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87 (78%)
Visitors : 46283851      Online Users : 93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221


    Title: 美國總統統帥權研究
    Authors: 劉春雄
    Contributors: 王世憲
    劉春雄
    Keywords: 總統
    統帥權
    Date: 1969
    Issue Date: 2016-05-06 15:11:49 (UTC+8)
    Abstract: 對中國人來說,簡直不需特別強調瞭解美國總統的權力的重要性。凡是中國人,誰會忘記當太平洋戰爭(珍珠港事變)爆發以後,低估中國戰場的價值,決定先致力於歐戰的結束,然後再對付日本的是羅斯福總統。又有誰會忘記,那是羅斯福總統,背棄美國最忠誠的盟友—中國,與蘇俄簽訂了雅爾達密約,撕毀了美國對華的傳統門戶開放政策,把蘇俄大軍請進東北,才使蘇俄得以順利地劫驚東北的工業設備,阻撓國軍的接收東北,助長了中共的□亂。同樣的,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要不是杜魯門總統誤信中共為土地改革者,壓迫我政府把中共納入政府內,中了中共邊打邊談的毒計,我們相信我們自身縱有很多錯誤,也不會造成山河變色,任令中共盤據,使我政府被迫退守台灣的局面。中國人很難瞭解,為甚麼杜魯門總統不但坐視中國大陸的淪陷,而且還在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三十日,斷然否決了聯合參謀首長協防台灣的建議(見郭榮趙)著,「美國雅爾達密約與中國」,(第四頁)。可是當韓戰爆發不久,命令第七艦隊協防台澎的,卻又是杜魯門總統。僅就以上的事實,難道還不足以看出中國人瞭解美國總統的權力,是何等的重要嗎?
    更就世界的前途來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總統一直就是自由世界的領袖,他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全人類的命運。一九六二年,甘迺迪總統(John F.Kennedy)在古巴危機(C ban Crisis)中的表現就是最好的例子。當甘迺迪總統行使總統權,宣佈封鎖古巴,壓迫蘇俄從古巴撤退飛彈的裝置時,全世界的人類馬上處於核子戰爭的邊緣。如果蘇俄堅不讓步,美國總統料將運用美國的核子武力澈底摧毀敵人。依據美國憲法的統帥條款(Commender-in-chief clause of Amexican conotitition)美國總統為了國防的安全,是有權力也有責任這樣做的。再者,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總統也是世界和平的捍衛者,在韓戰,在越戰,美國總統獨自行使統帥權,在海外調兵遣將,捍衛亞洲的和平(雖然在越戰,美國已有為德不卒的傾向)。在多次的柏林危機裡,美國總統的堅定立場,也嚇阻了蘇俄進一步的侵略。以上這些事實無不證明在今日的世界局面,研究美國總統的職位及權力(office powers),確實是很需要的。
    基於前述對於研究美國總統權力的興趣,導致決定撰寫本論文。並特以美國總統統帥權為專門研究的對象,冀提供一愚之得,思有以貢獻。所可惜者,生智力有限,學養未足,以是雖孜孜以赴,但材料難稱結實,立論不夠嚴謹,以及漏誤之處,在所難免,惟祈諸位師長賜予指教是幸。
    本論文全篇約十萬言,分成四章。第一章「緒論」。從歷史的背景,說明美國的制憲者對於聯邦軍事權的構想和安排。舉出四點理由證明美國憲法統帥條款的原始意義,僅是純粹軍事指揮權而已。接著又略述其後美國總統的戰時與平時統帥權的擴展情形。第二章「平時統帥權及統帥組織化」。舉出事實說明美國總統的平時統帥權的運用情形,要目包含有「軍事指揮權」、「保護美國海外的公民及其財產」、「執行法律保障社會安寧」等。此外,美國總統統帥權與國會宣戰權的分際,以及近年來統帥組織化的情形,亦一併在本章中予以闡述。第三章「戰時統帥權」。美國總統的統帥權,原來只有純粹軍事的意義。但是南北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總統所行使的統帥權決不能說只是純粹軍事指揮權,而是成為可以採取各種非常的措施,以打擊敵人的廣泛權力。國會且在以上的兩次世界大戰中,不惜委任總統動員全國人力物力,管制全國經濟生活的大權,以期應付全面的大戰(All-out war)的需要。這些就是本章敘述的重點所在。同時,本章並就韓戰與越戰中,美國總統行使統帥權的表現,亦作要點的敘述。第四章「結論」。首先指出美國憲法的統帥條款的特點,即該條款並未明文授予總統統帥權,而是彈性的規定總統應兼任統帥的職位。因此,這個統帥職位應有什麼權力,勢須抑賴解釋。美國總統統帥權的內容因而富有伸縮性,端視美國總統的實際運用才能決定。故美國總統的統帥權並無精確的範圍可言。其次,根據南北戰爭及兩次大戰的史實,指出美國總統的統帥權僅在平時,才受到國會、最高法院、與論、憲法保留給各州的權力的限制。如在大戰之時或在國家危急時期,美國總統的統帥權只有擴張而少限制。最後,補充說明核子時代對於美國總統統帥權的本質的影響。並指出核子戰爭(假使爆發)不僅是全世界人類的危機,而且是美國憲法最大的危機,美國憲法是否經得起一次這樣的戰爭的考驗是很成問題的。
    本論文能夠如期脫稿,首應歸功於王師世憲的辛勤指導。王師在百忙之中,猶撥冗逐章逐字予以核閱,或改正原稿的謬誤,代為刪修文句,或指示寫作態度及立論要旨,生對王師的感激實非言語所能形容一二。可惜因時間蒼促,加上生才疏學淺,致未能盡符王師的厚望,殊堪抱愧。又鄒師文海諄諄善誘,春風化雨,生對研究美國總統的興趣,多源於鄒師之啟發。羅帥孟浩協助決定本論文的題目,學長楊日青提供資料與指示很多,這都是生由衷感激不盡的。此外,同學梁成國協助論文之印校,好友林秋雲不斷敦促提出,是本論文順利脫稿的主要因素,謹此致以最深之謝意。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930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政治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50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