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48/140897 (78%)
Visitors : 46095894      Online Users : 85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8896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8896


    Title: 鄭玄《易緯注》及其詮釋述評
    The Yiweizhu annotation of Zhengxuan and the criticism of it
    Authors: 邵吉辰
    Shao, Ji Chen
    Contributors: 陳睿宏
    邵吉辰
    Shao, Ji Chen
    Keywords: 鄭玄
    《易緯》
    《易緯注》
    漢《易》
    詮釋
    述評
    Zhengxuan
    Yiwei
    Yiweizhu
    Yi study of Han dynasty
    annotation
    criticism
    Date: 2016
    Issue Date: 2016-07-11 17:39:49 (UTC+8)
    Abstract: 《易緯》作為漢代《易》學的重要一環,其內涵相當豐富,與漢代《易》學及經學的整體關係也非常密切。前人對《易緯》材料的搜集已經趨近完備,但是對於《易緯》文獻的整理,以及對其蘊含的思想內容的分析尚不夠細緻,尤其是不能將《易緯》和鄭玄的《易緯注》結合起來,作一綜合的討論。
    鄭玄的《易緯注》是對《易緯》的詮釋,其中體現了鄭玄的《易》學思想。但和《易緯》一樣,由於時間久遠,缺乏整理,它的來源十分混亂,內容又多有錯誤。本文試圖以鄭玄《易緯注》為視角,對《易緯》和《易緯注》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對文獻作進一步的整理,一是對二者的思想內容進行分析。
    本文第一章對研究目的和研究現狀作一概述,說明此項研究的意義。第二章關注漢代的《易》學背景與鄭玄的生平、學術背景和注釋風格。今存《易緯注》有許多內容已非鄭玄之舊,通過對鄭玄學術背景和注釋風格的分析,可以判斷今本的真偽。第三至五章是對今存《易緯》八種的具體分析,分為解題、校勘與考據、詮釋與述評三個部分。其中,第三章對《乾鑿度》、《稽覽圖》作分析,第四章對《辨終備》、《通卦驗》作分析。第五章則對《乾元序制記》作分析,並對殘缺嚴重的《坤靈圖》予以簡要說明。第五章的附錄部分,指出《是類謀》注和《乾坤鑿度》注不是鄭玄所注,不能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第六章為結論,指出《易緯》和《易緯注》具有的文獻和思想意義,以及鄭玄《易緯注》之於鄭玄經學思想的價值。
    Yiwei(《易緯》)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易》)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of Yi studies of Han dynasty as well as other studies of Confucian classics. The literature of Yiwei has been almostly collected before. While the collation of the texts and understanding the thoughts of it haven`t been done carefully, especially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f Yiwei and Zhengxuan`s(鄭玄,127-200) Yiweizhu(《易緯注》) remains untouched.
    Zhengxuan`s Yiweizhu is the annotation of Yiwei, which reflects the thoughts of Zhengxuan`s Yi study. However, due to the long history and the lack of arrangement, it had very messy origins and many mistakes in its contents. This essay attempts to sort out the literature and analyze their thoughts in the view of Zhengxuan`s Yiweizhu.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essay includes the overview of this research topic and explain the its importance. The second chapter emphasizes the Yi study of Han dynasty, Zhengxuan`s biography and his background. Many of the existing contents in Yiweizhu were not authentic, which can be discriminated by Zheng`s annotating style. Chapter Three to Five contains the specific analyzation of the eight pieces of Yiwei, which covers the bibliographic research, collation, verification, annotation and critics. The research of Qianzaodu(《乾鑿度》) and Jilantu(《稽覽圖》) is showed in Chapter Three. After that the research of Bianzhongbei(《辨終備》) and Tongguayan(《通卦驗》) is conducted in Chapter Four. Chapter Five involves the close attention to Qianyuanxuzhiji(《乾元序制記》). Moreover,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severely-damaged Kunlingtu(《坤靈圖》) is also made in the same chapter. The appendix in Chapter Five points out that Shileimou(《是類謀》) and Qiankunzaodu(《乾坤鑿度》) were not written by Zhengxuan. The summary is taken out in Chapter Six and reveals the significance of Yiwei and Yiweizhu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nd thoughts, as well as the precious value brought by Yiweizhu in Zheng`s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Reference: 一、古籍類(依時代排序,同時代依筆畫順序排序)

