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1/141868 (78%)
Visitors : 47532378      Online Users : 95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2044


    Title: 平面媒體對太陽花事件報導之內容分析-以《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為例
    Content analysis in the print media for the reports of “Sunflower Movement”:An example for ";United Daily News";, ";China Times";, ";Liberty Times";, ";Apple Daily"
    Authors: 楊堯為
    Yang, Yao Wei
    Contributors: 彭立忠
    Peng, Li Chung
    楊堯為
    Yang, Yao Wei
    Keywords: 太陽花事件
    服貿協議
    新聞框架
    報紙新聞
    公民不服從
    Date: 2015
    Issue Date: 2016-09-20 11:38:43 (UTC+8)
    Abstract: 台灣與中國大陸在2011年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合作中,為保障雙方服務提供者的權益,以擴大服務產業交流合作與市場規模,而在2013年6月簽署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進一步的將相關制度規範化。然而在審議過程中,因為遭在野黨團質疑程序黑箱,而引起部分民眾的不滿,進而發展出史無前例抗議群眾佔領立法院的「太陽花事件」。

      本研究主要就從事件發展期間,台灣四大報《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對於「太陽花事件」與其相關衍生議題的報導內容中,來探討平面媒體對於該事件在時序發展上報導質與量的變化、資料來源的選用方向,以及本身報導是否有明顯的立場傾向,透過報導內容的分析來了解平面媒體是如何呈現社會事件的原始內容。

      研究發現不同立場的報紙,在報導數量、消息來源選擇會有明顯的差異;而對於各報對活動的立場看法,在民眾投書的版面上最能直接反映出該報的立場;在探討服貿協議的內容中,《蘋果日報》最能客觀的正反並陳對產業影響的優缺點;而對於審議黑箱的質疑,《聯合報》與《中國時報》的報導較能反映出國際間經貿協議談判的現實情況。
    Reference: 專書:
    王天濱(2003)。《台灣報業史》。台北:亞太圖書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市:幼獅文化
    冷則剛、任文姍 譯(2011),《經驗性政治分析:量化與質化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
    郝明義(2013)。《兩岸服貿協議》對台灣出版及閱讀生態的影響-調查採訪及公聽會綜合報告。2013.7.26,台北,郝明義招集編印
    高長(2009)。《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台北市。五南圖書。
    莊伯仲、徐亞鈾(2006),《近用權之省思─以2002年北高市長選舉報紙讀者投書分析》。台北。雙葉出版社
    陳宜中(2013)。《當代正義論辯》。台北市。聯經出版。
    陳順孝(2003)。《新聞控制與反控制:記者避禍的報導策略》。台北市:五南
    彭家發(1994)。《新聞記者與新聞來源》。台北。三民書局
    臧國仁(1999)。《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台北市:三民
    鄭自隆(1991),《競選文宣策略:廣告傳播與行銷》。台北。遠流
    羅文輝(1991),《精確新聞報導》。台北。正中

    報章期刊:
    王韻茹(2014),〈國會的民主義務—從兩岸服貿協議審查談起〉,《台灣法學雜誌》,第245期:頁45-50
    王振寰(2014),〈兩岸關係「轉向」還需尊重〉,《聯合報》,2014.6.16,民意論壇。
    吳閔鈺(2014),〈兩岸服貿協議與台灣服務業發展課題初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6期第11卷:頁30-37
    宋承恩(2014),〈兩岸協議之國會監督〉,《台灣法學雜誌》,第254期:頁117-120
    李沃牆(2014),〈全力拚經濟,先通過服貿〉,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網站資料:http://www.npf.org.tw/1/13101檢閱日期:2015.2.20
    李偉欽(2014),〈台灣反服貿學運與兩岸關係〉,BBC中文網。
    汪子錫(2014)。〈E 化民主的政策行銷挑戰分析:以反服貿學生運動新媒體運用為例〉。《中國行政評論》。第20期第2卷:頁73-106
    林東泰(2011)。電視新聞敘事結構初探。新聞學研究,第108期,頁225-264
    南方朔(2013),〈服貿協議,是把自己搞垮投降〉,《新新聞周刊》,第1737期。
    張嘉尹(2014),〈保衛共和國—318學運的憲法學詮釋〉,《台灣法學雜誌》,第245期: 頁51-61
    彭立忠(2013)。〈理盲與濫情:建構公民社會過程中的現象與反思〉。《2013年「紀念孫中山:華人文化與當代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01-218
    彭思遠(2013)。《兩岸服貿協議的真實面貌》,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會。
    網站資料:http://www.npf.org.tw/3/12506 檢閱日期:2015.2.23
    黃智輝(2014),〈兩岸服貿協議之構思與新挑戰:產業經濟分析〉,《華人經濟研究》 第12期第2l卷:頁43-54
    詹靜芬(2014)《以街頭公民會議形塑公共政策的特性及可能性:從反服貿及反核四行動談起》,發表於「張世賢教授七十華誕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台北
    臧國仁(1998),〈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理論的觀點〉,《傳播研究集刊》,第3期: 頁1-102。
    羅承宗(2014),〈後太陽花運動的憲政危機與轉機〉,《台灣法學雜誌》,第254期:頁121-124
    蘇蘅(1995),〈消息來源與新聞價值-報紙如何報導許歷農退黨效應〉,《新聞學研究》第50期:頁15-40

