軍,《海峽那邊的中國電影》,《電影欣賞》,1992,第57期,頁9。
    128.薩本敦,《電影機制改革形式淺析》,《中國電影市埸》,1994,7月。
    129.蘭凝,《電影發行放映市場:如何迎接明天》,《瞭望新聞周刊》,1994,2月。

    二、英文部分
    專書
    1. Anderson, Perry, Considerations on Western Marxism, ( London: NLB / Verso 1976 ) , P79-80.
    2. Barnouw,Erik, Hass Communication, ( New York: Rinehart and Winston Press, 1965 ) , P122.
    3. Howkin, John, Mass Communication In China, ( New York: Longman Inc. , 1982 ) , P5.
    4. Liu, P. L. , Communications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 In Communist China, (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Press, 1971 ) , P157-167.
    5. Pye, Lucian, The Dynamic of Chinese Politics ( Cambridge , Massachusette: Oelgeschlager , Gunn & Hain , Publishers , Inc. , 1981 ) , P237.

    專文:
    1 . Cheng, K. H. , "The Role of Cinema in Mass Persuasion in Mainland China Since 1949 ." The Change of Culture and Film in Asia-Pacific Symposium Papers (Taipei: The 32nd Asia-Pacific Film Festival, 1987 ) , pp. 22-23.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519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