    1.〔漢〕司馬遷撰:《史記》,〔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引、張守節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版,1963年第3刷。
    2.〔漢〕京房撰:《京氏易傳》,〔三國吳〕陸績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初版。
    3.〔漢〕班固撰:《漢書》,〔唐〕顏師古注,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1版,1964年第2刷。
    4.〔漢〕許慎撰:《說文解字》,〔宋〕徐鉉校定,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第1版,2009年第28刷。
    5.〔漢〕鄭玄撰:《周易注》,〔清〕丁杰、張惠言校訂,《經學輯佚文獻彙編》第二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年第1版1刷。
    6.〔魏〕王弼撰:《周易注(附周易略例)》,樓宇烈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1版1刷。
    7.〔魏〕王弼注:《老子道德經注校釋》,樓宇烈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第1版,2013年第9刷。
    8.〔晉〕陳壽撰:《三國志》,〔南朝宋〕裴松之注,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版,1964年第4刷。
    9.〔南朝宋〕范曄撰:《後漢書》,〔唐〕李賢等注,(附〔晉〕司馬彪撰《後漢書志》,〔南朝梁〕劉昭注補)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版,1973年第2刷。
    10.〔南朝梁〕蕭統編:《文選》,〔唐〕李善等注,清乾隆三十七年海録軒刻本。
    11.〔唐〕李百藥撰:《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第1版1刷。
    12.〔唐〕李鼎祚撰:《周易集解》,成都:巴蜀書社,1991年第1版1刷。
    13.〔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1版1刷。
    14.〔唐〕魏徵、令狐德棻撰:《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第1版,1982年第2刷。
    15.〔宋〕王應麟輯:《周易鄭康成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1版1刷。
    16.〔宋〕司馬光撰:《資治通鑒》,〔元〕胡三省音注,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第1版,1976第4刷。
    17.〔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1版1刷。
    18.〔宋〕晁公武撰,孫猛校證:《郡齋讀書志校證》,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年第1版2刷。
    19.〔元〕胡一桂撰:《周易啟蒙易傳》,清通志堂刊本。
    20.〔元〕脫脫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1版1刷。
    21.〔明〕宋濂等撰:《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1版1刷。
    22.〔明〕胡震亨撰:《鄭玄易解附錄》,《無求備齋易經集成》第一百七十六冊,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第1版1刷。
    23.〔明〕胡應麟撰:《四部正譌》,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名著》第二輯,《中國目錄學名著》第一集第五冊,臺北:世界書局,1979年第3版。
    24.〔明〕孫瑴編:《古微書》,《叢書集選》第155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初版。
    25.〔明〕陶宗儀編:《說郛》,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初版。
    26.〔清〕《易緯》,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1版1刷。
    27.〔清〕王鳴盛撰:《蛾術編》,上海:上海書店,2012年第1版1刷。
    28.〔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版1刷。
    29.〔清〕皮錫瑞撰:《經學歷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第1版1刷。
    30.〔清〕皮錫瑞撰:《六藝論疏證》,《續修四庫全書》第一百七十一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版1刷。
    31.〔清〕皮錫瑞撰:《經學通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第2版。
    32.〔清〕何秋濤撰:《周易爻辰申鄭義》,《無求備齋易經集成》第一百四十一冊,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第1版1刷。
    33.〔清〕阮元編:《詁經精舍文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初版。
    34.〔清〕俞正燮撰:《癸巳類稿》,《中國學術名著第二輯•讀書劄記叢刊第一集》第四冊,臺北:世界書局,1980年第3版。
    35.〔清〕孫詒讓撰:《札迻》,梁運華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版1刷。
    36.〔清〕殷元正輯:《緯讖候圖校輯》,陸明睿增訂,《北京圖書館圖書珍本輯刊》,北京 : 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第1版1刷。
    37.〔清〕張惠言撰:《周易鄭氏義》,《無求備齋易經集成》第一百七十六冊,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第1版1刷。
    38.〔清〕張惠言撰:《易緯略義》,《無求備齋易經集成》第一百六十一冊,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第1版1刷。
    39.〔清〕張鼎撰:《易漢學舉要》,《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三十九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版1刷。
    40.〔清〕莊存與撰:《卦氣解》,《無求備齋易經集成》第一百三十二冊,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第1版1刷。
    41.〔清〕陳立撰:《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第1版1刷。
    42.〔清〕陳澧:《東塾讀書記》,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第1版1刷。
    43.〔清〕喬松年輯:《緯攟》,北京愛如生數字化研究中心電子資源。
    44.〔清〕惠棟撰:《周易爻辰圖》,《無求備齋易經集成》第一百四十六冊,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第1版1刷。
    45.〔清〕惠棟撰:《周易述(附《易漢學》《易例》)》,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1版1刷。
    46.〔清〕惠棟撰:《增補鄭氏周易》,《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1版1刷。
    47.〔清〕黃奭編:《周易鄭注》,《無求備齋易經集成》第一百七十六冊,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第1版1刷。
    48.〔清〕趙在翰輯:《七緯(附論語讖)》,鍾肇鵬、蕭文郁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1版1刷。
    49.〔清〕蔣清翊撰:《緯學源流興廢考》,北京愛如生數字化研究中心電子資源。

