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09952/140887 (78%)
Visitors : 46285266      Online Users : 86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9641


    Title: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遣返」困境之探討
    Research on ";Repatriation";Predicaments in ";Cross-strait Joint Fight against Crime and Mutual Legal Assistance Agreement"
    Authors: 李翊凡
    Contributors: 高永光
    李翊凡
    Keywords: 引渡
    刑事司法互助
    兩岸遣返
    Date: 2016
    Issue Date: 2016-08-03 10:41:00 (UTC+8)
    Abstract: 刑事司法互助,係指不同國家或不同法域國際社會成員之主管機關,為達成其刑事司法目的,依據自身締結雙邊條約或參加的多邊公約,或者依照平等互惠原則,由被請求國提供請求國法律程序的便利或代為協助,並履行相關刑事訴訟程序或實現刑事實體法的司法活動。由於兩岸關係特殊,罪犯遣返機制為兩岸刑事司法互助的根源,在2009年正式簽署了《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開啟了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合作的新頁,兩岸間犯罪(嫌疑)人之遣返也有了正式的依據,惟雙方為避開主權爭議,該協議中對於「遣返」僅有原則性、概括性的規定。為了有效遏止犯罪的發生,避免兩岸社會安全以及法治基礎受到破壞,如何在實務面及法制面上精進,以強化兩岸執行罪犯遣返的運作機制,係本文亟欲探討的。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首先著手於文獻探討法,藉由蒐集國內外與兩岸學者對於「刑事司法互助」、「引渡」及「罪犯遣返」等相關著作及文章,予以整理及分析並建立完整知識,作為本論文的理論基礎。接下來採比較研究法將國際刑事司法互助、引渡制度、國際間特殊刑事司法互助等制度加以對照與分析。最後輔以深度訪談法,以半結構式的大綱,針對實務面及法制面之受訪人員進行訪談,以質化方式作客觀及綜合性的論述及分析,發掘兩岸犯罪(嫌疑)人遣返在實務面與法制面上的困境,並提出建議。
    在兩岸執行犯罪(嫌疑)人遣返實務上,發現有以下幾個問題:1、經費不足。2、人員素質參差不齊。3、授權不足、橫向聯繫不佳。4、陸方針對身分特殊且眾所矚目之重大經濟犯罪(嫌疑)人,採消極不予回應的態度。另外,《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法制面上也有下列問題需要探討:1、該協議法律效力問題。2、國際法上的引渡原則及國際間特殊刑事司法互助能否套用該協議或提供修正參考。3、該協議中遣返之相關規定是否完備。
    本文針對上開實務面及法制面的問題與困境,分別提出相關建議。實務面建議:1、兩岸遣返作業之經費應統一編列,並擴大編列預算。2、秉持專才專用的原則,強化教育訓練。3、明定授權程度,且雙方均應律定執行相關作業之SOP流程。4、與陸方洽談修正該協議之可能性,執行上我國亦得選擇性執行陸方之要求以為反制。法制面建議:1、兩岸司法互助協議屬框架性之條文,並無直接規範人民之權利義務的限制或剝奪,故本文認為該協議仍具有法律效力。2、就長遠角度來看,仍應順應世界潮流,讓司法管轄權凌駕於主權,以應大環境對於治安及法律環境維護之需求;而短期目標,基於保障兩岸人民權益的立場,應準用國際刑事司法互助,參考國際引渡制度的相關法律原則,在互信與互惠的基礎上,修正及強化兩岸司法互助協議。3、該協議對於遣返內容僅原則性、概括性的規定,對於遣返之實質問題未詳細訂定,造成執行上有太多模糊空間,影響實際成效,遣返應單獨成章,並將其明確化與精緻化。
    最後,希能透過前揭「實務面」及「法制面」的建議,讓海峽兩岸在未來執行犯罪(嫌疑)人遣返的運作機制,能更加成熟更加便捷,建立互信機制,將維護兩岸治安及法律環境列為首要目標,儘可能消除主權及政治因素,讓司法管轄權凌駕國家主權,展現對於兩岸司法互助具體執行、資訊交流、經驗分享與互換的誠意,以突破兩岸司法互助現行之僵局,促進共同打擊犯罪的效率與效能,確實維護兩岸人民之權益。
    Reference: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
    Ian Brownlie著,曾令良、余敏友等譯,國際公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Janet M. Ruane著,王修曉 譯,研究方法概論,初版(台北:五南,2007)。
    王文科,質的教育研究法,第四版(台北:師大書苑,2000)。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初版(北市:洪葉文化,1994)。
    王泰銓,歐洲聯盟條約與歐洲共同體條約譯文及重要參考文件,(台北:翰蘆圖書,2006)。
    成良文,刑事司法協助,(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三次江陳會談成果-打擊犯罪與司法篇,(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9)。
    俞寬賜,國際法新論,(台北:國立編譯館主編,啟英文化印行,2007)。
    陳榮傑,引渡之理論與實踐,初版(台北:三民書局,1985)。
    陳麗娟,歐洲共同體法導論,增訂二版(台北:五南圖書,2005)。
    陳勁,歐盟外交政策與對外關係,(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
    許慶雄、李明峻,現代國際法入門,(台北:月旦,1993)。
    馬進保,國際犯罪與國際刑事司法協助,(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黃政傑,「質化研究的原理與方法」,黃政傑主編,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初版(台北市:漢文書局,1998)。
    黃進,區際衝突法研究,第一版(上海:學林,1991)。
    黃進、黃風主編,區際司法協助研究,第一版(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
