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966638      Online Users : 104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1047


    Title: 《筑位》 紀錄片創作計劃
    《SHe》Documentary
    Authors: 郭昕盈
    Kuo, Hsin Ying
    Contributors: 陳儒修
    郭昕盈
    Kuo, Hsin Ying
    Keywords: 紀錄片
    同志伴侶
    同志婚姻
    日常生活
    Date: 2016
    Issue Date: 2016-09-01 23:32:46 (UTC+8)
    Abstract: 性別的分野真的重要嗎?筑紫與位子,跨性別者(男跨女,尚未變性)與女同性戀,兩人相識、交往並決定結婚,互為伴侶。在只看身分證上性別的法律下,兩人順利登記,成為台灣合法結婚的同志伴侶。
    紀錄片創作計劃《筑位》透過紀錄一對處在社會邊緣的同志伴侶,呈現既有的性別框架所無法含括的性別流動狀態,質疑性別的種種界線與劃分之重要性;並以兩位的日常生活為主線,當邊緣人物變成主要角色,邊緣的奇觀便轉變為日常的瑣碎平凡。
    Reference: 丁乃非、黃道明、倪家珍、謝佩娟(1997)。〈「同性戀的政治」座談會〉,何春蕤 (編)《性/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頁 189-229。台北: 元尊文化。
    王皓薇(1997)。〈不要交出遙控器:同志要有「現身」的主權〉,《騷動》,3:52-58
    王慰慈(2007)。〈台灣紀錄片的類型發展與分析-以Bill Nichols的六種模式為研究基礎〉,《臺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同喜文化。
    朱偉誠(1998)。〈台灣同志運動的後殖民思考:論“現身”問題〉,《臺灣社會研究》,30:35-62。
    李道明(2013)。《紀錄片:歷史、美學、製作、倫理》。三民書局。
    希拉‧柯倫‧伯納德著,孫紅雲翻譯,《紀錄片也要講故事》,2010,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林木材主編(2012),《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遠流出版。
    社團法人臺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03)。《親愛的爸媽,我是同志》。心靈工坊。
    社團法人臺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07)。《出櫃停看聽:同志子女必讀寶典》。女書文化。
    社團法人臺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13)。《佳節/家結愉快?十二個月的同志子女出櫃故事》。社團法人臺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倪家珍(1997)。〈九 0 年代同性戀論述與主體在台灣〉,何春蕤(編)《性/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頁 125-148。台北:元尊文化。
    張盈堃(2003)。〈網路同志運動的可能與不可能〉,《資訊社會研究》,4:53-86。
    郭力昕(2014)。《真實的叩問:紀錄片的政治與去政治》。麥田出版社。
    陳斌全〈紀錄片的盛宴後──關於TIDF的幾點反思〉,上網日期2016年05月17日,檢自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tidf-reflection
    齊天小聖 、魚玄阿璣 、喀飛 、沙啞(1997)。〈牲禮 英雄或戰略家-「現身」於現階段臺灣同志運動的發展及其意義〉,《騷動》, 3:45-51
    趙彥寧(1998)。〈面具與真實:論臺灣同志運動的「現身」問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4:111-135。
    鄭美里(1997)。《女兒圈 : 臺灣女同志的性別、家庭與圈內生活》。台北:女書。
    蔡佩諭(2015)。《現身與隱藏:初探女同志的臉書使用策略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碩士班,臺北。
    蔡崇隆主編(2014)。《愛恨情愁紀錄片:臺灣中生代紀錄片導演訪談錄》。同喜文化。
    沈可尚(導演)(2014)。築巢人。新北市:台聖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姚宏易(導演)(2011)。金城小子。台北市:三三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Beatrice Moller(Director). (2012). Everything We Want. Germany.
    Charlotte Rohder Tvedt (Director). (2012). Reconstructing a Family. Norway.
    Co-Directors. (2012). Japan in a Day. Japan :Scott Free Productions.
    Even Benestad(Director). (2002). All About My Father. Norway.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
    10045301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453016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廣播電視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