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87 (78%)
Visitors : 46347253      Online Users : 134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692


    Title: 兩岸新聞採訪交流的結構與變遷(1979-2001)-新制度論的分析
    Authors: 韋奇宏
    Contributors: 郭承天
    韋奇宏
    Date: 2002
    Issue Date: 2016-05-09 16:51:01 (UTC+8)
    Abstract:   本篇研究的核心主題在於分析兩岸新聞採訪交流的發展,目的在於解釋為何兩岸新聞採訪交流會發生?也就是說,我們要解答的是為何台灣記者能去大陸採訪,以及為何大陸記者能來台灣採訪。或許反過來說,為何台灣記者不能去大陸採訪,以及為何大陸記者不能來台灣採訪。所以是將焦點放在媒體的行為。
      本篇研究有兩個被解釋項,亦即台灣記者歷年來赴大陸採訪的人次統計,與大陸記者歷年來赴台灣採訪的人次統計與媒體性質比例。我們歸結出這有如下幾個特性:第一、在五十多年的兩岸關係裡,新聞採訪交流僅有十多年的時間;第二、兩岸記者來往人次不成比例,因為台灣記者赴大陸人次已經超過六千人,而大陸記者來台灣人次僅三百多人;第三、交流人次波動大,這其中以大陸記者來台灣人次尤其明顯;第四、總體發展有上升趨勢,因為隨著兩岸互動日趨密切,新聞採訪交流勢必也日加熱絡。
      對於這樣的交流結果與現象,我們從「新制度論」的研究途徑出發,找出兩岸新聞採訪交流的環境機制、制度因素來進行解釋。本文的論點在於,政治結構的民主化因素、兩岸關係以及媒體競爭市場共同構成了兩岸新聞採訪交流的三個環境,而這三個環境因素又分別影響了政府與媒體之間的制度性關係,使得這個制度性關係在「管制」與「開放」之間轉換。而最後,這些「管制」或「開放」的制度關係便影響了兩岸新聞採訪交流的發展特性。
      在民主化及其對制度的影響方面:在沒有民主化之下,政府對於記者赴彼岸採訪會設下重重管制,而這是1987年前台灣未進行民主化以及大陸自1949年至今的情形。而在有民主化下,政府不再能管制記者赴彼岸採訪,而這是1987年後台灣進行民主化之後的情形。因此,民主化的動態變化勢必對於兩岸新聞採訪交流產生影響。
      在兩岸關係及其對制度的影響方面:在「一個中國」時期,當兩岸緊張時,台灣不開放大陸記者來台,但兩岸和緩時,台灣會歡迎大陸記者來台交流;然而,進入了「後一個中國」時期,情況則相反,亦即當兩岸緊張時,台灣則積極開放大陸記者來台,企圖和緩兩岸關係,但當兩岸和緩時,台灣不再感受壓力,因此不再積極促進大陸記者來台交流。而在大陸政府方面,自從樹立「和平統一」的對台政策之後,即使兩岸緊張或和緩都不會改變他歡迎台灣記者的主張;然而,當兩岸緊張時,大陸便不願意派遣重要媒體來台,但兩岸和緩時便願意派遣重要媒體來台。
      而在媒體競爭市場及其對制度的影響方面:媒體具有競爭市場,且政府力量衰落時,媒體便無視政府的管制規定,開始在交流中扮演積極的角色,例如80年代後期的台灣;然而如果政府力量尚強,即使具有媒體競爭市場,媒體必須服從政府的管制規定,因此只能在交流當中扮演消極的角色,例如80年代之前的台灣以及改革開放後的大陸。至於沒有競爭市場的媒體生態,媒體便無經濟誘因,自然仍扮演消極的角色,例如改革開放前的大陸。
      透過這樣的理論架構,我們分析1979至2001年兩岸新聞採訪交流的發展。我們將這二十多年的發展劃分成五個時期:零發展時期、單向交流期、雙向交流期、1995至1998年的交流,以及2000年迄今的交流,然後解釋其發展規律。
    Reference: 中文部份
    大陸事務暨政策研究基金會,1991,新聞媒體與兩岸交流,台北:大陸事務暨政策研究基金會。
    中國時報,1990,中國時報四十年:1950-1990,台北:中國時報。
    中國新聞學會,1996,中華民國新聞年鑑,台北:中國新聞學會。
    中國新聞年鑑雜誌社,2000,中國新聞年鑒,北京:中國新聞年鑑雜誌社。
    王玲玲,1992,論台海兩岸的新聞交流,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五卷第九期:72-82。
    王銘義,1993,不確定的海峽:當中華民國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台北:時報。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
    王躍生,1997,新制度主義 = New Institutionalism,台北:揚智文化。
    王毓莉,2001,網際網路發展對兩岸新聞交流影響之初探,發表於「兩岸三地
    資訊及交流現況:兩岸三地新聞自由及其管制相關議題」研討會,2001年5月4日,台北。
    田弘茂著,李晴暉、丁連財譯,1989,大轉型 : 中華民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遷,台北:時報。
    田弘茂,1992,威權政黨國家的轉型-台灣的發展經驗,載於張京育主編,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制度與影響,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石之瑜,1992,兩岸關係的深層結構-文化發展與政治認知,台北:永然。
    石之瑜,1994,誰的新聞自由?誰的國家安全?兩岸關係中的媒體與敵意,台大新聞論壇,第一卷第二期:29-47。
    包宗和,1999,辜汪會晤與兩岸關係的結構性問題,理論與政策,第十三卷第一期:1-12。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1994,兩岸情勢與新聞傳播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自立晚報,1987,自立晚報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
    行政院新聞局,1988-1993,新聞法規彙編,台北: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2000,中華民國出版年鑑,台北:新聞局。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0,大陸工作法規彙編,台北:陸委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2,兩岸交流統計報告,台北:陸委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3,大陸工作法規彙編,台北:陸委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4,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台北:陸委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5,中共對台文教交流策略文件彙編,台北:陸委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6,大陸大眾傳播法規彙編,台北:陸委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8,兩岸大事記:1912.1-1998.4,台北:陸委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8,兩岸三地大眾傳播交流手冊,台北:陸委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8,交流與障礙:近年來兩岸交流開放措施及中共阻撓事例,台北:陸委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大陸工作法規彙編,台北:陸委會。
    何川,1994,中共新聞制度剖析,台北:正中。