    二、近現代人著作類

    1.(中國)國家圖書館編:《漢晉名人年譜》第一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第1版1刷。
    2.〔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輯:《緯書集成》,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版1刷。
    3.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周易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版1刷。
    4.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周禮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版1刷。
    5.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爾雅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版1刷。
    6.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禮記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版1刷。
    7.王力著:《漢語音韻學》,臺北:藍燈文化,1991年第1版。
    8.王令樾著:《緯學探原》,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第1版1刷。
    9.王利器著:《鄭康成年譜》,山東:齊魯書社,1983年第1版1刷。
    10.王步貴著:《神秘文化:讖緯文化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第1版1刷。
    11.王葆玹著:《西漢經學源流》,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年第1版。
    12.毛遠明著:《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第1版1刷。
    13.朱伯崑著:《易學哲學史》,臺北:藍燈文化,1991年第1版。
    14.朱伯崑編:《周易通釋》,北京:昆侖出版社,2004年第1版2刷。
    15.朱維錚編校:《周予同經學史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版1刷。
    16.朱維錚編校:《周予同經學史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版1刷。
    17.冷德熙著:《超越神話:緯書政治神話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第1版1刷。
    18.呂凱著:《鄭玄之讖緯學》,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7年第1版1刷。
    19.李中華著:《神秘文化的啟示 : 緯書與漢代文化》,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年第1版1刷。
    20.李世萍著:《鄭玄《毛詩箋》研究》,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年第1版1刷。
    21.林忠軍:《周易鄭氏學闡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版1刷。
    22.林忠軍著:《易緯導讀》,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第1版1刷。
    23.金春峰著:《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第2版1刷。
    24.姜忠奎著:《緯史論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6年第1版1刷。
    25.姜廣輝主編:《中國經學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第1版1刷。
    26.洪乾祐著:《漢代經學史》,臺中:國彰出版社,1996年第1版1刷。
    27.胡自逢著:《周易鄭氏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第1版。
    28.胡薇元著:《漢易十三家》,《無求備齋易經集成》第一百八十五冊,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第1版1刷。
    29.孫筱著:《兩漢經學與社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1版1刷。
    30.徐昂著:《爻辰表》,《無求備齋易經集成》第一百四十八冊,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第1版1刷。
    31.徐昂著:《釋鄭氏爻辰補》,《無求備齋易經集成》第一百四十八冊,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第1版1刷。
    32.徐興無著:《讖緯文獻與漢代文化構建》,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第1版1刷。
    33.袁珂著:《中國神話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第1版1刷。
    34.高懷民著:《兩漢易學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版。
    35.張舜徽著:《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新1版第2刷。
    36.張舜徽:《鄭學叢著》,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第1版1刷。
    37.張澤兵著:《讖緯敘事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1版1刷。
    38.張濤著:《秦漢易學思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第1版1刷。
    39.郭彧著:《京氏易傳導讀》,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第1版1刷。
    40.郭彧著:《京氏易源流》,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年第1版1刷。
    41.陳夢家著:《殷墟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1版1刷。
    42.陳槃著:《古讖緯研討及其書錄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版1刷。
    43.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三松堂全集》第二卷,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1刷。
    44.馮契著:《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9年第1版1刷。
    45.黃元炳著:《卦氣集解》,《無求備齋易經集成》第一百四十八冊,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第1版1刷。
    46.黃復山著:《東漢讖緯學新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第1版1刷。
    47.黃暉著:《論衡校釋(附劉盼遂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1版1刷。
    48.黃懷信、張懋镕、田旭東著,黃懷信修訂:《逸周書匯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版1刷。
    49.楊天宇著:《鄭玄三禮注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版1刷。
    50.楊家駱主編:《僞書考五種》,《中國目錄學名著》第一集,臺北:世界書局,1979年第3版。
    51.劉文典著:《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版1刷。
    52.劉玉建著:《兩漢象數易學研究》,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1刷。
    53.劉師培著:《劉申叔遺書補遺》,揚州:廣陵書社,2008年第1版1刷。
    54.鄭均著:《讖緯考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第1版1刷。
    55.蕭洪恩著:《易緯文化揭秘》,北京:中國書店,2008年第1版1刷。
    56.蕭登福著:《讖緯與道教》,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第1版1刷。
    57.鍾肇鵬著:《讖緯論略》,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第1版1刷。
    58.蘇輿著:《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1版1刷。
    59.顧頡剛著:《秦漢的方士與儒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版1刷。

