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945598      Online Users : 80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2503


    Title: 後CEPA時期對香港電影產業的影響
    The Impact of Post-CEPA Period on Hong Kong`s Film Industry
    Authors: 李宇翔
    Li, Yu Hsiang
    Contributors: 魏艾
    Wei, Ai
    李宇翔
    Li, Yu Hsiang
    Keywords: CEPA
    ECFA
    合拍片
    香港電影產業
    服務貿易協議
    Date: 2016
    Issue Date: 2016-10-03 14:35:52 (UTC+8)
    Abstract:   香港電影產業自1920年代開始發展,整體電影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內、外在的因素影響著,但香港電影產業具有「彈性」調整的特性,使得當整體香港電影產業在不同的時代遇到不同的挑戰時,整體的電影產業都能夠順利調整發展策略因應當時所面臨的狀況以保產業持續發展。不過,隨著時間步入21世紀,香港電影產業在受到1997年香港回歸與亞洲金融風暴以及2003年大規模爆發的SARS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造成整體香港電影產業走向低潮。但是2003年6月,香港與中國大陸政府簽訂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Mainland and Hong Kong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簡稱CEPA)後,香港電影產業因此開始與中國電影產業有了更密切的合作,也改變了華語電影產業的合作模式,並且提升了香港電影產業的產值。而中港之間成功的合作經驗,也使得臺灣在兩岸合拍電影時能有參考的案例,能更快得到兩岸間合適的合作模式。
    Reference: 壹、電影
    《超級學校霸王》 (1993)

    貳、中文
    一、專書
    朱家昆,閒話香港電影(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2008年)。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
    周承人、李以庄著,早期香港電影史1987-1945(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香港政府,香港回顧(香港:政府新聞處,1981-2000)。
    香港政府新聞處,1978-1999香港年報(香港:香港政府新聞處,1978-1999)。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第廿四屆香港國際念影節:香港電影七九~八九(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2000年)。
    香港經貿發展研究部,香港電影進軍北美市場(香港:香港經貿發展局,2001年)。
    香港經濟導報社編,1950-2000香港經濟年鑑(香港:香港經濟導報社,1950-2000)。
    張文燕、張健勇編,香港電影10年(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張徹,回顧香港電影三十年(香港:三聯書店,1997)。
    彭麗君,黃昏未晚:後九七香港電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0年)。
    湯禎兆,香港電影血與骨(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焦雄屏編,香港電影風貌(台北:時報出版社,1897年)。
    楊國樞等,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東華書局,2000年)。
    楊遠嬰,北京香港:電影合拍十年回顧(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2年)。
    趙小青,「香港電影淡出,“中國電影”崛起─ 從電影市場看香港電影的現狀與前景」,張健勇、宋家玲、劉桂清主編,香港電影10年(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7年)。
    趙衛防,香港電影史1897-2006(北京:中國廣播電影出版社,2007年)。
    鄭佩佩,戲非戲(香港:明窗出版社,1998)。
    鍾寶賢,香港影視業百年(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4年)。
    簫笙,舞台春秋(香港:次文化堂,1991年)。
    羅卡編,光影繽紛五十年(香港:香港市政局,1997年)。
    羅維,影圈生涯四十年(香港:精益出版社,1987年)。