    網站新聞:
    BBC中文網,2014年3月18日,「台灣反服貿協議團體佔領立法院議事場」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03/140318_taiwan_demo.shtml 檢閱日期:2015.3.10
    中央社,2014年4月6日,「王金平進入議場,探視學生」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04065002-1.aspx
    檢閱日期:2015.3.10
    中央社。2014年3月29日,「說明服貿,經部卯力跑攤」 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2447342 :檢閱日期2015.1.30
    中央日報網路報,2014年6月16日,服貿協議/錢復:兩岸協議停擺是不幸的發展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1&docid=102796487 檢閱日期2015.2.25
    中廣新聞網,2015年1月15日。「如何看待懶人包」
    http://www.bcc.com.tw/newsView.2492524 檢閱日期:2015.3.8
    中時電子報,2014年6月5日,反服貿衝擊!經部:兩國中斷與台灣自貿協商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5000877-260301 檢閱日期:2015.2.25
    中國評論新聞網,2014年6月15日,反服貿黑箱是台灣危機也是轉機,
    http://hk.crntt.com/doc/1032/2/1/3/103221303.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3221303 檢閱日期:2015.2.24
    台灣醒報,2014年3月20日。「服貿16場公聽會? 民團:流於形式!」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40320-bTCx 檢閱日期2015.1.30
    科技新報,2014年3月20日,「激情抗爭,佔領立法院背後的科技支援運用」
    http://technews.tw/2014/03/20/the-technogloyy-behind-the-occupied-taiwan-parliament-protest/ 檢閱日期:2015.3.8
    蘋果日報,2013年7月24日,挺服貿,張平沼:好的政策不怕考驗。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326/367359/
    檢閱日期:2015.2.13
    蘋果日報,2014年3月24日,「攻佔行政院,凌晨清場,學生濺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first/20140324/18666976 檢閱日期:
    2015.3.10

    研究論文:
    呂心瑜(2013)。《國內報紙報導壹傳媒併購案之研究─以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聯合報為例》。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初亞民(2013)。《媒體之過?軍隊之疚?解析八八水災報紙新聞報導中的國軍形象》。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亞太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維羽2012。《台灣報紙報導「富士康事件」之研究─以《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和《蘋果日報》為例》。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玉玲(2007)。《臺灣報紙對319槍擊事件的新聞報導之研究─比較聯合報、中國時報、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世新大學新聞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紹和(2013)。《台灣四大報讀者投書評論取向研究》─以2012年總統大選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竹梅(2005)。《國內報紙報導兩岸「直航」議題之內容分析-以《聯合報》、《自由時報》2003年與2005年春節包機新聞為例》。世新大學新聞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宥霖(2013)。《報紙對陸生議題之內容分析研究─ 以自由時報、聯合報為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陳韻丞(2012)。《平面媒體框架下的環境教育內涵概念》─以2011國光石化開發案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曉薇(2012)。《台灣四大報對災難新聞報導之研究-以日本311地震為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曾子軒(2014)。《太陽花學運之語藝比較-以《中國時報》、《自由時報》之社論、讀者投書為例》。世新大學新聞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珍鑾(2011)。《臺灣報紙報導中正紀念堂更名事件之研究─以《自由時報》、《聯合報》為例》。世新大學新聞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舒涵(2011)。《死刑新聞報導與評論的框架研究-以台灣四大報為例》。世新大學碩士論文
    賴柏維(2014)。《一般報與財經報如何建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新聞》。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韓享良(2002)。《國內報紙內容對失業議題之報導框架研究-以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為例》。世新大學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Entman, R. M. (1993).Framing: toward clarification of a fractured paradigm. Journal ofCommunication, 43(3):51-58.
    Goffman, E. (1974). Frame analysis: 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nce.Cambridge. MA: Harvard Uneversity Press.
    Tuchman, G. (1978). Making news: A study of construction in reality. New York: Free
    Press.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9526101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5261012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12101.pdf1472KbAdobe PDF223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