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0944/141864 (78%)
Visitors : 47994496      Online Users : 101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03441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441


    Title: 汪容甫學述
    Authors: 陳熾彬
    Contributors: 李威熊
    Date: 1983
    Issue Date: 2016-11-04 17:14:46 (UTC+8)
    Abstract: 序言
    有清乾隆之際,宇內承平,學術昌盛,名儒蔚起,才士如林。汪中容甫生值茲世,以孤童自奮,黽勉成名,雖科第止於明經,年歲僅及中壽,而聲光煒燁,卓然自成一家。
    然世之論容甫,每執具一端焉。清史稿次諸儒林,揚州府志廁於文苑。仁智互見,岐別殊顯。儒學之士,盛讚其解經之神識;詞章之家,豔稱其藻采之雋逸;而好掌故者,則極夸其放誕之佚事。或尊之以大儒,或稱之以文士,或目之為淳于,東方之流。一隅論定,烏足語容甫邪?
    劉端臨撰容甫遺詩題辭,謂容甫「才學識三者,皆有以過人。」其與容甫情同莫逆,相知最篤,斯語至為中肯,誠非浮泛稱頌之詞。蓋兼具才學識三長者,寰宇之內,百年千載,猶難逢也。若樸學名家,或拙於文釆;才學文士,則易流於空疏。識解高明者,難期其沈潛於研索之業;學有專精者,恆苦乏閎通淹貫之論。故詩人與學者,鴻儒與專家,各有所長,能兼之者蓋寡。而丹素相非,甘辛互忌,亦往往囿於才性,徒知引一隅之長,鮮能審異量之美。與容甫同時之學者,或以識勝,或以學稱,或以才顯,如舉一端以衡之,容甫或有未逮;苟合而觀之,則其才兼多方,頡頏群英,實有其卓然不可掩沒者。王念孫序容甫述學謂:
    「余為訓詁、文字、聲音之學,而容甫討論經史,榷然疏發,契其綱為。
    余拙於文詞,而容甫澹雅之才,跨越近代,每自媿所學不若容甫之大。」
    可見時人之推重容甫者即在此;論容甫之學,不可徒據一端,其故亦在此也。
    余讀其遺書,想見其為人,蓋卓躒不群之士也。方其孤露之際,歷經窮罰,一飽無時。常人處之,非流轉溝壑,即俯仰終世。而容甫堅毅不拔,刻苦力學。
    迨以文名自顯,才藻秀出,碩儒名士,稱譽有加,容甫若自足於是,亦必能躡跡屈宋,並曫揚馬。而容甫不然,弱冠之後,與聞古學之道,爰即幡然改途。三十之後,絕意詩作,專攻經術。斟讎古籍,講明音義;尋繹禮制,旁究子史。考證精闢,見解獨到,不尚墨守,文辭瑩潔,遂能獨樹一幟。而其求彝倫日用之道,議論先秦學術流變、政教分合,及發揚諸子大義,尤足見其卓識,超出當時樸學家之上。
    余感其志行之卓犖,乃不揣謭陋,撰為學述一編,竊思一睹其學之究竟。惟容甫傳世之作,或論經、史、子諸學、或論金石碑帖、或為校勘、或為雜記、或為駢文、或為詩作,內容極其紛雜。余遂擇其有關經、史、子之撰述及駢文而論之,其餘則略焉,雖有掛一漏萬之嫌,惟祈所論,尚得一窺容甫治學之精神及特色也。
    文凡分九章。
    首章緒論。綜述容甫所處時代之政治及學術背景,以見當時學風與容甫之關係。
    第二章汪容甫之生平。述容甫之先世、童年、學程、家室及性情,以見容甫之家庭背景,及其生平重要之行事。
    第三章汪容甫交遊考。敘列與容甫交往較密者,略述其生平、學術,及其與容甫之情誼,以見師、友、親戚於容甫之影響。
    第四章汪容甫著述考。列考容甫已刊、未刊及未竟著作之大要。
    第五章汪容甫之經學。考查其治經之特色,及所論經學之梗概。
    第六章汪容甫之史學。論述其對史學之認識,及其史論之介紹。
    第七章汪容甫之子學。分析其治子學之態度,及其主要之議論。
    第八章汪容甫之駢文。研討容甫駢文之特色,並論列其於清代駢文所處之地位。
    第九章結論。總結容甫治學之特色及得失。
    容甫治學,常隨興之所至,初無條貫之計劃,故所議至為零碎.欲融通諸端。誠非易事。雖兢兢業業;勉力以赴,然秉性駑鈍,學又不逮,幸蒙 威熊師諄諄教誨,多所諟正,克底於成。唯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博雅君子.幸垂教焉。
    中華民國七十二年五月陳熾彬序於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序言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政治背景1
    第二節 學術風尚4
    第二章 汪容甫之生平9
    第一節 容甫之先世9