    三、期刊論文類

    1.王友三:〈兩漢讖緯神學與反讖緯神學的鬥爭〉,《學術月刊》1981年第9期。
    2.王令樾:〈緯書名義論〉,《輔仁學志(文學院之部)》,1983年第12期。
    3.王利器:〈讖緯五論〉,見張岱年編:《國學今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
    4.王叔岷:〈校讎通例〉,《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三本,下冊。
    5.任蜜林:〈《易緯》各篇形成考〉,《中國哲學史》,2009(3),第74-83頁
    6.任蜜林:〈百年來中國讖緯學的研究與反思〉,《雲夢學刊》,2006(2),第6-9頁。
    7.朱銳:〈科學史劄記:星占、讖緯、天文及禁令〉,《自然辯證法通訊》,1989年第1期。
    8.呂宗力:〈東漢碑刻與讖緯神學〉,《學習與思考》,1982年第5期。
    9.李建國:〈讖緯與經學訓詁〉,《河北師院學報》(社科版)1996年第3期。
    10.李學勤:〈〈漢書•李尋傳〉與緯學的興起〉,《杭州師範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
    11.李鵬舉:〈漢代緯書中的古代相對性原理問題〉,《自然科學史研究》1989年第4期。
    12.沈切:〈緯書與古天文學之關係〉,《國專月刊》,1935年第1卷第1號。
    13.周玟慧:〈讖緯韻譜〉,《中國文學研究》1995年第9期。
    14.林麗雪:〈白虎通與讖緯〉,《孔盂月刊》,1983年第3期。
    15.徐興無:〈讖緯與經學〉,《中國社會科學》,1992年第2期。
    16.崔朝輔:〈《易緯•通卦驗》「八卦卦氣占候」之我見〉,《周易研究》,2013年第3期,第75-80頁。
    17.張以仁:〈〈緯書集成〉河圖類鋮誤〉,《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64年第35本。
    18.張峰屹:〈存世讖緯佚文的文獻形態及其文獻價值〉,《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0(4),第14-20頁。
    19.張廣保:〈緯書與漢代政治〉,《原道》1998年第5輯。
    20.張濤:〈略論《易緯》的易學思想〉,《河北學刊》,1999(2),第30-35頁。
    21.梁韋弦:〈《禮記•月令》《呂氏春秋•十二月紀》及《周髀算經》所記之節氣〉,《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第5期,第10-12、30頁。
    22.陳伯适(睿宏):〈《易緯》數論的哲理性意義〉,《第七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3年12月,第37-66頁。
    23.陳伯适(睿宏):〈易緯中宇宙化生系統試析〉,《朝陽人文社會學刊》,2002年6月,第1卷,第1期,第1-16頁。
    24.陳其泰:〈兩漢之際陰陽五行說和讖緯說的演變〉,《孔子研究》,1993年第4期。
    25.陳延傑:〈讖緯考〉,《東方雜誌》,1924年第21卷第6號。
    26.黃金鵬:〈緯書與漢魏六朝文論〉,《北京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27.黃開國:〈論漢代讖緯神學〉,《中國哲學史研究》,1984年第1期。
    28.廖名春:〈王家臺秦簡《歸藏》管窺〉,《周易研究》,2001年第2期,第13-19頁。
    29.趙雅博:〈讖緯中的思想〉,《中華易學》1997年第18卷7、8、9、l0期及第19卷1、2期。
    30.劉文清:〈《毛詩箋》訓詁術語探究〉,《「國科會中文學門小學類92-97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2011年4月,第370-394頁。
    31.劉師培:〈讖緯論〉,《劉申叔遺書補遺》,揚州:廣陵書社,2008
    32.劉澤華:〈漢代《緯書》中神、自然、人一體化的政治觀念〉,《文史哲》1993年第1期。
    33.鄭學韜:〈讖緯起源及其學說之興替〉,《國專月刊》,1937年第4卷第5號。
    34.鍾肇鵬:〈論讖緯神學和階級鬥爭〉,《中國哲學》1980年第2輯。
    35.鍾肇鵬:〈讖緯與齊文化〉,《管子學刊》1993年第3期。

    四、碩博士論文類

    1.江婉玲著:《易緯釋易考》,《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七編,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年。
    2.周德良著:《《白虎通》讖緯思想之歷史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初編,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
    3.林政言著:《讖緯學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四編,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
    4.殷善培著:《讖緯中的宇宙秩序》,《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初編,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
    5.殷善培著:《讖緯思想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初編,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
    6.陳伯适(睿宏)著:《惠棟易学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五編,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
    7.陳明恩著:《東漢讖緯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8.劉慧珍著:《漢代易象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315103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15103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3101.pdf2447KbAdobe PDF280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