    黃伯青,國際刑事司法合作中的一事不在理原則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曾正一、宋筱元、劉進福、沈道震合著,兩岸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可行模式之評估與分析,(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
    彭峰,引渡原則研究,第一版(北京:知識產權出版,2008)。
    張智輝,國際刑法通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09)。
    齊文遠、劉代華,國際犯罪與跨國犯罪研究,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蔡墩銘等,涉及兩岸刑事案件處理方式研究,(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3)。
    趙秉志等,跨國跨地區犯罪之懲治與防範,(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1996)。
    顧立民、趙忠傑合著,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台中:博明文化,2010)。
    二、期刊論文
    王志文,「論國際與區際民事司法協助」,華岡法萃,第24期(1996年10月),頁24-36。
    林錦村,「論海峽兩岸的刑事司法協助」,法令月刊,47卷12期(1996年12月),頁18-25。
    吳景芳,「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應有之作法-為兩岸之間的區際刑事司法互助催生」,中興法學,第44期(1998年9月),頁29-41。
    吳景芳,「國際刑事司法互助基本原則之探討」,臺大法學論叢,23卷2期(1994年6月),頁331-332。
    吳建輝,「刑事司法互助在歐洲聯盟法之發展」,司法新聲,第103期(2012年7月),頁7-25。
    吳天雲,「引渡與刑事司法互助的基本原則與程序-兼述亞太地區各國的概況」,檢察新論,第7期(2010年1月),頁296-319。
    洪期榮、陳荔彤,「新歐盟逮捕令及解送程序架構規定與傳統國際法引渡制度的比較研究」,軍法專刊,第五十卷第一期(2011年2月),頁120-142。
    柯慶忠,「歐盟引渡制度之新變革-以歐盟逮捕令為逮捕及解送之新制」,東吳法律學報,第十八卷第三期(2007年4月),頁123-188。
    馬賀,「歐洲統一逮捕令的產生及其對引渡制度的變革」,犯罪研究(大陸),2008年 第1期,頁68-72。
    森下忠著,吳景芳譯,「最近國際刑事司法共助之各種問題」,刑事法雜誌,第二十九卷第一期(1985年2月),頁43-65。
    趙永琛,「論國際刑事司法協助」,現代法學(大陸),1991年第2期,頁42-44。
    楊雲驊,「刑事司法互助比較研究-以我國現況惟中心」,法務部102年度委託研究計畫(2014年3月),頁199-209。
    楊世英、馬進保,「論國際刑事司法協助的概念、特徵和形式」,法律科學(大陸), 1991年第5期,頁69-72。
    楊永明,「國際法中主權概念的地位與演變」,台大法學叢論,第二十五卷第四期 (1996年7月),頁77-108。
    蔡墩銘,「論兩岸刑事司法互助」,法令月刊,第42卷11期(1991年1月),頁5-6。
    蔡墩銘,「區際法與區際犯罪之處罰」,律師通訊,第185期(1995年2月),頁33-38。
    鄭啟東,「兩岸刑事司法互助與共同打擊犯罪之探討」,發表於第四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警學研討會(台北:中華民國刑事偵防協會,2009年12月),頁363-371。
    鞠德風、段復初、郭雪真合著,「國家主權與主權國家的迷思-人道軍事干預、經貿全球化與主權理論的反思」,復興崗學報,第91期(2008年6月),頁148-149。
    鍾志明,「歐洲共同體創始階段之歷史制度分析:經濟與安全的權衡」,政治科學叢論,第四十六期(2010年12月),頁1-30。
    蘇俊雄,「國內地區間刑法適用之問題-分裂國家之刑法適用理論」,刑事法雜誌,第39卷5期(1995年10月),頁1-6。
    龐建國,「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社會意涵」,發表於2010兩岸司法合作與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學術研討會(台北:行政院教育部、行政院海岸巡防署,2010年6月10日),頁45-64。
    三、學位論文
    王乃民,「有關毒品犯罪之國際刑事司法互助」,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李光桓,「歐盟刑事司法合作之研究」,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林志勇,「從法制面論兩岸海盜犯罪及其防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周旻建,「警察機關執行海峽兩岸跨境犯罪-罪犯遣返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洪志明,「海峽兩岸刑事司法互助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洪期榮,「引渡法之理論與實務-從國際引渡法論台灣制度」,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13)。
    陳香后,「國際刑事司法互助之研究-以引渡為探討重點」,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陳臺光,「兩岸跨境犯罪及其犯罪遣返之研究-兼論我國引渡法之增修建議」,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莊金海,「我國與無邦交國間罪犯解送問題之研究(1961-1991)-兼論海峽兩岸罪犯遣返問題」,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楊進銘,「達成兩岸實質刑事司法協助法律第三條路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劉嶽承,「由國際刑事司法互助理論探討涉及兩岸刑事司法案件之實踐」,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鍾德勳,「兩岸刑事司法互助與共同打擊犯罪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賴志豪,「國際引渡制度之演進與變遷」,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謝承哲,「兩岸刑事司法互助遣返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