    二、期刊
    「邵氏的遠景」,南國電影(香港),1973年1月第179期,頁1-2。
    「邵逸夫發表龐大製片計畫」,南國電影(香港),1970年11月第153期,頁32-33。
    「香港電影發行制度」,觀影(香港),1999年10月,頁1-3。
    「參觀仙鶴港聯公司演員訓練班」,銀河畫報(香港),1965年12月第93期,頁28-30。
    「連福明伉儷香港視察業務」,國際電影(香港),1965年11月第120期,頁48。
    「影城內望—1969邵氏豐收的一年」,南國電影(香港),1970年1月第143期,頁52-55。
    尹鴻、何美,「走向後合拍時代的華語電影:中國內地與香港電影的合作/合拍歷程」,傳播與社會學刊(香港),2009年第7期,頁31-60。
    王安妮,「沒有邵逸夫,沒有鄒文懷」,銀色世界(香港),1975年6月第66期,頁24-25。
    王洛,「香港製造」,電影(香港),2007年第3期,頁14-16。
    王海洲,「以合拍創制華語新電影」,電影藝術(香港),2004年第6期,頁4-7。
    白水,「影視粹談」,嘉采(香港),1988年12月,頁67。
    李立春,「嘉禾創映的『試煉場』」,嘉禾電影(香港),1980年2月第95期,頁36-37。
    李媛媛、馮邦彥,「CEPA:實施效應、存在問題及發展趨勢」,暨南學報(暨南),2007年第26期,頁57-63。
    周靖、米遠生,「CEPA的制度效應分析」,湘潭大學學報(湖南),2006年第一期,頁134-136。
    邱淑婷,「CEPA簽訂前後香港警匪片的變化」,電影藝術(香港),2010年第四期,頁70-74。
    張燕,「香港電影產業:亟待拯救」,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北京),2003年第一期,頁88-94。
    張燕、張江藝,「2003年內地、香港電影市場概況」,當代電影(香港),2004年第一期,頁106-112。
    許樂,「碰撞中的策略及症候:談香港與內地合拍片之現狀」,當代電影(香港),2010年第11期,頁58-61。
    陳以定,「CEPA安排的新制度經濟學解釋」,山東工商學院學報(山東),2009年第一期,頁15-18。
    葉月瑜,「一個市場化的視角分析:後回歸時期香港的產業內容變化」,當代電影(香港),2010年第4期,頁131-136。
    路德三,「邵逸夫與鄒文懷」,南北極(香港),1980年10月第125期,頁9-11。
    劉輝,「港片的消逝與『新香港電影』的浮現」,藝術評論(香港),2010年第8期,頁60-63。
    潭穎,「CEPA協議下粵港聯手反傾銷的對策與途徑」,廣東教育學院學報(廣東),2007年第27期第6卷,頁58-61。
    鍾寶賢,「光影流逝:香港電影走進『大中華時代』」,當代電影(香港),2010年第4期,頁127-130。
    鍾寶賢,「合縱與連橫:香港電影業的百年盛衰」,傳媒透視(香港),2005年1月號,http://rthk.hk/mediadigest/20050113_76_120280.html。
    鍾寶賢,「香港電影業的興衰變幻1997-2007」,當代電影(香港),2007年第3期,頁69-73。
    薩哈拉,「許氏兄弟征日本」,嘉禾電影(香港),1978年12月第81期,頁27-29。
    魏玓,「合製文化:反思全球化下的國際電影合製」,新聞學研究(台北),2006年10月第89期,頁127-164。
    羅貴祥,「沒有亞洲這東西:港日『亞洲』電影的種族特殊性」,中外文學(台北),2005年6月第34期,頁89-105。

    三、學位論文
    吳柏義,「與中國市場緊密結合下的香港電影:產業、文本與文化的變遷」,臺灣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四、報刊
    「港台片商調整片酬催生香港電影從業員協會」,電影雙周刊(香港),1993年6月第369期,頁16。
    「臺灣多廳式劇院遭拆除,引起電影界大恐慌」,電影雙周刊(香港),1993年7月第373期,頁16。
    士摩蕭,「開拓數碼電影年代,從後知後覺到急起直追⋯⋯」,電影雙周刊(香港),2000年5月第550期,頁22。
    李楨祥,「神岡空難揭秘:港台影業、翁啟惠家族的痛史」,民報,2016年4月17日,專欄,http://www.peoplenews.tw/news/1d338f3d-2c57-4650-ba57-66d0707ee008。
    李劍敏,「港片跨上內地直通車」,中國新聞週刊(北京),2003年7月28號第26期,頁68-69。
    郭繾澂,「『數碼電影』算不算電影」,明報(香港),1999年7月10日。
    梁良,「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電影雙周刊(香港),第370期,1993年6月,頁32-33。
    梁禎,「中港合拍片陷困境」,新紀元週刊,第217期,2011年3月,http://www.epochweekly.com/b5/219/9222.htm。
    陳柏生,「電影界代表團訪京談創作自由、版權與市場」,電影雙周刊(香港),1993年12月第383期,頁16。
    麥聖希,「張艾嘉笑顏香港電影是中臺的溝通橋樑」,電影雙周刊(香港),1995年3月第416期,頁50-51。
    羅妙蘭,「台灣片商叫苦連天未必無因?」,電影雙周刊(香港),1993年6月第370期,頁28-31。