    第二節 容甫之童年11
    第三節 容甫之學程12
    第四節 容甫之家室15
    第五節 容甫之性情18
    第三章 汪容甫之交遊考33
    一、師(附幕主)33
    二、友45
    三、親戚65
    第四章 汪容甫著述考73
    第一節 已刊行之撰著74
    第二節 未刊及未竟之著述89
    第五章 汪容甫之經學105
    第-節 容甫治經學之特色105
    1.志在經學,文藝其末105
    2.反宋儒之學106
    3.宗仰亭林,求合于世用108
    4.實事求是,不尚墨守109
    5.融貫群籍,獨抒己見110
    6.通聲音訓詁,以精研經義110
    7.於文獻無徵者,信古而闕疑焉111
    第二節 論禮112
    l.論「父沒,三年無改於父之道。」112
    2.論闕之異名114
    3.論媒氏「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117
    4.論女子許嫁而壻死從死及守志議119
    5.論凡祭,婦人有主124
    6.論小功兄弟之服,不可服其祖125
    7.論周之明堂有六及辨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之非128
    8.論祭祀而外,冕服之用132
    9.論居喪期中,得釋服以治事134
    l0.論周官之六徵144
    第三節 論春秋147
    l.論左氏春秋雖失之以巫,然亦未嘗廢人事也147
    2.論春秋所書,內事從君,君舉必書150
    3.論春秋策書之法,實本周禮152
    4.論春秋有通例,有變例154
    第四節 經學雜論157
    1.論大學于孔氏為支流餘裔157
    2.論古之講學重在禮樂之操習163
    3.論夫子原為大夫之稱165
    第六章 汪容甫之史學179
    第一節 容甫對史學之認識179
    1.古之學出於官府179
    2.史之職主於戒勸182
    3.論史貴乎心知其意183
    4.考證徵實為正謬誤、切世用184
    第二節 考徵典制185
    1.論周初諸侯未有稱謚者185
    2.論天道、鬼神、災祥、卜筮、占夢亦史之職也190
    3.論春秋列國官名之異同193
    第三節 考辨史實207
    l.論駁周公避流言之難出居東都之謬207
    2.論石鼓文非宇文周時物211
    3.論六國非獨燕無後也213
    4.論五諸侯乃塞、翟、河南、魏、韓諸王216
    5.論劉宋覆宗絕祀之故219
    第四節 論證地志222
    1.論駁江都縣榜之誤222
    2.論七發所謂廣陵之曲江,非謂浙江也225
    3.論江淹墓不在濟陽之考城228
    4.論列廣陵歷代之沿革、戶口及史事230
    第七章 汪容甫之子學241
    第一節 容甫治子學之態度241
    1.以治經之審慎以治子學241
    2.去除偏見,力求客觀242
    3.擇善固執,不畏譏議243
    第二節 論諸子244
    l.論荀卿之學出於孔氏,而尤有功於諸經244
    2.論荀卿之生平249
    3.論儒墨之抗衡252
    4.論墨子為在孔子後者253
    5.論墨子書親士、修身、所染及經上至小取等篇之作者256
    6.論墨子之學非出於禹也257
    7.論呂氏春秋之篇章及價值260
    8.論賈誼新書之篇章及內容263
    9.論老子即周太史儋267
    第八章 汪容甫之駢文275
    第一節 清代駢文之發展
    -兼論容甫於清代駢文之地位275
    第二節 容甫駢文之研究281
    1.自序281
    2.經舊苑弔馬守真文290
    3.漢上琴臺之銘296
    4.弔黃祖文301
    5.狐父之盜頌307
    6.黃鶴樓銘310
    7.哀鹽船文316
    第三節 容甫駢文之特色323
    1.容甫駢文之組織323
    ( l)形式323
    ( 2)篇章325
    ( 3)字句328
    2.容甫駢文之修辭331
    ( l)用典331
    ( 2)夸飾333
    ( 3)比興334
    ( 4)對偶335
    ( 5)聲律337
    2.容甫駢文之內涵340
    ( 1)思想340
    ( 2)情感342
    ( 3)想像344
    第九章 結論349
    參考書目363
    Reference: 中文部分
    述學 汪容甫 江都汪氏叢書本