    何舟,1998,大陸報刊對台灣政治的報導:政策高於意識型態,載於何舟、陳 懷林編,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
    何舟,1998,中國大陸的新聞自由:過去、現在和將來,載於何舟、陳懷林編,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
    李永得、徐璐,1987,歷史性,大陸行,台北:自立晚報。
    李大宏,1988,台灣記者大陸行一年回顧,瞭望週刊海外版,第46期,11月14 日:19-20。
    李英明,1992,大陸媒體對台灣新聞處理之研究,載於大陸事務暨政策研究基金會主編,新聞媒體與兩岸交流,台北:學生出版社。
    李金詮,1992,報禁解除後的台灣報業,載於朱立、陳韜文編,傳播與社會發展,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
    李金詮,1998,媒介市場與政治衝突:海峽兩岸新聞交流十年,東亞季刊,第二十九卷第二期:43-57。
    吳玉山,1995,共產世界的變遷:四個共黨政權的比較,台北:東大。
    吳玉山,1997,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從前蘇聯看台灣與大陸間的關係,台北:正中。
    吳玉山、包宗和主編,1999,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
    吳安家,1996,台海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台北:永業。
    吳煥偉,1998,台灣民主轉型之結構與策略互動分析(1949~1997),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東泰,1990,台灣地區大眾傳播媒體與政治民主化歷程,民主基金會主辦「中國的民主前途: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11月11日、12日。
    林海克,1995,中共控制新聞的幕後網絡,明報月刊,第三十卷第四期:55-57。
    林繼文、羅致政,1998,零和或雙贏?兩岸經貿交流新解,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十卷第一期:33-77。
    林麗雲,2000,台灣威權政體下「侍從報業」的矛盾與轉型:1949-1999,台灣產業研究,第三期:89-148。
    法務部調查局,1992,兩岸關係大事紀,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
    法務部調查局,1993,兩岸關係大事紀,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
    法務部調查局,1994,兩岸關係大事紀,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
    法務部調查局,1995,兩岸關係大事紀,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
    法務部調查局,1996,兩岸關係大事紀,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
    法務部調查局,1997,兩岸關係大事紀,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
    法務部調查局,1998,兩岸關係大事紀,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
    邵宗海,1998,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台北:五南。
    范麗青、郭偉鋒,1992,四十年間第一步:大陸記者首次台灣行,北京:新華。
    俞雨霖,1997,兩岸新聞交流十年:回顧與期許,未出版。
    夏樂生,1995,兩岸新聞交流的現況與展望,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一卷第七期:16-24。
    郭立民,1992,中共對台政策資料選輯:1949-1991(上冊),台北:永業出版社。
    郭健,1996,新聞交流在兩岸和香港關係中所扮演的多重性角色,「第三屆海峽兩岸及香港新聞研討會」論文,香港。
    郭承天,2000,新制度論與政治經濟學,載於吳玉山、何思因編,2000,邁入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學,台北:中國政治學會。
    陳懷林,1998,經濟利益驅動下的中國傳媒制度變革-以報業為例,載於何舟、
    陳懷林編,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
    陳玉慧,1999,國際新聞採訪的任務與挑戰--駐外記者的國際視野與本土連繫,載於新聞評議會,中華民國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得獎人研習考察報告:第八屆,台北:新聞評議會。
    陳斌華,2001,在海那邊的日子:大陸首批赴台駐點記者札記,台聲雜誌,第199期,北京:中國國際書店:6-9。
    黃肇松,1997,兩岸新聞交流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新聞鏡週刊,第471期:6-19。
    新聞評議會,1996,媒體如何採訪報導大陸新聞,台北:新聞評議會。
    新聞評議會,1997,大陸報紙如何報導台灣新聞,台北:新聞評議會。
    張多馬,1995,大陸新聞事業概況,台北:行政院陸委會。
    張讚合,1996,兩岸關係變遷史,台北:周知文化。
    楊渡,1992,走向電子媒體時代的兩岸新聞交流,載錄於兩岸文教交流論文選集(一),台北:陸委會。
    楊志弘,1993,海峽兩岸新聞交流之探討,報學,第八卷第七期:71-79。
    楊開煌,1996,對兩岸平面媒體交流之省思,載於銘傳大眾傳播學系編,兩岸大眾傳播交流與展望,台北:銘傳大眾傳播學系。
    趙全勝編,1994,分裂與統一:中國、韓國、德國、越南經驗之比較研究,台北:桂冠。
    趙建民,1997,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
    鄭敦仁,1992,台灣政權的轉變:理論與比較觀點,載於張京育主編,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制度與影響,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潘家慶,1993,兩岸新聞交流之現況與展望。載於海基會編,兩岸文化交流面面觀,台北:海基會。
    潘家慶,1997,大陸新聞改革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劉幼琍,1994,傳播科技對兩岸新聞傳播之影響,台大新聞論壇,第一卷第二期;48-71。
    曉揚,1997,促進兩岸新聞交流的重大舉措,台聲雜誌,第147期,北京:中國國際書店:1。
    鄧小平,1994,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蕭真美,1997,兩岸新聞交流的回顧與展望,中國大陸研究,第四十卷第五期:59-77。
    蘇起、張良任,1996,兩岸文化交流:理念、歷程與展望,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羅森棟、董益慶,1997,兩岸新聞交流,載於中國新聞學會編,90年代我國新聞傳播事業,台北:中國新聞學會。
    Daniel K. Berman,1995,李連江譯,筆桿裡出民主:論新聞媒介對台灣民主化的貢獻,台北:時報。
    Douglass North,1994,劉瑞華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台北:時報。