    謝國樑,「引渡困境之檢討」,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四、網路等電子化資料
    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見證遣返。取自:http://www.redcross.org.tw/home.jsp?pageno=201205070043,查閱日期:2015年1月10日。
    外交部法律知識專欄。條約與協定。取自: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web_UTF-8/out/2603/business_2.htm,查閱日期:2015年1月10日。
    林義森(2012)。兩岸刑事司法互助與共同打擊犯罪之研究。取自:www.fclma.url.tw/fclma/ctlaw/file/123.doc,查閱日期:2015年1月10日。
    富權。遣返偷渡客協議已有文本何不優先處理?。取自:http://www.waou.com.mo/see/2012/05/20120503d.htm,查閱日期:2015年1月10日。
    警政署。兩岸共同打擊犯罪 積極掃蕩犯罪集團。取自:http://www.moi.gov.tw/chi/chi_ipmoi_note/ipmoi_note_detail.aspx?type=2014A&sn=168,查閱日期:2015年2月6日。
    樂真美。兩岸簽訂《金門協議》臺前幕後:兩起慘案促會談(1)。取自:http://big5.china.com/gate/big5/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4/62/20090521/15492492.html,查閱日期:2015年1月10日。
    貳、外國文獻:
    一、英文
    119 US Supreme Court Reports 407 (Decided December 6,1886).
    Bassiouni M.Cherif, International Cruminal Law (Netherlands: Martinus Nijihoff Publishers, 1980).
    Bassiouni M.Cherif, International Extradition: United States Law and Practice, 4thed. ( N.Y.: Oceana Publications Inc., May, 2002).
    Bassiouni M.Cherif, E. M. Wise, Aut Dedere Aut Judicare: The Duty to Extradite or Prosecute in International Law (London: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1995).
    Fursdon, Edward, The European Defence Community: A Histor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0).
    Hackworth Green H, Digest of international law,Vol.4(Washington 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Henry Wheaton, 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 Reprint of the 1836 ed(New York:Da Capo Press, 1972).
    Moorthy Shri. M.V.K, Doctrine of Jurisdiction International Law (Souvenir published at the time of National Tax Conference held at Hyderaba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the All India Federation of Tax Practitioner(AIFTP) Journal, September 2008 issue.
    The Eleventh United Nations Congress Crime Prevention and Criminal Justice,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law enforcement cooperation, including extradition measures (Bangkok:18-25 April 2005, Item 8(a) of the provisional agenda, A/CONF.203/9).
    The Twelfth United Nations Congresson Crime Prevention and Criminal Justice,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fighting crime-related problems, (Salvador, Brazil: 12-19 April 2010, Item 9 of the provisional agenda, A/CONF.213/10).
    二、日文
    森下忠,「刑事に關する國際司法共助」,ヅユリスト臨時增刊(東京),第676號(1978年),頁155。
    森下忠,国際刑事司法共助の研究,初版(東京:成文堂,1981)。
    森下忠,新しぃ國際刑法,(東京:信山社,2002)。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192111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92111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11301.pdf1824KbAdobe PDF223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