    大戴禮記正誤 汪容甫 江都汪氏叢書本
    春秋列國官名異同考 汪容甫 江都汪氏叢書本
    經義知新記 汪容甫 江都汪氏叢書本
    國語校文 汪容甫 江都汪氏叢書本
    廣陵通典 汪容甫 江都汪氏叢書本
    舊學蓄疑 汪容甫 江都汪氏叢書本
    遺詩 汪容甫 江都汪氏叢書本
    年譜 汪喜孫 江都汪氏叢書本
    汪氏學行記 汪喜孫 江都汪氏叢書本
    孤兒編 汪喜孫 江都汪氏叢書本
    文宗閣雜記 汪容甫 稿本藏中央圖書館善本書室
    策略謏聞 汪容甫 清左海手鈔本 藏中央圖書館善本書室
    述學 汪容甫 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
    述學 汪容甫 廣文書局景印本
    述學 汪容甫 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本
    述學 汪容甫 皇清經解本
    汪容甫文箋 古直注 廣文書局景印本
    述學、容甫遺詩 汪容甫 世界書局景印本
    周易注疏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 新文豐出版公司
    尚書正義 漢孔安國注 唐孔穎達正義 新文豐出版公司
    毛詩正義 漢鄭玄箋 唐孔穎達正義 新文豐出版公司
    周禮注疏 漢鄭玄注 唐賈公彥疏 新文豐出版公司
    儀禮注疏 漢鄭玄注 唐賈公彥疏 新文豐出版公司
    禮記正義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正義 新文豐出版公司
    春秋左傳正義 晉杜預注 唐孔穎達正義 新文豐出版公司
    春秋穀梁傳注疏 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 新文豐出版公司
    論語注疏 魏何晏注 宋邢昺疏 新文豐出版公司
    爾雅注疏 晉郭璞注 宋邢昺疏 新文豐出版公司
    春秋釋例 晉杜預 中華書局
    四書集注 宋朱熹 中華書局
    禮記集解 清孫希旦 蘭臺書局
    清儒禮記彙解 清抉經心室主人 鼎文書局
    五禮通考 清秦蕙田 新興書局
    禮書通故 清黃以周 華世出版社
    清儒春秋彙解 清抉經心室主人 鼎文書局
    春秋或問 清呂大圭 通志堂經解本
    春秋毛氏傳 清毛奇齡 皇清經解本
    經義考 清朱彝尊 中華書局
    經學歷史 清皮錫瑞 河洛出版社
    禮學新探 高師仲華 香港中文大學
    禮記校證 王師夢鷗 藝文印書館
    中國經學史 本田成之 廣文書局
    大學研究 趙澤厚 中華書局
    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 徐復觀 學生書局
    國語 吳韋昭注 九思出版社
    史記 漢司馬遷 藝文印書館
    漢書 漢班固 藝文印書館
    後漢書 宋范曄 藝文印書館
    宋書 梁沈約 藝文印書館
    南齊書 梁蕭子顯 藝文印書館
    南史 唐李延壽 藝文印書館
    春秋大事表 清顧棟高 廣學社
    國朝耆獻類徵初編 清李桓 文海出版社
    重修揚州府志 清阿克當阿等修 姚文田等纂 成文出版社
    續修江都縣 錢祥保等修 桂邦傑纂 成文出版社
    考城縣志 張元清修 田春同纂 成文出版社
    清史稿 趙爾巽等 鼎文出版社
    清史 張其昀等 國防研究院
    清史列傳 中華書局
    中國古代哲學史 胡適 商務印書館
    古文辨 顧頡剛等 明倫出版社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梁啟超 中華書局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梁啟超 中華書局
    清代學術概論 梁啟超 中華書局
    清代通史(卷中) 蕭一山 商務印書館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錢穆 商務印書館
    四庫全書纂修考 郭伯恭 商務印書館
    清史文讞志 彭國棟 商務印書館
    中國古代社會史 李宗侗 華岡出版部
    中國學術思想大綱 林尹 商務印書館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 徐復觀 商務印書館
    中國哲學史(第三卷) 勞思光 三民書局
    中國早期啟蒙思想史 侯外廬 人民書局
    中國文學史 胡雲翼 華正出版社