    五、網頁資料
    《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中華民國經濟部網站,http://www.ecfa.org.tw/index.aspx。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香港特別行政府工業貿易署,https://www.tid.gov.hk/tc_chi/cepa/tradeservices/av_cinema_picture_lib.html。
    「『中港合拍片』面臨衝擊」,香港經貿研究網,http://economists-pick-research.hktdc.com/business-news/article/國際市場簡訊/中港合拍片-面臨衝擊/imn/tc/1/1X000000/1X09PRXU.htm。
    「Christopher Nolan堅持使用70mm菲林拍攝新作《Interstellar》」,Photoblog.hk,http://photoblog.hk/wordpress/98981/christopher-nolan-堅持使用-70mm-菲林拍攝新作《interstellar》。
    「ECFA常見問答」,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http://www.ecfa.org.tw/ShowFAQ.aspx?id=129。
    「大陸廣電總局訂合拍片法源」,臺北市電影委員會,http://www.taipeifilmcommission.org/tw/MessageNotice/NewsDet/2631。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香港特別行政府工業貿易署,https://www.tid.gov.hk/tc_chi/cepa/tradeservices/av_cinema_picture_lib.html。
    「回望香港電影三次粵語“電影清潔運動”」,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hb/news/2009/07-14/1775083.shtml。
    「杜琪峰、邱禮濤出席『港產片的沒落與重生』座談會」,香港影視娛樂網,2012年7月,http://www.hkfilmart.com/newsread.asp?newsid=4352。
    「兩岸電影為什麼會互相『水土不服』?」,BuzzOrange,https://buzzorange.com/2015/12/04/taiwan-movie-problems/。
    「陸港合拍片賀歲檔期大爆炸」,聯合雜誌新聞網,http://udn.com/news/story/6836/917167-陸港合拍片賀歲檔期大爆發。
    「新航標:嘉禾四十年風雲雄霸史 橙天入主新模式」,新浪網,http://news.sina.com/m/c/2010-05-09/22252952462.shtml。
    「臺灣電影票房」,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台灣電影票房。
    「歷史文化資料統計查詢」,中華民國文化部文化統計網,http://stat.moc.gov.tw/HS_UserItemResultView.aspx?id=9。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2003-2014服務業統計摘要(香港:政府統計處,2012-2014),http://www.censtatd.gov.hk/hkstat/sub/sp70_tc.jsp?productCode=B1080007。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主編,1992-2015服務業統計摘要(香港:政府統計處,1992-2015),http://www.censtatd.gov.hk/hkstat/sub/sp70_tc.jsp?productCode=B1080007。

    梁良,「香港電影政策與電影觀眾」,臺灣電影網,http://movie.cca.gov.tw/files/15-1000-767,c139-1.php。



    參、外文
    一、專書
    Babbie, Earl. Introduction to Social Research, Fifth Edition (CA: Wadsworth, 2011).
    Bordwell, David. Planet Hong Kong: popular cinema and the art of entertainment (U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Charles Jarvie, Ian. Window on Hong Kong: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the Hong Kong Film Industry and Its Audience (HK: Centre of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77).

    二、期刊
    “Made in Hong Kong – Chinese Martial Arts Movie. ” Orientations, April. 1980. pp.46-49.
    Evan-Jones, Martin. “Raymond Chow’s Bid for the Big Time.” Insight. April. 1981. pp.22-30.
    Pomery, Chris. “Raymond Chow Movie King.” Asia Magazine. November 26. 1985. pp.25-26.

    三、學位論文
    Leung, Grace Lai-kuen. “The Evolution of Hong Kong as Regional Movie Production and Export Centre.” (MA. dissertation,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3).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10326001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26001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01401.pdf8600KbAdobe PDF210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