    Douglass North,1995,劉瑞華譯,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台北:時報。
    英文部份
    Carnoy, Martin. 1984. The State and Political Theor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Crawford, Sue E.S., and Elinor Ostrom. 1995. "A Grammar of Institution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9: 582-600.
    Dixit, Avinash K., and Barry J. Nalebuff. 1991. Thinking Strategically: the Competitive Edge in Business, Politics, and Everyday Life. New York: Norton.
    Diamond, Larry. 1993. "The Globalization of Democracy." In Robert O. Slater,Barry M. Schutz, and Steven R. Dorr, eds. Glob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Third World.Boulder, Colo.: L. Rienner ; London: Adamantine Press, P31-69.
    Diamond, Larry, Juan J. Linz, and Seymour Martin Lipset. 1995. Politic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olorado: Lynne Rienner.
    Dahl, Robert A. 1998. On Democracy.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Easton, David. 1965.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Friedrich, Carl J., and Zbigniew K. Brzezinski. 1965. Totalitarian Dictatorship and Autocracy.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Giddens, Anthony. 1979. Central Problems in Social Theory: Action, Structure, and Contradiction in Social Analysis. London: Macmillan.
    Henderson, Gregory, and Richard N. Lebow, eds. 1974. Divided Nations in A Divided World. N.Y: David Mckay Company, Inc.
    Keane, John. 1991. The Media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Blackwell.
    Lijpart, Arend. 1984. Democracies: Patterns of Majoritarian and Consensus Government in Twenty-One Countri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Lichtenberg, Judith. 1990. Democracy and the Mass Media. N.Y: Cambridge.
    Lijpart, Arend. 1992. "Introduction." In Arend Lijpart, eds. Parliamentary versus Presidential Government. Oxford: Oxford Unversity Press.
    Lin, Jih-wen. 2000. "Two-Level Games Between Rival Regimes: Domestic Politics and the Remaking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Issues & Studies (36:6): 1-26.
    Olson, Mancur. 1971.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Okimoto, Daniel I. 1989. Between MITI and the Market: Japanese Industrial Policy for High Technology.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eters, B Guy. 1999.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New York: Pinter.
    Randall, Vicky. 1998. "Introduction". In Randall, Vicky. Democratization and the Media. London: F. Cass.
    Rawnsley, Gary D., and Ming-Yeh Rawnsley. 1998. "Regime Transition and the Media in Taiwan". In Randall, Vicky. Democratization and the Media. London: F. Cass.
    Rosengren, Karl Erik. 2000.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 London: Thousand Oaks,Calif.: SAGE.Scott, Richard. 2001.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California: Sage.
    Tsebelis, George. 1990. Nested Games: Rational Choice in Comparative Politics.L.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Wade, Robert. 1990. Governing the Market: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Industrializatio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網路資料
    Freedom in the World. in http://www.freedomhouse.org/(2001.2.20).
    報刊資料
    台北:中國時報
    台北:工商時報
    台北:聯合報
    台北:自立晚報
    台北:自由時報
    台北:中央日報
    台北:勁報
    台北:新新聞雜誌
    香港:明報
    北京:人民日報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8925200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146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政治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0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