    中國文學史 易君左 華聯出版社
    中國駢文史 劉麟生 商務印書館
    中國駢文論 瞿兌之 清流出版社
    駢文衡論 謝師鴻軒 廣文書局
    清代駢文通義 陳耀南 學生書局
    中國駢文史 張仁青 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十年來之駢文 張仁青 文史哲出版社
    中國歷史紀年表 萬國鼎 鼎文書局
    周代史官考 席涵靜 政大中研所碩士論文
    呂氏春秋 秦呂不韋輯 漢高誘註 藝文印書館
    新書 漢賈誼 抱經堂校定本
    漢學師承記 清江藩 商務印書館
    荀子集解 清王先謙 藝文印書館
    墨子閒話 清孫詒讓 河洛出版社
    墨子學案 梁啟超 中華書局
    諸子考索 梁啟超 中華書局
    荀卿學案 熊公哲 商務印書館
    老子新考述略 楊家駱 世界書局
    諸子通考 蔣伯潛 正中書局
    墨學源流 方授楚 中華書局
    墨子思想之研究 周長耀 中華倫理科學教育協會出版
    墨子哲學 蔣維喬 嚴靈峯墨子集成第三四冊
    老子研究 王協 商務印書館
    呂氏春秋撢微 陳郁夫 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荀子學術淵源及其流衍 周虎林 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八期
    論戴震與章學誠 余英時 華世出版社
    楚辭四種 屈原等 華正出版社
    文選 梁蕭統 正中書局
    日知錄 清顧炎武 中華書局
    文史通義等三種 清張學誠 世界書局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清紀昀 藝文印書館
    東塾讀書記 清陳澧 文光圖書公司
    清朝駢體正宗 清曾燠 世界書局
    越縵堂讀書記(卷八) 清李慈銘 世界書局
    癸已類稿 清俞正燮 商務印書館
    章氏叢書(菿漢微言、檢論) 章炳麟 世界書局
    六朝麗指 孫德謙 新興書局
    文心雕龍注 范文瀾 開明書店
    中國文學之聲律研究 王忠林 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叢書第二種
    歷代駢文選 張仁青 中華書局
    駢文指南 謝旡量 中華書局
    廣韻 宋陳彭年等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中華新韻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正中書局
    書述學後 清張宗泰 魯巖所學集卷十三
    駁汪氏中女子許嫁壻死從死及守志議 清曹元弼 復禮堂文集卷五
    禁遷葬者與嫁殤者考 清陳立 句溪雜著卷三
    書汪容甫先生女子許嫁而壻死從死及守志議後 清勢乃宣 桐鄉勞先生遺稿
    遹敦跋 王國維 觀堂集林卷十八
    說史 沈剛伯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
    史字結構及史官的原始職務 勞幹 大陸雜誌語文叢書第一輯
    六卿溯源 史景成 大陸雜誌二五卷七期
    秦代九卿考 蔡興安 大陸雜誌史學叢書第二輯第一冊
    賈誼思想的再發現 徐復觀 大陸雜誌史學叢書第五輯第二冊
    廣陵之曲江 傅孟真 傅孟真先生集中編學術論文集
    謚法探源 吳靜淵 文史集林第四輯
    汪中軼事 杜負翁 考銓月刊十四卷一期
    汪容甫的性格 王師夢鷗 暢流半月刊十一卷第二期
    漢魏六朝文體變遷之一考察 王師夢鷗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集刊第五十本第二分本
    文人的想像與感情的隱喻 王師夢鷗 中外文學七卷九期
    古明堂圖考 王師夢鷗 孔孟學報十一期
    汪中行誼考徵 陳鐵凡 大陸雜誌三十五卷三期
    汪容甫著作考 陳鐵凡 書目季刊二卷一期
    章實齋對清代學者的譏評 羅炳綿 新亞學報八卷一期
    清盛世的學術工作與考據學的發展 杜維運 大陸雜誌二十八卷九期
    Relation: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
    7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9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